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第一章《走近科学》复习教学案设计(知识点+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9
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思考:倒了开水的杯子内壁上方变模糊了,请你提出问题并猜想可能的原因?一、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通过第0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杯水的哪些量?二、长度的测量怎样测量这杯水的深度?用一把受潮的木尺来测这杯水的深度,测量值将———(偏大、偏小、不变)三、体积的测量量筒的正确使用:测量前: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程、最小刻度2.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假如读数时,俯视或仰视,对结果有什么影响?四、质量的测量仪器:天平正确使用:将这杯水密封起来,放到冰箱里冷冻,变成冰质量将——(变大、变小、不变)五、温度的测量水的温度:读一读1.有一只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0C ,放在一个大气压时沸腾的水中,示数是940C,那么用此温度计测得气温为480C,实际气温应为多少摄氏度?六、时间的测量想一想:小明家的一处水龙头不停地一滴一滴向外漏水,小明想知道这样的一滴水的体积为多少,你能帮他测出来吗?小明还想知道漏一杯水的时间。
你需要借助哪些仪器?七、物质的能量和信息这杯热水具有什么能量?从这张图片可以获取什么信息?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2、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3、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4、一个用后未甩的温度计上的示数38℃,如果用它去测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分别应为和。
5、6、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这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调节(填:“左”或“右”)。
7、从下表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河埠至济南只需()D.4时55分。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第1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1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第3节.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69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目标通过对列举的奇妙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有很多奥妙,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难点: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
教具1.多媒体课件《天文》、《海底世界》、《熊猫》、《火山》等。
2.化学实验溶液酸、碱、酚酞等。
课时2节课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图片和录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
探究:1.你对宇宙了解有多少?2.海洋深处有生物吗?如果有,它们的能量来自何处?人能在那里生存吗?3.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你认为熊猫会灭绝吗?为什么?4.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发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5.让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1.你还对自然界的哪些其他现象感兴趣?2.为什么你对这些现象感兴趣?3.让学生提出可讨论的问题。
探究: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2.怎样能发现蝙蝠的定位本领?3.有些动物有迁徙的习性,它们是靠什么导航的?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茫茫宇宙,奇妙无穷,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那里有人类及人类的朋友——各种动植物。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学习科学,保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作业:1.让学生提出一个关于科学的问题。
2.自主准备下一节课的有关实验。
(可参照课本也可自己设计)第二课时:以活动为主。
引入新课:展示科学家霍金的照片,介绍有关霍金的研究成果,提问:为什么霍金及爱因斯坦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重视。
活动:1.让学生做明信片下落的实验,记录、讨论。
2.老师做液体颜色有变化实验、要求学生做记录、讨论。
3.参观实验室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
4.学生演示自己准备的实验,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学会观察、记录、讨论科学的方法。
走近科学2、什么是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2.初步认识科学探究对科学的作用;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对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意义;4.加深对科学探究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加以应用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史上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车胎漏气创设情境(海王星的发现)原因设计探究科学探究如何运用问题进行探究方法探究的一般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生活中一个简单的探究实例挑战者号(肚子痛案例)失事原因教学过程㈠、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1、观看“海王星发现的过程”(教参附带的片子)2、出示讨论题,小组进行讨论:⑴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进行这项探究?⑵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问题?⑶科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猜测?⑷最后排除了哪几种猜测,作出了什么假设,由谁提出的?⑸为了证实自己猜测,他们如何收集证据?⑹最后谁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是真实的?3、在学生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小结:由于观察到天王星运行轨道反常,科学家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天王星运行轨道出现反常现象?他们作出了各种猜测,通过收集证据排除了各种的可能,最终作出了“可能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假设,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亚当斯、勒威耶收集证据,查阅资料,运用数学方法亚当斯先于勒威耶提出了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预言,由德国伽勒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海王星,使假设得以证实。
4、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请你谈谈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㈡、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肚子突然疼起来”的问题这个案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安排学生回答平时大家碰见这种事情是如何处理的?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扮演肚子突然疼起来了,请同学加以解决,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按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提出问题:小明为什么会肚子疼?作出假设:可能受凉了、可能由食物引起、可能剧烈运动引起、可能是盲肠炎收集证据:最近是否淋雨了受冻了、最近吃了哪些食物,食物是否过期,肚子疼前做了哪些事,以前有没有这病史,验证假设:检查、化验、诊断治疗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对科学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很有用的,我们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教案1 华东师大版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科学以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科学好象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
学习科学是我们认识自然和准备进行新的探究的有效途径。
2.观察和实验是探究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实验——。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⑴观察(2)收集和处理事实和数据(3)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4)实验调查,检验假设(5)得出结论,作出解释,科学原理来解释2、预言海王星的存在的是——亚当斯,勒威耶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的是——加勒<习题1>当你感冒后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交流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㈠测量你的身高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符号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转换:2.长度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选正确。
