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5.48 MB
- 文档页数:15
平法的应用原理什么是平法?平法是一种数学推理方法,常用于解决几何问题。
它基于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构造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来推导出所需的结论。
平法的应用平法在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平法在三个常见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原理。
1. 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对于一个三角形,当且仅当它的两条边相等时,才被称为等腰三角形。
平法可以用于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方法:1.构造三角形的辅助线,使得辅助线与一个边平行,并且与另外两个边相交成等长的线段。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相等,所以通过判断辅助线所形成的角是否等于其他两个角,从而确定三角形是否等腰。
应用示例: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B = AC,需要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1.通过点B和点C分别作一条平行于AC的线段,与边AB和边AC分别相交于点D和点E。
2.连接点D和点E,并延长线段DE。
3.判断角ADE是否等于角AED,若相等则可得知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
2. 求解未知线段长度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一些线段的长度,求解其他线段的长度是一个常见的几何问题。
平法可以用于求解未知线段的长度。
方法:1.构造辅助线段,使得构造的三角形具有已知线段长度的性质。
2.利用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平行线、角平分线、垂直线等方法推导出未知线段的长度。
应用示例:已知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B = 5cm,AC = 8cm,需要求解BC的长度。
1.连接点B和点C,并在线段BC上任意取一点D。
2.连接点A和点D,使得线段AD与线段BC平行。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知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BC相似。
4.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以下比例:AB/AD = AC/BC。
5.代入已知条件,可以求解出BC的长度。
3. 求解角度的大小在几何问题中,求解角度的大小是一个常见的需求。
平法可以用于求解角度的大小。
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构造辅助线段,使得需要求解的角度与已知角度构成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暨工程设计方法)应用技术讲座讲座主要内容:☐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现场答复问题关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1、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问题;☐2、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3、承载经典力学理论——解决结构上的荷载(作用)与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作用效应)问题;☐4、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5、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
现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特性与共同工作原理,是相对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内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可靠度理论,由30年前的半经验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过渡到现在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理论对混凝土结构的适用程度(缺少支持正态分布曲线的实际试验和统计资料),以及在理论上究竟前进了多少尚难定论。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经典力学理论,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杆件的截面较大,存在刚性区域与简化成单线形状的计算简图有很大差异,尤其反映在基础结构的计算方面。
再者,荷载的力学简化存在较大的误差。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抗力理论是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但主要为“构件”的抗力理论而非“结构”的抗力理论。
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正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弯、拉、压、偏拉、偏压;一部分是“斜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抗剪;一部分是“螺旋面”问题,解决构件的抗扭。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节点构造理论现阶段几乎是空白,研究缺口非常大,给人造成“构件的简单组合即为结构”的错误感觉,不符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自然法则。
结构工程界的板块构成☐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1、科学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2、技术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和技术方法;☐3、规范规程板块:国家的工程技术法规;☐4、技术规则板块: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技术指导性文件;☐5、工程板块:包括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等。
山西神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之七平法技术应用讲解张红武平法技术应用讲解第一章概述一、“平法”概念“平法”是指“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
平面整体设计方法,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二、“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结构设计总说明、基础及地下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楼板及楼梯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功能性和相对完整性和功能性。
1.层次性:设计总说明基础及地下结构柱、墙梁楼板与楼梯,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结构设计总说明与基础、柱、剪力墙、梁、楼板及楼梯关联;柱、墙以基础及地下结构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及地下结构为关联;梁以柱(墙)为支座梁与柱(墙)关联;楼板及楼梯以梁、墙为支座楼板及楼梯与梁、墙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及地下结构自成体系,柱及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与楼梯自成体系。
