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电解质及其电离-
- 格式:ppt
- 大小:582.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2节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2.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3.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重点)一、电离和电离方程式1.化合物导电的原因(以NaCl为例分析)2.电离:化合物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3.电离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2)写出①HCl、②H2SO4、③NaCl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H++Cl-;②H2SO4===2H++SO2-4;③NaCl===Na++Cl-。
4.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1)酸:电解质发生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解质发生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电解质发生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微点拨:(1)电离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电离时,生成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二、电解质1.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酸、碱、盐等。
微点拨:(1)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2.强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物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3)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如H2SO4:H2SO4===2H++SO2-4,KOH:KOH===K++OH-。
3.弱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物质:弱酸、弱碱、水。
(3)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NH3·H2O:NH3·H2O NH+4+OH-。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固体NaCl不能导电。
()(2)盐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
解密11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高考考点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4.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洁计算5.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024课标全国Ⅰ27;2024课标全国Ⅱ28;2024课标全国Ⅲ26。
2024课标全国Ⅰ13、26、28;2024课标全国Ⅱ12、28;2024课标全国Ⅰ12;2024课标全国Ⅱ26;2024课标全国Ⅲ1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原理及应用★★★★★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溶液中微离子,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离子和弱电解质分子粒的存在形式电离过程不行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用“”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Ca(OH)2等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2.强、弱电解质的推断方法(1)依据物质的类别进行推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状况下,我们认为盐是强电解质;而常见的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如H2CO3、H2SO3、HClO、H2SiO3、NH3·H2O等;而强酸(HCl、H2SO4、HNO3等)、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为强电解质。
(2)依据强、弱电解质的定义或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进行推断(见下表)浓度均为0.01 mol·L-1的强酸HA与弱酸HBpH均为2的强酸HA与弱酸HB pH或物质的量浓度2=pH HA<pH HB0.01 mol·L-1=c(HA)<c(HB)起先与金属反应的速率HA>HB HA=HB体积相同时与过量的碱反应时消耗碱的量HA=HB HA<HB体积相同时与过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量HA=HB HA<HBc(A-)与c(B-)大小c(A-)>c(B-) c(A-)=c(B-)分别加入固体NaA、NaB后pH变更HA:不变HB:变大HA:不变HB:变大加水稀释10倍后的pH 3=pH HA<pH HB3=pH HA>pH HB>2溶液的导电性HA>HB HA=HB水的电离程度HA<HB HA=HB(3)依据盐类水解进行推断取酸的钠盐溶于水,测溶液的酸碱性,若pH=7,则对应的酸为强酸,如NaCl;若pH>7,则对应的酸为弱酸,如CH3COONa。
高中化学题型之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计算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通过计算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我们可以了解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进而推断出溶液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进行情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进行解析,以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指在溶液中电解质分子或离子的电离程度。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可以通过电离度(α)来表示,电离度是指溶液中电离物质的离子浓度与完全电离时的理论浓度之比。
电离度的计算公式为:α = (实际浓度 / 理论浓度) × 100%其中,实际浓度是指溶液中电离物质的浓度,理论浓度是指电离物质完全电离时的浓度。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计算的方法。
例题:已知某电解质溶液中,NaCl的浓度为0.1mol/L,电离度为80%,求Na+和Cl-的浓度。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NaCl的电离度为80%,即80%的NaCl分子会电离成Na+和Cl-离子。
因此,Na+和Cl-的浓度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Na+的浓度 = NaCl的浓度 × Na+的电离度 = 0.1mol/L × 80% = 0.08mol/LCl-的浓度 = NaCl的浓度 × Cl-的电离度 = 0.1mol/L × 80% = 0.08mol/L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Na+和Cl-的浓度分别为0.08mol/L。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计算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浓度和电离度进行计算,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电离度的定义进行计算。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已知的浓度和电离度,推断出溶液中其他离子的浓度,进一步分析溶液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进行情况。
