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温度对低阶煤热解水中挥发酚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00.49 KB
- 文档页数:3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是煤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煤热解反应对煤的气化、燃烧、液化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提高煤利用效率、推动清洁煤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煤热解反应过程煤热解反应是在热解区域内,由于外加热量作用,煤在缺氧或氧气气氛中,发生向高分子的物质向低分子物质转化的过程。
煤热解的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干馏阶段、固体炭化阶段及残渣转化阶段。
1. 初期干馏阶段在热解过程中,当煤颗粒受热后,煤内部产生热量,煤内部温度升高,煤发生干馏反应。
初期干馏引起煤中原油烃、焦油和气体的析出。
2. 固体炭化阶段这是煤热解反应的最主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煤分子内部链断裂,若有水或气体参与,则会促使稀释产物的升华;若无水或气体参与,则可加速固体炭化反应的进行。
3. 残渣转化阶段残渣转化是指在高温下,残留的热解产物在气氛中进一步转化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反应比较缓慢,但是碳氢物质的氧化速度却比较快,残渣转化的反应主要有氧化和氧化-重组两个主要反应。
二、影响煤热解反应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煤热解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提高热解反应温度可以加快热解反应速率,促进气化产物的生成。
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产物的稀释和气化速率下降。
2. 压力压力是影响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温度一起,决定了煤热解反应的进行速率。
加大煤热解反应压力,可以增加反应物料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加大产物收率。
3. 反应介质煤热解反应的介质对煤热解反应产物的种类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反应介质,会导致不同的热解反应途径和产物分布。
4. 煤种和煤质5. 煤颗粒粒度和煤颗粒的形态煤颗粒的粒度和形态对煤热解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布有重要影响,小颗粒煤能够更好地获得均匀的热解温度,从而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收率。
6. 加热速率和时间加热速率和时间也是影响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适当的加热速率和时间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石燃料,其在发电、热水供应、重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煤的热解反应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转变为低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煤的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煤的热解反应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干馏、半焦化和炭化。
在这些过程中,煤的结构和化学成分都发生了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
1. 干馏阶段干馏阶段是指在煤内部发生的高分子热解过程,其最初温度一般在200℃左右。
当煤中的所含水分(以及其它挥发物)被蒸发后,煤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如素有机物、亚油有机物、氮有机物等)开始逐步降解,生成轻油、气态化合物和残炭。
这是煤热解过程的初级阶段。
2. 半焦化阶段半焦化阶段是指煤的主要失重阶段,此时温度已经升至400~600℃。
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和液体被进一步分解,颗粒物质则逐渐黏结在一起,形成半焦或焦质,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挥发份释放。
这个过程是热解的重要阶段,因为它将煤的固体残留物转化为所需的燃料或原料。
炭化阶段是煤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煤热解的最终阶段。
温度在600℃以上时,半焦质中的碳原子开始重排,形成石墨晶体,最终残留下来的是炭质。
在这个阶段,挥发份的释放率已经非常低,而炭气形成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因此炭化过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
影响煤热解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煤的种类、温度、煤质及反应条件等。
以下是详细介绍:1. 煤的种类煤的种类对热解反应的影响非常大。
不同种类的煤在其成分、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热解反应中其化学反应途径和生成物也会不同。
比如说,气态产物中的CO 和CO2的比例会随着煤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高灰烬煤的半焦化反应比低灰烬煤反应容易,但其炭化率却相对较高。
2. 温度温度是煤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煤的热解反应温度一般在200℃至800℃之间,具体温度取决于煤种和反应条件。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反应的速率和生成产物的热值将会增加。
不同热解温度对炭化产物的影响不同热解温度对炭化产物的影响是炭化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会影响炭化产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以下是常见的热解温度对炭化产物的影响:
1. 炭化产物组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炭化产物的组成会发生变化。
低温下,热解主要产生具有较高挥发性的物质,如气体和轻质烃类。
随着温度的增加,这些挥发性物质会逐渐释放完,产物中的非挥发性成分逐渐增加,如焦炭和固体残留物。
2. 炭化产物结构:热解温度对炭化产物的结构和晶体形态也有影响。
较低的热解温度会导致较小的结晶尺寸和较短的晶体生长时间,而较高的热解温度会促进晶体生长和结晶尺寸增大。
3. 炭化产物性质:热解温度还会影响炭化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较低的热解温度下产生的炭化产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这对于吸附、催化和电化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较高温度下产生的炭化产物往往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原料的热解温度范围和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热解温度还需要与热解时间、加热速率等其他因素一起综合考虑,以获得所需的炭化产物性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热解条件的优化和控制。
1/ 1。
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人们通常把开发煤炭资源的企业称作煤矿,把开采出来的煤矿产品称为煤炭。
我国古代曾称煤炭为石涅,或称石炭。
它是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
它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医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
据统计,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1995年,生产占75.5%,消费占75.0%。
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的发展都离不开煤炭。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煤炭的用途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都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矿物原料特点(一)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的官能团和化学键被断裂,形成低分子量的挥发物、焦油和固体残渣等。
煤热解反应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煤的裂解和挥发,产生低分子量的气体和液体;第二个阶段是残体的炭化和烟化,产生固体炭质物和透明半焦等。
影响煤热解反应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温度是影响煤热解反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煤的热解才能顺利进行。
煤的热解温度一般在400-1000℃之间,其中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00-900℃。
温度过低时,会降低煤的反应速率和生成产物的转化率;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煤的热解反应失去选择性,甚至产生焦油的数量大幅增加。
2.煤种类不同煤种对煤热解反应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同一种煤的热解反应产物也会因热解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比如,高挥发分煤在低温下热解时,挥发性成分的产率很高,低分子量气体和液体产量占绝大部分。
而高温下,煤会炭化,形成较多的炭质物。
3.反应压力温度和压力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
煤在高温下的热解反应往往也需要较高的反应压力,这是由于压力的提高有助于挥发性成分的产生。
一些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挥发性产物从煤中的析出。
4.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煤在高温下进行热解的时间。
在长时间的热解反应中,煤的挥发成分和炭质成分都有可能被完全析出,形成焦油和气体。
热解反应时间的长度和反应条件也会影响产物的组成和分布。
一般来说,热解反应的时间越长,煤的完全转化率就越高,产生出的挥发性物质也会相对较多。
总之,煤热解反应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煤种、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等,以达到最大的效益。
升温速率及热解温度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常娜;甘艳萍;陈延信【摘要】为了研究煤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及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及热解过程吸热量的影响,采用热重和热红联用技术对煤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和热解温度对煤热解过程的气态产物分布的影响,并对所产生的焦炭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的整个热解过程的吸热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小;煤热解产生的焦油组分含量包括芳香族、脂环族和脂肪族含量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热解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加产生滞后现象,但是煤热解产生的煤气成分随着升温速率增加而急剧释放;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炭结构逐渐致密,裂纹及裂缝产生,芳香晶核增大,同时焦炭中的氧和氮含量由于含氮和含氧化合物的继续分解而降低.