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幼儿成长 PPT课件
- 格式:pps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50
游戏活动与幼儿成长
⏹一、什么是游戏
⏹二、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涵义
⏹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要点⏹四、游戏的分类与指导
一、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普遍存在的活动⏹“游戏象爱一样,无法描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
⏹“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其中形成和完善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
”
⏹——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
◆儿童的游戏与成人的游戏不同
⏹(1)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对成人,游戏只是一种陪衬和调剂
⏹对儿童,游戏是最主要的活动或基本的活动形式
⏹(2)游戏的目的不同
⏹成人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休息或放松
⏹儿童游戏是通过游戏来积累经验,促进发展
⏹(3)游戏的内容不同
⏹成人游戏多有竞争意味的规则游戏,带有相当的功利性。
⏹儿童的游戏多为带有想象色彩的象征性游戏,较少功利
性。
◆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儿童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儿童游戏的内部的主观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外部客观条件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 1.表情
⏹无论是专注认真的表情还是微笑、嬉笑、扮鬼脸(夸张变形)、哈哈大笑,儿童在游戏中的表情特征说明儿童在游戏中身心总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状态。
⏹游戏区别于无所事事、闲逛、坐着发呆
⏹
2.动作
⏹(1)游戏动作具有非常规性
⏹在游戏中,儿童往往不按物体的社会意义来使用它们,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意图来使用它们⏹(2)重复性
⏹重复可以使幼儿体验掌握本领的欢乐
⏹(3)游戏动作具有个人的随意性
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把游戏动作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
⏹(1)探索
⏹探索物质的性质
⏹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
⏹探索动作效应
⏹(2)象征
⏹象征性动作是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一物假装代替另一物来使用
⏹(3)嬉戏
⏹嬉戏是故意做“坏事”或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逗乐、玩笑的性质。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
⏹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儿童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获得满足
⏹儿童游戏的内容是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的反映。
4.言语
⏹游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
⏹注意倾听儿童的言语,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以及游戏的水平与状况。
⏹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语伴随率的高低也可以作为评价儿童活动的自由度以及班级的心理环境的质量的一个指标。
5.材料
⏹有无玩具或游戏材料是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的一个指标。
⏹儿童年龄越小,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
(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
⏹1.游戏的动机
⏹(1)内部动机
⏹“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2)直接动机
⏹“玩即目的”
⏹游戏过程本身就能使儿童感到满足
⏹2.游戏性体验
⏹人们正是因为这种体验才喜欢游戏,游戏性体验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1)兴趣性体验
⏹(2)自主性体验
⏹(3)胜任感体验和成就感
⏹(4)幽默感
⏹(5)驱力愉快
⏹游戏中的生理快感主要是由于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
(三)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
⏹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1.愉快与严肃
⏹(1)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2)伴随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
⏹愉快和严肃对游戏来说是统一的,但愉快是主要的
⏹2.手段与目的
⏹(1)游戏无外部强加的目的
⏹“好玩”、“有意思”,
⏹(2)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游戏
⏹3.自由与约束
⏹ (1)游戏是自由的
⏹ (2) 游戏是有规则约束的,遵守游戏规则是自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