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58.18 KB
- 文档页数:9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以研究城市、农村与工业排水、污水处理理论与工程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排水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工程设计、设备操作与管理等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排水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创新与应用型专业知识:学生应掌握排水科学与工程理论、设计原理、设备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排水问题的能力。
2.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工程设计、设备选择、现场操作、维护与管理等实践技能,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意识:学生应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与合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学生应具备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将环保要求与排水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绿色发展。
三、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1)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环境科学、水质学、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程,深化学生对排水科学与工程的理论理解。
(3)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等工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掌握相关工程技术与方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1)排水工程设计与管理:学生学习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并了解大型排水工程的运营与维护。
(2)污水处理技术:学生学习污水处理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掌握常见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操作与管理。
(3)雨水管理与退水设计:学生学习城市雨水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有效的退水设计与运营管理。
(4)水环境模拟与评估:学生学习水环境模拟与评估的方法与工具,能够分析评估排水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3.实践教学(1)工程实践课程:学生参与实际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提升实践能力。
(2)实验课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常见排水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引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该学科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参考。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2. 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3. 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4.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 专业核心课程(1)给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设计、供水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等内容;(2)排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污水管道设计及运行管理等内容;(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内容;(4)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包括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内容;(5)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包括污染源控制、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内容。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实习:培养学生对于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2)毕业论文:通过独立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毕业设计:通过对于一个完整的给排水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育方式1. 课堂教学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或者真实场景下的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并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 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外阅读、独立思考和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2. 专业背景:本专业或相关专业;3. 教学经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4. 学术成果: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影响力。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原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195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开设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之一,2006年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方向为市政工程(主要)、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
我校市政工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重庆市重点学科,也是“985”科技创新平台和“211”重点建设学科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
专业办学近60年来,已毕业学生3600余名,他们在设计、施工、科研、学校、消防、管理等部门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1992年毕业设计(论文)评估中获A级通过,是2004年首批通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的四所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之一,于2009、2014年以全票通过复评,2014年5月通过了英国特许水务与环境管理学会(CIWEM)组织的专业国际认证预评估;是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国家重点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也是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本专业现有教师32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2名、讲师9名;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2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4%以上。
教师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人才、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2012年度中国水业人物教学科研贡献奖获得者、住建部“十一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重庆市设计大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获得者。
本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
二、标准学制四年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四、培养规格及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以及研发与设计能力,能在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应用以及污废水的收集、处理、再生回用或排放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循环中,从事水工程与科学以及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技术咨询、建设与管理、教学及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能驾驭未来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及运营管理人才。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03)一、专业介绍简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校品牌专业.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办学定位:本专业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我校“大工程观导向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办学特色,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培养适应水工业、市政工程、环保行业、石油石化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给排水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胜任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多个领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
毕业要求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4:接受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要求5: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能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同时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要求7: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能正确认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和终身学习意识,以及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辅助设计技能,能够应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常用软件进行设计、分析和模拟计算;要求10: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城市水环境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城市水环境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分析和论证能力,能够在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城市水环境等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环境工程原理、水文学、水力学、流体力学、排水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分析、环境工程材料、污水处理原理、污水处理技术、水质分析与检测、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2、专业课程: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管理、排水系统运行与控制、排水系统节能与维护、排水系统检测与评价、排水系统安全与灾害防治、排水系统改造与拓展、排水系统工程概预算、排水系统工程经济学、排水系统工程管理、排水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排水系统工程施工管理。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啊,就是要培养一群超级厉害的“水专家”。
这些同学呢,将来要能搞定从水的源头到排放的一整套事儿。
比如说,在水源这一块,得知道怎么找到干净又靠谱的水,像地下水怎么勘探、地表水怎么评估质量,那都是基本功。
到了供水环节,要能设计出合理的供水系统,让每家每户打开水龙头就有合适的水压、干净的水,不管是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还是偏远的小乡村。
污水排放和处理也不能含糊。
要把那些脏水收集起来,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把它变干净,再排出去,不能让污水把咱的环境给搞坏了。
