桑茶车间卫生管理方案草稿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8
茶叶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模版1.7厂内的绿化带及草坪要定期修剪,保证其干净。
1.8厂区内的各种物品要放到指定的位置,不得随意摆放、堆积。
1.9厂区内的厂房、厂房的固定物及其他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定期进行维护,防止产生垃圾。
1.10厂区内的排水沟应随时保持通畅,不得有淤泥、杂物蓄积,清扫人员应每天清理一次,将杂物妥善处理。
1.11各种废弃物应根据垃圾桶上的标识分类放到各垃圾桶内,负责清扫的人员应每天早晚各清扫一次,防止异味及桶满现象的产生。
2.0厂房卫生管理2.1厂房的内外墙壁应保持清洁及其本色,禁止乱涂乱画。
2.2厂房内的灯具、灯罩、配管等外表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清洁。
2.3厂房的地面应随时保持干净,达到无烟头、无油污、无纸屑、无杂物的程度。
遇有脏乱时,区域的负责人应及时进行清理。
2.4厂房内的排水沟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杂物或废油沉积。
2.5在下料车间应注意水的使用,防止地面积水。
2.6厂房内的废弃物应在每天下班后清理出去,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
2.7各区域责任人应仔细检查所负责区域内的各个角落,清理各个角落的垃圾,防止产生异味。
2.8厂房内的设备应保持清洁,每日上下班前应清理设备,保证设备无污垢。
3.0食堂卫生管理3.1工厂食堂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及发网,防止头发、头屑及其他杂物落入食品中,必要时应戴口罩。
3.2工厂食堂的工作人员应保持手部的清洁,工作前用清洁剂清洗,凡与食物接触的工作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抹指甲油、佩戴手上饰物。
3.3在工厂食堂工作中不得抽烟、嚼口香糖,防止污染食物。
3.4食堂工作人员若患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疾病,不得与食品接触。
3.5食堂的设施设备及地面等应定期消毒,碗筷盘等应每餐后进行消毒。
4.0宿舍卫生管理4.1员工宿舍由在宿舍中居住的或使用宿舍的人员负责清扫。
4.2员工宿舍应每天进行打扫,地面应保持干净,宿舍的墙壁不允许乱涂乱画。
4.3员工宿舍应整体保持清洁,保持宿舍中床单、被单、桌布等用品的整洁,员工宿舍中不允许发出异味。
茶叶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是为了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达到良好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以下是一个茶叶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1. 环境卫生责任制: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
2. 员工卫生管理:要求员工参加健康检查,保持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3. 生产场所清洁:严格要求生产场所的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设备、器具等的清洁和消毒。
4. 废弃物处理:规定废弃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方法,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生产过程带来污染。
5. 空气质量控制:监测和控制生产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包括灰尘、气味等的排放控制。
6. 水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符合卫生标准,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
7. 有害生物控制:采取措施控制和预防有害生物的滋生,定期进行灭鼠、杀虫等工作。
8. 卫生设施管理:维护和管理洗手间、更衣室、食堂等卫生设施,确保其清洁和卫生。
9. 检测和监控:建立茶叶质量检测和环境监测的程序,定期对环境和产品进行检测和监控。
10. 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环境卫生意识和管理能力。
这些基本要点可以根据不同茶叶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车间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公司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生产环境清洁卫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公司形象的塑造。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车间。
二、管理标准1. 卫生设施1.1 车间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并进行分类设置。
垃圾箱应定期清理并消毒。
1.2 车间内应配备卫生用品,如洗手液、纸巾等,并确保其充足供应。
1.3 车间的洗手间和厕所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清理、消毒和维护。
2. 地面和工作台面的清洁2.1 车间的地面应保持清洁,无杂物和积尘。
地面应定期进行清扫和拖洗。
2.2 车间的工作台面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和污垢。
工作台面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生产设备的清洁和维护3.1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检查,以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卫生状况。
3.2 生产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并妥善存放。
4. 员工个人卫生管理4.1 员工在进入车间前应穿戴好工作服,并保持干净整洁。
4.2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洗手、刮指甲、戴口罩等。
4.3 员工有伤病症状或患有传染病时,应及时向主管报告,不得进入车间工作。
三、考核标准1. 卫生设施考核1.1 垃圾箱应按规定分类设置,定期清理和消毒。
