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腔积液常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57 KB
- 文档页数:4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步骤
一、一般性状检查:记录标本颜色、透明度、有无凝块,可按浆液性、黏液
性、黄色透明、脓样混浊、乳糜样、血样等到报告。
二、蛋白定性(李凡他试验):取100ML量筒,加蒸馏水100ML,滴入冰乙
酸0.1ML,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千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前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下降速度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不显雾状可疑(±):渐呈白雾状
阳性(+)加后呈白雾状(2+)白薄云状(3+)白浓云状
注意应与生化蛋白结果相吻合
三、细胞总数
1.非血性标本:混匀标本直接充入计数池,计数4个大方格红、白细胞总数,
总数÷4×10即为计数结果(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个大方格后×10为计数结果),报告为计数结果×106/L
2.血性标本:将混匀的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液稀释后进行计数,稀释比例按细
胞总量决定
四、白细胞计数
1.非血性标本: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
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标本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计数4个大方格白细胞总数,总数÷4×10即为计数结果(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个大方格后×10为计数结果),报告为计数结果×106/L
2.血性标本:将混匀的标本用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进行计数,稀释比例按细胞
总量决定,计数结果应按下公式进行校正
白细胞校正数=积液标本白细胞计数结果—积液标本红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外周血红细胞数(单位应一致)
3. 白细胞分类:计数过程中直接进行分类,如需进一步进行形态学检查,应对穿刺液离心取深沉物涂片瑞氏染色镜检。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浆膜腔积液中的化学成分和免疫学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检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结果解读。
一、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主要包括浆膜腔积液的生化分析和细胞学分析。
1. 浆膜腔积液的生化分析生化分析是通过对浆膜腔积液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定量测定,从而评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葡萄糖、蛋白质、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LT)等。
- 葡萄糖:正常浆膜腔积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相近。
如果浆膜腔积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可能提示炎症或肿瘤细胞的存在。
- 蛋白质:正常浆膜腔积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较低。
如果浆膜腔积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或肿瘤的存在。
- LDH:LDH是一种细胞内酶,当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到浆膜腔积液中。
浆膜腔积液中的LDH浓度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或肿瘤的存在。
- ALT:ALT是一种肝脏特异性酶,当肝脏损伤时会释放到浆膜腔积液中。
浆膜腔积液中的ALT浓度升高可能提示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分析细胞学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类型和数量,从而评估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细胞类型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
- 淋巴细胞:浆膜腔积液中的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或免疫反应的存在。
- 中性粒细胞:浆膜腔积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 单核细胞:浆膜腔积液中的单核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或肿瘤的存在。
二、浆膜腔积液的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的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测定和细胞因子测定。
1. 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是通过定量测定浆膜腔积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等),从而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异常包括:- IgG增高:可能提示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的存在。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是指人体内部组织或者器官表面的腔隙中积聚的液体。
它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浆膜腔积液的病理性质和疾病原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的常见项目及其意义。
一、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1. 蛋白质浓度测定:蛋白质浓度是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者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较低,通常在0.2-0.4 g/dL范围内。
蛋白质浓度的增加可能提示浆膜腔积液的炎症反应或者其他病理情况。
2. 糖测定:糖测定是评估浆膜腔积液中糖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糖浓度与血液中的糖浓度相似。
低糖浓度可能提示浆膜腔积液中的感染或者炎症反应。
3. 乳酸测定:乳酸测定是评估浆膜腔积液中乳酸代谢情况的指标。
乳酸的积累可能提示浆膜腔积液缺氧或者代谢紊乱。
4. pH值测定:pH值测定可以评估浆膜腔积液的酸碱平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
异常的pH值可能提示浆膜腔积液中的病理变化。
5. 细胞计数与分类:细胞计数与分类是评估浆膜腔积液中细胞组成的重要指标。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判断浆膜腔积液中的炎症程度和病理性质。
二、浆膜腔积液的免疫学检查1. 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是评估浆膜腔积液中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可以判断免疫系统的活性和病理状态。
