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互换与其交易策略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65.34 KB
- 文档页数:11
利率互换的基差交易策略利率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它允许交易双方在一定期限内互相交换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支付。
基差是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差异,在利率互换交易中具有重要意义。
基差交易策略是基于对利率市场走势的预测,通过将不同期限的利率互换合约进行组合,从中获得利润。
基差交易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利率走势的预测,判断基差的变动方向,然后采取相应的交易策略。
1.基差收窄策略基差收窄是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差异缩小。
当预期利率走低时,投资者可以采取基差收窄策略。
具体操作是做多固定利率互换合约,同时做空浮动利率互换合约。
这样,当利率下降时,固定利率的价值会上升,浮动利率的价值会下降,从而获得利润。
2.基差扩大策略基差扩大是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差异增大。
当预期利率走高时,投资者可以采取基差扩大策略。
具体操作是做空固定利率互换合约,同时做多浮动利率互换合约。
这样,当利率上升时,固定利率的价值会下降,浮动利率的价值会上升,从而获得利润。
3.基差中性策略基差中性策略是指通过组合不同期限的利率互换合约,使得整体基差的风险降至最低。
这通常涉及利用利率期限结构的不同,构建一个基于相对价值的组合策略。
例如,对于两个不同期限的利率互换合约,当预期较短期的利率上升时,可以做空该合约,同时做多较长期的合约,以获得基差价值的收敛。
4.跨期基差策略跨期基差策略是指通过组合不同到期日的利率互换合约,捕捉到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动。
例如,在利率期限结构向上倾斜时,可以做多较短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同时做空较长期的合约,以获得利差的收敛。
在执行基差交易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利率市场的走势预测:基差交易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利率市场的准确预测。
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市场研究和分析,包括经济数据、央行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2.杠杆和资金管理:基差交易可以使用杠杆,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杠杆比例时需要谨慎考虑,并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利率互换及其交易策略介绍利率互换及其交易策略介绍一、利率互换简介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在合同期指定的一系列特定日期按照不同的计息方式交换利息的交易。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在一系列指定日期,一方须支付浮动利率,另一方则支付固定利率。
而在实际结算时,双方只用交付差额,比如在某一指定日期,浮动利率大于固定利率,那么支付浮动利率的交易方支付(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名义本金。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指:由于筹资者信用等级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对于不同金融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等原因,在筹资成本上存在着比较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使筹资者能够达成相互协议,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然后相互交换债务,从而达到降低筹资成本或对冲利率风险的目的。
例如:A公司是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大型公司,其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7%,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4%;B公司是信用评级为BBB的中小型公司,它的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8.5%,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7%。
表1:A公司与B公司固定、浮动融资利率利差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固定利率融资还是浮动利率融资,A公司都拥有绝对优势,但B公司在浮动利率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假设A公司需要浮动利率资金,B公司需要固定利率资金,双方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利率互换将这种优势转会化为实际经济利益。
因此,A公司按7%的固定利率筹措资金,B公司按LIBOR+0.7%的浮动利率筹措资金然后进行利率互换。
于是A和B达成如下互换协议:图1:A公司与B公司利率互换示意图即A向B支付LIBOR-0.2%的利率,B向A支付7.1%的利率以达成该利率互换协议。
在此协议下,B的融资成本为7.1%+LIBOR+0.7%-(LIBOR-0.2%)=8%,低于其本身8.5%的成本;A的融资成本为LIBOR-0.2%+7%-7.1%=LIBOR-0.3%,低于其LIBOR+0.4%的成本。
利率互换介绍范文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用于交换单一利率流(fixed rate)与浮动利率流(floating rate)。
利率互换的参与者可以是金融机构、公司或个人,他们通过这种交易方式来管理利率风险和获得更有利的利率结构。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两方(counterparty)达成协议,交换一定期限内支付的利息。
其中一方支付一定利息率的固定利息,另一方支付与市场利率相关的浮动利息。
这样,参与者就可以选择自己所需的利率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风险。
互换合同通常是在一些标准化的利率基准上进行。
常见的基准包括美国国债收益率、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或欧洲利率互换市场(EURIBOR)等。
互换协议的期限通常为1年以上,最长可以达到50年。