总之呢,这个专业培养的就是能全方位解决给排水相关问题的全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数学和物理是跑不了的。
就像盖房子得打地基一样,数学的计算能力和物理的原理知识是理解给排水工程的基石。
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那些水流量的计算、管道压力的分析就成了一团乱麻;不懂物理,像水的力学特性之类的就只能干瞪眼。
化学也很重要哦。
水里的成分那么复杂,要想处理好水,不知道化学怎么行?什么酸碱度啦、水里的各种离子啦,都得靠化学知识来分析处理。
工程制图也是一门要啃下来的硬骨头。
这个就像是给咱们工程师的一门特殊语言,你得把脑子里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用精确的图纸画出来,让施工的师傅们能看懂,按照你的想法把那些管道、水池之类的给建起来。
2. 专业核心课程。
3. 实践课程。
实验课那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亲手操作那些处理水的设备,看看各种药剂加进去后水是怎么变化的。
这就像厨师做菜一样,得知道每种调料放进去的效果,才能做出一道好菜,咱们给排水的同学得知道每个处理步骤对水质的影响,才能处理好水。
课程设计也很重要。
这是把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好机会。
比如说,给一个小型的工业园区设计一套完整的给排水系统,从水源取水到污水排放处理,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地形、企业用水需求、环保要求等一大堆因素,可不容易,但这也是真正成为给排水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1) “两课”5门14学分1061019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春)(2) 体育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
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外语4学分大学外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
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
学生课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 文化素质课13学分必修课程1门,1学分0005003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1学分(秋)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 历史与文化、2. 语言与文学、3. 哲学与人生、4. 科技与社会、5. 当代中国与世界、6. 艺术教育、7. 法学、经济与管理、8.科学与技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或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从事城镇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和工业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1. 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②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③要求学生掌握查阅专业规范设计手册的基本能力。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要求学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及实践课的学习,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国防军工知识讲座、党团教育及学业规划,树立学好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完成相应的读书报告并积极参与竞赛活动;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及勤工俭学。
③具有一定的专业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专业经济分析方法。
④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及体育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①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利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②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初步应用。
③要求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本专业设置的各门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专业课程学习及实际工作中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各种实际现象。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市政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处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从事城镇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和工业给排水等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能力,了解城市水工程发展方向。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从事城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equip students with a broad fundamental knowledge to be technicians as one who discharges duties ethically, independently, competently and constructively in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1. 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必需的数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基础上,通过本专业基本训练,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处理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等专业理论;2. 学会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与再用等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法;3. 获得水工程的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备运转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Students of the course are able to:1.Gain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cipline in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and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pipe engineering;2.Develop the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in water exploitation, processing, transportation and recycle;3.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item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vices operation in waterengineering;4.Understand its trend and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acquire the abilit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三、培养特色Ⅲ.Program Features世界水危机推动水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水工业将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土木类专业名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 081003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较为宽广的国际视野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能够具有独立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给排水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受到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实验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分析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水力学、化学、微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给水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给排水工程结构、设备及仪表等专业知识用于工程实践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给水排水工程、水源保护与利用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或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给水排水工程、水源保护与利用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或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工程需求的工艺系统、工艺单元或流程,能够在设计环节中熟练使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给水排水工程、水源保护与利用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或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检测化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运营以及管理等方向,培养高层次的可从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及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有以下四个目标:(1)毕业生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挑战问题,成为市政领域的领军人才;(2)毕业生将进入最好的科研院校继续深造,并能终身学习;(3)毕业生将开创自己的公司,并推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设计;(4)毕业生将成为专业协会、政府、设计咨询公司和学术机构的知名专家和领导者。
二、基本要求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11项能力:(1)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2)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设计并开展实验研究,能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3)工程设计能力(能在考虑实际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伦理、安全、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满足合理设计);(4)团队合作能力(能在一个多元组合团队中发挥作用);(5)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能识别、剖析和解决工程问题);(6)肩负社会责任的能力(能认识到肩负的社会以及伦理的责任,并付诸实施);(7)交流能力(能与本领域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8)预测产业全球影响的能力(能有宽广的知识面以预测工程方案对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9)终身学习的能力(能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能终身学习);(10)洞察社会变迁的能力(能紧跟时代变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11)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先进技术和工具)。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4,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6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6门,23学分环境工程原理(4学分)、环境监测 (3学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3学分)、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5学分)、城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设计(4学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设计(4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4门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学生大三结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需完成第1-4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取得学分。