2. 细胞因子测定:细胞因子测定是评估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指标。
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参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测定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可以匡助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类型。
3. 免疫组化分析:免疫组化分析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靶份子结合的方法,用于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特定蛋白质或者细胞表面标记物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可以确定浆膜腔积液中特定蛋白质的来源和相关病理变化。
一、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1目的:掌握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内容和方法。
2范围:适用于体液室,急诊化验室3定义:无4内容:4.1试验原理因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产生机制不同,故各种体液的颜色,透明度,凝固性等也有不同,可以通过肉眼和感官的方法区别。
4.2标本要求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或试管内约需2ml,于室温下立即送检,必要时用EDTA抗凝管留取。
4.3操作步骤4.3.1观察颜色: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颜色,渗出液浑浊,可呈深浅不同的黄色、红色、乳白色等;漏出液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根据观察到的颜色如实报告。
4.3.2观察透明度: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的变化。
漏出液清晰透明;渗出液可出现不同浊度。
4.3.3观察凝固性:倾斜浆膜腔积液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块形成,渗出液常有凝固性,漏出液一般无凝固性。
4.3.4报告方式:根据不同性状和颜色如实报告。
4.4 参考值:漏出液为浅黄色清晰透明或微浑;渗出液为黄色,黄红色,褐色,咖啡色等不同的颜色,浑浊。
4.5 注意事项:4.5.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检,除此之外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容等,宜用EDTA.K2 抗凝,加留一管不加抗凝剂的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4.5.2结果判读: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或难以观察时,可在试管后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灯光下仔细观察。
4.5.3妥善处理残余标本:检验完毕后,余留的标本和使用的器皿应按照《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的规定处理,以免造成污染。
二、浆膜腔积液黏蛋白定性试验检查1 目的:掌握浆膜腔积液蛋白定性(李凡他)的方法。
2 范围:适用于体液室,急诊化验室3 定义:无4 内容:4.1 试验原理浆膜腔积液漏出液中,只有微量的黏蛋白,李凡他试验为阴性。
当炎症时,浆膜腔上皮细胞被刺激,分泌黏蛋白增多,李凡他试验为阳性。
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或PH 为3-5,因此可在稀乙酸中出现白色沉淀。
4.2 标本浆膜腔穿刺液4.3 器材100ml量筒滴管吸头4.4 试剂冰乙酸蒸馏水4.5 操作4.5.1 加试剂:在100ml量筒加入0.1ml冰乙酸,再加入蒸馏水100ml,使PH值为3-5,充分混匀静置数分钟。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规程1. 目的检测分析浆膜腔积液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检测项目浆膜腔积液颜色、透明度、比密、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 检测原理3.1 肉眼观察和显微镜形态学识别。
3.2蛋白定性(李凡它反应):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云雾状沉淀。
3.3 蛋白定量:双缩脲法。
4. 标本采集及运送4.1 标本采集: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4.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至少留2ml。
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应即时送验及检查,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常规检验宜用EDTA-K2 抗凝。
4.3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室温运送。
4.4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无标识、条码标本拒收。
5. 仪器、器材及试剂仪器:TOSHIBA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光学显微镜器材:牛鲍氏计数板;比重计;移液器试剂:TOSHIBA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李凡他试剂;冰乙酸6. 检验程序6.1 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6.1.1 观察浆膜腔积液颜色6.1.2 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变化。
6.1.3 比密测定充分混匀的浆膜腔积液,缓慢倒入比重筒中,以能悬浮起比重计为宜。
将比重计轻轻放入装有浆膜腔积液的筒中并加以捻转,待其静置自由悬浮于浆膜腔积液中(勿使其接触比重筒壁),读取液体凹面相重合的比重计上的标尺刻度数值并作记录。
6.2 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检测参见临床生物化学TOSHIBA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蛋白检测操作规程。
6.3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6.3.1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6.3.1.1取洁净试管一只,滴入1-2 滴冰乙酸,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
6.3.1.2充分混匀浆膜腔积液,滴加3-4 滴于试管内。
6.3.1.3数分钟后将标本混匀,用微量吸管吸取标本充入牛鲍氏计数板,计数10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是指体腔内的液体积聚,常见于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等部位。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是评估积液的性质和病因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1. 总蛋白(TP)测定:总蛋白是评估积液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胸腔积液的总蛋白浓度通常低于30 g/L,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总蛋白浓度通常低于35 g/L。
