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 1.4分解素因数(2)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4
六年级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整除第一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二节分解质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分数与除法2.2分数的基本性质2.3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节分数的运算2.4分数的加减法2.5分数的乘法2.6分数的除法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三章比和比例第一节比和比例3.1比的意义3.2比的基本性质3.3比例第二节百分比3.4百分比的意义3.5百分比的应用3.6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一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圆的周长4.2弧长第二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圆的面积4.4扇形的面积第一章整数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5,……,叫做整数2.在正整数1,2,3,4,5,……,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5,……,叫做负整数3.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4.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5.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1.2 因数和倍数1.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2.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3能被2,5整除的数1.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2.整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3.在正整数中(除1外),与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偶数4.在正整数中,与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5.个位数字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6. 0是偶数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只含有因数1及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2.除了1及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3.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4.奇数和偶数统称为正整数,素数、合数和1统称为正整数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6.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分解素因数(★★)1.能正确熟练地分解素因数。
2.培养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的能力。
3.通过素数与合数两个概念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知识结构1.一个正整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也叫做质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2.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素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3.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两个整数中,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这两个数互素,那么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5.几个整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本部分建议时长5分钟.2.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让其先复习书本,再做填空.1.本部分建议时长25分钟.“知识结构”这一部分的教学,可采用下面的策略:“典例精讲”这一部分的教学,可采用下面的策略:2.进行例题讲解时,教师宜先请学生试着自行解答.若学生能正确解答,则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若学生不能正确解答,教师应对相关概念、公式进行进一步辨析后再讲解例题.3.在每一道例题之后设置了变式训练题,应在例题讲解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考点和题型.4.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例题与变式训练题之间的关系,宜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切不可将所有例题都讲完后再让学生做变式训练题.题型一:质数、合数例题1判断下列各数是素数还是合数:25,1,51,2,37。
(★)答案:25,51是合数,2,37是素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主要看因数的个数:只有2个因数的数是素数;有2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1的因数只有它本身,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例题2判断题(若是正确的,请说明理由;若是错误的,请把它改正确. (★★)1.奇数一定是素数,偶数一定是合数。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以及掌握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以及分解素因数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能够辨别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2.让学生掌握分解素因数的方法,能够对一个合数进行分解素因数。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2.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如素数和合数的列表,分解素因数的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素数和合数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相关概念。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并简要解释。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素数和合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例如,2是素数,因为它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4是合数,因为它除了1和它本身,还可以被2整除。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一些素数和合数的例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对素数和合数的理解。
例如,给出一个数,让学生判断它是素数还是合数;或者给出一个合数,让学生尝试分解它的素因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以巩固对素数和合数的理解和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对素数和合数的认识,掌握分解素因数的方法,加深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概念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素数和合数的定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正整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2. 素数表制作:学生需自行列出100以内的所有素数,并按照顺序排列。
3. 分解素因数练习:选择若干个合数,要求学生将其分解为素因数的乘积。
4. 思考题:设计一道关于素数和合数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独立思考,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对于素数和合数的判断、素因数的分解过程要详细写出每一步骤,以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和可读性。
3. 作业中不得出现抄袭、作弊等行为,应独立完成。
4.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照教师要求格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对正确性、规范性、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作业,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批改情况,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将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将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附加建议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
2.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关于素数、合数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重点训练学生掌握分解素因数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分解素因数是六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含素数、合数的概念以及分解素因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三大块内容,这节课主要讲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重点是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难点是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为我们后面学习分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倍数:几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整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的素因数,将这些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整数中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1】用短除法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例2】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求24和9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8和15;(2)9和45;(3)19和21.