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分析试验报告模板(甲种比重计法)
- 格式:docx
- 大小:8.78 KB
- 文档页数:2
试验一、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计法)(一)概述颗粒分析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并据此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密度计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样,若试样中含有大于0.075mm 的粒径时,应联合使用密度计法和筛析法。
(二)试验原理密度计法是将一定质量的试样加入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10mL ,混合成1000mL 的悬液,并使悬液中的土粒均匀分布。
此时悬液中不同大小的土粒下沉速度快慢不一。
一方面根据斯笃克(Stokes, G.G, 1845)定律计算悬液中不同大小土粒的直径,另一方面用密度计测定其相应不同大小土粒质量的百分数。
1. 斯笃克定律斯笃克研究了球体颗粒在悬液中下沉问题,认为不同球体颗粒在悬液中的下沉速度与它们直径大小d 有关,这种反映悬液中颗粒下沉速度和粒径关系的规律,称为斯笃克定律。
按照这一定律,土颗粒在溶液中下沉时,较大的土粒首先下沉,经过某一时段t ,只有比某一粒径d 小的土粒仍然浮在悬液中,这些土粒在悬液中通过铅直距离L ,在时间t 内下沉速度为2w s 1800)(d t L ηρρυ-==或tLG G d ⋅-=-=wo wT s w s )(1800)(18γηρρηυ( 1–1)式中η ——纯水的动力粘滞系数,Pa·s (10-3); d ——土颗粒粒径,mm ;ρ——土粒的密度,g/cm 3;G s ——土粒的比重; w ρ——水的密度,g/cm 3;wo ρ——温度4℃时水的密度,g/cm 3;wT G ——温度T ℃时水之比重;L ——某一时间t 内土粒的沉降距离,cm ; t ——沉降时间,s 。
为了简化计算,用图 1–1的斯氏列线图,便可求得粒径d 值。
此时,悬液中在L 范围内所有土粒的直径都比算得的d 值小,而大于d 的土粒都下沉到比L 大的深度处。
υυ图1–1 斯笃克列线图2.悬液中土粒质量的百分数设V 为悬液的体积,W s 为该悬液内所含土颗粒总质量。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实验类型: 基础型 实验项目名称: 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法) 学生姓名: 黄玲燕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号: 3100100319 同组学生姓名: 余颖 指导老师: 谢晓梅 实验地点: 农生环B 座225, 实验日期: 2012 年 3 月28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土壤颗粒组成状况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2.掌握土壤颗粒分析方法,从测得的数据来确定土壤质地,为分析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提供参考数据;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固相是由大小不等、形状迥异的固体颗粒组成。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性质,人为地分为若干等级,叫土壤粒级(机械粒级)。
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地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并可由此确定土壤质地。
质地分类制主要有国际制、美国农业制、卡钦斯基制等分类方式。
本实验根据国际制标准来进行质地分类。
土壤团聚体需分散为大小不同的土粒,粒径>0.25mm 的可用一定孔径的筛子分,<0.25mm 必须把土粒充分分散,采用静水沉降法,让其在一定容积的水溶液中自由沉降,加以测定分级。
本实验采用操作简便的比重计法,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球体微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直径越大的下降速度越快。
把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看作是球体,在不同时间内,利用特种土壤比重计测定土壤悬液的比重。
比重计的读数是它所处有效深度悬液每升中的土壤颗粒含量,即每升悬液所含土粒的质量。
再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求出这部分土粒的半径。
三、主要仪器设备仪器:特种土壤比重计,电子天平,分析天平,0.25mm 筛,漏斗,研钵,橡头玻棒,温度计,带孔搅拌棒,1000mL 沉降筒,500mL 烧杯,洗瓶等; 试剂:溶液(0.25moL/L)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mm 筛的风干土样10g 于铝盒1内,在烘箱中105°C 烘干至恒重,冷却称重,422O C Na计算烘干土重和含水量。
2.另取50g 于研钵中,加30mL 分散剂(总共40mL ),调成糊状,静置半小时,使分散剂充分作用。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土壤样本中的颗粒组成,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并对土壤进行分类和评价。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土壤中颗粒的分布情况、颗粒大小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的质地类型等。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土壤样本•水•酒精2.2 实验步骤1.将土壤样本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水,并充分搅拌。
