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供电流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700.25 KB
- 文档页数:8
第27卷第1期2010年2月现 代 电 力M odern Electric Pow erV o l 27 N o 1F eb 2010文章编号:1007-2322(2010)01-0001-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 M 721 1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流影响因素的研究刘 玉,文 俊(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of Secondary Arc on UHV Transmission LinesLiu Yu,Wen Jun(Scho ol o f Electr ical and Elect ronic Engineering ,N o rth China Elect ric Po wer U niver sity,Beijing 102206,China)摘 要:为了研究潜供电弧的熄弧时间,提高单相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对影响潜供电弧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 /EMTDC 建立了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模拟电弧发展的模型,并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分析了影响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流的因素,其中包括导线布置方式、线路换位方式、线路输送容量、线路的结构等。
本文的分析结论将为减少潜供电流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对将要建设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潜供电流;输电线路;潜供电弧;耦合;特高压Abstract:To study the secondary arc extinction time and en -sure the success of the single -phase automatic reclosing,the secondary arc parameters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and an arc model is built to simulate the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af ter the single phase grounding by use of the electrom agnetic transient simulation softw are PSCAD/EMTDC.The Jin dongnan -Nanyang -Jingmen U HV (U ltra High Voltage)AC transmission lines item is used as an example.Factors influ -encing the secondary arc current are analyzed,such as line arrangement,conductor transposition,transmission capac-i ty,line structure and so on.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conclusions can off er ref -erences to the under construction UHV projects.Key words:secondary arc current;transm ission line;sec -ondary arc;coupling;UHV0 引 言输电线路故障90%以上是瞬时单相接地故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单相自动重合闸得到了广泛应用[1]。
IGBT并联模组电抗器IGBT并联模组电抗器,电抗器又称为扼流圈、电感器或铁芯电感器,在电子设备中应用极为广泛,品种也颇为繁多。
通常可分为电流滤波器扼流圈、交流扼流圈、电感线圈三种。
电抗器能很好地限制电机连接电缆的充电电流,使电机绕组上的电压升率限制在540V/μs 以内,钝化变频器输出电压的陡度,大大减少你变压器中的功率元件的扰动和冲击,采用高固化、高强度、高耐温漆,最大限度的满足安全。
常用电抗器的介绍与主要技术指标1.电源滤波电抗器(单相电抗器、有气隙铁芯电抗器)。
用途:用于平滑整流后的直流成分,减小其波纹电压,以满足电子设备对直流电源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电抗器名称、型号、电感量、直流电位、直流磁化电流、波纹电压、波纹频率、绝缘等级和环境温度。
2.单相(三相)交流电抗器(输入、输出电抗器) 用途:用于交流回路中,作为平衡、镇流、限流和滤波的一种铁芯电感器。
主要技术指标:电抗器名称、型号、电感量、额定工作电流、工作频率、绝缘等级、环境温度。
电抗器介绍电抗器也叫电感器,一个导体通电时就会在其所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产生磁场,所以所有能载流的电导体都有一般意义上的感性。
然而通电长直导体的电感较小,所产生的磁场不强,因此实际的电抗器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称空心电抗器产品特点:1、轻空载或轻负荷线路上的电容效应,以降低工频暂态过电压;2、改善长输电线路上的电压分布;3、使轻负荷时线路中的无功功率尽可能就地平衡,防止无功功率不合理流动同时也减轻了线路上的功率损失;4、在大机组与系统并列时降低高压母线上工频稳态电压,便于发电机同期并列;5、防止发电机带长线路可能出现的自励磁谐振现象;6、当采用电抗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装置时,还可用小电抗器补偿线路相间及相地电容,以加速潜供电流自动熄灭,便于采用。
电能质量技术:串联电抗器的选用在高压无功补偿安装中,普通都装有串联电抗器,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限制合闸涌流,使其不超越20倍;抑止供电系统的高次谐波,用来维护电容器。
2011年2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Feb. 2011 文章编号:1000-3673(2011)02-0007-06 中图分类号:TM 86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34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物理模拟与建模综述孙秋芹1,李庆民1,吕鑫昌1,王冠1,李庆余2(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061;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Survey on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Secondary Arcs of UHV Transmission LinesSUN Qiuqin1, LI Qingmin1, LÜ Xinchang1, WANG Guan1, LI Qingyu2(1.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2.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2, China)ABSTRACT: In spite of elucidating the general design of the test circuit, the layout of the arc ignition equipment, the choice of the value and duration for the short currents, the wind velocity and its direction were all summarized to the question of equivalence of simulating test for secondary arcs, including the obstacles and the deficiency of it. The setup and the procedure of the field test for secondary arcs were introduced, especially for that of ul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home and abroad. The empirical formula for the secondary arc duration nowadays were put forward. While describing and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existing black-box model and the physical models, the research