高浓度的总蛋白可能提示炎症、感染、肿瘤等病理状态。
2. 白蛋白(ALB)测定: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其浓度变化可反映积液的性质。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的白蛋白浓度应接近于血浆中的白蛋白浓度。
降低的白蛋白浓度可能提示渗出性积液,如感染、肿瘤等。
3.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乳酸脱氢酶是细胞质内的一种酶,其浓度变化可反映细胞损伤程度。
浆膜腔积液中的LDH浓度通常高于血浆中的浓度。
高浓度的LDH可能提示炎症、感染、肿瘤等。
4. 葡萄糖测定:葡萄糖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能量源。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的葡萄糖浓度应接近于血浆中的浓度。
降低的葡萄糖浓度可能提示感染、炎症、肿瘤等。
5. pH值测定:pH值反映积液的酸碱平衡状况。
正常胸腔积液的pH值范围为7.6-7.7,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pH值范围为7.5-7.6。
异常的pH值可能提示炎症、感染、肿瘤等。
二、浆膜腔积液免疫学检查1. 细胞分类计数: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类型和数量,可评估积液的炎症程度和病因。
常见的细胞类型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2. 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染色技术观察和评估积液中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细胞核形态、胞浆形态等。
异常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可能提示恶性肿瘤等病理状态。
3. 免疫细胞学检查:通过免疫染色技术检测积液中的特定免疫细胞标记物,如CD3、CD20等,可帮助鉴别细胞类型和评估病因。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浆膜腔积液中的化学成份和免疫学指标,以匡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的标准格式。
一、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1. 总蛋白测定:使用生化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总蛋白进行测定。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的总蛋白浓度通常较低,普通在0.2-0.4 g/dL之间。
2.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通过测定浆膜腔积液中的LDH活性来评估细胞损伤情况。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LDH活性较低,普通在100-200 U/L之间。
3. 葡萄糖测定:使用生化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测定。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相似,普通在60-100mg/dL之间。
4. pH值测定:使用酸碱度计对浆膜腔积液的pH值进行测定。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的pH值通常在7.35-7.45之间。
5. 细胞计数和分类: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数较少,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
二、浆膜腔积液的免疫学检查1. 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使用免疫学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IL-6水平进行测定。
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其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相关。
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通过免疫学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TNF-α水平进行测定。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其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相关。
3.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浆膜腔积液中的白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免疫球蛋白测定:使用免疫学分析仪器对浆膜腔积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进行测定。
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能与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关。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是指在人体腔腔内积聚的液体,例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是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积液的性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1. 积液外观和性状:化学检查的第一步是观察积液的外观和性状。
通常,积液应该是透明的,无色或淡黄色。
异常的外观和性状可能提示疾病存在。
2. 积液总蛋白:测定积液中的总蛋白含量,可以评估积液的蛋白质浓度。
正常积液的总蛋白含量通常低于30 g/L。
高蛋白积液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存在。
3. 白蛋白和球蛋白:测定积液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可以评估积液的蛋白质组成。
正常积液的白蛋白含量较高,球蛋白含量较低。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可能提示疾病存在。
4.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积液中的LDH活性,可以评估细胞损伤的程度。
LDH活性增高可能提示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存在。
5. 葡萄糖:测定积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以评估细胞代谢的状态。
低葡萄糖积液可能提示感染、肿瘤等疾病存在。
6. pH值:测定积液的pH值,可以评估积液的酸碱平衡。
异常的pH值可能提示疾病存在。
7. 其他化学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测定积液中的其他化学指标,如胆红素、尿素氮、肌酐等,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浆膜腔积液免疫学检查1. 细胞分类计数: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积液中的细胞类型,可以评估炎症和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常见的细胞类型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
2. 免疫球蛋白:测定积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
