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让生命之花绽放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学习目标:(一) 知识目标1 知道留恋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3 懂得怎样延伸生命的价值。
(二)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体会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悦纳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 主动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学习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学习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生命是可贵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不受侵害,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二预习导学预习本课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①、珍爱生命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__________。
②、每个人对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价值。
③、幸福快乐的生活从___________开始。
④、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探究一:《一个坚持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14岁女孩李中俊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
大意是:2008年9月的一天,家住重庆市巫溪县兴寨乡兴寨村的14岁小女孩李中俊在上学的途中,掉进了一个40多米深的天坑……1、请同学们进行故事续写:李中俊的命运将如何?2、李中俊在叫天天不应,呼人人不灵的情况下,选择了有效的求生方法,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请讨论以下问题:(1)李中俊为什么能活下来?(2)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应该向李中俊学习什么?探究二:1、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消防电话分别是什么?2、家中突然着火,你怎样逃生?3、被高年级的同学敲诈恐吓,你怎么办?4、你知道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呼救吗?5、家里煤气泄漏,你该怎么做?6、上课时发生地震,你应该怎样保护自己?7、遇到溺水者,你知道如何救助他探究三你能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试试看吧!父母很辛苦,我能:__________我的同桌学习不如我,我会:_________老师的嗓子嘶哑,我会:__________在公共场合,看见有人起哄,我会:___________灾区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我可以:_________四拓展延伸1、汶川地震发生后,你或者你的家人向灾区捐赠过吗?当你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时,你的心情怎样?2、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3个月,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五检测反馈1.“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在于仅仅活着。
快地生活和工作的事例,引导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创造,要悦纳、珍爱自己的生命。
第三目——延伸生命的价值。
是本课内容的升华。
通过阅读、交流、讨论,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并创作自己生命的箴言。
最后,教材总结得出本课主旨要珍爱生命。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导入)师: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即使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在面临生命结束时也会感到后悔恐惧。
所以国家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不受侵犯。
那末我们怎样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呢?板书:让生命之花绽放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例:1.课文P29两名矿工的故事。
2.《打游戏换家长批评,海口15岁学生自缢身亡》讨论:谈谈对这两种行为的看法?讨论:当你生命遇到威胁状况时,该怎么办?(根据课文P29-30)活动:[学生表演]如火灾、煤气泄漏、有人溺水、触电等如何逃生和救护。
事例:2006.9湖州织里大火中两位逃生者的故事。
活动:阅读课文P30材料,画出一个人与自己生命有联系的人物图板书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
师:希望管理经验个人的生命更有意义,价值更大。
阅读填空:课文P30-31讨论:P31故事1.为什么油漆工自己少算工钱?2.为什么比尔要多付工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发现学生有错误观点要及时引导。
学生表演,学生纠正。
让两位学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自己画。
学生填空回答。
学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
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
创设情境,通过讨论得出:生命最可贵,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
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通过表演和事例告诉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求生意识,还要有一定的求生能力。
让学生感受一个生命的出现与多少人有关,给多少人带来欢乐和幸福?(反之一个生命的消失给多少人带来痛苦)。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尊重他人的生命,造福更多的生命。
2.能力目标:学会悦纳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
3.知识目标:知道珍爱生命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认识和了解生命的价值,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的真正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2.教学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收集相关求生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1:播放视频《汶川地震中的非凡女孩──康洁》多媒体显示2内容简介: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汶川地震发生时,她勇敢机智地选择了跳楼求生,自己成功脱险后又去救助别人,11岁的她不但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
设问:1.地震发生时,康洁为什么会选择跳楼求生?2.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3.康洁脱险后为什么还要回去救其他人呢?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爱我们的生命。
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能轻言放弃;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要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二)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学会自救,学会救人(板书)多媒体显示3:求生知识知多少1.家里煤气泄漏,你该怎么做?2.上课时发生地震,你应该怎样保护自己?3.乘坐公交车时发生火灾,你知道怎么逃生吗?4.遇到溺水者,你知道如何救助他?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求生知识进行分析,并从中适当选择几个项目让学生分组上台进行自救、救人演习,教师从旁指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平时要多掌握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的方法和知识,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2.3.3让生命之花绽放云南省南华县海子山中学李建春设计理念及思路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对生命很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再加之学生们特殊的家庭结构,及在这一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
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
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六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体验,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出自己的差距,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社会。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去帮助别人。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能力目标: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
