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37.58 KB
- 文档页数:3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2023》——绝经激素治疗概述绝经相关问题或疾病危害着广大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绝经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的绝经。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主要包括月经周期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焦虑抑郁、心血管症状阵发性发作、骨质疏松等。
高风险人群本指南以四类高风险人群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高风险人群(2)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3)围绝经期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4)围绝经期焦虑抑郁高风险人群干预原则需对绝经期女性进行全面健康管理,包括每年健康体检、推荐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并鼓励增加社交活动和脑力劳动。
启动指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 , MHT)应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绝经女性本人有通过MHT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观意愿前提下尽早开始,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长期评估。
绝经激素治疗(MHT)国际绝经学会对中年女性的健康管理及 MHT的建议(2016)指出:对于绝经前后启动MHT 的女性,可获得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级预防的好处。
有子宫的女性在补充雌激素时,应加用足量足疗程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已切除子宫的女性通常不必加用孕激素;MHT 必须个体化,应根据治疗症状的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获益/风险评估。
MHT 的启动时机虽然MHT 可以预防绝经后任何年龄的骨折发生,但是患者采用MHT 的年龄非常重要。
患者年龄50~ 60 岁或者绝经< 10 年,MHT 可作为一线治疗;60岁以上患者不建议启动MHT。
最新《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此时雌激素波动性下降和缺乏将导致多种相关症状,并增加女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绝经管理的理念是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治未病〃,从绝经过渡期开始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并在适宜人群中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MHT)在内的各项医疗保健措施,预防慢蝮病的发生。
本系列文章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解读,共分为上、下两期,供各位同道学习参考。
今天上篇将为大家带来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女性绝经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表现、MHT方案与策略的内容。
新版指南相较于2018版指南有哪些不同,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任慕兰教授:《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不但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更新和增加,同时对主要的学术观点,在循证证据级别的基础上给与了推荐级别。
新版指南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结构目录关于绝经相关症状的治疗策略,新版指南在目录中增加了精神心理问题和其他躯体症状,以及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等。
MHT的长期获益与风险是最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指南中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绝经后骨关节症状以及有关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恶性W瘤)的获益与风险作了详细说明。
同时还增加了血液系统肿瘤这部分内容。
相对于2018版指南,新版指南在结构目录中增加了MHT随访、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健康及避孕内容。
随着MHT的开展,现在长期使用MHT的人群越来越多,因此随访及复诊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增了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女性的性健康问题,并给与了特别关注,同时还对围绝经期女性的避孕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2)证据评价系统与2018版指南不同的是,新版指南采用的证据评价系统参照了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CEBM)的医学证据分析标准,根据证据级别的高低由全体指南审议专家进行投票,最后综合证据级别和专家投票意见,形成推荐级别,即I类、Ha类、Hb 类、In类四个等级。
绝经管理 MHT指南解读东南大学中大医院 任慕兰2015- 3 - 济南 renmulan@1相关名词和解释绝经(natural menopause) : 指妇女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月经,是一个回顾性概念,一般需 要在最后一次月经12月之后方能确认;绝经的真正含义并非 指月经的有无,而是指卵巢功能的衰竭。
人工绝经(induced menopause) : 由于各种人工因素(医疗措施)使女性卵巢功能永久性停止 , 人工绝经的临床判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测定 卵巢早衰: 指40岁之前达到卵巢功能衰竭,即类似绝经状态。
2围绝经期雌激素逐渐下降垂体激素FSH:波动性升高卵巢激素 抑制素:首先下降, 孕激素: 最早缺乏雌激素:波动性下降 雄激素: 游离睾酮指数上1升40 (pg/ml) 130 雌二醇 12032(ng/ml)28FSH24100 雌酮80 60 402016围绝经期绝经后期128204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雌激素不同年龄的变化Kim W. Endocninolgy of menopause;Editor Ratnam SS, Campana A. Medical Forum Intermational(1998) 333-36Klinga K et al. Matioitas 4 (1982) 9-17;Notelovitz M. Gynecol Endocrinol 12 (1998) 249-258经历更年期症状的妇女比例泛亚更年期研究10086.3 80.1%经W历om症e状n e的xp妇er女ien%cing symptom80 6071 68.7 66.4 64.7 64.6 62.3 61.8 59.6 56.6 55.7 52.7 51.94042.3 39.7 37.4 29.9200身体或关节酸痛/ 疼痛记忆力减退 紧张/烦躁不安失眠 心神不定 情绪波动潮热 注意力下降 皮肤纹理改变 亲密感减少 头发质地改变 阴道干涩或刺激盗汗 心悸 感觉腹胀 阴道瘙痒 尿痛、尿急或尿频 性交痛Haines CJ, et al. Maturitas 2005. Nov-Dec;52(3-4):264-76.4与年龄、绝经相关的症状和疾病可缓解血管舒缩症状 情绪不稳定 睡眠障碍 月经紊乱 疲乏无力阴道萎缩 性欲减退 皮肤皱缩40岁绝经 50岁60岁漫无止境终老骨质疏松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70岁5绝经晚期的改变• 骨质丢失 • 骨质疏松症或骨折 阴道干涩和性交困难 外阴瘙痒和烧灼感 其他泌尿生殖道症状 老年痴呆症 记忆力减退 心血管死亡率增加 冠状动脉疾病6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 髋骨骨折 > 乳房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髋骨骨折 > 前列腺癌 30%妇女和12%的男性在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全世界50岁以上人群有1/8发生椎体骨折 每30秒钟,全世界有一例骨松性骨折发生7目前的中国女性如何渡过更年期?