达到标准的得分为满分,未达标的每个项目扣除相应分数。
1.2 卫生用品应充足供应,无缺货现象。
达到标准的得分为满分,未达标的每个项目扣除相应分数。
1.3 洗手间和厕所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清理、消毒和维护。
达到标准的得分为满分,未达标的每个项目扣除相应分数。
2. 地面和工作台面考核2.1 地面应保持清洁,无杂物和积尘。
定期进行清扫和拖洗。
达到标准的得分为满分,未达标的每个项目扣除相应分数。
2.2 工作台面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和污垢。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达到标准的得分为满分,未达标的每个项目扣除相应分数。
3.生产设备考核3.1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检查,确保工作状态和卫生状况良好。
达到标准的得分为满分,未达标的每个项目扣除相应分数。
茶叶车间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保障茶叶质量和合法生产,规范茶叶车间内的卫生管理,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茶叶车间内的卫生管理,包括茶叶生产加工环节,茶叶仓储环节等。
3. 职责定义公司领导班子是本制度的最高责任人,负责茶叶生产过程的品质监管。
生产车间主任负责车间的卫生管理,确保车间始终保持卫生干净。
公司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认真执行各项规定。
4. 卫生管理制度4.1 车间环境1.车间入口、窗户、洞口要定期打扫;2.车间内墙角等灰尘积存处应注意,要及时清洁;3.地面要保持洁净,不宜有杂物,每天专人清洁;4.车间内放置的废品,应有指定物容器,注意分类;5.车间内存在烟道、换气设备,要定期维修及清洗。
4.2 环境空气1.除尘设备要定期换过滤器;2.保持空气新鲜和干燥,可以用新风机或其他方式实现;3.噪声控制:减少设备运转声音;4.保证光线充足。
4.3 生活用品1.洗衣间:要干净整洁,并保证卫生洁具的常用性;2.废品箱:按要求分类放置;3.废弃物处理: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处理。
4.4 防虫鼠1.防虫药和鼠药及时储存;2.未使用完毕的鼠药不能放在车间中;3.清洁及时进行,不留垃圾,清除虫鼠藏身之处,定期用药。
4.5 茶叶工艺处理1.工厂区内禁止吸烟;2.不得存放带有异味的物品;3.茶叶的烘焙过程中不得加入化学原料;4.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清洁,避免污染;5.茶叶加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很好的保存。
4.6 茶叶贮藏条件1.每批次的茶叶应当有明细的标识,按期检验质量。
2.贮藏室地面清洁,不得有污物和微生物。
3.贮藏室通风良好,温度、湿度应当经常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查和管理。
4.茶叶堆放要整齐、无杂质、无异味,并用茶青袋等防潮材料包装好。
5. 总结茶叶车间生产的茶叶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度,所以保证茶叶车间的卫生管理尤为重要。
我们应当认识到,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对于茶叶的生产过程和茶叶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整洁、卫生,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健康,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清洁、设备维护、人员卫生等方面。
第三条车间卫生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制,各级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车间卫生达到规定标准。
第四条车间卫生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日常巡查与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车间环境卫生管理第五条车间内应保持地面平整、干净,无积水、油污、垃圾等杂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清理,不得随意堆放。
第六条车间内的设备、工具、容器等应保持清洁,无污垢、锈迹、油渍等。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七条车间内的通道、过道应保持畅通,无堆放杂物、障碍物等影响通行的情况。
车间内的安全标志、警示标识应清晰可见,无脱落、损坏等情况。
第八条车间内的照明、通风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工作区域内的照明应充足,通风应良好,确保员工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九条车间内的更衣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条车间内的垃圾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应分别收集,定期交由专业处理。
三、人员卫生管理第十一条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遵守公司制定的员工卫生规范。
第十二条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等劳动保护用品,头发不得外露,确保个人卫生和生产安全。
第十三条车间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过程中,应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四条车间工作人员在发现卫生问题时,应及时报告给管理人员,并积极参与整改。
四、检查与考核第十五条车间卫生管理工作应定期进行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车间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生产车间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是为了改善和维护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生产车间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的示例:1.环境评估和规划:对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制定改善计划,明确治理目标和时间表。