根据实际的需要,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选择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分度值(最小刻度值)(2)放正确。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看正确。
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记正确。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3.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测量误差。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是常用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方法一、累积法——1、测单张纸的厚度;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方法二、夹长法——方法三、替代法——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方法四、轮转法——测量曲线长度<习题2>某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值分别是:12.05米,12.04米,12.06米,12.03米,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是 ( )A、12.04米B、12.045米C、12.03米D、12.05米<习题3>某同学测量其弟弟的身高是I.478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厘米B、8是估计数字C、这个数值准确程度为毫米D、这个数值的准确值为1.47米(二)测量你的体重使用磅秤前的注意点:(1)指针应该在零刻度线(2)看清磅秤的量程和分度值(三)测量你的体温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3、体温计的量程范围是35℃~42℃4、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定为100摄氏度.正确使用温度计1、估计液体的温度,选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不超量程: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2、让温度计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玻璃泡与液体接触一段时间,示数稳定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位置: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视线看齐: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平齐4、记录数据:准确记录:数据、单位、负号要完整.读数时只读到最小刻度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之间的构造区别:<习题4>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甩下,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7℃ B.36.5℃ C.38℃ D.35℃<习题5>一支无刻度温度计放在有刻度的尺旁,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在6毫米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水银柱在206毫米处,则温度计水银柱为100毫米处的温度是( )A.100℃ B.50℃ C.48.5℃ D.47℃(四)测量你的心率心率指的是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四.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一)物质1.自然界有各种物质组成。
0章走进科学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大自然的奥秘:树上熟透的苹果会下落,这与__________有关;蝙蝠是黑暗中的飞行能手,具有如此高超的本领与它能发出__________有关;大雁等候鸟具有冬去春来、远程迁徙的习性,可能与生活环境的__________有关;南极气温极低,但企鹅却能生存,这是因为企鹅__________了低温环境;根据科学家对古生物__________的考证,发现恐龙在地球上生存过,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与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有关。
2.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1) 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对自然现象的__________,能使我们发现许多问题。
(2)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_________,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再现。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1) __________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海王星的发现【提出问题】很多天文学家在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按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一致。
【作出猜想】剑桥大学二年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教员勒威耶认为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是由某颗未知行星的影响造成的。
【验证猜想】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天王星的观测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复杂的推算,提出了有关这一未知行星在宇宙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
【观察发现】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__________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
2.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__________,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__________,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应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单元复习本章知识清单一、科学探究1.科学以为研究对象,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1)观察和提出问题;(2);(3)通过各种途径;(4);(5)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重要概念(一)长度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4.测量工具: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
一些物体的测量无法直接进行时,可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图图累积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组合法等。
(二)温度5.定义:物体的称为温度。
6.单位:温度的常用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水的沸点定为℃。
7.测量工具: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1)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的性质。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实验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②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③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测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和;④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测温泡离开被测液体,同时视线必须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
(3)体温计:体温计是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它也是一种液体温度计,所用的液体是水银。
由于体温计测量温度的特殊性,它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为℃。
(三)心率8.单位:国际上时间的标准单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还有年、月、日、小时、分钟等。
9.测量时间的工具:常见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10.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四)质量11.概念:物体叫作质量。
1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符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等。
13.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的改变而改变。