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忽略治疗: ~ 61% 自我服用营养品、保健品治疗:~ 25% 寻求医生治疗: ~ 14%营养品: 其本质为激素,具体成分不明/剂量不确定,无法检测 长期服用的风险无法评估 效果无安慰剂对照,多为心里暗示作用 不科学8绝经妇女可获得的医疗帮助一般治疗:• 心理安慰 镇静 抗抑郁药 中药 植物药 对症• 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剂 谷维素治•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疗• 钙剂 维生素D 降钙素 双磷酸盐类• 激素补充治疗 (HRT/MHT)针对根源解决 问题9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原称:激素补充治疗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在卵巢功能衰退或停止后通过补充雌激素、孕激素制剂, 用以缓解绝经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激素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
在绝经过渡期这些症状已开始出现,可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绝经前切除双侧卵巢的妇女,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术后2个月达高峰,约持续2年之久.国内外文献统计报道,在绝经前后的一般时间,90%的妇女都有轻重不等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其症状程度不一,有个体差异,受社会环境及个性特征等因素影响。
绝大多数妇女通过自身调节及适宜的保健服务都能适应顺利渡过。
但有10-15%妇女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
六七十年代,美国医学专家针对更年期妇女激素水平下降的症状,首先运用激素疗法治疗更年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并打出“永葆青春不是梦”的口号,一时间激素成了治疗更年期疾病惟一有效的灵药。
但临床实践很快发现,这些服用了激素的妇女,虽然暂时恢复以往的生机和活力,但绒膜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比未用激素的妇女高出了4至6倍。
在我国,更年期症状严重者主要也是采用激素治疗,主要为绝经后的性激素治疗.性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 HT)在国内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其应用范围与方法在不断修正与完善.HT是一种医疗措施,而不是一种能应用于所有绝经后妇女的保健措施。
应用时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除外禁忌证,只有符合适应证的妇女才考虑该疗法。
HT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这是已经得到公认的观点。
(1)绝经相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绝经过渡期早期一般出现血管舒缩、情绪、睡眠异常,记忆力下降及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绝经过渡期中期可以出现阴道萎缩、尿失禁、脱发。
到绝经的晚期症状几乎消失。
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可采用Kuppermann和Greene症状评分标准来判断绝经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
2024绝经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绝经健康管理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包括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并在专业医务工作者指导下对适宜人群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MHT)在内的各项医疗保健措施。
关于MH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来看《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
适应证1.绝经相关症状: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VMS)(潮热、出汗),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夜间觉醒、缺乏深睡眠),疲乏无力,情绪障碍(如易激动、烦躁、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常感孤独、敏感多疑)(1类),躯体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肌肉关节痛、咽部异物感、皮肤异常感觉等)(2A类),但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考虑与绝经相关,必要时可请相关专科会诊。
2.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相关症状(1类):GSM包括与绝经雌激素缺乏相关的生殖道及泌尿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生殖系统症状包括生殖道干燥、烧灼、刺激以及阴道缺乏润滑导致的性问题和疼痛;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尿痛和反复泌尿系统感染。
3.存在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低骨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有骨折风险(1类):高危因素包括:绝经尤其是早绝经,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脆性骨折(即非暴力或轻微外力后骨折)家族史,维生素D及钙等营养摄入不足,低体重[体重指数(BMI)<18.5kg∕m2]l缺乏运动、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一些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临床常用骨质疏松症一分钟试题及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基于骨密度的测定结果诊断低骨量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WHO推荐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查,绝经女性测定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年人骨峰值2.5个标准差(即T值≤-2.5SD)诊断骨质疏松症z T值在-1~-2.5SD诊断低骨量。