利率互换的参与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利率互换:1.固定对浮动:一方作为固定利率流的买方,另一方作为浮动利率流的买方。
买方支付固定利率,卖方支付浮动利率。
2.浮动对浮动:两个参与者都作为浮动利率流的买方和卖方参与交易。
3.浮动对固定:一方作为浮动利率流的买方,另一方作为固定利率流的买方。
买方支付浮动利率,卖方支付固定利率。
利率互换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做到以下几点:1.对冲利率风险:企业或个人在贷款或债券发行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可以通过利率互换来对冲。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将固定利率贷款转换为浮动利率贷款,从而在市场利率上升时降低付款额。
2.调整资金成本:利率互换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调整贷款的本息支付。
通过互换,参与者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利率结构,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利率互换的优势包括:1.灵活性:利率互换是一种非常灵活的金融工具,可以根据参与者的需求和市场条件进行定制。
2.高度流动性:利率互换市场非常活跃,参与者可以随时进行交易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3.对冲风险:利率互换可以帮助参与者对冲利率风险,减少财务损失。
尽管利率互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局限性:1.信用风险:在利率互换合同中,参与者需要承担对方违约的风险。
==================================================================利率互换的基差交易策略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神话破灭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一家仅仅存活5年的基金管理公司,却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套利基金;一度是华尔街备受推崇的明星,最终却引发了华尔街历史上的一场灾难;一群曾将不确定的世界视为冷血赌局的投机天才,最终却输得一败涂地;一个有史以来最生动的资本市场案例,足以让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和监管当局沉思。
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对约定的名义本金按照不同的计息方法定期交换利息的一种场外交易的金融合约。
一般来说,利率互换合约交换的只是不同特征的利息,而不涉及实质本金的互换,所以将其本金称为名义本金。
在大多数利率互换中,其中一方支付的利息是基于浮动利率,而另一方的支付是基于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浮动利率对固定利率的互换是标准型的利率互换,也是最为普遍的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的基差交易策略一般情况下,利率互换的走势从方向上来说,基本和债券一致。
互换和债券组合策略是目前各种套利策略中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套利并不是做多或做空某个债券,而是做多或做空互换与债券之间的利差。
一般情况下利率互换走势应与相应期限的无风险债券走势基本一致,互换与现券利差应保持稳定。
我们可以将以FR007为基准的5年期人民币IRS利率走势和5年期政策性金融债走势比较来看,具体如下图所示:5年期人民币IRS利率走势和5年期政策性金融债走势比较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几点:其一,5年期人民币IRS利率走势和5年期政策性金融债走势基本一致,长期来看,5年利率互换和5年金融债的利差均值接近于0。
虽说IRS的利率反映的是未来5年远期利率的预期折现到现在的现值,但是市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多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所以IRS利率走势基本和5年期现券基本一致。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及案例分析利率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其基本原理是两个交易对手之间互相交换利率支付流,以达到对冲或转移利率风险的目的。
利率互换通常涉及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交换,其中一方支付固定利率,另一方支付浮动利率。
1.双方达成互换协议,并约定互换期限和利率计算基准。
2.一方支付固定利率,另一方支付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通常是事先约定的固定利率加上一个风险溢价,而浮动利率则通常与一些市场利率(如LIBOR或美国国债收益率)相关。
3.双方周期性结算利息差额。
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如每个季度)双方交换支付利息,利息的计算基准是互换协议约定的基准利率与实际市场利率之间的差额。
4.在互换期限结束时,原始本金将以一次性支付方式返还给各方。
下面将以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利率互换的应用:假设公司A发行了一笔固定利率的债券,年利率为5%,期限为5年。
公司B发行了一笔浮动利率的债券,年利率为LIBOR加2%,期限也为5年。
假设当前市场利率为3%。
为了转移利率风险,公司A和公司B决定进行一笔利率互换交易。
在交易开始时,公司A同意支付公司B每年的固定利率5%减去市场利率3%的差额,即2%。
而公司B同意支付公司A每年的浮动利率LIBOR加2%减去市场利率3%的差额,即-libor-1%。
在互换期限的每个年度结束时,公司A将支付公司B(债券面值乘以2%)的利息差额,而公司B将支付公司A(债券面值乘以-libor-1%)的利息差额。
此时,若LIBOR的市场利率为2%,公司A每年将支付公司B利息差额0.02倍债券面值,即公司A每年支付公司B0.02*1000=20美元。
而公司B每年将支付公司A利息差额-0.02倍债券面值,即公司B每年支付公司A-0.02*1000=-20美元。
通过这笔利率互换交易,公司A有效降低了债务成本,从固定利率降低到了浮动利率,而公司B则转移了浮动利率到固定利率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利率互换交易并非没有风险。
利率互换及其交易策略介绍一、利率互换简介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在合同期指定的一系列特定日期按照不同的计息方式交换利息的交易。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在一系列指定日期,一方须支付浮动利率,另一方则支付固定利率。
