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25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及课文讲解《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入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其内容和体裁都有别于学生之前阅读的文章。
从内容上讲,本文所描绘的科学探险情景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之外,本文所歌颂的科学探险精神也超越了学生日常的思想认知。
同时,作为国外名家的作品,本文又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对学生的阅读视野、生活阅历、情感世界都是一种有益的拓展、丰富和补充。
从体裁上讲,本文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散文、小说、诗歌转换为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样式,既有写人记事文章的影子,又有传记特有的文学风貌,从写作题材和体裁方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因此,本文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既承接了学生之前的阅读习惯,便于阅读经验的迁移,又打开了一扇新的体验之窗,便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本文虽然是翻译作品,篇幅较长,但欧式句子和复杂长句不多,文字并不艰涩,不存在理解障碍,适合作为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浏览阅读方式的训练。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浏览日益成为重要且实用的阅读策略,掌握浏览的技巧和方法,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
浏览阅读本文,既能够提高整体感知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有效整合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为本单元中后面几篇文章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叙事作品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但对本文涉及的内容相对陌生,较少接触传记作品,以及对篇幅较长的作品存在畏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与作品的隔离。
此外,七年级学生不仅缺少浏览阅读经验,而且在梳理思路、品析细节、探究主题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充分、不深入的问题,容易造成对本文概念化、程式化的理解,阅读速度和质量都有待提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梳理“大事记”、文字探究、链接材料,探究文章主题,并在高贵品质的感染中,提升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梳理“大事记”,深入分析事件的意义。
【教学难点】文字探究、链接材料,探究文章主题,并思考其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课文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这些诗词,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一些古代诗词有所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诗词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此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代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古代诗词,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化的价值,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代诗词。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2.比较法:教师通过比较不同的古代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3.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古代诗词的文本、注释和翻译。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古代诗词的名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所学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拽出(zhuài)告罄(qìng)战栗(lì)怏怏不乐(yàng)B.毋宁(wú)蹒跚(shān)阴霾(mái)毛骨悚然(sǒng)C.吞噬(shì)烧灼(zhuó)炽热(zhì)白雪皑皑(ǎi)D.羸弱(léi)遨游(áo)点缀(zhuì)芸芸众生(yún)【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C 项有误,应为炽热(chì),白雪皑皑(ái)。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他们)然后离开了这块“gū(____)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2)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zhěng(____)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è(____)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3)我曾俯kàn(_____)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
(4)也是无意识的,在闲xiá(____)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答案】(1).(1)辜(2).(2)拯(3).厄(4).(3)瞰(5).(4)暇【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此题应该注意“拯”“暇”的偏旁不要写错。
3.补全成语。
(1)(______)(______)来迟(2)忧心(______)(______)(3)语无(______)次(4)海市(______)楼(5)千(______)重负(6)惊心动(______)(7)不(______)而至(8)心有灵(______)【答案】(1).(1)姗(2).姗(3).(2)忡(4).忡(5).(3)伦(6).(4)蜃(7).(5)钧(8).(6)魄(9).(7)期(10).(8)犀【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正确书写的能力。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纤维(xiān wéi)B. 炽热(chì rè)C. 憧憬(chōng jǐng)D. 拘泥(jū nì)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肤浅。
B. 老师的一番话使他如梦初醒。
C. 他努力学习,终于名列前茅。
D.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目不转睛。
3. 下列诗句中,属于对偶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A. 凡尔纳B. 罗曼·罗兰C. 莎士比亚D. 雨果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进了友谊。
B. 他的学习成绩比过去提高了许多。
C. 老师要求我们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D.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声字的是()A. 哭B. 坐C. 明D. 晓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一片湖水,清澈见底。
B. 这个西瓜真大,像个篮球。
C. 她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D. 这个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鸟儿也回来了。
B. 他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C.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个度假的好去处。
D. 我们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9.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
B.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C.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D. 《水浒传》描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10.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我还是要去跑步。
第六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伟大的悲剧》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中杨利伟的惊心动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带上她的眼睛》写的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在探索太空的时候,科幻作家把我们的想象力带进了地球的核心。