status for modeling the secondary arcs were introduced. The key issues encountered while revealing the inherent mechanism and modeling of the secondary arcs were elaborated. On this ba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ary arc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novel transmission lines were analyzed. Referential suggestions for the secondary arc test and modeling were also presented.KEY WORDS: ultra high voltage (UHV) transmission line; secondary arc; equivalence; physical simulation;mathematical modeling; AC and DC transmission lines installed on the same tower; half-wave length摘要:基于潜供电弧模拟试验的等价性,阐述了试验回路设计、引弧材料选取、短路电流值及其持续时间选择、风速风向模拟与调节等技术,总结了现有模拟试验中遇到的难题与不足之处,介绍了潜供电弧的现场试验的步骤与过程,特别是国内外特高压等级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试验成果,给出了现有潜供电弧熄灭时间的有关经验公式。
浅析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案摘要:小电流接地系统是配电网普遍的接线方式,由于中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和受馈线分布电容的影响,在任一馈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在其他馈线上会产生潜供电流,这给故障选线和配网保护造成很大困难,文章对小电流故障选线算法进行了一个归纳和综述,并分析了现有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电力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前言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线电压仍对称,不影响对用户供电,故不必立即分断故障线路,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所以,在我国中压配电网一般都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
但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小,故障选线困难,通过详细分析现有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优缺点,可得出一些基于故障产生的稳态信号选线方法受故障电流微弱、电弧不稳定等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基于故障暂态信号的选线方法,易受电流互感器采样精度、不平衡电流以及电网运行方式影响大。
总结了当前选线方法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各种选线方法优缺点分析1.1基于稳态分量的选线方法1.1.1基波零序电流比幅法零序电流比幅法利用的是流过故障元件的零序电流在数值上等于所有非故障元件的对地电容电流之和,即故障线路上的零序电流最大,所以只要通过比较零序电流幅值大小就可以找出故障线路。
但这种方法受CT不平衡、线路长度按、出线多少、系统运行方式及过渡电阻大小的影响,不适用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
1.1.2基波零序电流相对相位法零序电流相对相位法利用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流动方向相反的特点,找出故障线路。
但是,此法在故障点离互感器较远,零序电压较小且线路较短,电流较小时,相位判断困难,且受CT不平衡电流、过渡电阻大小、继电器工作电压死区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易误判,并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失效。
1.1.3群体比幅比相法其基本原理是:先进行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幅值比较,排队后去掉了幅值小的电流。
500kV线路潜供电流计算程 霞1,邵凤华2(1.内蒙古电力设计院;2.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阐述了潜供电流的概念,提出了减少潜供电流的措施,介绍了在BPA程序中潜供电流的填写方法和计算方法。
关键词:潜供电流;BPA;计算1 潜供电流的概念高压线路的潜供电流由容性和感性两个分量组成。
容性分量是由于两个非故障相的工作电压通过相间电容向故障相进行电容性供电而产生的;感性分量是由于两个非故障相的工作电流通过相间互感向故障相进行感应供电而产生的。
容性分量和线路运行电压有关,而和线路上故障点的位置无关。
感性分量不但和非故障相通过的电流有关,而且和线路上故障点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当故障发生在线路的送、受两端时,感性分量值为最大;如故障发生在线路的中央部分,则这一分量值很小,甚至为零。
2 减小潜供电流的措施当高压线路发生单相瞬时性接地故障时,单相重合闸装置使故障相两端断路器跳闸。
由于故障相和两个非故障相之间存在电容和电感耦合,即使故障相已与系统隔离,故障处的电弧仍不能迅速熄灭,以至快速单相重合闸不能成功。
这种情况对500kV 线路更为严重,因为潜供电流感性分量是与线路长度和运行电压成正比。
如由于工频过电压需要,在超高压线路上已安装了高压并联电抗器,则可在该电抗器的中性点上安装小电抗器。
高压电抗器加上小电抗器可对超高压线路的相间电容进行补偿,使容性潜供电流分量减小。
所以安装中性点小电抗器是减小潜供电流容性分量的措施,但它不能使感性分量减小。
当高压线路输送功率较大且单相接地故障点位于送端或受端时,则潜供电流的感性分量可能大于容性分量。
此时除采用小电抗器措施减小容性分量外,还需采用良导体地线措施以减小感性分量。
当单相重合闸装置切除故障相后,两个非故障相的工作电流在接地的地线上产生感应电流。
该感应电流的大小决定于地线材料。
一般钢地线上产生的感应电流很小。
良导体地线,如钢芯铝绞地线或铝合金地线上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大,是减小潜供电流感性分量的有效措施。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电气设备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 PD)是设备绝缘老化和失效的重要前兆,其早期检测和准确识别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的模式识别研究已成为当前电气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期望为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本文中,首先将对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的基本概念、产生机理和危害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的模式识别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将重点回顾和总结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传统方法,如脉冲电流法、超声波法、化学法等,并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随后,将详细介绍近年来新兴的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技术,如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以及基于的方法等,并探讨它们在提高识别准确率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将对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多源信息融合、智能化识别系统、在线监测与预警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与原理局部放电是指在电气设备绝缘结构中,部分区域发生的非贯穿性放电现象。
这种放电虽然不会立即导致设备绝缘击穿,但长期累积会对绝缘材料造成损伤,最终导致设备故障。
因此,对局部放电的有效检测与模式识别对于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电气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脉冲电流法、介质损耗法、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法等。
