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4-06T15:04:35.2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赵丽华[导读]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其合理的护理对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78例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分。
比较其SDS与SAS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差异比较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悲观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对策引言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因其需要长期的治疗,给患者心理以及经济上都造成很大影响。
据文献报道显示,52%~87%的维持性血液患者均存在情绪障碍[1]。
大多数患者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常表现出抑郁、焦虑、绝望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护理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院近年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78例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资料,维持血透时间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h。
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引言: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晚期的方法。
患者需要每周进行3次4-5小时的透析治疗,这个过程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重负。
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着重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阐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面临的困境维持性血液透析不仅是一种身体过程,还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心理负担。
首先,透析治疗是一种持久且强度较大的治疗,需要患者每周进行多次的治疗,时间较长。
这种长期的治疗过程会引起患者的疲劳和身心疲惫,降低其生活质量。
其次,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医疗环境,患者需要在医院内进行治疗,长时间的逗留在医院环境中会引起患者的孤独和无助感。
而且,透析治疗还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和液体摄入,这使得患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此外,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二、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是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以达到维持和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 心理评估: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详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需求以及潜在的心理风险,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提供参考。
2. 心理教育:通过为患者提供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增强患者对治疗过程的理解和接受,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3. 情绪支持:通过积极倾听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释放情绪压力,提高自我调节和心理抗压能力。
4. 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治疗中的困难和疑虑,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并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部分:引言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是指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通过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并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不仅关注患者身体健康,更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和疾病认知的改变。
正确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第二部分: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透析治疗是一种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的医疗过程,它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然而,这个过程对患者来说常常是具有挑战性的,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例如,透析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静卧,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和焦虑情绪;透析治疗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和液体限制,可能引发对食物的痴迷和情绪波动。
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挑战并建立积极的心态。
通过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透析治疗的目的和效果,增强对治疗的理解和信心。
此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还可以提供应对透析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和情绪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第三部分: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的方法和技巧1. 提供清晰的健康宣教资料:为了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认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清晰、简明的健康宣教资料来辅助患者的学习。
这些资料应该包含透析治疗的基本知识、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内容。
2.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除了提供书面资料,医护人员还应该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他们可以倾听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
3. 创造积极的治疗环境:透析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创造一个积极、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12-18T15:55:48.467Z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作者:杨赟赟,梁素心,农玉勤,陈慧如,杨有莲[导读] 血液透析病人由于疾病缠身,且有生理上、经济上等多重痛苦,常常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1]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新容奇医院 528303维持性血透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过渡方法。
血液透析病人由于疾病缠身,且有生理上、经济上等多重痛苦,常常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1]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我院现有血透病人约110人,其中内瘘病人有95人,临时性颈内静脉病人有10人,长期性颈内静脉有5人。
这些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抗拒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身疾病所带来的不适,来自家庭方面的经济压力及生活状况,以及透析后带来的不良反应。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采取措施后,病人都能坦然接受血透治疗。
2 健康宣教:1)血透患者透析前宣教:维持性血透早期患者因为对疾病认知不够,饮食不控制,长时间血透能否耐受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所以早期宣教尤为重要。
要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以代替肾脏暂时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水分,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但不能治愈尿毒症,只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血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