2.定期清洁和消毒:制定定期清洁计划,包括地面、设备、工作台等的清洁。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保持工作区域的卫生。
3.垃圾分类和处理:设置垃圾分类区域,鼓励员工进行垃圾分类。
定期清理垃圾,保持车间的整洁。
4.通风和空气质量:定期检查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确保新鲜空气流通。
定期检测空气质量,保证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不超标。
5.噪音控制: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如安装隔音材料、调整机器设备等。
提供员工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
6.照明优化:确保生产区域充足的照明,避免阴暗和眩光问题。
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7.危险品储存和管理:设立安全储存区域,合理分类、标识和储存危险品。
培训员工正确处理和管理危险品。
8.设施维护:定期检查设施和设备的状况,及时修理和保养。
替换老化设备,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9.员工培训和宣传:为员工提供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卫生意识。
张贴宣传海报,提醒员工保持环境整洁。
10.管理和监督:设置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人,负责协调和监督环境卫生工作。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以上方案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方案应根据生产车间的特点、行业要求和法规进行定制。
同时,方案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和支持,保持长期的持续性管理,以确保车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维护。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车间卫生管理,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生产车间,包括生产现场、仓库和办公区域。
第三条车间卫生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车间负责人是车间卫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车间卫生员是协助车间负责人做好车间卫生管理的干部。
第五条车间卫生管理应当依法、公开、公正进行,并接受职工监督。
第六条职工应遵守本制度,并参与到车间卫生管理工作中。
第二章车间卫生管理职责第七条车间负责人的职责:1.组织制定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操作规程,并监督落实;2.落实车间清洁、通风、消毒等卫生管理措施;3.检查车间卫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4.指导员工正确使用卫生设施和工具,保证道具齐全;5.指导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6.检查车间卫生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车间卫生员的职责:1.负责落实车间卫生管理措施;2.指导员工进行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并注意使用安全措施;3.负责检查车间卫生设施使用情况,并及时维修;4.协助车间负责人进行卫生培训,并记录培训情况;5.登记卫生档案,及时通报上级车间卫生情况;6.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卫生。
第三章车间卫生管理措施第九条车间卫生管理应当有明确的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要求卫生操作规程明确,操作及时有效。
第十条车间卫生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卫生隐患,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十一条每日清扫工作要认真细致,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设备、工具等卫生状况。
第十二条消毒工作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
第十三条卫生档案要按照要求进行记录,包括车间卫生检查表、卫生培训记录等。
第十四条车间卫生管理要加强员工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确保操作规程严格执行。
第四章车间卫生管理考核和奖惩第十五条车间卫生管理要建立考核制度,对各项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并对达标的车间进行表彰和奖励。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模板(精选18篇)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模板篇11、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所有人员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保持清。
3、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生产无关的杂物。
4、车间内严禁吸烟,随地吐痰,如发现处以50—200元罚款。
5、未经允许非加工人员不得进入加工车间;经部门同意后,必须由厂内人员陪同可进入。
6、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洗,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
7、生产车间和其它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车间。
8、车间内工作区域只能存放有少量即将使用的包材,必须将其摆放整齐,不得随意丢弃。
9、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机器设备等,车间内不能遗留任何原材料、包装物。