【例4】若2235n=⨯⨯⨯,则m、n的最小公倍数为___________.m=⨯⨯⨯,2337【例5】求10,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例6】已知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5,那么这三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师生总结【例7】两个数的积是144,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各是多少?【例8】甲、乙两户人家相邻而居,甲每6天去超市购物一次,乙每7天去同一家超市购物一次,元旦这一天两户人家都去这家超市购物,再经过多少天他们又会在同一天都去超市?【例9】已知三个连续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4,则这三个连续偶数分别是什么?【例10】3月12日植树节,六(2)班同学在400米跑道的一侧每隔4米种一棵树,当种好第31棵树时,觉得树与树之间隔太密,于是改为每隔6米种一棵树,那么有多少棵树不需要移动呢?【例11】幼儿园一个班买书,如买35本,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差一本;如买56本,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后还剩2本;如买69本,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则差3本.这个班的小朋友最多有几人?【例12】某工厂承包了学校的桌椅制作任务,一张桌子配一把椅子,某车间有甲、乙两组,甲组人员做桌子,每人每天可以做6张桌子;乙组每人每天可以做9把椅子,为了使生产均衡,每天的桌子、椅子数量刚好配套.该车间至少安排多少人员?(不考虑其他因素)1、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已知数a和数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为m,最小公倍数为n,则:a b m n⨯=⨯【例13】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48和18;(2)27和81.【例14】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4、8和12;(2)15、75和90.【例15】如果甲数23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乙数237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_.【例16】已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0,甲数是6,乙数是多少?【例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1)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30是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 )(3)如果较大数能被较小数整除,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不相同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大.( )【例18】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52,其中一个是28,另一个是多少?【例19】先求出8和1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相乘,再把8和10相乘,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你所发现的规律接下面的问题:(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0,已知甲数是6,那么乙数是多少?(2)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90,已知甲数是18,那么乙数是多少?【例20】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44,求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例2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40,最大公因数是4,且小数不能整除大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例22】在长1.5千米的公路一边,等距离种树(两端都种),开始每隔10米种一棵,后来改成每隔12米种一棵,不用改种的树有多少棵?【例23】张三、李四、王五三位同学分别发出新年贺卡x、y、z张.如果已知x、y、z的最小公倍数为60,x和y的最大公因数为4,y和z的最大公因数为3,那么张三发出的新年贺卡共有多少张?【例24】甲、乙、丙三人绕操场竞走,他们走一圈分别需1分钟、1分15秒、1分30秒.问:三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多长时间后他们又在起点相会?(从起点出发后最近的一次相会)【习题1】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则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习题2】自然数b的最小倍数__________它的最大约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习题3】11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习题4】求2520和594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习题5】一个电子原钟,每整点响一次铃,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已知中午12时整,它既响铃又亮灯,那么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什么时候?【习题6】已知两个互素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3,求这两个数的和.【习题7】在上海火车站,地铁1号线每隔3分钟发车,轨道交通3号线每隔5分钟发车.如果地铁1号线和轨道交通3号线早上6:00同时发车,至少再过多少时间它们又同时发车?【习题8】用96朵红花和72朵黄花扎成花束,如果每个花束里红花朵数相同,黄花朵数也相同,每个花束里至少有几朵花?【习题9】若一块长方形绿地,长120米,宽30米,要在它的四周和四个角种树,且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那么最少需要种多少棵树?【习题10】被10除余2,被11除余3,被12除余4,被13除余5的最小自然数是多少?【习题11】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剩余,那么这筐苹果最少应有多少个?【习题12】小明7月和8月参加了钢琴和美术的培训,两项培训都是从7月1日开始,钢琴课每上一次休息4天,美术课每上一次休息6天,请问整个暑假中有几天是两项培训在同一天进行的?【作业1】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与299()12与36()12与13()13与52()10与14()21与49()6与15()22与66()25与35()【作业2】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作业3】求下列各组数求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1)36和84;(2)12,15和18.【作业4】已知甲数357A =⨯⨯⨯,乙数37A =⨯⨯,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2,求A的值.【作业5】已知两个数的积是10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5,试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业6】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2,最小公倍数是2940,且这两个数的和是714,这两个数各是多少?【作业7】有铅笔433支、橡皮260块,平均分配给若干学生.学生人数在30~50之间,最后剩余铅笔13支、橡皮8块,问学生究竟有多少人?【作业8】若一个正整数加上3能被15和20整除,那么符合条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作业9】一筐苹果有500多个,每次拿3个,每次拿4个,每次拿5个都恰好多一个,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作业10】一排电线杆每两根之间的距离是60米,现在要改为45米,如果起点的一根不动,再过多远又有一根不动?【作业11】公共汽车总站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每8分钟发一辆车,第二条每10分钟发一辆车,第三条每16分钟发一辆车,早上6:00三条路线同时发出第一辆车,该总站发出最后一辆车是20:00.求该总站最后一次三辆车同时发出的时刻.【作业12】数23具有下列性质:被2除余1,被3除余2,被4除余3,求具有这种性质的最小三位数.。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素数和合数的定义,学会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的构成和性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实例引入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再通过分解素因数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数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分解素因数,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和合数的定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2.学会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素数和合数的定义,掌握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素数和合数的性质,以及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现数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数,以便于学生进行分解素因数的实践操作。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 key points 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兔子输了?进而引出素数和合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它们是素数还是合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尝试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来求它的因数。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分解素因数。
2.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
【教学过程】
一、素数、合数概念的引发
1.每位同学写两个整数,并写出它们的因数。
提问:你写出的整数有几个因数?(教师在黑板上列一张表)因数个数确定吗?
整数
因数个数
由此可以发现,有些整数只有一个因数,有些有2个因数,即1和本身,有些有3个、4个。
二、素数、合数概念的形成
概念:我们把只含有因数1和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你能写出几个素数?几个合数?
三、概念的认识
探讨一:
1是素数还是合数?2是素数还是合数?
除1外你能举出一个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整数吗?
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既是素数,又是合数?
按素数、合数对正整数分类,可分为几类?
探讨二:
合数与偶数、素数与奇数相同吗?若不同,你能讲出区别吗?
整数1到底是什么“身份”?你能讲清楚吗?
【作业布置】
以“对整数1的认识”为题,写一篇论文,阐述你对1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