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3
表面粗糙度等级表面粗糙度等级1、常见8级表面粗糙度等级:①参考抛光度等级(Ra):(1)Ra≤0.4 μm;(2)0.4 μm<Ra≤0.8 μm;(3)0.8 μm<Ra≤1.6 μm;(4)1.6 μm<Ra≤3.2 μm;(5)3.2 μm<Ra≤6.3 μm;(6)6.3 μm<Ra≤12.5 μm;(7)12.5 μm<Ra≤25 μm;(8)25 μm<Ra≤50 μm。
②参考抛光形貌等级:(1)细致光滑;(2)细腻温和;(3)粗糙温和;(4)细节清晰;(5)粗糙清晰;(6)粗糙粗糙;(7)明显粗糙;(8)粗糙凹凸。
2、ISO表面粗糙度等级:①参考抛光度等级(Ra):(1)Ra≤1.6 μm;(2)1.6 μm<Ra≤3.2 μm;(3)3.2 μm<Ra≤6.3 μm;(4)6.3 μm<Ra≤12.5 μm;(5)12.5 μm<Ra≤25μm;(6)25 μm<Ra≤40 μm;(7)40 μm<Ra≤63 μm;(8)63 μm<Ra≤125 125 μm。
②参考抛光形貌等级:(1)光滑光滑;(2)细腻柔和;(3)粗糙柔和;(4)细节清晰;(5)粗糙清晰;(6)粗糙混乱;(7)显著粗糙;(8)粗糙凹凸。
3、JIS表面粗糙度等级:①参考抛光度等级(Ra):(1)Ra≤1.6 μm;(2)1.6 μm<Ra≤3.2 μm;(3)3.2 um<Ra≤6.3 μm;(4)6.3 μm<Ra≤12.5 μm;(5)12.5 μm<Ra≤25μm;(6)25 μm<Ra≤50 μm;(7)50 μm<Ra≤100 μm;(8)100 μm<Ra≤500 μm。
②参考抛光形貌等级:(1)极高光滑;(2)高光滑;(3)细腻柔和;(4)柔和细节;(5)柔和粗糙;(6)粗糙重叠;(7)粗糙凹凸;(8)明显粗糙。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8级表面粗糙度等级的介绍,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表面粗糙度等级来参考我们的加工表面,从而实现加工表面的合理要素。
第4章表面粗糙度4.1概述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会留下切痕,切削过程中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刀具和巳加工表面的磨擦等等原因,会使被加工零件的表面产生许多微小的峰谷,这些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就称为表面粗糙度。
一、表面粗糙度的实质表面粗糙度是一种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垦,通常按波距的大小分为:波距的属表面粗糙度;波距在1-lOmm间的属表面波度;波距〉10mm的属于形状误垦。
住肚it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一般地,表面越粗糙,则摩擦阻力越大,零件的磨损也越快。
2.对配合性能的影响表面越粗糙,配合性能越容易改变,稳定性越蚩。
3.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当零件承受交变载荷时,由于应力集中的影响,疲劳强度就会降低,表面越粗糙,越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和破坏。
4.对接触刚度的影响表面越粗糙,实际承载面积越小,接触刚度越低。
5.对耐腐蚀性的影响表面越粗糙,越容易腐蚀生锈。
此外,表面粗糙度还影响结合的密封性,产品的外观,表面涂层的质量,表面的反射能力等等,所以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4.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一•基本术语1•轮廓滤波器把轮廓分成长波和短波成分的滤波器。
2.M虑波器确定粗糙度与波纹度成分之间相交界限的滤波器。
3•取样长度用以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规定和选取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削弱表面波纹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推荐的取样长度值见表41。
在取样长度内一般应包含五个以上的轮廓峰和轮廓谷。
4.评定长度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必须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表面的特性,一般取1口=51。
5.轮廓中线m 用以评定表面粗糙度值的基准线。
(1)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
在取样长度范围内,使被测轮廓线上的各点至该线的偏距的平方和为最小。
即:(,r Z2J(> " dx = min(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内,将实际轮廓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使上、下两部分的面积相等的基准线。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是表面几何特征的量化描述,它是评定物体表面的光洁程度或粗糙度的重要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粗糙度高度参数、波动参数、曲率参数、光谱参数等。
1.粗糙度高度参数:用于衡量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异。
常用的参数有Ra(平均粗糙度)、Rz(十个最大峰值间距平均)和Rq (平均底部谷值深度)等。
Ra是最常用的参数,它表示单位长度上表面高度正负偏离平均值的平均值。
粗糙度高度参数描述表面的平均粗糙度水平和表面上峰谷起伏的平均水平。
2.波动参数:用于衡量表面在平行方向上的高度变化,即表面的波动性。
常用的参数有Wt(材料垂直方向上的峰谷间距离的累积概率函数平方差的开方)和Wm(表面除了比还高和比较低的部分的峰和谷外,其他部分的峰谷间距离平均值)等。
波动参数较好地反映了表面起伏的统计性质。
3.曲率参数:用于描述表面的曲率特性。
常用的参数有Rt(表面曲率的方根的平均值)和RPC(表面法线方向与某一指定方向的夹角的标准差)等。
曲率参数描述表面的弯曲性、蜂窝状程度和不规则程度。
4.光谱参数:用于描述表面的频率成分。
常用的参数有Amplitude-Peak(表面高度变化的最大峰-谷差)、Spectral-Centrod (颜色信息的分布中心)、Slope-RM(表面斜率的均方根的标准差)等。
光谱参数主要从自相关函数、功率谱或相关性配分函数得到,它用于衡量表面上各种高度波动的频率成分。
这些评定参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关联性。
评定表面粗糙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参数的相互作用,以全面、准确地描述表面的粗糙度特征。
