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土颗粒分析(筛分法)试验报告
- 格式:xls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土力学》试验指导与报告书试验目录试验一颗粒分析试验试验二含水率试验试验三界限含水率试验试验四固结试验试验五直剪试验试验六击实试验试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颗粒分析试验方法可分为筛分析法和静水沉降分析法,静水沉降分析法又有比重计法、移液管法。
工程上对地基土检测时,对于粒径大于0.075mm小于60mm的土,采用筛分析法;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采用静水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对于混合类土,则联合使用筛分析法与密度计法。
一.试验原理筛分析法是测定土的粒度成分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土样通过逐级减小孔径的一组标准筛子,对于通过某一筛孔的土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小于该筛的孔径,反之,遗留在筛上的颗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大于该筛的孔径。
这样即可把土样的大小颗粒按筛孔大小加以分组,并分别计算出各级粒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再根据所占百分数进行归并和分类。
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小于60mm的土。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mm、1.0mm、0.5mm、0.25mm、0.075mm。
2.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称量1000g ,感量1g;称量200g,感量0.2g。
3.摇筛机(带震动、拍打功能)。
4.其他:烘箱、筛刷、烧杯、木碾、研钵等。
四.试样将土样风干,使其土中水分蒸发。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小于2mm 颗粒的土100~300g;2.最大粒径小于10mm 的土300~900g;3.最大粒径小于20mm 的土1000~2000g;4.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土2000~4000g;5.最大粒径大于40mm 的土4000g 以上。
五.试验步骤(一)对于无凝聚性的土1.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分批过2mm 筛。
2.将大于2mm 的试样按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大于2mm 的各级粗筛,并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土壤颗粒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土壤颗粒进行分析,了解土壤中不同颗粒的含量及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材料:
1. 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
2. 试管、试剂瓶等实验仪器
3. 显微镜、显微镜片等观察设备
实验步骤:
1. 取土壤样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土壤样品的颗粒形态,记录镜
下观察得到的颗粒数据。
2. 将土壤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轻轻摇动试管,使土
壤颗粒悬浮在水中。
3. 将悬浮的土壤颗粒置于左右一位显微镜中,通过显微镜观察颗粒
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4. 利用显微镜片对土壤颗粒进行测量,记录每种颗粒的直径大小。
5. 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土壤样品中各种颗粒
的含量及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 土壤A样品中,细粒颗粒所占比例为50%,粗粒颗粒为40%,粗砂颗粒为10%。
2. 土壤B样品中,细粒颗粒所占比例为60%,粗粒颗粒为30%,粗砂颗粒为10%。
3. 土壤C样品中,细粒颗粒所占比例为40%,粗粒颗粒为50%,粗砂颗粒为10%。
4.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样品的颗粒组成,可以发现它们在颗粒大小和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决定了其适用性和生态环境。
实验总结:
该土壤颗粒分析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土壤特性的重要数据,对深入研究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颗粒对土壤养分吸收和保水性能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保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试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④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g——4000g⑤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取4000g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时,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试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②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③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④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g——4000g⑤最大粒径小于60mm的土取4000g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时,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4)各细筛上及底盘内土质量总和与筛前所取2mm筛下土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各粗筛上及2mm 筛下的土质量总和与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试验名称:土的颗粒分析试验试验编号:TP-001检测单位:XXXX实验室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对土样的颗粒分析进行检测,了解土样的物理性质以及颗粒组成,为土壤性质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1. 震动筛分仪2. 高精密天平3. 大小号筛子4. 水槽5. 筒形计量瓶6. 烘箱7. 洗涤瓶8. 试验记录表格三、试验步骤及结果:1. 取一定量的土样,样本编号为:SAMPLE-001。
将土样置于室温下静置24小时,使其充分干燥。
2. 将土样分为不同粒径级别,选用2mm、1mm、0.5mm、0.25mm、0.1mm等规格筛子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级别的土样。
3. 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径级别的土样分别置于干净的试验容器中,并精确称量每个容器内粒径级别的土样重量,并记录于表格中。
4. 取一个含足够清水的容器,将筛分后的土样放入其中,用手搅拌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
5. 过滤混合的土样溶液,去掉悬浮的大颗粒杂质,重量记录于表格中。
6. 将过滤后的土样溶液放入筒形计量瓶中,测量溶液总体积,并记录于表格中。
7. 将筒形计量瓶中的土样溶液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定重。
8. 取出烘干后的土样溶液,精确称重,并记录于表格中。
四、试验数据记录:样本编号:SAMPLE-001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试验人员:XX粒径级别(mm) 初始重量(g) 悬浮物重量(g) 混合溶液总体积(mL) 干燥后重量(g)2.01.00.50.250.1五、数据分析和结论:根据以上记录的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5mm以下的颗粒级别中。
2.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密度较低,含有较多的悬浮物。
3.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溶液总体积较小,说明土样颗粒间的空隙较少。
4. 样本SAMPLE-001的干燥后重量较轻,可能含有较高含水量的颗粒成分。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分、密度计法)
编号:S—009试验单位合同号
试样名称试验规程
试样来源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
(一)土的颗粒大小分析试验记录(筛分法)
筛前总土质量= g <2mm土质量= g <2mm 占总土质量百分比= % <2mm 取样质量= g 粗筛分析细筛分析
孔径(mm)
累积筛余
土质量(g)
小于该孔
径的土质
量(g)
小于该孔
径的土质
量百分比
(%)
占总土
质量百
分比
(%)
孔径
(mm)
累积筛余土
质量(g)
小于该孔
径的土质量
(g)
小于该孔径的
土质量百分比
(%)
占总土质量
百分比(%)
2
60 1
40 0.5
20 0.25
10 0.075
5 <0.075
2
(二)土的颗粒大小分析试验记录(密度计法)
量筒编号:
密度计类型:
密度计编号:
土粒比重:
干土质量(g):土粒比重校正值:分散剂校正值:粒径计算系数K:下沉时
间t