10、生产车间和其它工作场地内应保持清洁,不得堆放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应随时清理和清除。
11、车间内的更衣室、鞋架、洗手消毒间等,应经常进行清扫,保持清洁。
注:为了大家的工作与健康,请遵守以上规定。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模板篇2第一章总则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2、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总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3、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企业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4、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执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按本规定做好职业卫生有关工作。
5、各级工会组织应依法维护职工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组织实施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茶叶厂的卫生管理,保障茶叶产品质量,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茶叶厂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
第三条茶叶厂卫生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卫生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茶叶厂成立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茶叶厂卫生管理制度;(二)监督、检查各部门卫生管理工作;(三)组织培训、考核卫生管理人员;(四)处理卫生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五)向上级汇报卫生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各部门卫生管理职责:(一)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卫生管理工作;(二)明确各部门卫生管理责任人,负责具体落实卫生管理工作;(三)制定本部门卫生管理细则,并报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章卫生要求第七条工厂环境:(一)厂区地面、道路、绿化带应保持整洁,无杂草、杂物;(二)厂区内无积水、垃圾、粪便等污染源;(三)厂区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整洁。
第八条生产车间:(一)车间内保持通风、采光,地面、墙面、屋顶无霉变、污垢;(二)设备、工具、容器等定期清洗、消毒;(三)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区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四)车间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第九条仓库:(一)仓库内保持整洁、干燥、通风;(二)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区存放,防止交叉污染;(三)仓库内不得存放与茶叶生产无关的物品;(四)仓库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第十条办公室:(一)办公区域保持整洁、干净,无垃圾、杂物;(二)办公用品摆放整齐,保持桌面清洁;(三)办公室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第四章卫生检查与考核第十一条茶叶厂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对各部门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第十二条卫生检查内容包括:(一)环境卫生;(二)生产车间卫生;(三)仓库卫生;(四)办公室卫生;(五)个人卫生。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现如今,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精选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1一、目的:为加强车间现场的管理,使车间工作环境始终保持整洁干净,特制订如下车间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二、管理规定1、操作员工随时保持设备机身的清洁。
2、随时保持自己管辖范围的清洁干净,通道畅通,无铁屑、纸片、袋子等垃圾。
3、每天下班前进行环境卫生清扫,每周一次设备保养。
4、工作台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地上的零件、工件摆放整齐,一目了然,并且不允许超越黄线。
5、工具箱随时保持干净,量具、工具摆放整齐,并保持清洁,工具箱不允许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6、清洁工具定点放置、垃圾及时清理运走。
7、车间实行片区三包责任制,各片区发现杂物主动清理。
8、每个员工都有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和维护环境卫生及秩序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发现不良行为,要及时将当事人的违纪情况通知上报。
9、此次评分以车间为单位,分别为垒装、机加工、下线、组装、喷漆,各车间安排好每人轮流值日监督。
三、检查规定1、公司不定期进行抽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处理。
逾期仍未整改者罚款20元。
检查小组人员每周(暂定每周五)集中进行一次卫生评比,依据公司卫生责任区的划分进行评比,对检查的结果给予打分。
2、每月上旬公布上月卫生检查评比结果,并累计存档汇总,列入年终评先树优工作的内容之一。
3、月评比中分数最高的车间每人奖励30元,分数最低的车间每车间每人罚款20元。
所有奖罚款均纳入公司福利基金。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2一、目的为规范生产车间的现场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和生产流程卫生控制,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的。