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可能提示免疫系统疾病的存在。
3. 其他免疫学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测定积液中的其他免疫学指标,如肿瘤标志物、炎症标志物等,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临床应用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是指在人体内部脏器与浆膜之间的腔隙内积聚的液体。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浆膜腔积液的性质、病因和疾病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化学检查1. 外观与性状检查首先对浆膜腔积液进行外观与性状检查,包括观察液体的颜色、浑浊度、粘稠度等。
正常的浆膜腔积液应该是透明或者微黄色,清澈无浑浊,粘稠度适中。
2. pH值检查浆膜腔积液的pH值可以反映液体的酸碱性。
普通情况下,正常的浆膜腔积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属于中性或者微碱性。
3. 蛋白质检查蛋白质是浆膜腔积液中的重要成份之一,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程度和性质。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比浊法、免疫测定法等。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的蛋白质浓度较低,通常在0.15-0.45 g/dL之间。
4. 糖类检查糖类的测定可以匡助判断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和病因。
常用的方法包括尿糖试纸法、酶法等。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积液中的糖类浓度较低,通常在血糖水平的70%摆布。
5. 乳酸脱氢酶(LDH)检查LDH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内酶,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浆膜腔积液中的LDH浓度升高往往与感染、肿瘤等疾病相关。
6. 脱氨酶检查脱氨酶是一类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酶,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异常。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
二、免疫学检查1. 细胞分类与计数通过显微镜观察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匡助判断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性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涂片染色、流式细胞术等。
2. 免疫球蛋白检查免疫球蛋白是浆膜腔积液中的重要成份之一,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免疫功能的异常。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固定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 炎症标志物检查炎症标志物是一类与炎症反应相关的份子,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匡助判断炎症的程度和性质。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浆膜腔积液是指在身体腔内的浆膜腔中积聚的液体,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是对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的标准格式。
一、化学检查化学检查是通过测定浆膜腔积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来评估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化学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蛋白质含量:浆膜腔积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评估炎症程度和疾病类型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比色法、光度法或电泳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2. 葡萄糖含量:浆膜腔积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以反映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的存在与否。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和酶法。
3. pH值:浆膜腔积液的pH值可以反映积液的酸碱性,对于鉴别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积液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玻璃电极法和电动滴定法。
4. 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一种细胞内酶,其活性在细胞损伤或炎症反应时会升高。
浆膜腔积液中LDH的测定可以帮助鉴别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积液。
5. 脱氢酶:脱氢酶是一类与细胞损伤相关的酶,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
浆膜腔积液中脱氢酶的活性可以反映细胞损伤和炎症程度。
二、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的免疫相关指标,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类型。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分类计数: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浆膜腔积液中的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可以帮助鉴别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积液。
2. 免疫球蛋白:浆膜腔积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的测定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的类型。
3. 细胞因子: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的测定可以帮助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类型。
4. 抗体检测:通过测定浆膜腔积液中的特定抗体,可以帮助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 免疫组化检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的特定抗原或标志物,可以帮助鉴别疾病的类型和预后。
浆膜腔积液常规分析
浆膜腔是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等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腔内液体量增加而发生积液称浆膜腔积液。
在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只有少量
液体(胸膜液<20 ml、腹膜液<50 ml、心包液10~50 ml),起润滑保护作用。
