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6 KB
- 文档页数:2
白沙中学初一语文学案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编:初一年纪语文备课组第3课时学习目标:1、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2、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3、能通过比较两处生活的不同深入理解课文。
4、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评析三味书屋里的人物。
学法指导:比较法、讨论法、质疑法自主学习你能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两处的生活吗?百草园:()三味书屋:()合作探究1、品味动词准确性第2段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季的景物,那么百草园的冬天会是怎样的呢?1)、研读捕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通过刚才的填空,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作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而让作者乐在其中。
2)、品味动词准确性细读课文第7段:划出描写捕鸟的动词,然后用手边的物品做道具,边模拟捕鸟的动作,边复述捕鸟的过程,注意所用动词的准确性。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食,()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通过复述,我们不但能感受到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的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还能感受到作者捕鸟时的兴奋和惊喜,更能再一次的感受到百草园的“乐园”之趣。
3)、复述故事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当然也会有一些长得长的草。
然而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是为什么呢?阅读课文3-6段,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要求:情节完整,形象生动)听完美女蛇的故事,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童年时的作者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此时对百草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2、比较阅读1、比较事物不同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写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各自回忆了一些生活片段。
那么这两处的生活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百草园:(有趣景物);(______ );(______ )。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忧考⼩编整理了七年级语⽂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童⽣活,贴近学⽣的⽣活,宜从联系学⽣的⾃⾝⽣活经历与体验⼊⼿,去激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学⽣去正确的认识⽣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联系⽐较法,引导学⽣深⼊理解课⽂意旨;运⽤拓展延伸,引导学⽣反思⾃⾝的⽣活世界,领悟学习和⽣活的真谛。
3.⾃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动⼿能⼒的全⾯发展。
⼆、学习⽬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描写景物的⼿法。
3.学习并运⽤联系⽐较法,进⾏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然,关注⽣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度描写的⼿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2)有关图⽚。
2.布置学⽣搜集有关反映童年⽣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理解百草园⽣活是⼉童热爱⾃然,喜欢⾃由快乐⽣活的⽣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步骤 (⼀)导⼊:第⼀单元的⽂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童年⽣活的回忆和对现在⽣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活在你的⼼⽬中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活。
2.三味书屋⽣活。
) (四)听范读录⾳(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活:⾃由快乐、丰富多彩、有⽆限趣味;三味书屋⽣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句及过渡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4、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第二单元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阅读】(一)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轾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喝,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的景色。
请举出具体的例子,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句中“短短”和“无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下面一段文字也写了一个“乐园”,与选段相比较:从全文的角度来看,两个乐园对于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做简单分析说明。
阅读链接: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有山有水。
尤其是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有—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
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
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然后,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等它爬出来逃跑时,再一把捉住。
……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
(节选自程海《三颗枸杞豆》)(二)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722102a7-6ea6-11ec-ac5d-7cb59b590d7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专题六。
《从草药园到三味书店》第三课(总课时)学科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和方法:同上。
目标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
困难:同上。
介绍新课程并展示目标(1-2分钟)。
在最后一节课上,我们和作者在白草园玩得很开心。
今天,我们将和他一起走进“三威书店”,与同学们一起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目标:讨论和补充记录1。
学习“三威书店”部分,体验文章中对三威书店环境和学生的描述。
2.讨论文章的主题。
2、学生自学和提问(约10分钟)自学大纲:1。
从课文中找出写三威书店环境的句子,谈谈三威书店的环境是什么样的?2.关于三威书店的第二部分是什么?3.三威书店的生活无聊吗?有什么有趣的事?4.如何在文章中写先生?5.深入讨论:① 如何理解学生对问题的态度?② 为什么作者要写学生逃学的情节?作者对三威书店有何感想?④. 一起思考和讨论这两部分: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3、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约15分钟)。
1.三威书店的环境。
注:第10段和第17段的说明(新鲜、优雅和新鲜)2。
从入学礼仪、教学内容、同学朋友等方面写三维书店。
程3。
①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② 折蜡梅③ 找到蝉,把它摘下来④ 在座位上玩各种游戏和画画。
4.用外貌、语言、动作和表情描述温先生的描述:首先,他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奇怪”等问题。
二是教学严肃,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学生们读“四书”和“五经”之类的书。
第三,不要太拘束学生。
5.① 了解学生对学生问题的态度:学生提问时应该积极。
老师拒绝回答,因为学生在不适当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关的问题,这违反了教学秩序和教师的尊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该予以否认。
② 写下学生玩耍和逃学的情节: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总是需要展示,但一般不允许在课堂上记录玩耍甚至逃学。
word1 /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容。
5.揣摩语言,思考作者怎样遣词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1.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3.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从质疑开始,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课文难点较多,要和老师同学多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一、问题导学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二、训练达标 1.拓展延伸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促进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请你以“童年趣事”或“金色童年”等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1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