%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ting rate and pyrolysis temperature to products distribution and absorption of heat in the coal pyrolysis process, the coal pyrolysis processes were researched with TG/ DTG and TG-FTIR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heating-up speed and temperature of coal pyrolysis to gas product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ke from reac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hole absorption of heat in the coal pyrolysis proces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ating rate.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coal tar components (mainly aromatic, aliphatic, fat ali-cyclic) reached a maximum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heating rate, while the gas components released quickly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ing rate. Coke structure was gradually den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crack produced in the coke and aromatic forms increased at highertempera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oxygen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cok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due to the continuous cracks of nitrides and oxygenates.【期刊名称】《煤炭转化》【年(卷),期】2012(035)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煤;热解;升温速率;温度【作者】常娜;甘艳萍;陈延信【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710055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710055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710055 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0.2煤热解过程研究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1-7]基于低变质神府煤具有低灰、低硫和高挥发分的特点,对煤的热解进行实验研究,并利用热重分析仪(TG)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联机进行实验,对实验过程产生的气体进行动态检测.目的在于在了解煤的热解过程,并对析出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煤热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排放规律及固体产物的性质.本实验将讨论升温速率及热解温度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1.1 实验原料实验所用煤来自陕北的烟煤,其热值为31.56MJ/kg.表1为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结果.1.2 实验仪器实验所用仪器包括DSC-TGA综合热分析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联用分析仪以及工业分析仪.热红联用仪器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STA409PC-DSC-TGA综合热分析仪和德国BRUKER公司VERTEX7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联用分析仪.测试条件:样品量5mg~6mg,高纯Ar保护,流量80mL/min,温度范围35℃~1 000℃,红外光谱MCT检测器.热重分析仪采用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生产的TGA1热重分析仪,样品用量约为10mg,气氛为N2,流量为80mL/min,温度范围为50℃~1 000℃.1.3 实验方法煤热解的失重率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式中:W0为煤样的初始质量;Wt为热解过程中任意时刻或温度煤样的质量,式中所有失重率的计算均以干燥无灰基煤为基准.2.1 煤的热解特性参数由TG和DTG曲线可得煤的热解特性参数(见第2页图1),即挥发分初析点的温度Ts和时间ts,挥发分最大释放速度(即DTG曲线的峰值)R,对应于R的温度Tmax,对应于的温度区间ΔT1/3,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D(D=R/(Tmax·ΔT1/3)).由于R越大,挥发分释放越强烈,Tmax越低,ΔT1/3越小,挥发分的释放高峰出现得越早、越集中,因此D越大,对煤的着火就越有利.[8]表2列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煤的热解特性.由表2可知升温速率较低,煤挥发分析出快,达到最大失重温度低,相应的D值较高,着火温度较低.2.2 不同升温速率对气相产物组成的影响取煤粒度为0.08mm~0.105mm,在德国的热红联用分析仪上,分别在10℃/min,50℃/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热解联机实验.图1是升温速率分别为10℃/min和50℃/min所得的TG-DTG曲线.图2是升温速率分别为10℃/min和50℃/min所得的DSC曲线.图3为升温速率在10℃/min和50℃/min所得的FTIR实时跟踪红外光谱,得到的是吸光度-波数-时间的三维图.由图1可知,随着升温速率增加,TG曲线失重明显,并且煤的最大失重峰后移.同时DTG曲线出现新的失重峰,红外光谱显示析出物质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在较快的升温速率下,煤分子中羰基迅速裂解生成CO,从而使DTG曲线出现新的峰值点.[9]由图2可知,煤热解过程主要分四步进行.