而在实际结算时,双方只用交付差额,比如在某一指定日期,浮动利率大于固定利率,那么支付浮动利率的交易方支付(浮动利率一固定利率)*名义本金。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指:由于筹资者信用等级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对于不同金融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等原因,在筹资成本上存在着比较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使筹资者能够达成相互协议,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然后相互交换债务,从而达到降低筹资成本或对冲利率风险的目的。
例如:A公司是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大型公司,其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7% 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O.4% B公司是信用评级为BBB的中小型公司,它的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8.5%,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7%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固定利率融资还是浮动利率融资,A公司都拥有绝对优势,但B公司在浮动利率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假设A公司需要浮动利率资金,B 公司需要固定利率资金,双方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利率互换将这种优势转会化为实际经济利益。
因此,A公司按7%勺固定利率筹措资金,B公司按LIBOR+0.7%勺浮动利率筹措资金然后进行利率互换。
于是A和B达成如下互换协议:图1: A公司与B公司利率互换示意图---------------- UBOR-02% --------------------------------A公司■丄B公司7.1%7%UBOR+n.7%周定利率投资考浮动利率投资者即A向B支付LIBOR-0.2%的利率,B向A支付7.1%的利率以达成该利率互换协议。
利率互换及其交易策略介绍一、利率互换简介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在合同期指定的一系列特定日期按照不同的计息方式交换利息的交易。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在一系列指定日期,一方须支付浮动利率,另一方则支付固定利率。
而在实际结算时,双方只用交付差额,比如在某一指定日期,浮动利率大于固定利率,那么支付浮动利率的交易方支付(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名义本金。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指:由于筹资者信用等级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对于不同金融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等原因,在筹资成本上存在着比较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使筹资者能够达成相互协议,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然后相互交换债务,从而达到降低筹资成本或对冲利率风险的目的。
例如:A公司是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大型公司,其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7%,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4%;B公司是信用评级为BBB的中小型公司,它的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8.5%,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7%。
表1:A公司与B公司固定、浮动融资利率利差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固定利率融资还是浮动利率融资,A公司都拥有绝对优势,但B公司在浮动利率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假设A公司需要浮动利率资金,B公司需要固定利率资金,双方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利率互换将这种优势转会化为实际经济利益。
因此,A公司按7%的固定利率筹措资金,B公司按LIBOR+0.7%的浮动利率筹措资金然后进行利率互换。
于是A和B达成如下互换协议:图1:A公司与B公司利率互换示意图即A向B支付LIBOR-0.2%的利率,B向A支付7.1%的利率以达成该利率互换协议。
在此协议下,B的融资成本为7.1%+LIBOR+0.7%-(LIBOR-0.2%)=8%,低于其本身8.5%的成本;A的融资成本为LIBOR-0.2%+7%-7.1%=LIBOR-0.3%,低于其LIBOR+0.4%的成本。
利率互换介绍1. 概念(Concept)利率互换(也称为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是利率衍生产品中的一种,交易双方分别按照固定或浮动利率、以相同或不同的货币、按照一定的支付频率、按照一定的名义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交换一系列利息流。
利率互换可以被利率风险对冲者用来匹配资产与负债(收益与成本)间的利率特征,管理利率风险;也可以被投机者用来从利率变化中获利。
正因为如此,利率互换已经成为衍生品交易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2. 类型(Types)如下表所示,利率互换主要有5种,包括固定对固定(不同货币)、固定对浮动(相同或不同货币)、浮动对浮动(相同或不同货币)。
相同货币的固定对固定的利率互换,因为利息流都是确定性的,也就没有进行互换的必要。
2.1同种货币、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Fixed-for-floating rate swap, same currency)同种货币、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的互换也被称为普通香草互换(plain vanilla swap)。
合约甲方按照固定利率X以货币A支付利息,合约乙方按照浮动利率指数Y也以货币A支付利息,名义本金为N,期限为T年。
例如,甲方按照固定利率5.32%以美元按月支付利息,乙方按照美元1个月伦敦同业拆借利率(USD 1M Libor)以美元按月支付利息,名义本金为100万美元,期限为3年。
