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 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 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 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 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 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D
•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 的是
• • • • •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战国时期)
学派
儒家 墨家
代表
孟子
主要观点
荀子
墨子
道家
法家
庄子
韩非
兵家
孙膑
孟子的思想
• • • • 提倡“仁政”学说; 政治思想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人性论 主张人性本善说; 倡导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义利观
请回答: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名言反映了孟 子的哪些主张?
史料一:《孟子》选读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性本善 水无有不下。 仁政(核心)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 治国主张是什么?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