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说课稿-优质课配套说课稿word版可编辑-部编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1.08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充满诗意和美感。
《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一首乡愁诗,通过描绘乡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诗歌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现代诗歌。
但他们在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通过朗读、背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体会诗人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采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营造诗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美,并尝试解答诗歌中的疑问。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花牛歌》【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花牛歌》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诗两首中的一首,诗人徐志摩。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的画面。
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学习《花牛歌》,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培养他们热爱诗歌、欣赏诗歌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2.难点:欣赏现代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想象和创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地、花牛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诗歌a.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b.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c.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欣赏诗歌a.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花牛的自由快乐。
b.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一只花牛,你会在草地上做什么?5.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欣赏和想象。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诗歌标题《花牛歌》2.板书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草地、花牛、自由、快乐3.板书诗歌意境:想象、欣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诗歌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逝去的爱情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通过对乡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两首现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两首现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欣赏现代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写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再别康桥》的学习情境。
2.新课学习:引导学生朗读《再别康桥》,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乡愁》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现代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的内容,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歌,一是《秋天的雨》,二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这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秋天的美丽和雪地里小画家的活泼可爱。
教材通过这两首诗的意境美,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但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美,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美,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朗读、感悟、讨论等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秋天的景象为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如秋雨、秋风、秋叶等,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秋天的雨》。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教师巡回指导,解决读音和词义方面的问题。
3.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4.品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的说课稿一、引言《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课文,本次说课将围绕这首诗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包括两首现代诗歌《雨后》和《秋天》,这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2. 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点拨法:通过教师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2. 朗读感知: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诗歌的主题、情感、表现手法等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4. 交流分享:让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反驳。
5. 点拨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重点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再别康桥》、《乡愁》等,引导他们发现现代诗歌的美妙之处。
五、教学评价及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反馈内容: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3《现代诗二首》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再别康桥》描绘了诗人与康桥告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而《乡愁》则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一步提高。
同时,由于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较为自由,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和《乡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阅读,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两首诗,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故乡和康桥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首现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学习:分别对《再别康桥》和《乡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诗歌欣赏: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四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主要通过两首现代诗歌《春天的妈妈》和《火把》来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2. 学习目标•理解《春天的妈妈》和《火把》的意境与情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意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自主欣赏与感悟现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情感热身(5分钟)•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2. 欣赏诗歌《春天的妈妈》(15分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3. 诗歌赏析与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春天的妈妈》中的情感及诗歌表现手法;•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呈现学生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4. 创作实践(2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完成一至两句描写春天的小诗;•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 欣赏诗歌《火把》(15分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节奏和情感;•分析诗歌《火把》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的意义。
6. 诗歌表现手法学习与实践(25分钟)•解释现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使用这些表现手法创作一首短诗。
7. 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诗歌《春天的妈妈》和《火把》的主题与情感;•学生分享课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与预期本课教案主要围绕现代诗歌《春天的妈妈》和《火把》展开,通过情感热身、诗歌欣赏、创作实践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的说课稿一、引言《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课文,两首现代诗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情感,向学生们展示了现代诗歌的魅力。
本说课稿旨在阐述如何通过教学《现代诗二首》,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2. 领略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语言风格;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秋江的晚上》《秋江的晚上》以秋天夜晚为背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逐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他们理解诗人对秋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引导他们展开想象。
2.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描述了雪花飘舞的美丽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童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他们自主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我会邀请学生们扮演雪花,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两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2. 难点:帮助学生们领略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语言风格,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个人或小组作业、考试等;2. 评价内容:学生对两首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对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和态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等。
3.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考试和课堂表现等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3 现代诗二首【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共包含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教材通过这两首诗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现代诗与古典诗在形式和表达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