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同种货币的互换可以用来将不确定的浮动收益或成本转化为确定的收益或成本。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乙方有一笔本金为100万美元、收益率为美元1个月伦敦同业拆借利率+25个基点(USD 1M Libor + 25 bps)、按月支付、期限为3年的投资。
为锁定投资收益,乙方通过与甲方进行利率互换,将浮动收益部分(USD 1M Libor)卖出,从而将投资收益锁定在5.32%。
如果乙方的资金成本为固定的4.5%,那么乙方的净投资收益将被锁定在107个基点(5.32%-4.5%+25bps),从此不再受利率变动影响。
利率互换及其交易策略介绍一、利率互换简介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在合同期指定的一系列特定日期按照不同的计息方式交换利息的交易。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在一系列指定日期,一方须支付浮动利率,另一方则支付固定利率。
而在实际结算时,双方只用交付差额,比如在某一指定日期,浮动利率大于固定利率,那么支付浮动利率的交易方支付(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名义本金。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指:由于筹资者信用等级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对于不同金融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等原因,在筹资成本上存在着比较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使筹资者能够达成相互协议,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然后相互交换债务,从而达到降低筹资成本或对冲利率风险的目的。
例如:A公司是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大型公司,其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7%,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4%;B公司是信用评级为BBB的中小型公司,它的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8.5%,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7%。
表1:A公司与B公司固定、浮动融资利率利差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固定利率融资还是浮动利率融资,A公司都拥有绝对优势,但B公司在浮动利率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假设A公司需要浮动利率资金,B公司需要固定利率资金,双方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利率互换将这种优势转会化为实际经济利益。
因此,A公司按7%的固定利率筹措资金,B公司按LIBOR+0.7%的浮动利率筹措资金然后进行利率互换。
于是A和B达成如下互换协议:图1:A公司与B公司利率互换示意图即A向B支付LIBOR-0.2%的利率,B向A支付7.1%的利率以达成该利率互换协议。
在此协议下,B的融资成本为7.1%+LIBOR+0.7%-(LIBOR-0.2%)=8%,低于其本身8.5%的成本;A的融资成本为LIBOR-0.2%+7%-7.1%=LIBOR-0.3%,低于其LIBOR+0.4%的成本。
利率互换名词解释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IRS)是指两个参与方之间交换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支付流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在利率互换交易中,双方约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交换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支付流的金额。
具体来说,利率互换是一项合同协议,其中一方(即固定利率方)同意支付固定利率,而另一方(即浮动利率方)同意支付根据某个基准利率(如LIBOR)浮动的利率。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和利率风险。
通过利率互换,固定利率方可以将长期债务转换为短期债务,从而减少利息支付成本。
浮动利率方则可以降低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利率波动对债务成本的影响。
利率互换的交易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双方协商约定资金交换的条件,包括交换金额、利率、利率计算基准及支付频率等。
其次,双方按照约定条件执行利率互换。
在交换期限结束时,双方根据协议规定进行最后一次利息支付,并解除利率互换合同。
利率互换有多种类型,包括固定利率互换(Fixed-for-Fixed Interest Rate Swap)、浮动利率互换(Floating-for-Floating Interest Rate Swap)和固浮利率互换(Fixed-for-Floating Interest Rate Swap)等。
利率互换在金融市场中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被用作风险对冲工具,帮助公司管理和减少利率风险。
它也可以作为投资工具,用于投机和套利。
此外,利率互换还可以用于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以及满足特定的资金需求等。
需要注意的是,利率互换是一种衍生工具,具有一定的风险。
参与方需要仔细评估利率风险和对冲策略,以确保利率互换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同时,参与方还需谨慎选择合作方,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管理。
总的来说,利率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交换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支付流的金额,帮助参与方降低利息费用、降低利率风险,并满足特定的资金需求。
利率风险规避策略——利率互换利率互换的背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货币市场。
•当时的一些大跨国银行具有极高的信用等级。
这意味着他们能够以很低的固定的利息借入长期资金。
•然而,大跨国银行的资产大都是短期浮动利率的资产,它们希望获得同样特征的负债(即短期浮动利率负债)以与资产匹配。
•这使得跨国银行决定出售它们的这种低成本融入长期资金的优势以换取它们最需要的浮动利率的短期资金。
•在这种背景下,利率互换产生了。
利率互换的策略•在利率互换中,两个信用等级不同的参与公司独立的从不同的贷款人处借入相同金额的资金,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彼此交换利息。
•实际上,每家公司帮助偿还另一家公司所欠的全部或部分利息成本。
