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副韧带损伤关节镜术后的康复训练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2
膝关节损伤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其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以膝关节损伤手术患者为对象,探讨分析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研究时间设置为2020.1-2021.2,选取该阶段在本院确诊膝关节损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并实施干预,对照组50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结局。
结果:干预前3月后,观察组康复优良率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膝关节损伤发生后,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其康复效果,减轻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常规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康复优良率;疼痛;膝关节功能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recovery effect of knee joint injuries【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injury surgery. Method: The study time wasset to 2020.1-2021.2. 100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knee joint injury in our hospital at this stage and undergo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groups and intervene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fter operation for 50 patients. A group of 50 patients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3 month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recovery rate thanthe control group, the pai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function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knee joint injury occurs, timely surgical treatment is required,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required after the oper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relieve pain symptom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Keywords: knee joint injury; routine nursing;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covery rate; pain; function膝关节是人体重要身体结构,承担着负重、行走等重要功能,日常活动量较多[1-2]。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显微手术,主要是通过重新建造已经损伤或断裂的前交叉韧带,以恢复膝部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这种手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拉伤或撕裂、肌肉损伤或其他膝关节损伤情况下被广泛使用。
但是,该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的方式,重点讨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及进展,以帮助康复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术后康复护理前期手术后的第一天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特别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水肿情况。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顾,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1. 疼痛控制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能够引起患者的不适和抵触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疼痛的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轻度的疼痛可以采用局部冰敷和非甾体消炎药治疗。
对于严重疼痛患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2. 水肿控制手术后的膝关节很容易出现水肿,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常见的措施包括局部冰敷、高枕头睡眠、非甾体消炎药治疗等。
3. 动作指导手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足够的休息,但是也需要适当进行一些动作。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术后康复动作。
手术后第二天到第七天是康复的关键时期。
此时需要加强疼痛和水肿的控制,逐步开始进行康复运动。
1. 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环节。
适当的康复运动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弹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康复运动包括:膝关节屈伸、肌肉收缩、轻度跟腱和髌骨平稳运动等。
2. 操作指导在康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持续的操作指导,对运动姿势和顺序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保证患者的动作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大影响,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出更好的康复效果。
3. 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疼痛在康复过程中控制不好,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可以导致康复失败。
因此,当患者的疼痛加重时,应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疼痛防治措施。
膝关节镜术后功能锻炼膝关节解剖图术后第一天1、腘绳肌收缩练习:仰卧或坐位,膝关节弯曲大约10度,用足跟向下蹬踩床面,使大腿后面的肌肉紧张。
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
重复10次。
2、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俯卧位,小腿前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
用踝关节向下压毛巾卷或枕头,尽量将腿伸直。
保持5秒钟,放松。
重复10次3、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
慢慢抬起患肢,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保持5秒钟。
继续抬高12厘米至24厘米,再保持5秒钟。
然后与先前的程序相反,放下12厘米,保持5秒钟,再放下12厘米,回到起始位置。
重复10次。
4、提臀练习:仰卧位,收紧臀部肌肉。
保持5秒钟后放松。
重复10次。
5、站立直腿抬高练习:站稳,必要时可抓住扶手,慢慢向前抬腿并保持膝关节伸直,再回到起始位置。
重复10次。
术后3-5天1、终末伸膝练习(仰卧位,膝关节下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
伸直膝关节并保持5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2、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股四头肌收缩使膝关节伸直。
慢慢抬起患肢至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然后慢慢放回到床面并放松。
重复10次,共做5组。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3、半蹲练习:扶住一把结实的椅子或床架,脚距离椅子或床架20厘米左右。
背部挺直,慢慢弯曲膝关节向下蹲。
不要完全蹲下,也不能超过90度。
保持5-10秒钟,慢慢站直并放松。
重复10次。
4、股四头肌牵拉练习:站立位,患侧膝关节屈曲,将足跟拉向臀部,要感觉到大腿前面受到牵拉。
保持5秒钟。
重复10次。
术后2周1、单腿部分屈膝练习:站立位,扶住椅背支撑身体。
健侧膝关节弯曲,患侧足部踩平,足趾抓地以保持平衡,慢慢屈膝降低身体,然后再站直回到起始位置,放松。
重复10次。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6T16:39:50.2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项卫卫伦韦丹何华宾付睿军郑天胜何澄[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4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的Lysholm 评分(膝关节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的Lysholm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提高患者术后Lysholm 评分,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Lysholm 评分;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训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是因为前交叉韧带发生撕裂导致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容易导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受损,导致患者膝关节障碍[1]。
常规的术后膝关节训练无法让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在患者出院后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
因此,根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情况制定一种高效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就成为了关键。