14.测量工具: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使用步骤:(1)调平:把天平放在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处;调节,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2)称量:把放在左盘,用向盘里逐个加减砝码,先后,再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五)能量和信息15.物质都具有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B. 观察就是仔细地看一看C. 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D. 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观察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是要用眼睛看、耳听、脑想.观察不一定要借助工具进行,有些可以直接观察做出判断.选A.2.【答题】小琪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 用吸管能吸取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B.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安全线C. 在家重醋可预防流感,房间充满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答案】D【分析】(1)吸取饮料时,口腔与吸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液体压上来;(2)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3)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比热容是物质的性质,比热容大的物质升温慢降温也慢,反之则快。
【解答】A. 用吸管能吸取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吸取饮料时口腔与吸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饮料压上来,故利用了大气压,A不符合题意;B.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安全线,因为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人在站台上等车时,车子过来引起人靠近车这侧的气体流速增大,气压减小,人远离车一侧的气流速度小,气压大,外侧的气压将人推向火车,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C. 在家重醋可预防流感,房间充满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房间内充满醋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D.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受水的影响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小,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3.【答题】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
第0章走近科学2、什么是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2.初步认识科学探究对科学的作用;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对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意义;4.加深对科学探究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加以应用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问题进行探究方法探究的一般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肚子痛案例)失事原因教学过程㈠、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1、观看“海王星发现的过程”(教参附带的片子)2、出示讨论题,小组进行讨论:⑴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进行这项探究?⑵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问题?⑶科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猜测?⑷最后排除了哪几种猜测,作出了什么假设,由谁提出的?⑸为了证实自己猜测,他们如何收集证据?⑹最后谁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是真实的?3、在学生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小结:由于观察到天王星运行轨道反常,科学家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天王星运行轨道出现反常现象?他们作出了各种猜测,通过收集证据排除了各种的可能,最终作出了“可能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假设,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亚当斯、勒威耶收集证据,查阅资料,运用数学方法亚当斯先于勒威耶提出了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预言,由德国伽勒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海王星,使假设得以证实。
4、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请你谈谈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㈡、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肚子突然疼起来”的问题这个案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安排学生回答平时大家碰见这种事情是如何处理的?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扮演肚子突然疼起来了,请同学加以解决,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按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提出问题:小明为什么会肚子疼?作出假设:可能受凉了、可能由食物引起、可能剧烈运动引起、可能是盲肠炎收集证据:最近是否淋雨了受冻了、最近吃了哪些食物,食物是否过期,肚子疼前做了哪些事,以前有没有这病史,验证假设:检查、化验、诊断治疗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对科学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很有用的,我们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0章走进科学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大自然的奥秘:树上熟透的苹果会下落,这与__________有关;蝙蝠是黑暗中的飞行能手,具有如此高超的本领与它能发出__________有关;大雁等候鸟具有冬去春来、远程迁徙的习性,可能与生活环境的__________有关;南极气温极低,但企鹅却能生存,这是因为企鹅__________了低温环境;根据科学家对古生物__________的考证,发现恐龙在地球上生存过,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与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有关。
2.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1) 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对自然现象的__________,能使我们发现许多问题。
(2)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_________,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再现。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1) __________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海王星的发现【提出问题】很多天文学家在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按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一致。
【作出猜想】剑桥大学二年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教员勒威耶认为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是由某颗未知行星的影响造成的。
【验证猜想】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天王星的观测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复杂的推算,提出了有关这一未知行星在宇宙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
【观察发现】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__________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
2.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__________,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__________,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应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走近科学2、什么是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案例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2.初步认识科学探究对科学的作用;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对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意义;4.加深对科学探究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加以应用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过程㈠、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1、观看“海王星发现的过程”(教参附带的片子)2、出示讨论题,小组进行讨论:⑴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进行这项探究?⑵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问题?⑶科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猜测?⑷最后排除了哪几种猜测,作出了什么假设,由谁提出的?⑸为了证实自己猜测,他们如何收集证据?⑹最后谁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是真实的?3、在学生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小结:由于观察到天王星运行轨道反常,科学家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天王星运行轨道出现反常现象?他们作出了各种猜测,通过收集证据排除了各种的可能,最终作出了“可能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假设,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亚当斯、勒威耶收集证据,查阅资料,运用数学方法亚当斯先于勒威耶提出了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预言,由德国伽勒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海王星,使假设得以证实。