体育课的选课、退课及境外交换学生的体育课程认定等请详见2016级学生手册《清华大学本科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3)外语 (一外英语 必修8+2学分,一外小语种 必修6学分)一外英语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要求8学分,英语实践环节2学分。
英语分级为1、2级的同学需在大二结束前修满8学分的公共英语和英语通识课程(每学期2学分);英语分级为3、4级的同学在大二结束前修满8学分的英语通识课程或外文系英语专业课程(每学期2学分)。
选修4门外文系认定、其他院系开设的英文授课课程,可申请4学分大学英语课程免课。
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6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教学门户)。
2. 文化素质课(理工类) 13学分文化素质课(理工类)包括文化素质核心课及新生研讨课和一般文化素质课,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
文化素质核心课及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8学分,要求其中必须选修1门基础读写(R&W)认证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除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目录(含基础读写(R&W)认证课)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其中环境学院推荐选修课程1门,1学分0005007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学分3.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37学分(1) 数学 18学分1) 必修课 15学分10421075 微积分B(1) 5学分10421084 微积分B(2) 4学分10421094 线性代数(1) 4学分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学分2) 选修课 3学分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推荐) 3学分30160103 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 3学分(2) 物理 10学分1) 必修课 8学分 中英二选一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学分 10430344 大学物理 (1)(英) 4学分10430354 大学物理 (2)(英) 4学分2) 选修课 2学分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学分10430792 物理实验A(2) 2学分(3) 化学、生物 9学分1) 必修课 7学分 中英二选一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4学分20440574 无机与分析化学(英) 4学分 20440333 有机化学B 3学分20440613 有机化学B(英) 3学分2) 选修课 2学分30450014 生物化学原理 4学分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40450382 分子生物学基础 2学分注: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
4.专业相关课程 68学分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
(1) 工程技术基础课 9学分1) 必修课 6学分20120143 工程制图基础 3学分20220053 电工技术 3学分2) 选修课 3学分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 2学分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 20740063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3学分(2) 专业基础课 30学分1) 必修课 26学分2044053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B 2学分20440513 物理化学B 3学分 20310314 工程力学A 4学分20040083 流体力学(1) 3学分20040122 流体力学(2) 2学分环境与地球科学导论 2学分 30050213 环境监测 3学分4005001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学分30050174 环境工程原理 4学分2) 选修课程 4学分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1学分20440441 物理化学实验C 1学分 30030234 工程结构 4学分30050162 生态学原理 2学分30050152 环境化学 2学分30050182 环境土壤学 2学分40050622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艺 2学分30050252 环境管理学 2学分40440122 仪器分析B 2学分40440011 仪器分析实验B 1学分30050312 室内空气污染物识别与净化 2学分30050292 环境规划学 2学分 30050363 环境基因组学 3学分(3) 专业课 29学分1) A类(核心专业课、专业必修) 15学分40050455 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5学分40050574 城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设计 4学分 (新开)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设计 4学分 40050492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造价管理 2学分2) B类(主干专业课、限定选修) 1门4005042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 4学分4005044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 4学分 40050434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4学分3) C类(设计课、限定选修) 1门4005052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3学分4005046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3学分 40050733 环境信息技术与实践 3学分4) D类(选修课) 7学分,多选的B、C类课程可计入此类40050332 给排水及环境工程施工 2学分40050532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2学分30050192 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 2学分40050602 环境影响评价 2学分40050562 饮用水处理工艺与工程 2学分30050092 专业外语 2学分5.实践环节 16学分(1) 基础技能训练 7学分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30050302 世界环境与文化体验(英语强化课堂) 2学分 40030282 测量 2学分(2) 专题训练研究 7学分40050222 生产实习 2学分水处理工程设计 5学分(3) 专业实习实践 2学分1) 必修 2学分40050202 认识实习 2学分2) 选修40050552 环境与市政工程实践训练 2学分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2学分环保设施运行和维护 2学分6.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40050390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一学年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周 考查秋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011 体育(1) 1 2 考查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10640532 英语(1) 2 2 考试10421075 微积分B(1) 5 5 考试10421094 线性代数(1) 4 4 考试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4 4 考试20130363 工程制图基础 3 3 考试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3 考查合计: 25春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021 体育(2) 1 2 考查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考试10640682 英语(2) 2 2 考试10421084 微积分B(2) 4 4 考试 微积分B(1) 20440333 有机化学B 3 3 考试20440613 有机化学B(英) 3 3 考试 中英二选一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 4 考试 微积分B(2) 10430344 大学物理(1)英 4 4 考试 中英二选一环境与地球科学导论 2 2 考试2044053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B 2 4 考试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合计: 23夏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30050302 世界环境与文化体验 2 2周 考查40050202 认识实习 2 2周 考查合计: 4秋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考试10720031 体育(3) 1 2 考查10420262 数理方程引论 2 2 考试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 4 考试20440513 物理化学B 3 3 考试 微积分B(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 2 考查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考试10641132 英语(3) 2 2 考试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合计: 23春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041 体育(4) 1 2 考查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3 考试20440441 物理化学实验C 1 2 考查30050213 环境监测 3 3 考试 先修环境与地球科学导论4005001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 3 考试 先修有机化学B、无机化学20040083 流体力学(1) 3 3 考试 微积分B(2)、大学物理110641142 英语(4) 2 2 考试40450382 分子生物学基础 2 2 考试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第二、第三学年从下列课程中任选不少于1门30050162 生态学原理 2 2 考试30050152 环境化学 2 2 考试30050182 环境土壤学 2 2 考试40050622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艺 2 2 考试30050252 环境管理学 2 2 考试30050312 室内空气污染物识别与净化 2 2 考试30050292 环境规划学 2 2 考查30050363 环境基因组学 3 3 考查合计: 23夏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40030282 测量 2 2周 考查合计: 2秋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110 体育专项(1) 2 考查20040122 流体力学(2) 2 2 考试 流体力学(1) 20220053 电工技术 3 3 考试30050174 环境工程原理 4 4 考试40050492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造价管理 2 2 考试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合计: 13春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120 体育专项(2) 2 考查40440011 仪器分析实验B 1 2 考查20310314 工程力学A 4 4 考试40050455 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5 5 考试40050574 城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设计 4 4 考试 流体力学(2) 文化素质选修课 2 2 考查春、秋季学期从下列B类专业课中任选不少于1门4005042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 4 4 考试4005044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 4 4 考试 环境工程原理 40050434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4 4 考试合计: 20夏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40050222 生产实习 2 2周 考查水处理工程设计 5 3周 考查合计: 7秋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130 体育专项(3) 2 考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设计 4 4 考试 流体力学(2)C类专业课(不少于1门,3学分) 3 3 考试B.C.D类专业课 7 7 考试文化素质课 3 3合计: 17春季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140 体育专项(4) 2 考查40050390 综合论文训练 15 15 考查合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