以升温速率10℃/min为例,第一步反应发生在35℃~157.96℃,为煤样水分及吸附分的释放,即脱水脱气过程,主要产物为水蒸气及微量吸附的CO2,总失重量很少,伴随吸热反应;第二步发生在391.22℃~545.33℃,为热解反应过程,主要析出产物为焦油和煤气,反应过程伴随吸热,吸热量125.6J/g,产物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CH4,CO2,CO,H2O,H2等,产物量在505.91℃取得最大值;第三步发生在653.83℃~851.00℃,为二次脱气过程,反应过程伴随吸热,吸热量145.2J/g,主要产物为CO2,CO和H2O,仍有少量焦油析出,在751.32℃后焦油量极少,而CO2以及CO在725.48℃量较大;第四步发生高于921.33℃,至1 000℃仍未反应完全,主要为缩聚反应,主要产生CO2,CO和H2O.随着升温速率增加,煤热解第二步的吸热量略有增加,但在第三步和第四步过程中吸热量减小,煤的整个热解过程中吸热量随升温速率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煤的热解在第二步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以解聚和热解为主,随着升温速率增加,煤结构受到强烈冲击,引发煤结构单元的桥键断裂,脂肪侧链和含氧官能团也迅速裂解,产生大量自由基碎片,CH4,CO2,CO及小分子炔烃、烯烃等急剧释放,从而吸热量增加;煤热解的第三步和第四步以缩聚反应为主,高温下升温速率提高使反应速率加快,缩聚反应和解聚反应都加剧,但高温下的主要反应——缩聚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高的升温速率下吸热量减小.图4为升温速率10℃/min不同温度下红外光谱变化.由图4可知,随着温度逐渐升高,煤热解挥发分中水蒸气(特征吸收峰约1 200cm-1~2 000cm-1,表现为毛刺峰)逐渐增加,到851.00℃后逐渐减小,这是由于煤热解过程的水蒸气一是来自于煤吸附的水分,二是来自于煤中含氧基团反应产生.反应初始阶段主要是煤吸附水分的蒸发,随着温度升高煤热解产生了水蒸气,导致水蒸气含量增加.但是随着热解反应进程加深,缩聚反应逐渐加剧,水蒸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特征吸收峰约2 350cm-1)、一氧化碳(特征吸收峰约2 180cm-1)和甲烷(特征吸收峰为3 010cm-1)等随着热解进行逐渐增加,直至热解结束.煤热解产生的焦油组分主要包括芳香族、脂肪族和脂环族组分,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可见芳香族—CH的特征吸收峰为3 010cm-1,脂肪族和脂环族—CH2特征吸收峰为2930cm-1,表明焦油组分逐渐析出,在505.91℃达到最大值后减少.因此,热解温度的选择对煤热解产物分布很重要.煤热解过程中析出气体中焦油成分的吸收流量随温度的变化见图5.其中,芳香族中—CH及甲烷CH4的特征吸收峰为3 010cm-1;脂肪族、脂环族—CH2特征吸收峰为2 930cm-1,对此两处峰进行积分定量对比.升温速率为10℃/min时,焦油中脂肪族、脂环族组分包括烷烃、环烷烃和烯烃等含量在约479.51℃达到最大值,之后芳香族组分含量也在562.34℃达到最大.升温速率为50℃/min时,焦油中芳香族组分含量也在575.92℃达到最大,之后脂肪族、脂环族组分包括烷烃、环烷烃和烯烃等含量在600.72℃达到最大值.煤热解过程中析出气体中CO2的吸收流量随温度的变化见第4页图6,CO2特征吸收峰约2 350cm-1,及CO特征吸收峰约2 180cm-1,对此两处峰进行积分定量对比,结果见图6.由图6可以看出,与升温速率为10℃/min相比,升温速率为50℃/min时CO2和CO的吸收流量增加.这是由于升温速率提高,煤结构受到的冲击加强,引发煤结构单元的桥键断裂,脂肪侧链和含氧官能团也迅速裂解,产生大量自由基碎片,CO2和CO气体急剧释放.2.3 不同升温速率对煤热解焦炭性质的影响不同升温速率下加热终温分别为500℃,600℃,700℃,800℃,900℃和1 000℃时煤的热解失重率变化见图7.由图7可以看出,失重率随升温速率增加先是直线上升,在升温速率大于20℃/min后趋于平缓,并非随着升温速率增大而线性增加;随着热解终温的增加,同样的升温速率下煤的失重率逐渐增加,但是热解终温越高,煤的失重率增加越不明显.煤及热解产生的焦的SEM照片见图8.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热解终温的增加,焦炭的排列规则化,结构逐渐致密,坚硬并有银灰色金属光泽.同样可以看出,随着热解终温的增加,焦炭的密度增加,裂纹及裂缝产生,芳香晶核增大.为了进一步了解煤热解终温对所产焦炭性质的影响,在升温速率20℃/min条件下,对热解终温600℃和800℃所产生的焦炭进行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结果见第5页表3.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炭中的挥发分减少,灰分含量增加;同时焦炭中的碳元素含量升高,氧和氮含量由于含氮和含氧化合物的继续分解而降低.1)升温速率对煤热解有很大影响.其一,随着加热速率升高,煤热解产生的焦油组分含量包括芳香族、脂环族和脂肪族含量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热解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加产生滞后现象,但是煤热解产生的煤气成分随着升温速率增加而急剧释放;其二,煤热解失重率随升温速率增加先直线上升,在升温速率大于20℃/min后趋于平缓,并非随着升温速率增大而线性增加;其三,随着升温速率增加,煤热解第二步的吸热量略有增加,但在第三步和第四步过程中吸热量减小,煤的整个热解过程的吸热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小.2)不同热解温度对煤热解影响很大.随着热解终温的增加,相同升温速率下煤的失重率逐渐增加,但是热解终温越高,煤的失重率增加越不明显.随着温度逐渐升高,煤热解挥发分中气体的生成首先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之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逐渐增加,直至热解结束;焦油组分的生成是在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焦油组分逐渐析出,并逐渐升高达到最大值后减少.因此,获得不同产物,选择合适的热解温度很重要.3)不同加热温度对煤热解固体产物组成和结构影响很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炭结构逐渐致密,裂纹及裂缝产生,芳香晶核增大;且焦炭中的挥发分减少,灰分含量增加;同时焦炭中的碳元素含量升高,氧和氮含量由于含氮和含氧化合物在高温下继续分解而降低.【相关文献】[1]苏桂秋,崔畅林,卢洪波.实验条件对煤热解特性影响的分析[J].能源技术,2004,25(1):10-13.[2]王宪红,程世庆,刘坤等.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特性的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0,26(4):13-16.