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物-分泌物和体液检查-诊断学第七版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90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一、尿液标本的种类及其应用晨尿:用于形态学(细胞、管型)检查;随机尿:对病理性糖尿、蛋白较敏感;24小时尿:用于尿蛋白、尿糖的定量检测,需加防腐剂;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二、尿液标本防腐剂的种类及应用甲醛(37-40%):0.5ml/100ml尿,用于尿沉渣检查;甲苯:0.5-1ml/100ml尿,用于尿化学检测;盐酸:10ml/24h尿,用于尿激素检测。
三、病理性尿液的外观有哪些⑴血尿:见于:肾结核、肾肿瘤、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出血性疾病。
⑵血红蛋白尿:见于各种溶血。
⑶脓尿或菌尿:见于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和膀胱炎。
⑷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
⑸乳糜尿:见于丝虫病、腹腔淋巴管结核、肿瘤压迫胸导管和腹腔淋巴管等导致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淋巴液溢入尿中。
⑹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变性等导致使脂肪小滴出现于血和尿中。
四、尿蛋白的种类及其形成机制⑴肾小球性蛋白尿:炎症、免疫→肾小球滤膜损伤、静电屏蔽作用降低→血浆蛋白(白蛋白为主)进入Bowman囊→超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蛋白尿。
以白蛋白为主,β2微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随病变的进展大分子蛋白(如IgG)显著增加。
选择性蛋白尿:以中、小分子量蛋白为主,大分子量蛋白较少,仅涉及滤过膜负电荷改变,见于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典型病种如肾病综合征。
非选择性蛋白尿:以大分子量蛋白为主,涉及滤过膜孔径增大和断裂,见于肾小球病变较严重时,几乎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可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⑵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炎症、中毒→肾小管损害→近曲小管回吸收蛋白减少。
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β2微球蛋白增加,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
24h尿蛋白在1g以下。
⑶混合性蛋白尿:由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
⑷溢出性蛋白尿:血内小分子蛋白,如本周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浓过高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不伴有肾小球及肾小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