(min)
悬液温
度t
(℃)
密度计
读数
Rm
温度
校正值
分散剂
校正值
刻度及
弯月面
校正
R R
H
土粒
落距
(cm)
粒径
d
(mm)
小于某
粒径土
质量百
分比(%) 0.5
1
5
15
30
60
120
240
结论:。
土的筛分试验以土的筛分试验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土的筛分试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试验目的土的筛分试验是为了确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粒径分布,进而分析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分类。
二、试验原理土的筛分试验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对土样进行筛分,将土样中的颗粒按照其粒径大小进行分级,然后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筛分曲线,得到土壤的颗粒组成及粒径分布。
三、试验步骤1. 准备土样:从野外或实验室中取得需要测试的土样,将其空气干燥或通过室内恒温恒湿条件下干燥至恒定质量。
2. 准备筛分设备:将筛网按照孔径从大到小依次叠放在筛架上,底部放置接收容器。
3. 筛选土样:将土样倒入筛网上,覆盖盖板,然后轻轻摇动筛架,使土样进行筛分。
注意,筛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振动或使用过大的力量。
4. 称重:将每一级筛下的土样收集起来,并进行称重,记录下每一级的质量。
5. 数据处理:根据每一级筛下的土样质量,计算出每一级的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并绘制筛分曲线。
6. 分析结果:根据筛分曲线,分析土样的颗粒组成及粒径分布。
四、数据处理1. 通过率计算:通过率等于通过筛孔的土样质量除以初始土样的质量,乘以100%。
2. 累积通过率计算:累积通过率等于通过该筛孔和所有较大孔径筛孔的土样质量之和除以初始土样的质量,乘以100%。
3. 筛分曲线绘制:横轴表示筛孔孔径的对数值,纵轴表示通过率或累积通过率,根据数据绘制曲线。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筛分过程中要轻轻摇动筛架,避免过度振动或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免影响筛分结果。
2. 筛分前要确保筛网和筛架的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3. 筛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土样的飞溅和散落,防止误差的产生。
4. 对于含有粘性土的样品,在筛分前应适当加水或其他润湿剂,以减少粘结现象。
5.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准确性。
土的筛分试验是一种确定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的方法,通过筛分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可以揭示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分类。
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筛析法对颗粒进行分析,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形状、密度等特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试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颗粒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
根据筛析结果,可以得出颗粒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和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等信息。
本试验采用标准筛析法,按照筛孔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筛分,并计算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百分比。
三、试验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颗粒样品,进行充分混合,确保样品均匀。
2.筛分:按照筛孔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样品过筛,收集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
在筛分过程中,需保证筛子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影响试验结果。
3.数据记录:记录各筛孔尺寸范围内的颗粒质量,并计算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质量百分比。
同时,观察并描述颗粒的形状、密度等特征。
4.结果整理:根据数据记录结果,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图,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数据记录表:2.粒径分布曲线图:根据数据记录表和粒径分布曲线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该样品中大于10mm的颗粒质量为25g,占50%;5-10mm的颗粒质量为15g,占30%;2-5mm的颗粒质量为8g,占16%;1-2mm的颗粒质量为3g,占6%;小于0.5mm的颗粒质量为1g,占2%。
(2)从粒径分布曲线图中可以看出,该样品主要以大颗粒为主,其中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最多。
随着粒径的减小,颗粒含量逐渐减少。
(3)根据描述的颗粒形状和密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该样品主要为不规则形状的颗粒,且密度较大。
这种颗粒结构的形成可能与样品的地质成因、搬运过程等因素有关。
五、结论通过本试验,我们得到了该颗粒样品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以及各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等信息。
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以大颗粒为主,粒径分布不均匀。
同时,观察到颗粒形状较为不规则,密度较大。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颗粒分析技术,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颗粒分析是利用光学、电子、声学等原理,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颗粒分析方法有激光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试的颗粒物料经过筛分,选取不同粒径的颗粒作为实验样品。
2. 仪器调试,根据实验要求,调试好颗粒分析仪器,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数据采集,将样品放入颗粒分析仪器中,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
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对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颗粒物料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范围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
经过颗粒分析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曲线,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各样品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范围。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有些颗粒物料呈现出较为均匀的粒径分布,而有些颗粒物料则呈现出较为不均匀的粒径分布。
五、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与其原料性质、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原料和加工工艺会导致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存在差异。
2. 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对其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中的性能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合理控制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颗粒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提供重要依据。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颗粒分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规律,掌握了颗粒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颗粒分析技术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李华. 颗粒分析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 张三,李四. 颗粒分析实验指导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以上为本次颗粒分析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