本研究探讨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炼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受伤原因:车祸伤19例,坠落伤8例,运动伤53例。
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修复治疗膝关节的关节囊松弛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
韧带包括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位于股骨内上髁与股骨内髁之间,有深、浅两层纤维。
浅层呈三角形,甚为坚韧;深层纤维与关节囊融合,部分并与内侧半月板相连。
外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外上髁,它的远端呈腱性结构,与股二头肌腱汇合成联合肌腱结构,一起附着于腓骨小头上。
外侧副韧带与外侧半月板之间有滑囊相隔。
膝关节伸直时两侧副韧带拉紧,无内收、外展与旋转动作;膝关节屈曲时,韧带逐渐松弛,膝关节的内收、外展与旋转动作亦增加。
前交叉韧带起自股骨髁间凹外侧面,向前内下方止于胫骨髁问棘的前方。
当膝关节屈曲和内旋股骨时,此韧带牵拉变紧,防止胫骨向前移动。
后交叉韧带起止股骨髁间凹内侧面,向后下方止于胫骨髁间棘的后方。
膝关节屈曲时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1病因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实渐进、连续和按顺序的微纤维断裂最终会导致韧带发生断裂。
单个胶原纤维是不可拉伸的,拉长7%~8%就开始断裂。
韧带中胶原纤维断裂的数量决定韧带是功能的破坏还是形态的破坏。
韧带完全断裂伴形态连续性的丧失,只在关节有极度的移位时才会发生。
手术时肉眼观察韧带的完整性不足以对如下情况作出判断:①韧带断裂的范围;②韧带血供的损害;③残留的韧带拉长;④远期发挥功能的能力。
不伴其他结构损伤的、单纯的韧带完全断裂是极罕见的,这是因为造成韧带完全断裂的关节极度移位一定会导致其他支持结构至少部分撕裂。
膝关节韧带经常在体育运动中受到损伤,尤其是在以身体冲撞为特点的运功中,如踢足球、滑冰、体操和其他能产生足够大的瞬间应力造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运动。
机动车事故,尤其是摩托车事故是膝关节韧带断裂的常见原因。
例如,当乘客屈曲的膝关节坐于座位上,当司机紧急刹车时,膝关节撞击汽车的挡板造成后交叉韧带的撕裂。
韧带突然承受猛烈的负载或牵拉,如跑步的运动员突然减速或改变方向时,虽然没有摔倒或直接碰撞也可能发生韧带破裂。
膝关节镜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457003)张瑞香 李百华 常桂娟 王兰娣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膝关节镜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先进方法,它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副作用少及方便、快捷、精确、直观等优点〔1〕。
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功除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外,其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
而目前尚无固定的训练程序或模式。
我院骨伤科总结经验,自行设计了一套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训练程序,经临床应用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术前评估及指导术前评估是制订康复训练计划的前提。
为使评估资料全面而准确,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医源性因素对病人的影响。
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术前膝关节的功能,病人的心理状态、文化水平及学习能力等。
通过评估,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对信心不足的病人,用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鼓励病人增加康复的信心;对疑虑的病人以通俗的语言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膝关节镜的优缺点、技术可靠性及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消除思想顾虑;对急于求成的病人,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过于谨慎的病人,则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锻炼,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
2 术后康复指导2.1 术后第1周 进行轻度的功能锻炼。
①术后平卧6小时麻醉消失后,鼓励病人做踝部运动,方法是患者卧位或坐位,膝部伸直,踝关节最大限度跖屈背伸,保持3~5秒,反复15次,每天8~12次。
②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练习,方法是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用力绷紧大腿前侧肌肉,持续5~10秒放松,重复10次,每天300次以上。
③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和绳肌收缩锻炼,直腿抬高锻炼方法是患者平卧,下肢伸直抬起、放下,抬起保持5秒,反复15次,每天3次。
绳肌收缩锻炼方法是患者平卧或坐位,膝关节弯曲约10°,足跟向下蹬踩床面,保持5秒,重复10次。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治疗后的康复护理作者:张雪美陈丽素李振芳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结构联合损伤)关节镜治疗的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修复或重建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21例。
手术前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并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结果 21 例术后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结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配合正确的康复护理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多韧带损伤;康复护理;关节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64-01成功的膝关节多韧带重建对于重建关节稳定性,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恢复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韧带重建后的最终效果却不仅仅取决于精确成功的手术,术后合理的康复护理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需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法,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对21例患者关节镜治疗术后采取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1例。
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57岁,均为前后交叉韧带断裂。
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10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6例;合并内、外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损伤5例。
1.2 治疗方法21例患者均在椎管阻滞加强化麻醉关节镜下采用异体肌腱移植物联合双束、双骨隧道重建 ACL 、PCL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结构。
1.3 疗效判断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2],判断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Lysholm评分总分为100分,95-100分为优秀,84-94分为良好,90分以上表示膝关节功能近似正常,疗效满意。
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技术报告引言关节镜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关节疾病的治疗。
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中,关节镜技术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本报告将介绍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护理等内容。
一、手术前准备1. 患者的评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相关症状。
2. 影像学检查:使用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程度和范围。
3.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必要的术前准备,如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二、手术步骤1. 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一般使用全麻或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会在手术过程中持续进行,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 确认损伤:通过关节镜的引导,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情况。
根据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制定切口位置和手术计划。
3. 副韧带重建:利用关节镜的引导,通过在踝骨和足外侧骨之间钻孔的方式,将同种或异种组织移植物植入钻孔中,重建副韧带的完整性。
常用的移植物包括自体腱、异体腱等。
4. 关节清理:清理杂质和炎症的积聚物,保持关节的正常功能。
5. 术后封闭和敷料:在手术结束后,用适当的敷料进行封闭,以保护创口和促进伤口愈合。
三、术后护理1. 术后固定: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将踝关节固定在特定的角度,以保持创伤部位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石膏或其他固定器具进行固定。
2. 康复训练: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3.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调整。
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通过关节镜技术的引导,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副韧带的损伤情况,并进行精确的重建。
然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手术技术的高超程度,还涉及术后的严密护理和患者的积极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