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江口新区总体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1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项目选址调整情况说明2011年10月26日,省住建厅颁发温州市域铁路S1线工程选址意见书(浙规选字第[2011]147号)。
规划选址后,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多次工程现场踏勘、选址线位地质条件勘探、线位进一步论证,以及与沿线各区、功能区衔接后,发现原规划选址线位在局部地区存在工程可实施性差、地质条件差等问题。
设计部门根据新的情况对选址线位进一步优化,已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2012年11月19日,省发改委批复《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年6月10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抄告单[2013]10号意见和市政府6月5日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初步设计,温州市发改委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批,设计线位与《温州市域铁路S1线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审查意见》批复内容相比,主要存在选址线位局部调整、项目用地功能和建设规模调整的问题。
根据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规范要求,为了更好地衔接规划实施,本次针对市域铁路S1线调整内容进行规划选址的补充论证。
一、项目概况、规模和技术标准调整后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西起瓯海区潘桥镇,向北经沿海铁路温州南站后,折向东上跨沿海铁路至温州西站,沿既有金温铁路廊道至温州东站,折向南沿龙湾区南洋大道、前房路经奥体中心至永强机场,出机场后向北跨越瓯江南口至灵昆半岛,线路全长53.507 km,其中地面线3.029 km、高架线(桥梁7座)39.112 km、越岭双线隧道2座1.323 km、地下线10.043 km,桥隧比94.34%。
全线近期设置桐岭、潘桥、温州南、温州西、德政村、龙霞路、温州站、府东路、上江路、龙腾路、温州大道、南洋大道、奥体中心、永强、机场、灵昆、半岛一站共17座车站(地面车站2座、高架车站12座、地下车站3座),预留下斜、文昌路、半岛二站共3座车站;近期平均站间距3.13km,远期平均站间距2.73km;于桐岭站位置设桐岭车辆段一处,半岛二站东端设灵昆停车场(预留检修基地)一处,温州站附近设控制中心。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布局规划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10.21•【字号】温政办〔2013〕164号•【施行日期】2013.10.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布局规划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13〕1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布局规划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温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建设名单2.温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布局规划示意图(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0月21日温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布局规划方案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温委发〔2013〕66号)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及市级功能区实际,制定本布局规则方案。
一、规划目标和规划时间(一)规划目标。
通过充分利用各地海涂围垦、低丘缓坡地等新增空间,盘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建设用地,控规调整和园区整合提升,尽可能挖掘适合小微企业创业园(以下简称小微园)建设发展空间,全面推进小微园建设。
力争到2015年,完成小微园土地出让17800亩,为全市提供2370万平方米的新增生产研发用房。
(二)规划时间。
2013年到2015年。
二、编制依据本布局规划方案依照温州市振兴实体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有关要求,依照温州市实际情况编制。
主要参考:《温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温州市城乡建设规划》、《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关于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发展的意见》(温委发〔2011〕23号)。
三、编制原则(一)科学设计原则。
小微园布局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与我市主要产业集聚区相结合,按照“园中园”的管理模式和“土地利用更高效、主导产业更突出、功能配套更齐全、管理服务更规范”的标准,将小微园打造成为老百姓创业致富的孵化器、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
谈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人工岛可持续性生态绿化设计瓯江口新区处于东海与瓯江的交汇处,作为温州中心城市的主拓展区和沿海产业带核心区。
根据温州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瓯江口新区将成为温州新一轮发展的主平台,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
然而,瓯江口新区是沿海盐碱土吹填区,这样的区位特点影响了绿化植物的生长,从而进一步影响人工岛的可持续性生态绿化设计与景观效果。
因此,瓯江口新区绿化设计应依据区位特点,筛取与配置适宜生长的绿化植物。
同时也要兼顾立地条件的改善与完善,建造出形态多样、景色优美、层次鲜明,高郁密度的人工岛景观效果。
1.瓯江口新区人工岛的区位资源瓯江口新区位于温州都市区东部,瓯江入海口处,与灵昆岛毗邻,北望七都港、乐清港,距离温州机场仅9公里,贯穿77省道,靠近滨海大道与沈海高速,交通联络较强。
但吹填土土壤中盐分含量高,土壤质地差,原有植被种类少、数量少、生长弱,对项目的园林绿化施工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