3、知识目标: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情境模拟法、角色体验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司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由于自杀、车祸、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致使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320多万人,平均每天就有8744人死亡,每分钟就有6人失去生命。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教材地位、内在结构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课是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开课篇,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又是第三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框在内容设计上共有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第二环节:“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第三环节:“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除了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外,教师将启思导学法、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以活动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学法: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四大学法开展学习,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直观演示法(2)情境体验法(3)列举法(4)合作探究法。
通过以上教、学法,帮助学生架构“列举事例感知——协作分析探究——获得理论成果”的学习过程,从而更为深刻地领悟“珍爱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课程主题。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加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1)、延伸生命的价值(教学难点)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看,延伸生命价值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从学生的学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深奥的话题“价值”一词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从教师的教看,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要把一个永恒不变的深奥话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明白并化为自身实际行动,有一定的难度。
(2)、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教学重点)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前两框的学习,到本课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延伸生命的价值;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五校联片“三自”学习模式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导学案班级: 姓名:日期: 编号: 审核:课题:3.3让生命之花绽放(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的方法,知道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
能主动的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 1 -- 1 -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5min )一、选择题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应该( ) A .从明天做起 B .从干一番大事业做起C .从进入初中以后做起D .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吴欲同学给自己的生命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是追求生命的质量。
对“生命的质量”的正确理解是( )A .生活条件的优越B .生活的艰辛和曲折C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D .生活的快乐和悲伤 3.提升生命的价值最主要的是( )板块一: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看课本阅读课本P30材料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举出身边身残志坚的理智,思考其中的道理。
3、引导学生看课本阅读课本P30材料思考问题并做答。
板块二: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知道遇到下列情况时怎样自救或互救吗?P322、讨论遇到危险时如何求救?板块三:提升生命的价值: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33的材料思考: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我的价值在哪?A .对子学习: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B .小组群学 学习组长主持: 1.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组内成员讨论解疑。
2.根据本组的展示内容学科组长做好分工,完成板书设计,做好展示前的预演。
展示单元一 方案预设:1、结合P30材料说说自己的价值何在。
2、思考:我的同桌学习不如我,我会:老师的嗓子嘶哑,我会: 在公共场合,看见有人起哄,我会:灾区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我可以:3、举出身边身残志坚的理智,明白要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展示单元二 方案预设: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 2、给出问题: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 电话、消防电话、交通事故电话吗?展示单元二 方案预设:阅读课本P33的材料思考: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我的价值在哪?自研成果一:如果父母不在家,我的生活会 。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案【教材分析】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第三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本框是第三课的落脚点,前面两框与本框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
本框也是“认识新自我”这一单元的基础部分,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尊重他人的生命,造福更多的生命。
2.能力目标:学会悦纳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
3.知识目标:知道珍爱生命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认识和了解生命的价值,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的真正内涵。
【教学基础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解应该如何看待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人生问题。
知道应该悦纳生命,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2.教学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学情分析】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大自然美丽的图片,到处阳光明媚,到处鸟语花香,到处都是生命的气息,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重和关爱生命。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踏上一次与众不同的“生命之旅”,一起去寻找那绽放的生命之花。
在这次旅途中,我们要穿越三座生命小屋,才能采摘到我们那灿烂的“生命之花”,每一个小屋中,都为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们只有用集体的智慧、力量和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克服所有的困难,最终完成这次生命的旅行。
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能力目标: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小组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生命精彩篇1、课间播放各种生命图片。
导入:刚才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生命而变得更加精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去感悟生命绽放的美丽。
(PPT 课题出示)在此,老师先要隆重推出一位“生命之星”,他用他的乐观温暖了5月份悲伤的中国。
2、活动:根据所给提示“猜猜他是谁”。
(学生回答,老师介绍)过渡:可乐男孩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多少中国人破涕为笑,在灾难中还能如此乐观的他,在日常生活中肯定给周围许多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不断地在成长过程中实现着自我价值。
3、活动:我是快乐天使(PPT)总结:大家说得真好。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原来传递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就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开出美丽之花。
3、然而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再美的人生也会遭遇不幸和挫折。
今天的可乐男孩再也不能用右手拿可乐、打篮球了,面对残缺的自己,他还能继续感受生命之美吗?总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无论健全还是残缺,我们都要笑着面对。
板书:悦纳自我,开出美丽之花二、生命守护篇过渡:可乐男孩虽然在地震中失去了右手,但却在废墟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可乐男孩被埋80小时后的奇迹思考: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援72小时之后,生还的机率越来越小时,到底是什么创造了生命奇迹?(生答,师总结)2、从他的求生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生答)总结:绝地求生,不仅要有坚强的意志,更要有求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