其中,脉冲电流法通过测量局部放电产生的脉冲电流来检测放电的存在和强度;介质损耗法则通过分析绝缘材料介质损耗的变化来间接判断放电情况。
化学检测法:通过检测局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和浓度变化来判断放电的强度和频率。
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PET)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变换设备,正逐渐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阐述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电力电子变压器在电能质量控制、电网接入、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其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但不限于:高效能电能变换技术、宽频带电磁兼容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挑战。
本文将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PET)是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新型变压器,它结合了传统变压器和电力电子技术的优点,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电力电子转换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灵活控制和调节。
PET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输入级、隔离级和输出级。
输入级通常采用AC/DC或AC/AC变换器,将输入的交流或直流电能转换为适合后续处理的直流电能。
隔离级则通过高频变换器实现电能的隔离和传输,同时实现电压和电流的灵活调节。
输出级则负责将高频电能转换回交流电能,以供用户使用。
灵活性和可控性:电力电子变压器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灵活控制和调节,从而满足各种复杂的电力需求。
高效率:电力电子变压器采用高频变换技术,使得其转换效率远高于传统变压器,降低了能源浪费。
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和应用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特高压输电技术已成为满足大规模、远距离电力输送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阐述了其在提高电网输电能力、优化能源配置、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重点回顾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历程,包括关键设备研发、输电线路设计、系统运行控制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和突破。
在应用方面,文章分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内外电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探讨了其在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挑战和问题,如电磁环境影响、设备可靠性、系统运行经济性等。
展望未来,文章展望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输电材料、智能化运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
文章总结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化,特高压输电技术已成为当前电力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其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损耗小等显著优势,为解决能源分布不均、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近年来,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而且在工程实践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理论研究方面,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对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电气特性、电磁环境、控制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压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熄弧与选线方法综述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6)二、小电流接地系统基本原理 (7)2.1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定义 (8)2.2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特点 (9)2.3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应用范围 (10)三、熄弧方法 (11)3.1 自动熄弧法 (12)3.1.1 电弧重燃判据 (13)3.1.2 电弧重燃后的处理策略 (14)3.2 人工熄弧法 (15)3.2.1 人工拉闸断电 (16)3.2.2 人工拉闸后的处理策略 (16)3.3 综合熄弧法 (18)四、选线方法 (18)4.1 有功功率方向法 (20)4.1.1 基于有功功率方向的选线判据 (21)4.1.2 有功功率方向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22)4.2 无功功率方向法 (23)4.2.1 基于无功功率方向的选线判据 (25)4.2.2 无功功率方向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26)4.3 零序电流分析法 (27)4.3.1 基于零序电流的选线判据 (28)4.3.2 零序电流分析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29)4.4 电流相位比较法 (31)4.4.1 基于电流相位的选线判据 (32)4.4.2 电流相位比较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33)4.5 多段式选线法 (33)4.5.1 多段式选线的基本原理 (34)4.5.2 多段式选线的优点与局限性 (35)五、熄弧与选线方法的综合应用 (36)5.1 熄弧与选线方法的协同设计 (37)5.2 熄弧与选线方法的联合运行策略 (39)5.3 熄弧与选线方法的优化措施 (40)六、结论与展望 (42)6.1 研究成果总结 (43)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44)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45)一、内容概览本文档主要综述了中压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熄弧与选线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介绍了中压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实际运行中的优缺点。
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逐步推进,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PET)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转换设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力电子变压器不仅能够实现传统变压器的电压和电流变换功能,还具备更加灵活和智能的电能质量控制能力,为现代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进行综述,全面梳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将回顾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将详细介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其拓扑结构、控制策略以及电能转换过程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关注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关键技术,如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应用、高效冷却技术、电磁兼容设计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对提升电力电子变压器性能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将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微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和效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将展示电力电子变压器在提高电能质量、增强系统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优势。
