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41
临床医学试验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临床医学试验室的管理,确保试验室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医学试验室的管理,包含试验室设备、试验室人员、试验室用品等相关事项的管理。
第三条术语定义1.临床医学试验室:指医院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研究等用途的试验室。
2.试验室设备:指临床医学试验室内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工具。
3.试验室人员:指临床医学试验室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医生、技师、试验员等人员。
4.试验室用品:指临床医学试验室内使用的各类试剂、耗材、标本、文具等物品。
第二章试验室设备管理第四条设备购置1.试验室设备的购置应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2.设备购置需供应资金预算、设备需求等相关申请料子,并按程序进行审批。
3.购置的试验室设备应建立设备档案,包含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时间、保修期限等信息。
第五条设备验收与验收标准1.试验室设备在购置后,应进行规范的验收程序。
2.验收标准应依据设备类型、功能要求等订立,确保设备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
3.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制作验收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档案归档。
第六条设备维护与保养1.试验室设备应订立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
2.维护保养工作应依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和操作手册进行,记录维护保养情况并进行档案管理。
3.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依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维护和修理和更换。
第七条设备处理1.设备到达报废期限或无法修复时,应依照相关法规进行设备处理程序。
2.设备处理应填写设备处理申请表,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设备报废、转让或交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第三章试验室人员管理第八条人员配备1.试验室人员的配备应符合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和工作岗位要求,确保试验室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试验室应有充分的专业人员,包含医生、技师、试验员等,人员数量和岗位设置应依据试验室工作规模和需求来确定。
名词解释:1、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研究临床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2、质量控制:为提高医学检验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包括两个方面:预防性/回顾性质量控制。
3、参考物及质控物、校准物参考物质(标准品):是指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
质控物:指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物质,主要用于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校准物:用来校准某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法程序)的物质,是在考虑到基质效应的情况下,人为赋予校准品的校准值。
因此校准品必须专用于某一检测系统。
4、检测系统:完成一个检验项目的测定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程序等的组合。
5、基质效应:指在对某一分析物进行检验时,处于该分析物周围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偏差)。
6、室内质控及室间质量评价IQC:即室内质控,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中日内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能及时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
室间质量评价:是指由多家实验室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测定,并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各实验室上报结果,再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实验室,以此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
7、PT:即能力验证试验,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判断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可获得本实验室的结果及使用相同方法的其他实验室结果的差异,以及及做同一试验但使用不同方法的实验室结果的比较。
8、精密度和准确度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检测结果及被检测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分析灵敏度:可检测的分析物最低浓度就是监测系统的~。
9、复查和复检复查:相同标本以相同方法再次检测称为复查。
复检:用不同/相同方法对不同标本再次检测称为复检。
10、LIS:即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实现临床实验室的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查询,并提供分析及诊断支持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在医院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室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应用。
二、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检验科临床实验室需要处理大量的患者样本和数据,如不合理地管理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录入、查询和分析患者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精细化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对不同的患者信息进行分类和管理。
例如,根据患者的病种和检验项目,可以对患者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数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质量控制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帮助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对实验室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4. 数据分析与科研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为科研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实验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研究信息,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的应用1.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实验室内各个环节的信息录入、查询、分析和报告等功能。
它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并促进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
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验室信息管理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该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患者信息不被非授权人员获取。
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
3. 实验室信息管理的优化与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通过不断跟进新技术和最新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整个管理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借鉴其他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可以优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四、结论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对于实验室的发展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与基本功能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是一类用来实验室管理和处理实验室过程信息的应用软件,一般涉及检验医嘱、条码打印、标本采集、运送、编号、信息录入、检验、结果报告整个检验过程,也包括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仪器设备与试剂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实验室设置模式与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与职能、建设与规划等。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提高管理效率,满足临床实验室管理规范,对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何管理基本要求进行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为了保证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何有效运行,必须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管理内涵涉及信息系统管理文件建立、安全管理等内容。
信息系统管理文件建立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室所使用LIS何实验室管理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实验室德信息系统管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可以是电子版,便于所有授权的操作人员使用,并便于在各实验场所获得,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程序文件应对本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使用与维护,检验数据的采集、传送、处理、报告过程以及储存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何文件进行管理,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检验数据和文件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等内容进行文件化。
(二)作业指导书信息系统作业指导书必须描述LIS德特点、功能及使用方法,能让操作人员充分了解LIS 德用途,并向相关操作人员提供LIS德技术性细节描述等相关知识和可操作性文件,包括操作方法德具体过程以及常见故障排除等,达到使用者按照作业指导书即可便利操作之目的。
(三)文件审批何定期评估信息系统管理程序文件何作业指导书应由实验室主管或指定人员审批生效后才能使用,并定期评估文件有效性。
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应该涉及计算机硬件安全、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数据使用安全等内容。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检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门,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了规范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临床实验室,是指医疗机构中开展临床检验、诊断和治疗的实验室。
第二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第三条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应当包括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试剂、实验室样品、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安全等方面。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实验室人员管理第五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经验的人员,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临床实验室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二)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经验;(三)熟悉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七条临床实验室人员应当参加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三章实验室设备管理第八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配备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第九条临床实验室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设备型号、规格和数量应当满足临床检验、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二)设备应当具备合法的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三)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四)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四章实验室试剂管理第十条临床实验室应当采购合法、合格、有效的试剂,并建立试剂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临床实验室试剂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试剂应当具备合法的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二)试剂应当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光照、高温、潮湿等影响;(三)试剂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四)试剂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