3.等待一段时间,让颗粒沉淀。
4.将上层液体倒掉,留下颗粒物质。
5.将颗粒物质转移到称量瓶中,并记录质量。
6.使用酒精清洗颗粒,去除有机物质。
7.再次称量颗粒物质的质量。
2.3 实验数据记录试验编号土壤质量(g)干燥后质量(g)1 10.5 8.22 9.8 7.93 11.2 8.7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土壤样本中颗粒的质量百分比。
以试验编号为1的样本为例,计算公式如下:颗粒质量百分比=干燥后质量−土壤质量土壤质量×100%计算结果如下:试验编号颗粒质量百分比1 22.86%2 19.39%3 21.43%通过统计分析所有样本的颗粒质量百分比,我们可以得到颗粒质量的分布情况。
进一步分析颗粒的大小分布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质地类型。
4.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样本中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在20%左右,说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颗粒物质。
2.不同土壤样本之间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3.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土壤的质地类型,有助于评价其适用性和潜在用途。
5. 参考文献•[1] 王明. 土壤颗粒分析方法研究. 土壤学报, 2010.•[2] 张涛, 李平. 土壤颗粒组成与质地分析. 土壤, 2008.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方法和数据结果进行撰写。
颗粒级配实验报告1. 引言颗粒级配实验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试验之一,用于测定土壤或骨料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布情况。
通过颗粒级配实验可以获取到土壤或骨料的细粒含量、粗粒含量以及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百分含量,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颗粒级配实验的步骤与思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颗粒级配实验来测定土壤或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土壤或骨料的工程性质。
3. 实验步骤3.1 实验材料准备首先,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颗粒级配试验仪器:包括筛分机、称重器等;•实验样品:土壤或骨料样品。
3.2 实验样品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壤或骨料样品,并进行样品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1.将取得的土壤样品通过筛分机进行初次筛分,去除大颗粒杂质;2.将筛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空气干燥,以使其含水率接近常态;3.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细分,按照一定粒径范围进行分组。
3.3 实验操作1.将分组好的土壤样品逐组放入筛分机中,进行颗粒分离。
筛分机根据设定的筛孔大小,将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分离出来;2.将分离出的颗粒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内的颗粒重量;3.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内的颗粒百分含量。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到土壤或骨料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和累积百分曲线,以进一步分析土壤或骨料的颗粒分布情况。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颗粒级配实验,我们获得了土壤或骨料样品的颗粒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颗粒级配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土壤或骨料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分布情况。
曲线的形态可以反映出土壤或骨料的粗细颗粒比例,从而判断其工程性质。
2.根据累积百分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累积百分含量。
这对于工程设计中的筛选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重计法FHZDZTR0008 ⼟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重计法F-HZ-DZ-TR-0008⼟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重计法1 范围本⽅法适⽤于⼟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
2 原理⼟样经化学和物理⽅法处理成悬浮液定容后,根据司笃克斯(Stokes)定律及⼟壤⽐重计浮泡在悬浮液中所处的平均有效深度,静置不同时间后,⽤⼟壤⽐重计直接读出每升悬浮液中所含各级颗粒的质量,计算其百分含量,并定出⼟壤质地名称。