4.功能性:(1)结构设计总说明——属于整个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其功能是对结构进行整体介绍,并对各个部分作出相关规定的通用规定;(2)基础及地下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全部基础构件的设计要素及构造,以及关联表达其所支承的柱或剪力墙的定位;(3)柱及剪力墙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全部柱及剪力墙构件的设计要素及构造,以及关联表达其所支承的梁或板的定位;(4)梁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全部梁构件的设计要素及构造,以及关联表达其所支承的楼板与楼梯的定位;(5)楼板与楼梯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自身的设计要素及构造。
三、“平法”应用原理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
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钢筋安装中应注意的几个结构构造问题摘要:钢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其施工的正确性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
目前,施工人员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下简称《平法》)进行钢筋的安装,如果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以及设计规范不熟悉,结构设计总说明不够明确;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技术交底;钢筋安装就会出现一些偏差。
下面结合本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来加以分析。
关键词:钢筋安装结构构造规范平法钢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其施工的正确性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
目前,施工人员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下简称《平法》)进行钢筋的安装,如果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以及设计规范不熟悉,结构设计总说明不够明确;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技术交底;钢筋安装就会出现一些偏差。
下面结合本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比较突出、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来加以分析。
1 梁柱纵筋《平法》中对框支梁、框架梁、框架柱均有详细的配筋构造详图,可参照选用,这里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顶层端节点处是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应正确选择连接的构造详图,一种是柱纵筋伸入梁内(图1),另一种是梁纵筋伸入柱内(图2),前一种方式柱纵筋伸入梁内与梁上部纵筋搭接长度≥1.5LaE,且至少要保证有65%AS1(AS1-—柱外侧纵筋总面积)的柱纵筋伸入梁内,梁宽范围以外的柱纵筋可以伸入现浇板内。
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还应分两次截断,两个断点相距20d,当采用后一种方式时,梁纵筋伸入柱内竖直段长度≥1.7L aE,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也应分两次截断,断点相距20d,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视柱施工缝留设位置而定,通常柱施工缝留在梁底或梁底下100mm,多采用第一种方式,当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必须把柱的施工缝留在1.7LaE或1.7LaE +20d以下。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平法
一、概述:
1、平法的产生: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
2
,
3、平法的应用:
1991年9月份平法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开始推广平法。
构造图适合于所有的构件,平法一张图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
平法推出后,有坚决支持、坚决反对、不表态三种人,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
平法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让非专业人员
看懂,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
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两倍以上,能够使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
现在,3个建筑师配1个结构师。
二、柱平法:
1、定义疑问:
(1
(2h0,h0
(3
土的。
平法发展历程
平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90年,当时贝克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仪器,它可以把建筑物的水平线投射到垂直面上,从而可以测虽建筑物的水平线和垂直线。
贝克的发明受到了德国建筑界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从而使平法得以普及。
平法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一个投射仪,将建筑物的水平线投射到垂直面上,从而可以测虽建筑物的水平线和垂直线。
它还可以用来测虽建筑物的倾斜度,以及建筑物的垂直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平法对建筑业的作用和效果是巨大的。
随若结构设计的发展和革新,平法的出现和发展也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法) ;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厂泛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已基本普及的平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制表:审核:批准:。
平法的价值及历史“平法”的诞生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建筑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
“平法”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简称,它是一种设计成果的表达方式,而非设计方法。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把结构构件的几何信息和配筋数据集中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设计周期可减少三分之一。
梁钢筋种类多,信息量大,平法在梁构件设计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他构件优势不明显,有的甚至反不如传统表示方式,但难掩平法的光芒,每个建筑人可能都是平法体系的受益者。
“平法”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依次为结构设计师、钢筋翻样、钢筋工长、技术员、监理、造价人员等。
平法表示更抽象,使用者必须先了解其规则,等于是抬高了使用者的技术准入门槛,客观上改变钢筋翻样的低端形象,整体提升了钢筋专业技术含量。
一、国内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历史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配筋详图法;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1986年开发的结构CAD软件即以详图法和梁表法为编制依据。
电脑画图替代了人工制图,提高结构设计效率。
然而,CAD软件依据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表达繁琐,图纸比手工绘制的还多,设计成本反而更高,设计中的“错、漏、碰、缺”出现频率更多。
建筑设计变更频繁,结构设计不得不作相应修改,往往顾此失彼,形成新的“错、漏、碰、缺”。
陈青来认为按传统方法和传统CAD软件绘制的施工图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同值性重复”和“同比值性重复”,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进行二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