2.影响人工岛上植物生长的因素2.1人工岛吹填土土壤盐渍化严重瓯江口新区的土壤主要是由瓯江河区域内发育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滩涂围垦形成的陆地,主要以盐碱地为主。
经测定区域内土壤pH 7.63-8.62,含盐量10g/kg。
属于中度到重度盐碱土。
2.2海水反渗严重区域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受海水浸泡,土壤孔隙度小以及地面标高关系,导致海水反渗,给区域土壤改良以及绿化植物栽植造成严重困难。
2.3海风肆虐,侵蚀绿化植物瓯江口新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四季分明,但海风较大,海风的侵袭,影响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该地区台风长发。
2.4淡水匮乏,维护成本高瓯江口新区为人工岛,被海水环绕,因此岛内淡水资源极缺,淡水补充及储水困难,给绿化植物的浇灌带来很大困难,岛外引水成本较高。
3.人工岛绿化应采取的措施根据人工岛立地条件,如何降低土壤盐碱、改良土壤、进行绿化种植,同时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最终建成岛上稳定的生态绿化环境和理想景观效果,是可持续性生态绿化设计的难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章总则根据《中华⼈民共和国TRANBBS城市TRANBBS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件。
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开发区)内的⼀切规划、TRANBBS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 2003~2007年中期 2008~2012年远期 2013—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本中粗体字条⽂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为,应依法进⾏查处。
本规划⾃浙江省⼈民政府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城市发展⽬标总⽬标:将温州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城及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业、商贸、⾦融、港⼝、旅游城市,实施“⼀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进⼀步加强⽣态城市建设,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到规划期末国内⽣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接近国内⼀流⼤城市的相应⽔平。
形成具有现代化⽔平的温州都市区,到规划期末温州的城市化、⼯业化⽔平达到国内先进⽔平,确⽴影响全国、辐射浙南闽东的中⼼城市地位。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形成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向资源配置市场化、合理化,经济运⾏规范化、法制化⽅向发展。
形成现代化温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的构架,到规划期末,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TRANBBS 交通、公⽤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民⽣活的需要。
形成以促进⼈的全⾯发展为核⼼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与⾃然和谐共存的⽣态环境,社会风⽓良好、公共秩序井然、⽣活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城乡⽂明程度显著提⾼。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提出“126”空间布局(即“一轴、两区、六片”)和“十二产业区”联动的发展框架。
ﻫ“一轴”联动基础设施先行加快甬台温高速和滨海大道的建设,不仅为合理开发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河口地区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串联“六片”和“十二产业区”的沿海快速通道发展轴。
“两区”互动协调联动开发ﻫﻫ沿海产业带分核心区、规划区两个层次。
ﻫﻫ核心区:北至南塘、南至霞关的南金公路沿线乡镇,以及部分海岛乡镇,具体包括乐清、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6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街道),陆域面积约1656平方公里。
ﻫ协调区:市域其他乡镇,重点协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是实现陆海联动开发,一方面让产业带工业布局为中心城区、沿海重点城镇的“退二进三”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能与带上原有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和梯度转移。
“六片”协进统筹实施规划ﻫ“六片”是指乐清片、瓯江口(洞头)片、龙湾片、瑞安片、平阳片和苍南片等6个片区,其发展规划是以重点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区为基础,兼顾县(市、区)等行政实施主体的操作性,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分片实施。
ﻫ·乐清片ﻫﻫ包括乐清乐成、翁垟、黄华、天成、蒲岐、南岳和南塘等7个乡镇。
以乐清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和滨海旅游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培育临港产业;南岳、蒲岐、翁垟、黄华等城镇配套。
ﻫ·瓯江口(洞头)片ﻫﻫ包括龙湾灵昆、洞头霓屿、元觉、北岙、东屏、大门等6个乡镇,以及温州半岛工程形成的陆域。
状元岙港区着重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对台经贸合作等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小门岛着重发展石化产业和原材料储运业。
ﻫﻫ·龙湾片ﻫﻫ包括龙湾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等5个街道(镇),含滨海工业园区和民营科产业基地,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