如发生过脆性骨折,无论骨密度测定是否到达诊断标准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对于POI 及未绝经女性,建议以测定值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健康人均值2.0个标准差(即Z 值≤-2.0SD)定义低骨量。
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
伴随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会出现多种绝经相关症状、组织萎缩退化和代谢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已成为女性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需要对此阶段的女性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管理,包括饮食、运动、控烟、限酒等,并指导适宜人群开展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 MHT),或对非适宜人群采用非激素治疗,以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提高和改善其生命质量。
MHT是为弥补卵巢功能衰竭而采取的治疗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实,科学应用MHT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绝经早期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1-2]。
为使国内各级医师更好地开展绝经管理工作并指导临床治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基于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结果和最佳证据,参考国际最新的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2012年修订的《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3]基础上,经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了本指南。
本指南中应用的证据级别和建议等级源自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COG)的推荐[4]。
一、绝经的诊断及分期1. 诊断:绝经是指月经永久性停止,属回顾性临床诊断。
40岁以上的女性末次月经之后12个月仍未出现月经,排除妊娠后则可临床诊断为绝经。
绝经的真正含义并非指月经的有无,而是指卵巢功能的衰竭。
单纯子宫切除的女性,虽然不再有月经来潮,如卵巢功能正常,则不属于绝经的范畴。
2. 分期:随着临床和科研的进步,需对生殖衰老过程进一步细分。
2011年发表的“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10,STRAW+10)”分期系统是目前公认的生殖衰老分期的“金标准”[5][B]。
STRAW+10分期系统将女性生殖衰老过程分为3个阶段:生育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每个阶段又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用阿拉伯数字-5~+2表示;其中,生育期还增加了峰期,生育期晚期和绝经后期早期进一步细分为2~3个亚阶段,采用阿拉伯数字后加英文字母(a、b、c)表示。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指南
背景:绝经期是指女性的月经停止。
在这个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健康问题,包括热潮红、
阴道干燥、失眠等。
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旨在通过提供适量的雌激素来缓解
这些症状并预防相关的健康问题。
1.治疗适应症:
-绝经期症状:包括热潮红、夜间盗汗、阴道干燥、性欲减退等。
-预防骨质疏松: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可以通过提供适量的雌激素来预
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心血管健康: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可能与心血管健康有关,可以降低
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治疗方式:
-雌激素替代疗法(HRT):通过口服或外用雌激素补充剂来提供适量的
雌激素。
-荷尔蒙疗法(HT):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基础上,加入孕激素来模拟
自然月经周期。
3.剂量和调整:
-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风险,选择适当的初始剂量。
对
于大多数患者,低剂量的雌激素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剂量调整: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应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
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最低有效剂量:在调整剂量时,应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最小
化潜在的副作用。
4.治疗持续时间:
-普遍原则:治疗持续的时间应在患者个体化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并
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共享决策。
-最短时间:在症状得到控制或达到治疗目标后应尽早停止治疗,并
定期重新评估。
-年龄因素:治疗的持续时间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对于60岁以上
的患者,治疗的时间可能较短。
5.监测和评估:
-体征和症状: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治疗的效果和调
整剂量。
-血液检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监测治疗的
效果和调整剂量。
-年度评估: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乳腺
卫生、子宫卫生和骨密度检查等。
6.安全性考虑:
-乳腺癌风险:大多数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激素治疗与乳腺癌风险的
增加相关。
应根据个体化的情况进行风险和利益的权衡。
-心血管风险: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在特定的人群中可能增加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治疗开始后的早期。
患者应定期接受心血管风险评估。
7.替代治疗选择:
-非激素疗法: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非激素疗法,如钙补充剂、维生素D、骨密度增加药物、最佳生活方式建议等也可作为选择。
-自然疗法:一些女性选择采取饮食、运动、中草药等自然疗法来缓解症状。
总结:围绝经期激素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旨在缓解绝经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和维护心血管健康。
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疾病风险、个体化需求和共享决策来确定。
监测和评估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不同的替代治疗选择也可根据患者的喜好和特殊需要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