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 格式:xlsx
- 大小:26.69 KB
- 文档页数:6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的大小分布进行分析;2. 掌握筛分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用筛网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类和筛选的方法。
通过筛网的不同孔径,将颗粒物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等级,并计算出每个粒径等级的分布比例(即分筛分析图)。
常用的筛分机构有振动筛、摆动筛、旋流筛等。
三、实验仪器:1. 筛分机:振动筛;2. 取样筛:3组,每组筛网孔径依次减小,分别为12.5mm、6.3mm、3.15mm;四、实验步骤:1. 将样料进行粗筛,将大颗粒物料筛去,得到1kg左右的试验样料;2. 取出约300g试验样料,称重;3. 相应取出3组筛网,按大小顺序摆放好,最底层为孔径最大的筛网,最上层为孔径最小的筛网;4. 将试验样料倒入最上层筛网内,盖上盖子;5. 打开筛分机,开始振动筛分;6. 结束筛分后,取出每个筛网内的物料,进行称重,记录每个筛网内物料的重量(单位为g),并计算出累计分布率和累积通过率;7. 绘制分筛分析图。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筛网孔径/mm | 全部物料/g | 筛余物料/g | 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率(%) | 累积筛余物料/g | 累积筛余率(%) || ------------ | ----------- | ----------- | ----------- | ---------------- | -------------- | ---------------- | -------------- || 12.5 | 256.75 | 124.65 | 132.10 | 132.10 | 51.45 | 124.65 | 48.55 || 6.3 | 89.40 | 38.65 | 50.75 | 182.85 | 71.23 | 163.30 | 28.77 || 3.15 | 37.70 | 9.65 | 28.05 | 210.90 | 82.32 | 172.95 | 17.68 |从分筛分析图中,可以看出试验样料的粒径分布情况。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④ 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土取2000g ——4000g⑤ 最大粒径小于60mm 的土取4000g 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 ;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 时,准确至1g 。
(2)将试样过2mm 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 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 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 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篇一:颗粒分析实验报告颗粒分析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港航学号 0903010125姓名景永春同组者姓名孙涛实验编号实验名称密度计法(比重法)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日期 2011.9.13 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测定干土中各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二、实验原理微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球体的运动近似满足如下规律:1.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是恒定的;2.小球体沉降的速率大小与球体的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
上述规律可用下式表示:v=(gs-gwt)ρw4℃gd2/1800η由式可知,颗粒比重一定时,颗粒愈大,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愈快。
现将一定质量ms 的土与水搅拌成总体积为v的均匀悬液,然后观察悬液中颗粒下沉情况和悬液浓度的变化。
再由下式:di=k1 (??/ti)将测量粒径di的问题转化成为测定任一时刻ti及相应落距l的问题,再算出d≤di的颗粒占总土质量百分含量pi,就可得到试验结果。
三、实验仪器(1)(2)(3)(4)(5)乙种密度计量筒,有效容积1000cm3,内径60mm,高450mm 秒表搅拌器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取风干土样100~300g辗散后过2mm筛,至仅留下大于2mm的颗粒为止。
(2)将粒径小于2mm的土样搅拌均匀,称取m=30g的土样作为试样。
(3)将试样加水煮沸1小时,冷却后将全部土倒入试验量筒,加入10cm分散剂,加水至1000cm。
(4)搅拌悬液约1min,往复各30次,使悬液土粒分布均匀。
(5)取出搅拌器同时开动秒表,测经1,2,5,15,30,60,120,1440min时的密度计读数。
每次测度前15秒左右将密度计放入量筒。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干土质量:30g 悬液体积:1000ml 密度计型号:乙型土粒比重:2.70密度计校正:ri = ri +n+mt—co计算l:根据乙种密度计读数与沉降距离表计算计算粒径di= k1 /ti)计算d≤di的颗粒占总土质量百分含量pi=100v*gs*(ri—1)*ρw4℃/ms/(gs-gw20) 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土粒粒径d(mm)六、实验分析与评估1、该方法较之筛析法的优缺点:首先,筛分法是利用不同孔径的分析筛筛分风干土,以此将不同粒径的土颗粒区分开,对于粒径稍大的土颗粒来讲,是比较方便可行的,但是对于粒径较小的土颗粒来讲,会有较大误差,因为细小的土颗粒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会黏附在分析筛上面,对实验造成影响。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筛析法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颗粒物料中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下面是一份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试验目的:通过筛析法确定颗粒物料中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试验日期:2024年1月1日试验设备:1.筛分机:型号X1,具有不同网孔的筛网;2.电子天平:精度为0.01g;3.空气压缩机:调节气流速度。
试验步骤:1.将待测颗粒物料样品取出,去除杂质,使得样品具备筛选条件;2. 准备一批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500μm、250μm、125μm 等规格的筛网;3.将筛网依次堆叠在筛分机上,并将样品放在最上层筛网上;4.启动筛分机,调节筛分时间为2分钟;5.筛分结束后,取下每层筛网上的颗粒物料,并称量质量;6.记录每个筛网上的颗粒物料质量和通过筛网的颗粒物料质量;7.将通过筛网的颗粒物料进行下一级筛分,直至最细的筛网;8.每次筛分结束后,都要称量质量并记录。
试验结果:经过筛分后,记录了每个筛网上的通过颗粒质量、颗粒质量和通过率。
筛网通过颗粒质量(g)颗粒质量(g)通过率2mm 100 500 0.21mm 120 380 0.315500μm1502300.652250μm801500.533125μm40700.571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通过率:通过率=通过颗粒质量/颗粒质量。
2.计算颗粒径比例:颗粒径比例=通过颗粒质量/待测颗粒物料样品质量。
3.绘制颗粒径比例曲线(颗粒直径与颗粒径比例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分析颗粒分布情况。
结论:根据筛析法试验结果,得到了颗粒物料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颗粒径比例曲线显示,颗粒物料主要分布在500μm至2mm范围内,其中颗粒径为1mm的颗粒最多。
随着颗粒径的减小,颗粒物料分布逐渐减少。
此外,通过率的变化也表明颗粒物料的分布以较大颗粒为主。
以上是一份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及分析结果,用于确定颗粒物料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了解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并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颗粒物料粒度分析方法,通过将颗粒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残留的物料的质量或体积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试验物料,包括筛分器、筛网、天平和待测试的颗粒物料。