日常卫生清理、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职责(一)车间主任负责监督车间卫生工作实施情况,负责对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
茶叶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茶叶厂环境卫生管理,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环境卫生的安全和健康,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茶叶厂环境卫生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卫生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关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第三条茶叶厂应配备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条茶叶厂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改进。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茶叶厂,茶叶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第二章环境卫生管理基本要求第六条茶叶厂应制定环境卫生管理规范,确保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七条茶叶厂应建立环境清洁制度,保持生产车间、设备和存储区域的清洁卫生。
第八条茶叶厂应定期对生产车间、设备和存储区域进行卫生消毒,以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第九条茶叶厂应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类收集和处理垃圾,保持生产环境的干净整洁。
第十条茶叶厂应定期进行室内外消毒,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健康。
第十一条茶叶厂应建立环境卫生记录,按照规定保存,以备查阅。
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措施第十二条茶叶厂应制定生产车间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定期巡视、清洁和消毒等管理措施。
第十三条茶叶厂应制定设备和器具的清洁管理制度,实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措施,保证茶叶生产安全和卫生。
第十四条茶叶厂应定期对茶叶存储区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茶叶质量和食品安全。
第十五条茶叶厂应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设立垃圾收集和处理场所,保持环境整洁。
第十六条茶叶厂应制定室内外消毒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工作,保证员工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七条茶叶厂应建立环境卫生考核制度,对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约束。
第四章环境卫生检查与改进第十八条茶叶厂应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茶叶厂应建立环境卫生问题台账,记录每次检查和处理情况。
第二十条茶叶厂应定期召开环境卫生管理会议,进行问题汇报和改进方案制定。
第二十一条茶叶厂应建立环境卫生改进方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制定整改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操作管理方案
依照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本公司内外销茶叶产品生产特点,制定本公
司桑叶茶生产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程序生产用水安全卫生监控
表1—1生产用水安全卫生监控
名称 内容 备注
1、用途 主要用于清洗蒸机以及叶打机和洗手,加工过程水不作为原辅材料加入,茶叶拼配加工机器不用水清洗。
2、水源 洗手用水使用自备水源,水质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监测,各项指标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检验用水使用市场销售符合卫生要求的矿泉水。
3、水质监测 洗手等清洗用水由检验室负责从各出水口抽取水样进行感官(色泽、混浊度)检测。
4、改进措施 水质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5、相关记录 《员工洗手纪录》
二、食品接触表面卫生监控操作程序
1、本公司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有:
加工机器设备、设施:主要是连成一体的生产线,包括青叶储藏箱—锅
炉—蒸机—冷却机—流动叶打机—碾茶炉—切断机—吸风机—烘干机—粉碎机
—圆筛机—云堆机—真空包装—打包—货号·标签粘贴—保管。
2、与桑叶接触的表面的清洁程序:
表1—2与桑叶接触的机械清洁程序
名称 各流水线清扫要点
(1)加工机器设备
蒸青流水线
1、青叶储藏箱、垂直输送带以及坑的清扫2、
将蒸机的盖打开,用水枪强力冲洗胴。3、
蒸机·冷却机·青叶切断机由上而下使用吹
气枪清扫。4、从蒸机·流动叶打机的上面
开始用吹气枪清扫。5、用水开始清扫各机
械,叶打机上的蒸绿机在使用后用水清洗,
叶打机的底部也必须用清水清洗6、清除输
送带上粘住的以及垂直输送下面剩余的茶
叶。7、用热风炉吹5—10分钟,烘干叶打
机8、排除锅炉里剩余的水
碾茶流水线 1、全部结束后用气枪从上面开始整体清扫。2、除去垂直输送中的残留茶叶。3、注意地面的清洁,网的倾斜。4、掉地上的茶叶不能放入产品。5、烘炉内的传送带上不能留
有茶叶,注意外部的清洁,每次使用前先试
运转,待内部温度达到额定温度时方可正常
使用。
粉加工生产
线
间断生产时,每班生产结束后先观察生
产线上有无残留茶叶,随后分别打开提升机
底座、取出筛分机筛网、打开匀堆机出茶口,
检查其内部是否还残留有茶叶,如果有,用
专用工具扫除或吸除。对残留有茶尘较多的
部位也应用专用工具清扫或吸除,保持洁
净。每次生产前先开机空转2分钟,并检查
确认茶叶接触表面没有残留有茶叶和茶尘
后方可投料生产.
匀堆间 1、全部结束后用气枪从上面开始整体
清扫。2、打开垂直投入取出垂直下面的坑,