4、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请你谈谈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学生讨论回答,师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㈡、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肚子突然疼起来”的问题这个案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安排学生回答平时大家碰见这种事情是如何处理的?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扮演肚子突然疼起来了,请同学加以解决,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按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提出问题:小明为什么会肚子疼?作出假设:可能受凉了、可能由食物引起、可能剧烈运动引起、可能是盲肠炎收集证据:最近是否淋雨了受冻了、最近吃了哪些食物,食物是否过期,肚子疼前做了哪些事,以前有没有这病史,验证假设:检查、化验、诊断治疗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对科学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很有用的,我们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教案2、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3、建立假设4、验证假设5、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课外同步训练1,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是学会科学探究,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A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B 当科学家C 提高智商D 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的成绩2,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A 关注现象,分析问题 B 收集资料,发现规律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D努力工作,撰写论文3,某小组在探索蚯蚓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慥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对此该小组应()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的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4,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A 小明到杭州旅游,游了西湖十大美景B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C 瓦特好奇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D 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5,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他用听诊器听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与便检,医生采用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建立假设B获取事实与证据C制定计划D 提出问题拓展:若未化验时,医生说你的肚子疼估计是食物中毒,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6,小明同学在科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7,下列有关海王星的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观察发现的 B 查阅资料,获得参考答案C 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测量获得的D 通过数学计算公式获得8,一天你在家做作业,忽然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熄灭。
你采取了以下措施:推开窗户,发现其他楼层都亮着灯;你拧动电灯,发现点灯仍不亮;你换了一个新灯泡,灯亮了。
聪明的你认为电灯熄灭的原因是()A 小区停电B 电灯接触不良C保险丝断了D 灯泡坏了第三节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一、测量你的身高1.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讨论下列问题: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磨损另选零点2》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量程)是多少→选择适合工具3》它的最小刻度代表多长(分度值)→精确值4》怎样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如何使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还有其他单位,具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走进科学》知识点答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走进科学》知识点-答案§ 0-1. 探索奇妙的大自然§0-2。
什么是科学探究?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它也可以概括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检验假设。
§ 0-3.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1)国际长度单位为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69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② 范围:测量的最大范围③ 最小比例值:每个最小网格表示的长度。
测量精度由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 正确放置:将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标尺的刻度应接近被测物体。
(由于倾斜,读数太大)② 读数正确:视线应垂直于直尺表面。
(视线左侧的读数太大,视线右侧的读数太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④ 正确记住:记录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没有意义)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邮票的质量、直径等。
(注:页数与页数之差)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在另一端,记下车轮滚动的圈数。
走近科学复习教学案设计【概念与规律】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观察(observation)和实验(experiment)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science)的重要方式。
(1)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information)。
观察必须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有时还须借助各种仪器(apparatus)和工具。
(2) 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过程包括:(1) 观察和提出问题;(2)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data);(3) 建立假设;(4) 用证据去验证假设;(5) 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2、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十分有用,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1、长度(length)(1) 长度的测量工具为各种刻度尺(ruler);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了长度测量中的准确程度;(2)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的关系:1km=1000m=103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做到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4) 由于刻度尺本身的原因和测量时必须进行估计,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实验报告(1) 每个实验都必须有一个实验报告,它是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2)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器材与装置、过程与步骤、现象与数据、讨论与结论等。
3、体重(1) 磅秤可以用来测量体重,除此以外常见的衡器有台秤、杆秤等;(2) 体重的单位是千克。
4、体温(1)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2) 温度(temperature)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3)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
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特性制作的。
5、心率(1) 心率是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2) 时间的测量工具有机械手表、电子手表、挂钟以及各种停表(stopwatch)等;(3)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四、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我们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1、物质(matter)(1) 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物质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2) 一切物体都有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性质;(3)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