除了上述例题外,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计算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考点,例如溶液的稀释问题、酸碱中的电离程度计算等。
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电离平衡知识精讲通用版【本讲主要内容】电解质溶液(一)——电离平衡【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注意:(1)典型的离子化合物以及多数强极性共价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弱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和个别强极性共价键化合物(例如HF),在水溶液中部分全电离,是弱电解质。
(2)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电离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例CH3COOH是弱电解质,CaCO3是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及所带电荷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弱电解质:NaHCO3在水溶液中NaHCO3=Na++HCO3-HCO3-CO32-+H+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多元弱碱,电离复杂,一步写出。
Al(OH)3的电离H++AlO2-+H2O Al(OH)3Al3++3OH-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叫做电离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特点:(1)动:动态平衡,ν(电离)=ν(结合)≠0(2)定: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建立后,溶液中分子及各离子浓度都将保持不变(3)变:平衡建立在特定条件下,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发生相应的移动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化学平衡的所有原理都适合于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的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温度的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会促进电离(2)浓度的影响:溶液浓度越小,越有利于电离。
如加水稀释,会促进电离(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4)能反应的离子: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能反应的离子,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H2O H++OH-或2H2O H3O++OH-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2)水的离子积常数25℃时,K W=c(H+)·c(OH-)=10-14K W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电解质及电离【知识梳理】1.电解质及其分类答案①电离②强电解质③强酸④强碱⑤弱电解质⑥弱酸⑦弱碱⑧水溶液⑨熔融2.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________的离子的过程。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________表示。
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
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完成。
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式盐的电离。
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方式不同。
如NaHSO4溶于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溶于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由移动(1)===H2SO4===2H++SO2-4NaOH===Na++OH-(NH4)2SO4===2NH+4+SO2-4(2)H2CO3H++HCO-3HCO-3H++CO2-3(3)NaHSO4===Na++H++SO2-4NaHCO3===Na++HCO-3HCO-3H++CO2-33.依据元素周期表,熟记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ⅠA: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一一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一一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 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一一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人、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表示碱。
)二^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 -]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 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W〈 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W〉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电离程度的不同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高三化学中,电解质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下面将对电解质的性质、分类和相关概念进行总结。
1. 电解质的性质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这种导电现象是由于其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产生的。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高,能够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而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低,只有部分分子能够电离,并且产生的离子比较少。
2. 电解质的分类根据电解质所产生的离子种类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其中,无机电解质是由无机化合物形成的,包括酸、碱和盐。
有机电解质是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离子化的官能团。
3. 酸、碱和盐酸是一类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H+离子的物质。
酸的性质包括酸味、腐蚀性和电离性。
碱是一类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OH-离子的物质。
碱的性质包括碱味、腐蚀性和电离性。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得到。