2.将筛分器安装好,并将不同孔径的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在筛分器上,最上层为最细孔径的筛网,最下层为最粗孔径的筛网。
3.将待测试的颗粒物料取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取样量。
4.将取样的颗粒物料均匀分布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筛分器的盖子,启动筛分器进行筛分。
5.筛分一段时间后,关闭筛分器,取下每层筛网上残留的颗粒物料,用天平称量其质量或用容器收集并测量其体积。
6.记录每层筛网上残留颗粒物料的质量或体积,并计算出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
7.根据每层的通过量和残留量,计算出每层的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
8.绘制累积通过量和累积残留量的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计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为x μm,粒度系数为n。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颗粒物料的筛析实验,我们可以得出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了解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范围和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我们得出了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和粒度系数,并了解了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颗粒物料的颗粒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颗粒物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七、实验改进意见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取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点取样,增加取样的代表性;在筛分过程中可以适当延长筛分时间,以确保颗粒物料的筛分充分。
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筛析法对颗粒进行分析,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形状、密度等特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试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颗粒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
根据筛析结果,可以得出颗粒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和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等信息。
本试验采用标准筛析法,按照筛孔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筛分,并计算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百分比。
三、试验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颗粒样品,进行充分混合,确保样品均匀。
2.筛分:按照筛孔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样品过筛,收集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
在筛分过程中,需保证筛子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影响试验结果。
3.数据记录:记录各筛孔尺寸范围内的颗粒质量,并计算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百分比。
同时,观察并描述颗粒的形状、密度等特征。
4.结果整理:根据数据记录结果,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图,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数据记录表:2.粒径分布曲线图:根据数据记录表和粒径分布曲线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该样品中大于10mm的颗粒质量为25g,占50%;5-10mm的颗粒质量为15g,占30%;2-5mm的颗粒质量为8g,占16%;1-2mm的颗粒质量为3g,占6%;小于0.5mm的颗粒质量为1g,占2%。
(2)从粒径分布曲线图中可以看出,该样品主要以大颗粒为主,其中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最多。
随着粒径的减小,颗粒含量逐渐减少。
(3)根据描述的颗粒形状和密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该样品主要为不规则形状的颗粒,且密度较大。
这种颗粒结构的形成可能与样品的地质成因、搬运过程等因素有关。
五、结论通过本试验,我们得到了该颗粒样品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以及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等信息。
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以大颗粒为主,粒径分布不均匀。
同时,观察到颗粒形状较为不规则,密度较大。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者姓名(写一个)实验编号 100001 实验名称颗粒分析实验(土工)实验日期批报告日期成绩一、实验目的测定干土中各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并作为砂类土分类的依据以及供给土工建筑物选料之用。
二、实验原理对粒径大于0.075mm土可用筛分析法,对粒径小0.075mm土可用沉降分析法,其中沉降分析法又有比重计法、移液管法等;三、实验仪器分析筛(粗筛,孔径60、40、20、10、5、2,细筛,孔径2.0、1.0、0.5、0.25、0.075),天平,振筛机,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见实训指导书,不要都抄,自己总结,写关键步骤即可。
五、注意事项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2g。
3 若2mm筛下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筛析;若2mm 筛上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粗筛筛析。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筛分法试验记录风干土质量= g;小于0.075mm的土占总土质量百分数= %2mm筛上土质量= g;小于2mm的土占总土质量百分数x d= % 2mm筛下土质量= g;细筛分析时所取试样质量= g筛号孔径(mm)累计留筛土质量(g)小于该孔径的土质量(g)小于该孔径的土质量百分数(%)小于该孔径的总土质量百分数(%)底盘总计大于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0.0010.010.1110100小于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土粒直径(m m )图5-1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实验报告实验二颗粒分析实验实验人:学号:一、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就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的试验方法。
(二)试验方法:筛析法。
(三)试验原理: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筛析法是测定土的颗粒组成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四)试验仪器:1.分析筛;(1) 圆孔粗筛,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和2mm。
(2) 圆孔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2.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的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3.振筛机;4.烘箱、量筒、漏斗、研钵、瓷盘、不锈钢勺等。
(五)操作步骤:先用风干法制样(无粘性土),然后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按表5-1称取代表性的试样,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超过500g时,称量应准确至1g。
(1)将按表5-1称取的试样过孔径为2mm的筛,分别称取留在筛子上和已通过筛子孔径的筛子下试样质量。