同时,不同种类的物体表面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评定参数。
例如,在工业领域,常用的评定参数是Ra和Rz;在光学领域,常用的评定参数是RPC和Amplitude-Peak。
总之,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粗糙度高度参数、波动参数、曲率参数和光谱参数。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参数的结果,可以更准确、全面地描述表面的粗糙度特征,为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对大部分参与滑动接触的表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磨损的原始速率及持续的性质等因素高度依赖这一特性。
这些表面一般是承重面,而且需标识粗糙度以确保预计用途的适用性。
许多零部件需要具有特定的表面加工结果,以便达成所要求的功能。
例如烤漆前的汽车车体或曲轴或凸轮轴上的颈轴承。
01 . 供应链的基本构造什么是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S u r f a c e R o u g h n e s s)就是我们日常测量中所说的面粗糙度,可以理解为在加工产品过程中细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整度。
通常被定义为两个波峰值或者两个波谷指之间的微小距离(波距),在一般情况下波距都在1m m以内或者更小,也可定义为微观轮廓的测量,俗称微观误差值。
综上所说,大家可能已经有了一个关于粗糙度笼统的概念,那么下记内容是更详细地进行了分析。
我们一般评价粗糙度会有基准线,基准线以上最高点我们叫波峰点,基准线以下最低点叫波谷点,那么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高度我们用Z来表示,加工产品的微观纹理的间距我们用S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S值的大小在国家检定标准里给了相关的定义:S<1m m定义为表面粗糙度1≤S≤10m m定义为表面波纹度中国国家计量检定标准中规定:通常情况下用V D A3400、R a、R m a x这三个参数来评价检定表面粗糙度,计量单位通常用μm表示。
评价参数的关系R a定义为曲线平均算术偏差(平均粗糙度),R z的定义为不平度平均高度,R y定义为最大高度。
微观轮廓的最大高度差R y在其他标准中也使用Rm a x来表示。
R a、R m a x的具体关系还请参考下面的表格:表:R a,R m a x参数对比(u m)02 . 表面粗糙度是如何形成的?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是由工件的加工过程引起的。
而加工的方法、工件的材料,工艺过程都是影像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例如:放电加工时被加工零件表面出现放电凹凸点。
加工工艺和零件材质有所不同,被加工零件表面留下的微观痕迹也有各种差别,比如(疏密,深浅,形状变化等)。
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1)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l取样长度是用于判断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取样。
(2)表面粗糙度评定长度Ln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性,规定在评定时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Ln。
(3)表面粗糙度轮廓中线m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
评定参数及数值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共有三个:(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在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共有两个:(4)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称为轮廓单峰间距,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就是轮廓单峰平均间距。
(5)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 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表面粗糙度综合参数(6)轮廓支承长度率t p轮廓支承长度率就是轮廓支承长度n 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工件表面粗糙度是数字越小表面越光滑吗?数字的单位是um,看下面的参数可以知道数值越小工件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参数共有3个分别是Ra Rz RyRa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 在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顺便说一下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如果粗糙度表示符号是一个对号,里面加小短横,意思是通过加工的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如果粗糙度表示符号是一个对号,里面加小圆圈,意思是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如果粗糙度表示符号是一个对号,里面什么也没有,意思是表面粗糙度无论用什么办法获得都可以如果图面没标注粗糙度选用Ra 还是Rz 还是Ry 的情况下应选用Ra.旧标准是级数越高越光洁,新标准是标注数字越小越光洁.(RMS)微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影响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加工后形成的微观表面状况叫表面粗糙度。
2、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基本符号,单独使用这个符号没有意义。
基本符号上加一端线,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等。
基本符号上加一圆圈,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铸、锻、冲压、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
3、表面粗糙度R a值:
R a值越大,表面越粗糙,R a值一般有50、12.5、6.3、3.2、1.6、0.8、0.4 ……0.006微米。
4、表面粗糙度R a值的标注方法:
○1:表面粗糙度标注的一般要求:在同一图样中,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符号,要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延长线上,符号的等边三角形如同刀尖指向并指与被加工的表面。
○2:当零件全部表面的特征要求均相同时,其符号可以在图样的右上角同一标注。
5、表面粗糙度R a值的表面特征如下:
○1:R50 (明显可见刀痕)○2:R25 (微见刀痕)○3:R12.5(可见加工痕迹)○4:R6.3(微见加工痕迹)○5:R3.2(看不见加工痕迹)○6:R3.2(可见加工痕迹的方向)○7:R1.6(微见加工痕迹的方向)○8:R0.8(微辩加工痕迹的方向)○9:R0.4(不可微辩加工痕迹的方向)○10:R0.2 (暗光泽面)○11:R0.1 (亮光泽面)○12:R0.05 (镜状光泽面)○13:R0.025 (雾状光泽面)○14:R0.012 (镜面)。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定义(本站相关粗糙度仪的产品介绍:粗糙度仪)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性它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为微观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应与形状误差(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波度区别开。
通常,波距小于 1mm 的属于表面粗糙度,波距在 1~10mm 的属于表面波度,波距大于 10mm 的属于形状误差。
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1. 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就越大,相对运动的表面磨损得越快。
然而,表面过于光滑,由于润滑油被挤出或分子间的吸附作用等原因,也会使摩擦阻力增大和加速磨损。
2.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对各类配合均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间隙配合,两个表面粗糙的零件在相对运动时会迅速磨损,造成间隙增大,影响配合性质;对于过盈配合,在装配时表面上微观凸峰极易被挤平,产生塑性变形,使装配后的实际有效过盈减小,降低联接强度;对于过渡配合,因多用压力及锤敲装配,表面粗糙度也会使配合变松。
3. 影响疲劳强度承受交变载荷作用的零件的失效多数是由于表面产生疲劳裂纹造成的。
疲劳裂纹主要是由于表面微观峰谷的波谷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引起的。
零件表面越粗糙,波谷越深,应力集中就越严重。
因此,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疲劳强度。
4. 影响抗腐蚀性粗糙表面的微观凹谷处易存积腐蚀性物质,久而久之,这些腐蚀性物质就会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锈蚀。
此外,表面粗糙度对接触刚度、密封性、产品外观、表面光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表面结合的胶合强度等都有很大影响。
所以,在设计零件的几何参数精度时,必须对其提出合理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以保证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
公差等级与粗糙度的关系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验证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方法当钢材表面经喷射清理后,就会获得一定的表面粗糙度或表面轮廓。
表面粗糙度可以用形状和大小来进行定性。
经过喷射清理,钢板表面积会明显增加很多,同时获得了很多的对于涂层系统有利的锚固点。
当然,并不是粗糙度越大越好,因为涂料必须能够覆盖住这些粗糙度的波峰。
太大的粗糙度要求更多的涂料消耗量。
一般的涂料系统要求的粗糙度通常为 Rz40~75微米.1.粗糙度的定义对表面粗糙度的定义有以下几种:hy:在取样长度内,波峰到波谷的最大高度, ISO8503—3(显微镜调焦法)Ry:在取样长度内,波峰到波谷的最大高度,ISO8503—4(触针法)Ra:波峰和波谷到虚构的中心线的平均距离, ISO 3274Ry5: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波峰到波谷最大高度的算术平均值,ISO8503—4(触针法)有关 Rz的表述与 Ry5其实是相同的,Rz的表述来自于德国标准 DIN 4768-1.Ra和 Rz 之间的关系是 Rz相当于 Ra 的 4~6倍。
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为了测定钢板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标准规定了相应的仪器可以使用,测量值以微米(µm)为单位。
国际标准分 ISO 8503 成五个部分在来说明表面粗糙度:ISO8503—1:199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ISO8503-2:1995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分级―样板比较法ISO8503-3:1995 ISO基准样块的校验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显微镜调焦法ISO8503—4:1995 ISO基准样块的校验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触针法ISO8503-5:2004表面轮廓的复制胶带测定法我国的国家标准 GB/T 13288-91《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板块法)》,参照 ISO8503所制订。
3。
比较样块法评定表面粗糙度在涂装现场较为常用的粗糙度评定方法是比较样块法。
常用的粗糙度比较块有英国易高elcometer125,荷兰TQC LD2040、LD2050以及英国PTE R2006、R2007等。
表面粗糙度定义及基本概念
一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零件经过机械加工后的表面会留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凸峰和凹谷,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这种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与加工方法、所用道具和工件材料等各种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零件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要求。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目前生产中评定表面粗糙度用的最多的参数,(Ra)值越小,表面质量越好。