其结果是同时降低了两家公司的利息支出,并使两家公司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更好的平衡。
利率互换的策略利率互换的原理•利率互换之所以能够降低双方的融资成本,是因为:与违约风险相关的利率差额(叫做质量差额)一般在长期资本市场上大于在短期货币市场上。
•利率互换双方在长期固定利率和短期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双方都能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融资,再通过交换来实现自己实际需要的利率品种,那么双方的融资总成本就会降低,进而双方各自的融资成本也会降低。
利用利率互换进行利率套期保值的例子•假定A、B公司都想借入10年期的5000万的资金,A想借入与6个月期相关的浮动利率借款,B想借入固定利率借款。
但两家公司信用等级不同,故市场向它们提供的利率也不同。
利用利率互换进行利率套期保值的例子•A公司享受的固定借款利率和浮动借款利率均低于B公司,即A在固定利率市场和浮动利率市场都具有绝对优势。
但在固定利率市场上,A比B的绝对优势为1%,而在浮动利率市场,A比B的绝对优势为0.7%。
•也就是说,A在固定利率市场上有比较优势;而B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有绝对优势。
这样,双方就可以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对方借款,然后互换,进而达到共同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
利率互换及其交易策略介绍利率互换简介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在合同期指定的一系列特定日期按照不同的计息方式交换利息的交易。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在一系列指定日期,一方须支付浮动利率,另一方则支付固定利率。
而在实际结算时,双方只用交付差额,比如在某一指定日期,浮动利率大于固定利率,那么支付浮动利率的交易方支付(浮动利率一固定利率)*名义本金。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指:由于筹资者信用等级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对于不同金融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等原因,在筹资成本上存在着比较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使筹资者能够达成相互协议,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然后相互交换债务,从而达到降低筹资成本或对冲利率风险的目的。
例如:A公司是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大型公司,其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7%,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4% ;B公司是信用评级为BBB的中小型公司,它的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8.5%,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LIBOR+0.7% 。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固定利率融资还是浮动利率融资,A公司都拥有绝对优势,但B公司在浮动利率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假设A公司需要浮动利率资金,B公司需要固定利率资金,双方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利率互换将这种优势转会化为实际经济利益。
因此,A公司按7%的固定利率筹措资金,B公司按LIBOR+0.7%的浮动利率筹措资金然后进行利率互换。
于是A和B达成如下互换协议:图1: A 公司与B 公司利率互换示意图LlBOft+n.7%互换协议。
在此协议下,B 的融资成本为7.1%+LIBOR+0.7%-(LIBOR-0.2%)=8%, 低于其本身8.5%的成本;A 的融资成本为LIBOR-0.2%+7%-7.1%=LIBOR-0.3%, 低于其LIBOR+0.4%的成本。
期货从业考试知识:利率互换期货从业考试知识:利率互换导语: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
交换的只是不同特征的利息,没有实质本金的互换。
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转换。
目前我国应用的就是最简单的.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互换。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利率互换是受合同约束的双方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金额的本金彼此交换现金流量的协议。
在利率互换中,若现有头寸为负债,则互换的第一步是与债务利息相配对的利息收入;通过与现有受险部位配对后,借款人通过互换交易的第二步创造所需头寸。
利率互换可以改变利率风险。
考试大论坛固定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换交易中支付固定利率;在利率互换交易中接受浮动利率;买进互换;是互换交易多头;称为支付方;是债券市场空头;对长期固定利率负债与浮动利率资产价格敏感。
浮动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换交易中支付浮动利率;在利率互换交易中接受固定利率;出售互换;是互换交易空头;称为接受方;是债券市场多头;对长期浮动利率负债与固定利率资产价格敏感。
利率互换的优点①风险较小。
因为利率互换不涉及本金,双方仅是互换利率,风险也只限于应付利息这一部分,所以风险相对较小;②影响性微。
这是因为利率互换对双方财务报表没有什么影响,现行的会计规则也未要求把利率互换列在报表的附注中,故可对外保密;③成本较低。
双方通过互换,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降低了筹资成本; 来源:考试大④手续较简,交易迅速达成。
利率互换的缺点就是该互换不像期货交易那样有标准化的合约,有时也可能找不到互换的另一方。
债权关系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
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企业债券风险与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
利率互换及其交易策略介绍一、利率互换简介利率互换( Interest Rate Swap, IRS),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在合同期指定的一系列特定日期按照不同的计息方式交换利息的交易。
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在一系列指定日期,一方须支付浮动利率,另一方则支付固定利率。