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
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二、单元字词汇总21.伟大的悲剧拽zhuài:拉。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
战栗lì: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tú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kuàng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jié: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mèn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yàn 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选文时既照顾到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又考虑到了体裁的多样性(小说、散文、诗歌、科学小品)。
而且从文章的题材上也力求丰富多彩。
古今中外描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一、西方的纯粹的动物小品,它们从科学的猜度比较客观地描述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比如,七年级上册选编的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本单元选编的布封的《马》等;二、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它们一般不会脱离环境,单纯地描摹一种动物,项是将这种动物放在人类社会中去体察它的处境和遭遇。
比如冯骥才的《珍珠岛》、郑振铎的《猫》等;三、借物喻人的文章,它们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折射人生的思考,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等。
本单元力求囊括这三种题材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教学这个单元,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教学重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在这个拥挤的地球村里,每一个生命都应该享有同等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权利。
尤其是作为自然界的强者──人,更应该懂得尊重其他的生命形式,即便是一只蚂蚁或一尾金鱼,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是每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美德。
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文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比如《珍珠鸟》中一“我”就为小鸟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爱的家园。
靠一颗爱心赢得了小鸟的信任;《斑羚飞渡》中斑羚群面临绝境所表现出的无助,正可以让人类反思自己对生命的践踏。
教师还可以联系七年级上册中一些与生命意识有关的文章,如《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启发学生从自然中感悟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约客》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3.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
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体会诗歌意境。
(二)难点: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图画作品等六、教学过程:一、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
(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学生观察说出看到和想到的;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讲解两个概念: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
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引进两个关于诗歌的概念,让学生理性认识诗歌的一些常识。
为下文学习做以铺垫。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一起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题:太空一日课题: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检查预习,了解作者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点缀漫步迟钝闲暇凸现拍摄蔚蓝合拢吟唱孤零零不期而至心有灵犀天涯海角2.请大家上网查阅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刘慈欣。
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二、导入新课《三体》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大家读过吗?对,回眸2015年,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谁啊?对,它的作者是刘慈欣。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来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三.正课目标导学一:解读标题,概括情节。
1. 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过课文,现在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示例:(1)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所以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2. 谁能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师小结:因为‚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
为了让小姑娘最后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所以主任安排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目标导学二:深入体会,伏笔运用。
概括完课文之后,我们进一步深入文本,仔细品味,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精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初读文章激发兴趣【学习内容】课本《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课型】单元预习课【学习目标】1.明确第六单元的主题。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识记单元字词的音、形、意。
3.初步阅读感知文章大概内容。
【学习重难点】1.利用工具书识记本单元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课堂上能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探险?人们为什么要探险?探险: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寻究自然界情况的活动。
这是对人类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冲动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人类文明更加发达的内在动力。
本单元的课文就能满足我们对探险的认识,让我们一起了解探险者的精神世界。
交代本课时的任务,阅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主题及学习目标。
二、正音标注,理解词语1.利用工具书解决“读读写写”和课内其他有疑问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拽zhuài 战栗lì徒tú劳履lǚ行吞噬shì羸léi弱负fù荷hè俯fǔ瞰kàn 坚持不懈xiè夺眶kuàng而出精疲力竭jié闷mèn闷不乐怏yàng怏不乐毛骨悚sǒng然姗shān姗来迟忧心忡chōng忡海市蜃shèn楼2.积累四字短语,能正确的解释和恰当的使用。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海市蜃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不期而遇心有灵犀天涯海角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伟大的悲剧》勾画重点信息,提炼勾画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并勾画文章的主旨句。
明确:事情发生的时间:1912年1月16日3月29日;事情发生的地点:南极;主要人物:斯科特等五位英国探险家;事件起因:天气状况恶化,食物和燃料缺乏;经过:竭尽全力,拼死挣扎,但仍不断有人死去;结局:五人先后全部罹难。
2.快速浏览文章《太空一日》,借助文章小标题,了解杨利伟在太空一日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