此外,学生对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诗歌就是要求严格、格式严谨的文学作品,需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感受现代诗的自由、创新和审美价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了解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品味现代诗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美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和思念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调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了解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品味现代诗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的自由、创新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美的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和音频的形式,展示徐志摩和余光中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两位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基础,他们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诗歌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所以学生对于诗歌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歌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写作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再别康桥》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再别康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学习《乡愁》: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写一首自己的现代诗,体会诗歌的创作乐趣。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主,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可以设计成两首诗歌的标题和主要内容的列表,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练习来进行。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1)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现代诗与传统诗歌在表达方式和意境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还需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现代诗的独特魅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歌图片、朗读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再别康桥》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习《再别康桥》:(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2)教师讲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意境;(3)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4)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习《乡愁》:(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2)教师讲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意境;(3)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4)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两首现代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朗读与背诵:学生齐读两首诗,体会诗歌的韵味;然后进行背诵练习。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现代诗的作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这一课,选入了《秋天的雨》和《草原》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秋天的雨和草原的美丽景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不再陌生。
但现代诗与古代诗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
此外,学生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可能缺乏感性认识,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中的美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中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中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欣赏现代诗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中的美景;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展示秋天的雨和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教师简介两首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诗歌a.学生自读两首诗,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诗的节奏。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秋天的雨带来的色彩变化、草原的广阔等。
c.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中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3.品析诗歌a.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如秋天的雨带来的丰收和喜悦、草原上的和谐生活等。
《现代诗二首》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
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
(“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旨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选取了两首现代诗:《草原》和《我爱你,中国》。
这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草原》描绘了草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草原如绿海,骏马如飞鸟”,“草原低垂着头,仿佛在向我们致意”。
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生机。
《我爱你,中国》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诗。
诗人以祖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祖国”,“我的心在跳动,像祖国的脉搏”。
这些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自然景观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学习诗人的表达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接触和感受,但对于如何用诗歌来表达自然之美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并教会他们如何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四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1.1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上语文3》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册,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现代诗二首》。
这两首现代诗分别是杨牧的《题愚公移山》和余光中的《牵牛花》。
1.2 教学目标1.了解杨牧和余光中这两位现代诗人的生平和主要创作风格;2.理解《题愚公移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理解《牵牛花》的主题和意象的含义;4.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5.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1 教学重点1.杨牧的《题愚公移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余光中的《牵牛花》中的意象解读。
2.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的意境和抒情特点;2.如何启发学生对于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深层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或者展示相关图片等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3.2 学习《题愚公移山》(20分钟)1.学生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情感;2.解读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3.分组讨论,分享个人对诗歌的理解。
3.3 学习《牵牛花》(20分钟)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意象;2.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抒情情感;3.小组合作,探讨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4 总结讨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于现代诗的理解深化,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诗歌欣赏能力也有所提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以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堂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现代诗二首》的课说课稿,希朿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现代诗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提升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首现代诗的作者、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美好,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康桥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再别康桥》的兴趣。
2.学习《再别康桥》a.自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b.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c.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
d.讨论诗歌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e.背诵课文。
3.学习《乡愁》a.引导学生对比《再别康桥》和《乡愁》,发现两首诗歌的异同。
b.分析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c.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 现代诗二首一等奖创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通过两首现代诗《春晓》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现代诗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感悟。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原因:四年级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景象,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品读课文:分组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5.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其他描述春天的诗句,分享自己的感悟。
6.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课文标题、作者、生字词、诗句等。
2.设计理念: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等。
3.课后反馈: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现代诗与传统诗歌在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
此外,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感悟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现代诗,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美、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现代诗,把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较为抽象,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新课呈现:介绍两首现代诗的背景和作者,展示诗歌的文本。
3.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诗歌解析:教师对诗歌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背诵练习:学生背诵诗歌,教师进行指导和检查。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再别康桥》2.《乡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分享来进行评价。
3现代诗二首《花牛歌》(说课稿)教学内容《花牛歌》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首诗歌的内容、形式和韵律,感受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花牛歌》的内容,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现代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特点。
2. 《花牛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花牛歌》原文、插图、作者简介等。
2. 学生用品: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出《花牛歌》。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4. 讨论:分组讨论,探讨《花牛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歌的特点。
6. 作业布置:课后自主阅读一首现代诗歌,下节课分享心得。
板书设计1. 课题:《花牛歌》2. 诗歌原文3. 诗歌解析4. 现代诗歌特点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花牛歌》。
2. 自主阅读一首现代诗歌,下节课分享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花牛歌》,让学生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特点,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难点方面,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现代诗歌的形式和韵律,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在讨论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课要注重诗歌的朗读和品味,让学生在欣赏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第四步“讨论”,即分组讨论《花牛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