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2)取2mm 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粗筛筛析,然后再取2mm 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细筛筛析。
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进行震筛,振筛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按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称留在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1g 。
(4)筛后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六)数据整理:1.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可按式(5-1)计算:x BAd m m X =(5-1)式中 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B m —当细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当粗筛分析时为试样总质量(g );xd —粒径小于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水泥样品的细度,以了解其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为评估水泥性能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水泥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是反映水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泥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水化反应越充分,硬化后的强度越高。
本实验采用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
筛析法是通过振筛机筛分水泥样品,测量筛上的水泥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分布。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水泥样品、振筛机、天平、烘箱、计时器等。
2. 将水泥样品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用天平称取适量样品。
3. 将样品放入振筛机中,按照筛孔大小依次进行筛分。
4. 每隔一定时间(如5分钟),取下最上层筛子,将收集到的水泥样品烘干并称重。
重复此步骤直至所有筛子上的样品质量接近为零。
5. 记录每个筛子上收集到的水泥样品的质量,并计算其占总质量的比例。
6.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泥细度曲线图。
四、实验结果五、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水泥样品的细度较细,其中<0.125mm的颗粒含量较高。
这种细度的水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与水充分反应,具有较好的水化性能和较高的强度。
同时,该水泥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较为均匀,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筛析法测定了水泥样品的细度,结果显示该样品的细度较细,颗粒大小分布较为均匀。
这种细度的水泥具有较好的水化性能和较高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该水泥样品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混凝土。
七、建议与改进根据实验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建议在制备混凝土时适当增加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以优化水泥与掺合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同时,在后续实验中,可以尝试采用其他方法如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来辅助筛析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颗粒分析实验土样编号:实验者:实验方法:计算者:试验日期:实验成绩: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
(直径分别为5mm,2mm,1mm,0.5mm,0.075mm)2、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0.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烘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烘箱中烘干,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2、过筛及称量(1) 用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将已称量的试样倒入顶层筛盘中,盖好盖,用手或摇筛机摇振,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min, 然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取下筛盘,在白纸上用手轻叩筛盘,摇晃,直到筛净为止。
将漏在白纸上的土粒倒入下一层筛盘内,按此顺序,直到最末一层筛盘筛净为止。
(3) 称量留在各筛盘上的土粒质量,准确至0.01g。
五、成果整理1、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小数后一位。
%100⨯=B Am m X式中,X 为试样某粒组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m A 为试样某粒组的质量,g ;m B为所取试样总质量,g 。
各筛盘上土粒的质量之和与筛前所称试样的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否则应重新试验。
若两者差值小于1%, 应分析试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分配给某些粒组;最终,各粒组百分含量之和应等于100%,将试验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五、颗粒分析试验筛析法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只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O.075mm的土。
2本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析筛:1)粗筛,孔径为60、40、20、10、5、2mm。
2)细筛,孔径为2.0、1.0、0.5、0.25、O.075mm。
2天平: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lg;称量1000g,最小分值0.l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Olg。
3振筛机: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震动。
4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等。
34筛析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本标准表5.1的规定称取试样质量,应准确至O.1g,试样数量超过500g时,应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筛,称筛上和筛下的试样质量。
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3)取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中,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震筛,振筛时间宜为10~15min。
再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各筛取下,称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应准确至0.1g。
(4)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上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注:根据土的性质和工程要求可适当增减不同筛径的分析筛。
5含有细粒土颗粒的砂土的筛析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表5.1的规定称取代表性试样,置于盛水容器中充分搅拌,使试样的粗细颗粒完全分离。
(2)将容器中的试样悬液通过2mm筛,取筛上的试样烘至恒量,称烘干试样质量,应准确到0.1g,并按第4条(3)、(4)款的步骤进行粗筛分析,取筛下的试样悬液,用带橡皮头的研杆研磨,再过0.075mm筛,并将筛上试样烘至恒量,称烘干试样质量,应准确至0.1g,然后按第4条(3)、(4)款的步骤进行细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