而在实际结算时,双方只用交付差额,比如在某一指定日期,浮动利率大于固定利率,那么支付浮动利率的交易方支付(浮动利率-固定利率)* 名义本金。
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指:由于筹资者信用等级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对于不同金融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等原因,在筹资成本上存在着比较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使筹资者能够达成相互协议,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然后相互交换债务,从而达到降低筹资成本或对冲利率风险的目的。
例如:A 公司是信用评级为 AAA 级的大型公司,其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 7%,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 LIBOR+0.4% ; B 公司是信用评级为 BBB 的中小型公司,它的固定利率融资成本为 8.5%,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为 LIBOR+0.7% 。
表 1:A 公司与 B 公司固定、浮动融资利率利差A 公司B 公司利差固定利率融资成本7%8.5% 1.5%浮动利率融资成本LIBOR+0.4%LIBOR+0.7%0.3%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固定利率融资还是浮动利率融资, A 公司都拥有绝对优势,但 B 公司在浮动利率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假设 A 公司需要浮动利率资金, B 公司需要固定利率资金,双方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利率互换将这种优势转会化为实际经济利益。
因此, A 公司按 7%的固定利率筹措资金,B 公司按 LIBOR+0.7% 的浮动利率筹措资金然后进行利率互换。
于是A和B达成如下互换协议:图 1: A 公司与 B 公司利率互换示意图即A 向 B 支付 LIBOR-0.2% 的利率, B 向 A 支付 7.1%的利率以达成该利率互换协议。
在此协议下,B 的融资成本为 7.1%+LIBOR+0.7%-(LIBOR-0.2%)=8% ,低于其本身 8.5%的成本;A 的融资成本为 LIBOR-0.2%+7%-7.1%=LIBOR-0.3% ,低于其 LIBOR+0.4% 的成本。
由此给双方都带来了额外收益。
而人民币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的人民币本金和利率计算利息并进行利息交换的金融合约,利率互换的参考利率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等机构发布的银行间市场具有基准性质的市场利率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他通知》)。
目前人民币利率互换浮动端参考利率包括以下三类:1、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以 7 天回购定盘利率( FR007 )为基准。
利率互换期限包括 1-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 1-7 年、 10 年。
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以隔夜 SHIBOR(O/N SHIBOR )、1 周 SHIBOR(1W SHIBOR )、3 个月 SHIBOR (3M SHIBOR )作为基准。
O/N SHIBOR 利率互换期限包括 7 天、14 天、1-3 个月、 6 个月、9 个月、 1-3 年;1W SHIBOR 利率互换期限包括 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 1-5 年; 3M SHIBOR 利率互换期限包括 6 个月、 9 个月、 1-10 年。
3、央行参考利率。
基准包括 1 年定存、 1 年贷款等。
1 年定存、 1 年贷款利率互换期限包括 2-10 年。
图 2:利率互换交易系统页面不同参考利率的互换协议在结算频率、计息方式、流动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区别,具体区别如表 2 所示。
表 2:各参考利率互换协议对比参考标的FR0073M O/N1年定存 1 年贷款SHIBOR SHIBOR交易期限偏好 1 年7 天 1 年2年/6 年 1 年结算频率季付季付年付年付年付流动性好较好一般一般较差浮动端计息天数ACT/365ACT/360ACT/360ACT/360ACT/360浮动端计息方式复利单利单利单利单利二、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历史我国的利率互换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市场基础环境已经初步建成。
1、市场准入2006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正式开始。
随后,国家开发银行与光大银行完成了首笔 50 亿元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
2008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人民币利率互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利率互换正式全面推开。
通知明确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中,具有做市商或结算代理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可与其他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利率互换交易,其他金融机构可与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出于自身需求的利率互换交易,非金融机构只能与具有做市商或结算代理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利率互换交易。
2、机制建设2007 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引导市场成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制度,为市场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8 年,利率互换试点放开后,《关于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操作规程》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法规制度,改善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外部环境。