[3]熊杰,周志杰,许慎启等.碱金属对煤热解和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1,62(1):193-198.[4]陈永利,何榕.煤热解过程中二次反应作用建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5):672-676.[5]周淑芬,杨建丽,刘振宇.煤热解过程焦中硫的残留及煤中硅、铝、碳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0,38(6):652-655.[6]赵淑蘅,蒋剑春,孙云娟等.褐煤与稻壳加水共热解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12,35(1):9-12.[7]陈静升,马晓迅,李爽等.CoMoP/13X催化剂上黄土庙煤热解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12,35(1):4-8.[8]孙学信.燃煤锅炉燃烧实验技术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55-61. [9]朱之培,高晋生.煤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1-108.。
煤热解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煤热解是指在高温下,煤发生气化和裂解反应,产生煤气、液体和固体残渣等化学物质的过程。
热解反应中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对煤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之外,还是一类重要的原料,可以用来制备燃料、化工原料和高值化学品等。
1. 热解反应过程煤热解反应中分为五个阶段:加热期、干馏期、煤焦油蒸馏期、煤焦油反应期和残渣炭化期。
第一阶段:加热期加热期是煤在300°C以下的温度区域中快速升温的阶段,此时,煤中空气和水被去除,挥发物含量增大,质量减轻。
第二阶段:干馏期干馏期是煤在300°C~500°C温度区域内发生蒸馏的阶段,此时,煤转化为蒸馏气和干馏残炭两部分,其中,蒸馏气主要是低级烃和气体,有些能够进一步转化为液体,干馏残炭是具有活性的炭。
第三阶段:煤焦油蒸馏期煤焦油蒸馏期是煤在500°C~700°C温度区域内发生煤焦油的蒸馏阶段,此阶段煤焦油的生成速度比干馏残炭的生成速度更快。
第四阶段:煤焦油反应期煤焦油反应期是指煤在700°C~900°C的温度区域内发生的化学反应阶段,此时煤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开始分解,生成大量各种碳氢化合物,包括乙烯、苯、甲苯、萘等烃类化合物。
第五阶段:残渣炭化期残渣炭化期是指煤在900°C以上的高温下,固体残渣中的有机物开始炭化,生成焦炭、热裂产物等,炭质组分基本稳定,反应也基本结束。
2. 影响因素煤热解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煤种、煤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
(1)煤种由于不同煤种中化学组分差异很大,因此煤种对煤热解反应影响很大。
比如,烟煤中水分、灰分、硫分较高,而焦煤中挥发分较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煤热解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分布。
(2)煤粒度煤颗粒大小会影响先进的热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进而影响煤热解反应。
当煤炭颗粒越小时,热传递和质量传递速率就越快,因此煤粉中具有明显的爆炸性。
低阶煤热解挥发分反应行为研究以低阶煤热解挥发分反应行为研究为题,本文将从低阶煤的热解过程、挥发分的组成和反应行为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低阶煤是一种煤炭资源,其热解过程是指在高温下,低阶煤中的有机物质发生热解反应,产生挥发分和焦炭等产物的过程。
热解过程是低阶煤利用的关键环节,了解煤炭热解的反应行为,可以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低阶煤的挥发分是指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和液体产物。
挥发分的组成和性质对热解过程和产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低阶煤的挥发分主要包括水蒸气、煤气、煤油和焦油等成分。
水蒸气是煤炭热解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产物,煤气中主要含有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烯等,煤油和焦油是热解过程中生成的液体产物,具有重要的能源和化工价值。
低阶煤热解挥发分的反应行为是指低阶煤在高温下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煤炭在热解过程中经历煤干馏、煤干馏焦化和煤干馏气化等阶段。
煤干馏是指煤炭在高温条件下失去水分和挥发分的过程,主要反应包括干馏反应、裂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煤干馏焦化是指煤炭在高温下产生焦炭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焦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等。
煤干馏气化是指煤炭在高温下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有气化反应和水蒸气转化反应等。
研究低阶煤热解挥发分的反应行为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课题。
为了深入了解低阶煤的热解过程,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重-差热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低阶煤热解挥发分的生成规律、反应机理、产物组成和性质等信息。
低阶煤热解挥发分反应行为的研究对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低阶煤的热解过程、挥发分的组成和反应行为,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研究人员将继续努力,探索低阶煤热解挥发分反应行为的规律和机理,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能源转型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