二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外观情况、加工方法和应用举例
1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意义说明
2 表面粗糙度代号
在表面粗糙度符号上注写所要求的表面特征参数后,即构成表面粗糙度代号。
下面为改善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措施。
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进给量、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以及合适的切削深度。
2)选择适当的刀具几何参数、增大刃倾角、减少刀具的主偏角和副偏角及增大刀尖圆弧半径。
3)机械加工时针对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根据工件的加工内容对工件进行正火或回火处理后再加工。
4)选择合适的切削液,如在铰孑L时用煤油(对铸铁工件)或用豆油、硫化油(对钢件)作切削液,均可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5)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材料,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值要比用高速钢刀具的小。
6)防止或减小机械加工工艺系统产生的振动。
在工件和刀具之间产生振动时,加工工艺系统的正常切削过程便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使零件加工表面出现振纹,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为了减少振动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可采取减小或消除振源的激振力、隔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及增大阻尼等措施。
3.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切削条件(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液)、刀具(几何参数、切削刃形状、刀具材料、磨损情况)、工件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系统刚度和机床精度等几个方面。
在了解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之后,我们必须根据需要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改善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3.1 刀具方面
在切削加工中,工件由于受到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使表面层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表面层金属显微硬度的变化、金相组织的变化和残余应力的产生。
由于磨削加工时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和切削热比刀刃切削时更严重,因而磨削加工后加工表面层上述三项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会很大。
为了减少残留面积,刀具应采用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较小的副偏角或合适(=0)的修光刃或宽刃精刨刀、精车刀等。
选用与工件材料适应性好的刀具材料,避免使用磨损严重的刀具,这些均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
3.2工件材料方面
工件材料性质中,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的是材料的塑性和金相组织。
对于塑性大的低碳钢、低合金钢材料,预先进行正火处理以降低塑性,切削加工后能得到较小的粗糙度。
工件材料应有适宜的金相组织(包括状态、晶粒度大小及分布)。
加工塑性材料时,由刀具对金属的挤压产生了塑性变形,加之刀具迫使切屑与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
工件材料韧性愈好,金属的塑性变形愈大,加工表面就愈粗糙。
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呈碎粒状,由于切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粗糙。
3.3切削条件方面
切削用量:切削塑性材料时,采用高速切削,可减小切削变形,且可以抑制积屑瘤的产生,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切削脆性材料时,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
减小进给量f可降低残留面积高度,减小表面粗糙度。
但是,进给量f不能过小,否则刀刃由于切削厚度过小而无法切入工作,与工件发生强烈的挤压和摩擦,反而使粗糙度值增大。
以较高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可抑制积屑瘤出现,减小进给量,采用高效切削液,增强工艺系统刚度,提高机床的动态稳定性,都可获得好的表面质量。
3.4加工方法方面
1)、选择合理的磨削参数:
在生产中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磨削参数。
先按初步先定的磨削参数试磨,检查工件表面热损伤情况,据此调整磨削参数直至最后确定下来。
另一种方法是在磨削过程中连续测量磨削区的温度,然后控制磨削参数。
2)、选择有效的冷却方法:
选择适宜的磨削液和有效的冷却方法,如采用高压大流量冷却、内冷却或为减轻高速旋转的砂轮表面的高压附着气流的作用,有利于冷却液能顺利地喷注到磨削区。
主要是采用精密、超精密和光整加工。
选用较小的径向进给量,选用较大的砂轮速度和较小的轴向进给速度,工件速度应该低些,采用细粒度砂轮;精细修整砂轮工作表面,使砂轮上磨粒锋利,也可达到较好的磨削效果。
选择适宜的磨削液能获得低粗糙度表面。
3.5减少加工表面层变形强化和残余应力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形状,采用较大的前角和后角,并在刃磨时尽量减小其切削刃刃口半径;使用刀具时,应合理限制其后刀面的磨损宽度;合理选择切削用量,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较小的进给量;加工时采用有效的切削液等,可减少加工表面层变形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