2012 年 4 月 6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和冲销业务,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在市场交易中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是利率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同年 5 月 21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推出 SHIBOR 利率互换定盘、收盘曲线,为利率互换的准确定价奠定基础。
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利率互换交易需求,提高市场的标准化程度和透明度,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2014 年 2 月 18 日推出了基于双边授信的撮合交易平台 X-swap 交易机制。
同时,为促进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规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随后发布《关于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及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并于 2014 年 7 月正式实施。
3、基准利率培育外汇交易中心为建立以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市场利率体系,在2007年发布了《关于开展以SHIBOR 为基准的票据业务、利率互换报价的通知》,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
2008 年,利率互换试点全面放开的同时明确规定,利率互换的参考利率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等机构发布的银行间市场具有基准性质的市场利率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
2009年初,为进一步确立SHIBOR 的基准利率地位,交易中心对以SHIBOR 为基准的利率互换报价品种进行调整,删减 O /N SHIBOR 和 1W SHIBOR 的中长期报价品种,增加 3M SHIBOR 基准互换报价品种,优化了以 SHIBOR 为基准的利率互换报价品种。
2012 年 5 月,为进一步发挥 SHIBOR 作为基准利率的作用,完善以SHIBOR 为基准的利率互换报价品种,交易中心将以 SHIBOR 为基准的利率互换报价品种调整为19 个。
十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利率波幅增大的时代背景下,在政策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及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国内互换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均取得大幅发展。
三、国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现状1、国内利率互换投资者不断增多根据银发【 2008】18 号文件,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中,具有做市商或结算代理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可与其他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利率互换交易,其他金融机构可与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出于自身需求的利率互换交易,非金融机构只能与具有做市商或结算代理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利率互换交易。
根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16 年 10 月 26 日发布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主协( 2009 年版)》签署备案情况,目前共有244 家机构签署5098 份协议。
2、人民币利率互换名义本金成交额逐年上升。
2008 年 1 月 18 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开始正式全面推进。
之后,利率互换名义本金成交额逐年放大,2016 年 12 月份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规模达到11381.39亿元,而 2017 年 1 月下降到 6651.69 亿元(如下图)。
虽然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自推出之后迅速发展,但其成交额相对来说仍然较小。
截至2017 年1月底,我国债券存量近60 万亿元,利率互换交易量只占债券市场规模的1%到2%左右。
而在国际成熟市场中,利率互换市场规模甚至远大于债券市场规模,这说明我国利率互换市场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图 3: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名义本金总额走势利率互换名义本金总额(亿元)3、人民币利率互换参考利率目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参考利率以FR007 为主,其占比约为90%;SHIBOR 占比约为 10%;而以存、贷利率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规模则可忽略不计(如下图所示)。
图 4: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各参考基准利率合约占比100%90%80%70%60%50%40%30%20%10%0%16149272503816149272500010000101000010000101----------------------888990001122333445556600000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2222222222222222222222FR007基准存贷款利率基准SHIBOR基准据统计,现在每个交易日成交的FR007-5Y 利率互换名义本金在20 亿元左右,对于单一机构来说,每日可通过利率互换构建200 万元 DV01 的多头或空头头寸,市场流动性不差于国债期货。
图 5 为 WIND 中 IRS 实时成交查询页面,FR007-5Y 利率互换交易最为活跃。
图5 WIND 资讯 IRS 实时成交页面四、利率互换交易策略利率互换策略包括套保策略和主动性交易策略。
现券 -利率互换套保策略相对简单,对于债券投资组合而言,通过买入IRS 做空利率可以实现对债券多头头寸的利率风险对冲,从而弥补债券在熊市中的估值损失,平滑账户净值波动,形成套期保值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