积液的生物化学、细胞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查,特别是区分积液的性质,对某些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产生原因及其性质,分为滤出液和渗出液。
血管内的水分伴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并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积液称为
滤出液(漏出液);由于炎症所致的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渗出并进入组织
或体腔的炎症性积液称为渗出液。
浆膜腔积液检验临床应用
1.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根据漏出液和渗出液的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推断出可能的病因。
根
据有无细菌、寄生虫和肿瘤细胞,或通过酶活性测定及肿瘤标志物检查,进行渗出液的病因
学判定。
应用积液/血清总蛋白的比值,积液/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和乳酸脱氢酶三
项检测,可作出100%正确的积液分类。
在解释实验室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若为渗出液,要区别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性,此时应进行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测。
2.用于治疗通过穿刺抽液可以减轻因浆膜腔大量积液引起的临床症状。
结核性心包积液或胸
腔积液,穿刺抽液配合化疗可加速积液吸收,减少心包和胸膜增厚。
此外,通过浆膜腔内药物注射可对某些浆膜疾病进行治疗。
检验项目根据胸腹水检验方法的难易和诊断的需要分为三级:
一级检验:为一些较简易的项目,包括比重、pH、总蛋白、 Rivalta试验、细胞总数、分类
与形态学检查,以及细菌检验。
二级检验:有CRP(丙种反应性蛋白)、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LDH(乳酸脱氢酶)、ADA(腺苷
脱氢酶)、ASP(酸溶性蛋白)、LAP(免疫抑制蛋白)、AMY(淀粉酶)、GP(糖蛋白)。
三级检验:包括肿瘤标记物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同功酶、蛋白组分分析、肿瘤特异性抗原及细胞免疫功能等。
一般性状检查
正常胸膜液、心包积液、腹膜液为清亮、淡黄色液体,胸膜液一般小于30 ml,心包积液小
于50 ml,腹膜液少于100 ml,当发生病理改变时,其浆膜腔内的量、外观和成分也会发生
相应的变化。
一、颜色
1.漏出液淡黄色。
2.渗出液由于病因不同可呈不同颜色。
红色:外伤、恶性肿瘤、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风湿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黄色脓性:由于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所致,见于化脓性感染。
乳白色:由于含有大量的乳糜液所致,见于胸导管和淋巴管阻塞。
如淋巴结核、丝虫感染、
纵隔肿瘤,甘油三酯含量特别高。
绿色:见于绿铜假单胞菌感染。
棕色:阿米巴肝脓肿穿入腹腔。
二、透明度
1.漏出液清晰透明。
2.渗出液由于含有大量的细胞、细菌,可以出现浑浊。
三、凝固性
1.漏出液不凝固。
2.渗出液由于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细菌、细胞释放的凝血活酶,可以出现凝固现象。
四、比重
1.漏出液低于1.018。
2.渗出液由于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和细胞,比重大于1.018。
注:测比重前,标本应充分混匀,其方法与尿比重测定相同。
量少时,可用微量法测定。
临床化学检验
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见临床生物化学常规检验部分。
一、黏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反应)
【原理】
浆膜上皮细胞在炎性反应的刺激下分泌大量的浆液黏蛋白,这种浆液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为pH3~5,在大量稀醋酸中可出现白色沉淀。
此试验即利凡他试验(Ri- valtatest)。
【操作】
取100 ml量筒,加蒸馏水100 ml,滴入冰醋酸0.1 ml(pH3~5),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
穿刺液靠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其下降速度等。
【结果判断】
以不出现白色云雾状沉淀或白色云雾状沉淀很快消失者为阴性;以白色云雾状沉淀下降超过
一半以上者为阳性,可根据混浊的程度及下降的速度报告+~++++。
-:清晰不呈云雾状;
±:渐呈白雾状;
+:呈白雾状;
++:白薄云状;
+++:白浓云状;
++++:白色块状沉淀。
【临床意义】
漏出液为阴性;渗出液为阳性。
但漏出液长期吸收蛋白浓缩后,有时也呈阳性,故在实际工
作中不能单凭本试验反映蛋白质情况,目前提倡用蛋白质定量测定。
【注意事项】
在滴下穿刺液后,如见浓厚的白色云雾状沉淀很快地下降,而且形成较长的沉淀物,即Rivaha反应阳性。
如产生白色浑浊不明显,下沉缓慢,并较快消失者为阴性反应。
二、蛋白定量测定
【方法】
见临床生物化学常规检查
【临床意义】
1.渗出液中含较多浆膜黏蛋白,故呈Rivaha阳性,而漏出液为阴性,但如漏出液经长期吸收
蛋白浓缩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2.炎症性疾患(化脓性、结核性等)蛋白含量多为40 g/L;恶性肿瘤为20~40g/L;肝静脉血
栓形成综合征40~60g/L;淤血性心功能不全、肾病变患者的胸腹水中蛋白浓度最低,为1~10 g/L;肝硬变的腹水多为5~20g/L。
三、酶测定
1.乳酸脱氢酶(LDH)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漏出液 LDH和血清含量接近,比值<0.6;渗出液LDH活性增高,>200 U/L。
血清LDH比值>0.6用于各种渗出液的鉴别:化脓性积液>癌性积液>结核性积液。
2.溶菌酶(LZM) 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主要用于结核和癌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结
核性积液LZM>30 mg/L,结核积液与血清LZM比值>1.0;癌性积液与血清中LZM比值<1.0。
3.腺苷脱氨酶(ADA) 在淋巴细胞的分化、单核巨噬细胞的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用于结
核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结核性积液ADA明显增多>40 U/L,治疗有效后下降;癌性积液次之,漏出液最低。
4.淀粉酶(AMY) 当积液中AMY与血清的比值>1.0时,认为积液AMY活性增高。
见于急性胰
腺炎引起的腹腔积液。
食管破裂,唾液进入胸腔后,胸水中AMY增高。
5.碱性磷酸酶(ALP) 小肠扭转穿孔时,腹水与血清中 ALP的比值>2.0;浆膜表面癌时,积液与
血清ALP比值>1.0;其他癌时,比值<1.0。
参考文献
[1]樊英,李龙芸.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J];癌症进展;2005年02期.
[2]李亚红,李亦民,袁古治,岑妙珍.改良胸水常规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01
年10期.
[3]段爱军,何全利,靳双周,耿春浩,魏慧娟,郭小莲,张玲利.恶性肿瘤胸腹水细胞学检验探讨[J];医
药论坛杂志;2003年24期.
[4]李桂宾,孙玉红,高颖,王伟.良恶性胸水的实验室检查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3期.
[5]周道银,惠小阳,杜家美.胸腹心包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方法的改进[J];临床检验杂志;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