4. 强电解质和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反应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表现,对深入理解电解质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5. 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应用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解性质,因此在电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池,电池通过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之间传递离子来产生电能。
此外,电镀、电解析和电渗析等过程中,电解质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6. 电解质的应用领域电解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电解质被用于制作肥皂、玻璃和化妆品等。
在工业上,电解质的应用包括金属的电镀和金属的提取等。
此外,电解质还在环境保护、医学以及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电解质是高三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电离和导电等基本概念。
理解电解质的性质、分类和相关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电解质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宏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因而电解质是在化合物范畴内研究的。
属于电解质。
㈡、强弱电解质有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及大多数盐为强电解质。
而有些电解质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为离子,称为弱电解质;常见强酸有:H2SO4、HNO3、HClO4、HClO3、HCl、HBr、HI常见强碱有:KOH、NaOH、Ba(OH)2常见弱酸有:一元:HF、HClO、CH3COOH;二元:H2S、H2SO3、H2CO3、H2SiO3;三元:H3PO4 常见弱碱有:NH3·H2O及难溶性碱㈢、关于电解质的一些说明(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及混合物(如Cl2、食盐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如二氧化碳水溶液,但其导电的根本原因不是CO2本身发生电离产生离子所致,所以CO2是非电解质,H2CO3才是电解质。
(3)有些化合物水溶液不能导电,如BaSO4、AgCl溶液等,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测不出导电性,但只要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在熔化状态下,它们也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和AgCl等难溶盐是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电离程度决定的,在水中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或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则这种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反之为弱电解质。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CH3COONH4→CH3COO-+NH4+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 ”,如: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时可一步写完:二、离子方程式(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
电解质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O_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
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
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1、酸的电离(H 2SO 4、HNO 3、HCl 、HBr 、HI 、H 3PO 4、HF 、H 2SO 3、CH 3COOH 、H 2CO 3、H 2S 、HNO2、C 6H 5OH 、HCN 、HClO)H 2SO 4==2H ++SO 42-或:H 2SO 4+2H 2O==2H 3O ++SO 42-HNO 3==H ++NO 3-或:HNO 3+H 2O==H 3O ++NO 3-(以下雷同)HCl==H ++Cl -HBr==H ++Br -HI==H ++I -H 3PO 4H ++H 2PO -4 H 2PO -4H ++HPO -24 HPO -24H ++PO -34 HFH ++F - H 2SO 3H ++HSO -3HSO -3H ++SO -23 CH 3COOHH ++CH 3COO - H 2CO 3H ++-3HCO -3HCO H ++-23CO H 2SH ++-HS -HS H ++-2S HNO 2H ++NO -2 C 6H 5OH H ++C 6H 5O -(苯酚不是酸,显酸性) HCNH ++CN - HClOH ++ClO - H 2OH ++OH - 2H 2O H 3O ++OH - 2、碱的电离(NaOH 、KOH 、Ba(OH)2、Mg(OH)2、Al(OH)3、NH 3·H 2O)NaOH==Na ++OH -KOH==K ++OH - Ba(OH)2==Ba 2++2OH - Mg(OH)2Mg 2++2OH - Al(OH)3Al 3++3OH -酸式电离:Al(OH)3H ++-2AlO +H 2O NH 3·H 2O +4NH +2OH - Ca(OH)2==Ca 2++2OH -(澄清石灰水)Ca(OH)2Ca 2++2OH -(石灰悬浊液)3、盐的电离(NaCl 、Na 2SO4、NaHSO 4、Na 2SO 3、NaHSO 3、MgSO 4、CaSO 4、Al 2(SO 4)3、CuSO 4、AlCl 3、AgNO 3、CH 3COONa 、NH 4NO 3、FeCl 3、Na 2CO 3、NaHCO 3、Na 2S 、NaHS 、NaH 2PO 4、Na 2HPO 4、Na 3PO 4、KI 、NaBr 、NaClO 、AgCl 、CaCO 3)NaCl==Na ++Cl -Na 2SO 4==2Na ++-24SO NaHSO 4==H ++Na ++-24SO Na 2SO 3==2Na ++-24SO NaHSO 3==Na ++HSO 3-(错误书写:NaHSO 3==Na ++H ++SO 42-)MgSO 4==Mg 2++-24SO Al 2(SO 4)3==2Al 3++3-24SO CuSO 4==Cu 2++-24SO AlCl 3==Al 3++3Cl -AgNO 3==Ag ++NO 3CH 3COONa==CH 3COO -+Na +NH 4NO 3==NH 4++NO 3-FeCl 3==Fe 3++3Cl -Na 2CO 3==2Na ++-23CONaHCO 3==Na ++-3HCO (错误书写:NaHCO 3==Na ++H ++-23CO )Na 2S==2Na ++-2SNaHS==Na ++HS -(错误书写:NaHS==Na ++H+-2S )NaH 2PO 4==Na ++H 2PO -4Na 2HPO 4==2Na ++HPO -24(错误书写:Na 2HPO 4==2Na ++H ++PO -34)Na 3PO 4==3Na ++PO -34KI==K ++I ― NaBr==Na ++Br ― NaClO==Na ++ClO ― AgCl Ag ++-Cl (难溶、微溶物质在水中发生微弱电离)CaCO 3Ca 2++-23CO (错误书写:CaCO 3==Ca 2++CO -23) CaSO 4Ca 2++SO -24(错误书写:CaSO 4==Ca 2++SO -24)3、熔融电离NaCl Na++-ClCl MgCl2Mg2++2-Na2O2Na++O2―Al2O32Al3++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