它们的关系:1t=1000kg=103kg1kg=1000g=103g1g=1000mg=103mg(4) 在实验室中,常用天平(balance)来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天平应注意: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位;②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③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增减适当的砝码;④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⑤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2、能量(energy)(1)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
如:光能、电能、热能、声能、风能、水能等;(2) 能量可以转移,也可以转化;如:摩擦生热是将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水电站发电是将水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等。
3、信息(information)(1) 什么是信息?由于信息科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科学,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还很不够。
对信息的本质和定义,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①信息就是消息;②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客观世界并使这种适应仅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客观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③信息就是“通知”(消息)。
是关于生活主体同外部客体之间的有关情况的通知。
(2) 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时代,信息在不停地传播着;(3) 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4) 信息不是物质,信息的传播需要以物质为载体,信息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工具,并且必须用能量来驱动。
【启迪与拓展】例1 有时我们并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请分别写出用眼睛判断的结论和使用工具后的判断结论:(1)如图0-1(a)所示,A和B这两根线段一样长吗?①眼睛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际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0-1(b)所示,A和B这两根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吗?①眼睛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0-1(a) 图0-1(b)②实际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观察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眼睛看,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听觉占到11%)。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如果只是用眼睛观察,由于错觉,我们会认为图0-1(a)中A这条线段的长度会大于B,而图0-1(b)中A线段的位置会比B线段略为偏高一点。
如果借助一把直尺,我们会发现图0-1(a)中A和B两条线段一样长,图0-1(b)中A和B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
总之,观察不仅仅是人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有时可能会因为感觉器官的局限性而得到错误的观察结论)。
要进行科学的观察,有时必须合理地借助各种工具。
例 2 科学研究中,单凭感官判断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观察眼睛看不见的、耳朵听不到的现象,譬如:(1) 观察极其微小的物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2) 观察宇宙中距离地球很遥远的星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
分析:人体感官的感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狗的嗅觉比人灵敏几亿倍,它能闻到250米左右范围内的气味;狗的听觉比人敏锐16倍,它能听到1.5公里外所传来的声音等。
但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明许多能不断扩大人体感官能力的各种观察工具。
如观察极其微小的物体,可以使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宇宙中距离地球很遥远的星体,可以使用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等。
例3 有16颗外形相同、型号一样的钢珠,其中有一颗因质量偏小而不合格。
用无砝码的天平测量找出不合格钢珠。
想想看,至少要几次才能找出这颗不合格的钢珠?分析: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设计题,要求不用砝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不合格的小钢珠。
使用天平,首先要将天平调平,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先在左盘放一个钢珠,然后将剩下的钢珠逐个轮流放在右盘进行比对,那么有可能需要15次才能找出不合格的钢珠。
有一个更巧妙的方法是:先在左右盘中各放8颗钢珠,找出不合格钢珠在哪个盘中;再将混有不合格钢珠的8颗钢珠分成两组,各4颗放在左右盘中,找出不合格钢珠在哪个盘中……这样只要4次,就能找出哪一颗是不合格钢珠了。
例4有些地方有一种风俗,过年的时候,对来走亲戚家的小孩总要泡上一杯蜂蜜水。
但是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用热开水泡蜂蜜,蜂蜜会很快地溶解,整杯蜂蜜水甜甜的(这个现象叫做扩散);而用冷开水泡蜂蜜,蜂蜜很难溶解,有时会结成一团沉在杯底。
这说明,物质在水中扩散的快慢程度跟温度有关。
接下来,我们利用冷水、温水、开水、温度计、机械停表、滴管、红墨水、三只烧杯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扩散跟温度的关系。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 提出假设;(2) 设计实验方案;(3)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4) 扩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一些也属于扩散现象?分析: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数据建立假设,再通过各种证据去验证假设,甚至需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有关解释。
针对题目给予的具体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物质的扩散跟温度有关”这样一个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的假设。
依据所给予的实验器材,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1)取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温水和开水;(2)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分别往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并开始用停表记时;(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4) 观察红墨水的扩散情况,当红墨水染红整杯水时,记录所用时间。
实验表明:水的温度越高,红墨水的扩散越快。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也就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假设。
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跟扩散现象有关。
比如:泡盐水、兑调鸡尾酒、用蚊香驱蚊等等。
【思考与练习】1、将一只乒乓球放在一个漏斗中,如图0-2所示。
(1)将漏斗倒过来,你会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漏斗倒过来的同时,从漏斗口不断地向下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中你可以想到什么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一个玻璃三棱镜,让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经过三棱镜后,从右侧射出的光投射到白墙上,如图0-3所示。
(1)将会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你会想到什么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0-2 图0-33、观察鸡蛋的浮沉实验(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将鸡蛋放入水中,发现鸡蛋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烧杯中加入许多食盐,并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发现鸡蛋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往烧杯中慢慢地倒水,发现鸡蛋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一些鸡蛋壳碎片,放入烧杯,再往烧杯中加入白醋,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一只放大镜,观察你左手的中指指纹,把它描绘在左框中;然后观察你一位同学的左手中指指纹,同样描绘在右框中。
进行比较后,你发现它们相同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一步观察班级内其他同学的指纹,你能总结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