为了更好的透析及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痛苦,通常会建议采用内瘘(是指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内瘘、移植的动静脉内瘘。
)或者长期静脉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血透患者透析中宣教:告知患者透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失衡综合症、高血压、低血压、抽搐等并发症。
教会患者如何预防及正确服药。
3)血透患者透析后宣教:指导患者内瘘拔针后按压针口10分钟,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压迫动脉穿刺点的上、下缘,用拇指指腹按压静脉穿刺点,手臂略抬高,力度适中,以不渗血能扪及动静脉内瘘震颤为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血液透析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血液透析的技术操作,也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士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人性化的心理沟通不仅可以缓解和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增进护、患信任,提高透析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标签: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透析患者的寿命有显著的提高,但患者的生存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血液透析的技术操作,也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士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人性化的心理沟通不仅可以缓解和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增进护、患信任,提高透析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1]。
1 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1.1 疾病困扰部分患者知道透析是起“人工肾”的作用,而不是根治疾病的手段,只能维持生命,因而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心情抑郁、悲观。
1.2 经济因素昂贵的透析费用是透析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则心情处于不安、焦虑之中。
1.3 社会支持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2]。
1.4 自身形象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萎缩、色素沉着等外在形象的改变。
容易产生自尊受挫、消沉等心理变化。
1.5 治疗因素反复的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导致患者紧张和焦虑。
2 患者的心理表现2.1 悲观沮丧、消极自卑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长期的饮食控制、反复的抽血检查,加之病情不断加重,均使患者遭受较大的痛苦,表现为悲观、沮丧、自卑。
2.2 孤独抵触无论意志多么坚强的人,一旦患病后,心理平衡都会被打破,自身感受过于敏感,极易受周围患者情绪或病情变化等外界环境的干扰,不配合治疗,影响透析质量。
2.3 抑郁焦虑患者一旦认识到只能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加之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导致患者抑郁、失眠、焦虑。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蔡黎红摘要】终末期肾衰病人需要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由于疾病的不可逆和治疗特点,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绝望、抑郁、自怜自卑及厌世绝望。
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障碍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275-02终末期肾衰病人需要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经济负担重,使得心理障碍发生率很高。
由于心理负担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病人的饮食、睡眠,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医务人员除了做好监护工作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针对92例血透患者,分析其心理状态。
运用不同的交流技巧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92例血透患者中,男47例,女45例。
年龄最大87岁,年龄最小的22岁。
平均49岁。
其中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2例,肾癌1例。
这些病人均行维持性血透治疗。
(二)维持性血透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 紧张恐惧心理主要见于初次透析的患者,由于病人对自己的疾病预后了解多,对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的安全性缺乏了解,再加上对血液透析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
对于首次接受透析的患者看穿刺的针头很粗,大量的血液被引流出体外,听到机器的声音和报警声对自己的疾病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表现为:恶心、胸闷、心率加快,直接影响血透治疗效果。
2 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在透析的不同阶段每个患者有不同的表现。
在血液透析开始阶段,由于患者对透析的目的意义不了解,对所患疾病预后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害怕手术、恐血、疼痛、怕留后遗症等,心情紧张、情绪不稳、致使失眠、抑郁、头昏、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这种心理活动往往使病情加重。
3 悲观和绝望心理病情重、血液透析治疗周期长,长期依赖透析生存。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可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也不能完全纠正慢性肾衰患者的代谢紊乱,而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患者常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以致影响病人在血液透析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心理护理是透析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可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地提高了血液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心理分析
1.1恐惧透析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大都怀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担心护士的穿刺技术不过硬,扎针时不能一针穿刺成功,给患者造成痛苦。
1.2悲观和抑郁病人长期被疾病缠身,在透析过程中,还要忍受穿刺时引起的痛苦和透析过程中的不适感;其次,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产生的一些并发症,如头痛、发热、恶心等均使病人遭受很大痛苦,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和失望,从而导致心情抑郁。
1.3绝望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需长期治疗,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 h,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护理对策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主动征求病人的意见,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态度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给病人适当的鼓励和教育,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工作中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我们应在与病人的交谈中,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争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2.3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取得密切配合病人能够得到家庭的理解和配合,也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生活自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2.4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由于文化不同、社会经验不同,病人对疾病的
认识也不同。
我们采用展板、宣传册等方式,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变化规律、注意事项、血液透析的应用、并发症用药特点,指导病人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治疗和护理有促进作用。
血透患者由于需要长期的透析治疗,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中,不良的情绪可导致负面影响。
所以,根据观察血透患者情况,因人施教,随时疏导,做好其心理护理是极为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