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检测方法的比较王雪珂;程秀永【摘要】目的比较临床常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193例新生儿的血液与尿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CMV-IgM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血清和尿液CMV-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3例患儿中,血清抗体CMV-IgM阳性51例,检出率为26.4%;尿液HCMV-DNA阳性92例,检出率为47.7%;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指标Kappa=0.46,吻合度一般.血清HCMV-DNA阳性14例,检出率为7.3%,与尿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指标Kappa=0.158,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较差.结论尿液CMV-DNA较血清抗体CMV-IgM和血液CMV-DNA检出率高,可与IgM联合检测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的发生.【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9【总页数】3页(P3464-3466)【关键词】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检测方法【作者】王雪珂;程秀永【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能够导致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的损害,是婴幼儿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非遗传原因。
患儿发生CMV感染后仅有10%~15%出现临床症状,均缺乏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比如:病毒分离培养、病毒抗原检测(如PP65抗原)、血液特异性抗体CMV-IgM检测及血清和/或尿液CMV-DNA病毒载量检测,其中任意一项阳性即可确诊。
临床常用的方法是血清抗体IgM及病毒定量测定,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本研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作者:王帅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9期[摘要]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疾病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因其发病隐匿,故临床上以实验室检测为诊断疾病的关键。
本文综述了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比较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利弊及临床的应用状况和前景,为医生合理地诊断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pp65抗原血症;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017-02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疾病是由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新生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机体抵抗HCMV的入侵能力极弱,很容易形成HCMV活动性感染。
2004年的统计学研究报道,新生儿的HCMV平均感染率接近10%,病死率接近20%;其余感染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颅骨发育畸形、发育迟缓等症状[1-3]。
因HCMV感染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患儿多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而表现为隐性感染,故如何准确、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到早期HCMV活动性感染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
1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法一直被认为是诊断HCMV活动性感可靠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方法。
利用免疫标技术检测病毒抗原可缩短病毒检测时间至24~48 h。
常采用尿样本,也可取体液和组织样本[4-5]。
该方法将尿、脐血等检测标本与人胚成纤维(HF)细胞共同孵育,在培养1~3周后,观察HF细胞有无出现致细胞病变效应。
但由于HCMV在体外生长速度缓慢,检测时间长,不能快速确诊以满足临床需要,故该法主要应用于科研[3]。
2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新生儿HCMV感染后可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因此,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HCMV-IgM、HCMV-IgG抗体可间接证实体内是否有HCMV感染。
其中,血清IgM抗体因发生于感染早期,故IgM抗体阳性被认为是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而血清IgG抗体阳性则表明患儿曾有HCMV感染史[6],若HCMV-IgG滴度升高4倍以上则提示有HCMV活动性感染。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前后的实验室结果。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析结果,治疗主要采用更昔洛韦抗巨细胞感染。
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相应。
结论: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能反应患者临床病情,可靠便捷。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 igm 新生儿酶联免疫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6-02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感染的途径主要为先天性、围产期以及生后感染三种方式。
巨细胞病毒属于疱疹病毒,感染后其发病隐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生存质量。
在我国cmv感染率约3.7%,妊娠期孕妇的cmv感染率在4.3%-7%之间[1]。
目前常用的检测有血清学检测
cmv-igm,及pcr检测cmv-dna为主的病毒核酸检测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检测igm抗体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入选患者为2011年12月到2012年10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68名。
患者年龄为1-28天(10.9±3.69d),出生体重1490-4010(2895±582)g。
患者相关情况如下:肝脏大43例,脾大1例,原始反射异常25例;听力筛查异常者21例,肝功能受损者12例,神经测定评分<36分者15例。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2],①在受检的血或尿液中任何一种的病毒学检查中分离出cmv;②患儿外周血cmv-pp65阳性;③抗cmvigg阳性;④结合临床。
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符合诊断者。
排除标准:①严重免疫缺陷者;②类风湿因子等干扰;③其他病因引起类似症状的感染疾病;④严重疾患急需治疗者。
1.3 检验方法。
1.3.1 患者igm抗体检测采用: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家为:北京现代高达生物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3.2 检测时间为患者经系统治疗前后。
1.3.3 检测方法为: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存放于4℃,避免反复冻融及溶血。
实验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实验结果解释等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实验步骤包括:平衡、配液、设定、加样、加酶、温育、洗板、终止及测定。
检测的实验原理为:以捕获法的原理检测血清中的cmv igm抗体。
其中包括:人igm包被的微孔板、以hrp (即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重组巨细胞病毒cmv抗原作为示踪剂,采用tmb显色系统。
1.3.4 检验仪器为:酶标仪mindray mr-96a、洗板机mindray mw-12a。
1.4 治疗方法。
患者的治疗为促胆汁排泄、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3]更昔洛韦:诱导阶段: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次,12h/
次,共2周;之后停药(更昔洛韦)1周;后给予维持治疗:5mg/kg 静脉滴注/次,每次滴注的时间在1h以上,1次/日,5次/周,总疗程2个月。
1.5 评价指标。
1.5.1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或痊愈,包括cmv igm的阳性转阴,及转阴率。
1.5.2 不良反应检测。
诱导阶段时期,患者每周检测血常规2次,肝肾功1次;维持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1次,肝肾功1次/2周。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cmv igm的转归。
治疗前、后相比较,患者cmv igm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经治疗后cmv igm转阴率9
3.93%。
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3 少数患者有贫血、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减轻缓解。
3 讨论
新生儿的cmv感染临床表现无显著的特异性,以肝损害常见,可
表现为肝脏大、黄疸、肝功异常、咳嗽、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增多、听力障碍等。
而hcmv感染胎儿病死率可达10%-30%,而存活的病患中,大部分多种神经系统相关后遗症,对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上的负担,对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也影响甚深,而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较为经济实用。
cmv感染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dna检测等[4]。
虽然病毒培养阳性是诊断cmv感染“金指标”,但因其不能快速确诊,临床少用。
cmv-igm阳性为血清学检测,可提示潜伏病毒被激活或cmv近期活动性感染。
igm抗体产生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检测费用低、方便、快速较为常用,且能反应病毒感染的状况以及通过检测,可以初步判断其治疗效果,故属于临床使用最广的实验室检测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igm的检测结果还受机体免疫状态、时间窗等多种因素影响,可造成假阴性,故尚需综合考虑,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测,以尽早检测诊断患者的cmv病毒感染。
虽然pcr检测cmv-dna具有标本量小、敏感性高、快捷的特点,但pcr阳性并不一定存在有活动性的cmv感染,若作为cmv感染的诊断标准尚有欠妥当。
更昔洛韦对cmv抑制作用强,临床得到广泛肯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对比实验室的结果,与实际临床疗效相符合。
综上所述,检测cmv igg能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病情,可靠便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平鹦.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现状及治疗[j].上海医药,2007,28(5):22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7):44
[3]贺晓日,陈平洋,谢宗德,王涛,薄涛,胡劲涛,盖建芳,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