对坑里的部分进行清扫。3、掉地上的桑叶
不能放入产品。
(4)包装物料
使用前核查是否已验收合格,并检查其内外表面是否
洁净,符合要求的才予以使用。
每次生产前由车间技术指导员负责对加工机器设备的卫生状况和待使用的
包装是否已经验收合格进行监督检查。各包装使用人负责查看所使用的每一个包
装容器,特别是与产品接触的内表面的洁净状况。
3、改进措施。
表1—4改进措施
(1)对不干净的接触面应重新进行清扫。 (2)严格对产品进行检验,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全面检查,隔离受污染的产品。 (3)加强员工培训,
增强安全质量卫生知识。
4、相关记录:《卫生清洁和检查记录》。
三、预防交叉污染操作程序
1、对接触食品人员的卫生监控。
表1—5人员操作相关要求
序号 内容 备注
(1)新入厂的员工必须经防预部门体检合格且取得《健康证》和
《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员工每天都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漱、洗衣服、
洗手,保持个人洁净。
(3) 进入a.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口罩要遮住头发、胡须。
车间时要求:
b.不得佩戴任何首饰(戒指、耳环耳钉、项链、
手链)、手表等。
c.生产前、每次离岗后或每次弄脏手后,都应
清洗消毒双手和手套。
d.更换工作鞋。
e.不得在车间内吃零食、嚼口香糖、喝饮料和吸烟
等。
f.不能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车间内。
g.各工序的工作人员不得随便串岗,以免交叉
污染。
h.工作期间不能挖、剔、抓搔身体的任何部位。
i.工作区域内,严禁吐痰、打喷嚏。
J.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手部有感染性外伤的,不
能进入生产车间。
2、对物料的监控。
表1—6物料监控
(1)入库前的物料由验收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仓管员要严格分类保管,防止交叉污染。 (2)落到地上的产品不能直接再用,应用有明显标记的容器收集,由检验人员鉴定后经处理再利用或作报废处理。 (3)用于清洁生产机器设备的工具和用于清
扫车间地面、墙面的工器
具应严格分开并标识清
楚,分开放置,避免交叉
污染。
3、改进措施。
表1—7改进措施
(1)对新员工要进行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2)加强对员工教育和管理,使其保持良好习
惯,必要时进行卫生知识
培训。
(3)定期对消毒液浓
度进行检测,必要时及时
更换。
4、文件记录:《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健康情况记录》、《相关培训记录》。
四、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操作程序
1、污染物的来源与控制。
表1—8污染物的来源与控制
名称 监控措施 备注
(1)空气中的灰尘与
颗粒
保持厂区路面硬化、完好、清洁,减少尘土;
非硬化地面做好绿化;厂区清洁卫生由指定的专人
负责。
(2)外来危险品,如车间
入口处更衣室的消毒用品 外来危险品由车间卫生管理员负责管理,做到专人专柜上锁贮存,存放地要远离产品及包装物料。
(3)照明设施和易碎
物质
车间内加工区上方照明灯要安装防护罩。
(4)润滑油 有可能对产品造成污染的部位使用润滑剂
(5)残留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物品。 严格按照规定比例对各种化学物品进行
配制和使用。
(6)捕虫捕鼠器材。 放置在不会污染原料、产品及包装物料的地方。如灭蝇灯不能置于加工线生产线,特别是内包装作业区正上方,避免被电击死的苍蝇坠入产品中。
2、改进措施。
表1—9改进措施
(1)对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 (2)对清洁消毒用品实施正确的管
理。
五、人员卫生健康、监控操作程序
表1—10人员卫生健康、监控操作程序
名称 内容
1、健康检查 公司每年组织接触食用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员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新员工必须经
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健康证、培训证由公司办公室统一保
管。
2、员工进
入车间时
的卫生控
制。
(1)严格洗手、消毒程序:清水冲洗→皂液搓洗→清水冲洗→用75%酒精喷洒消毒→清水冲洗→干手。
(2)检查工作服是否干净、整齐,身上是否粘有异物,指甲是
否过长,手是否有伤或化脓现象。
(3)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严禁带入车间,员工不得带首饰、化妆、
涂指甲油。
(4)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车间,如有特殊情况需严格按
照卫生消毒程序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
3、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1)生产车间内严禁吸烟,吃食品,喝饮料。
(2)员工离开车间时必须在更衣室脱下工作服,从卫生间
出来必须洗手。严禁穿戴工作服进入卫生间。
(3)工作人员不得乱串岗。
4、加强员工卫生意识的培训。
5、监控频率 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车间负责人每天对员工的身体
健康状况进行了解。
6、文件与记
录
《生产卫生日检记录》、《培训计划表》、《健康证》
六、虫害控制操作程序
表2—1虫害控制操作
名称 内容
备
注
1、防鼠措施及方法。 (1)车间下水道通口处用钢网密封。
(2)车间、仓库的门用钢材等坚硬材料制作,
且结构严密。
(3)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
2、防虫措施及方法。
(1)宿舍内外每天进行卫生清理,厕所每
天清理2次。
(2)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对车间周围喷洒杀
虫剂。
(3)产品外露的车间的门、窗设有纱门、
纱窗,并保证生产期间纱门、纱窗关闭严密。
3、改进措施。
(1)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调整灭虫方
案,虫、鼠害活动活跃季节要注意加强。
4、防护措施。
(2)若仓库内发现老鼠活动痕迹必须上报
生产负责人,对鼠害情况进行评估,做相应的处理措施。
5、文件记录 《虫鼠害记录》
虫、鼠害的细、病菌传播是很厉害,我们的严格做好控制措施
2011年11月17日
花秋茶业质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