文章将展望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简称PET)是一种新型的电能转换与传输设备,它将传统电力变压器的功能与电力电子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为现代电力系统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PET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是其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基本原理上,电力电子变压器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和传输。
它首先通过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AC)电转换为直流(DC)电,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再转换回交流电。
特高压输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摘要从世界范围看,特高压输电技术将长期发展。
根据中国电网的发展趋势,特高压电网将由1000kV级交流输电系统和±800kV级直流系统组成。
根据特高压交流和直流2种输电方式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比较分析了两者的适用场合,并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可靠性、稳定性、电磁环境、绝缘子选型和交直流配合等技术问题,分别展开比较。
得出主要结论:特高压交流主要定位于近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网架建设,特高压直流主要定位于送受关系明确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以及部分大区、省网之间的互联;特高压直流的正极性导线比负极性导线更易遭受雷害;应避免出现由一个大电厂通过数回特高压交流线路集中送至同一地区的情况,也要重视包含多回特高压和超高压直流线路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建议中国特高压输电线路优先采用大吨位、高强度的合成绝缘子,并采用由数片玻璃防污绝缘子和合成绝缘子构成的组合绝缘子方式,避免合成绝缘子芯棒碳化脆断的事故发生。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电磁环境,绝缘子,交直流配合。
一、综述(国内外)中国发展特高压技术的必要性特高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交流输电电压一般分为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电压。
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 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
特高压(UHV)定义为1000kV及以上电压。
而对于直流输电而言,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800kV(±750kV)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UHVDC)。
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指的是在现有500kV交流和±500kV直流之上采用更高一级的电压等级输电技术,包括1000kV级交流特高压和±800kV级直流特高压两部分,简称国家特高压骨干电网。
特高压输电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上发展的,其目的仍是继续提高输电能力,实现大功率的中、远距离输电,以及实现远距离的电力系统互联,建成联合电力系统。
综述电力系统中短路电流的危害1 短路电流的概念及危害1.1 短路电流的概念所谓短路电流是指电力系统中,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不等电位短接时产生的电流。
短路电流要远远大于正常的额定电流。
大容量电力系统中,短路电流可高达数万安培,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短路电流带来的危害发生短路时,系统阻抗迅速减小,流过短路点的电流迅速增加,开关、刀闸、电流互感器、母线等电气设备需要承受较大的短路电流冲击,短路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会破坏电气设备的热稳定;而暂态过程中的短路冲击电流将在电气设备上产生一个超过设备耐受极限的电动力,从而破坏电气设备的动稳定;短路电流增加会造成设备温度升高,接线端子过热,加剧设备的绝缘老化,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过大的短路电流还会造成断路器开断能力不足,使断路器不能有效切除故障,从而造成事故扩大;接地短路时的入地短路电流还会对临近的通信线路或铁路信号产生电磁干扰,更重要的是还会在接地短路点附近产生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严重威胁着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 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2.1 做好电网规划设计电网规划设计在限制短路电流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电网结构设计合理就能将短路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要求我们的电网设计部门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短路计算。
一般是计算今后10年左右最大运行方式时三相短路和单相短路接地时的短路电流,并根据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经过比较,筛选出最优的电网设计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电网互联的情况。
因为该区域电网的短路电流并不仅仅由该局部电网自身所决定,还与互联电网的电压等级、电源容量、电源接入方式、中性点接地的数量有关。
总之,从电网规划的角度来控制短路电流意义重大。
2.2 变压器的短路阻抗要选择适当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百分比是变压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明变压器内阻抗的大小,即变压器在额定负荷运行时变压器本身的阻抗压降大小。
它对于变压器二次侧发生突然短路时,会产生多大的短路电流有着决定性意义。
潜供电流的概念
潜供电流是电子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是关于外部电源的输入的伏安值,指的是产品在伏安和温度因素的作用下,产品内部静态消耗电流的量级。
在制作电子产品过程中,需要考虑受供电电压影响的电流。
潜供电流是电子设备关键参数,必须特别注意。
因为它不仅影响产品功耗效率,还可能影响对设备稳定性的考虑,而且影响可靠性的量级更大。
潜供电流的测试指标有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温度测试。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设备的潜供电流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多种温度下进行测试,以了解设备的潜供电流变化趋势。
二是电压测试。
潜供电流随电压变化而变化,因此对于低电压或低伏安条件下,也需要做相应的测试。
三是供电时间测试。
潜供电流出现变量,当供电时间延长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正确检测和分析潜供电流有助于产品的设计,也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电子设备改进方案,改善其可靠性和功耗性能。
然而,实际测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误,因此在潜供电流检测过程中,实验结果必须及时做出解释,以减少设计和测试方面出现的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