⽐重计法操作较简便,但精度较差,可根据需要选择使⽤。
3 试剂3.1 氢氧化钠溶液:0.5mol/L ,20g 氢氧化钠,加⽔溶解后稀释⾄1000mL 。
3.2 六偏磷酸钠溶液:0.5mol/L ,51g六偏磷酸钠溶于⽔,加⽔稀释⾄1000mL 。
图1 搅拌棒 3.3 草酸钠溶液:0.5mol/L ,33.5g 草酸钠溶于⽔,加⽔稀释⾄1000mL 。
4 仪器4.1 ⼟壤⽐重计,⼜称甲种⽐重计或鲍⽒⽐重计,刻度0~60g/L 。
4.2 量筒,1000mL 。
4.3 锥形瓶,500mL 。
4.4 烧杯,50mL 。
4.5 洗筛,直径6cm ,孔径0.25mm 。
4.6 ⼟壤筛,孔径2、1、0.5mm 。
4.7 搅拌棒(图1)。
5 操作步骤5.1 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10g(精确⾄0.001g)风⼲⼟样置于已知质量的50mL 烧杯(精确⾄0.001g)中,放⼊烘箱,在105℃烘6h ,再在⼲燥器中冷却后称⾄恒量(精确⾄0.001g),计算⼟壤⽔分换算系数。
5.2 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50g(精确⾄0.01g)风⼲⼟样(粘⼟或壤⼟50g ,砂⼟100g)置于500mL 锥形瓶中。
5.3 分散⼟样:根据⼟壤的pH 值,于锥形瓶中加⼊50mL 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酸性⼟壤)、50mL 0.5mol/L 六偏磷酸钠溶液(碱性⼟壤)或50mL 0.5mol/L 草酸钠溶液(中性⼟壤),然后加⽔使悬浮液体积达到250mL 左右,充分摇匀。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 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 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 ,最小分度值0.1g ;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 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小于2mm 者,取100~300g ; 最大粒径为2~10mm 之间的,取300~1000g ; 最大粒径为10~20mm 之间的,取1000~2000g ; 最大粒径为20~40mm 之间的,取2000~4000g ; 最大粒径大于40mm 者,取4000g 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 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123 取走取走 4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 ;(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颗粒剖析试验记录(密度计法)
工程编号:土样编号:实验日期:风干土质量: 30g干土总质量:试验者:计算者:校核者:
小于颗粒土质量百分数:密度计号:量筒号:湿土质量:
含水率:干土质量:含盐量:试样办理说明:
土粒比重:比重校订当:弯液面校订当:
试下沉悬液
温度校分别剂校土粒落距小于某粒小于某粒
验时间
密度计
粒径径的土质径的总土温度
正当
Rm=R+Rh=Rm*
时t
读数正当L(cm)
d(mm)量百分数质量百分T
m
m+n- C D C G
间(min)
R C D
(%)数 (%) ( ℃ )
1
2
5 15 30 60 120 1440
自最低刻度值(50)至各刻度值的距离刻度值距离 L( cm)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0
浮泡中心到干管最低刻度距离
乙种密度计,浮泡中心到干管最低刻度的距离:
刻
度
值
距
离
L
刻
度
值
距
离
L。
颗粒分析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港航学号 0903010125 姓名景永春同组者姓名孙涛实验编号实验名称密度计法(比重法)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日期 2011.9.13 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测定干土中各粒组含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二、实验原理微小球体在水中下沉时,球体的运动近似满足如下规律:1.小球体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是恒定的;2.小球体沉降的速率大小与球体的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
上述规律可用下式表示:V=(Gs -Gwt)ρw4℃gd2/1800η由式可知,颗粒比重一定时,颗粒愈大,在水中沉降的速率愈快。
现将一定质量m s 的土与水搅拌成总体积为V的均匀悬液,然后观察悬液中颗粒下沉情况和悬液浓度的变化。
再由下式:Di =k1√(L/ti)将测量粒径d i的问题转化成为测定任一时刻t i及相应落距L的问题,再算出d≤d i的颗粒占总土质量百分含量P i,就可得到试验结果。
三、实验仪器(1)乙种密度计(2)量筒,有效容积1000cm3,内径60mm,高450mm(3)秒表(4)搅拌器(5)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取风干土样100~300g辗散后过2mm筛,至仅留下大于2mm的颗粒为止。
(2)将粒径小于2mm的土样搅拌均匀,称取m=30g的土样作为试样。
(3)将试样加水煮沸1小时,冷却后将全部土倒入试验量筒,加入10cm分散剂,加水至1000cm。
(4)搅拌悬液约1min,往复各30次,使悬液土粒分布均匀。
(5)取出搅拌器同时开动秒表,测经1,2,5,15,30,60,120,1440min时的密度计读数。
每次测度前15秒左右将密度计放入量筒。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干土质量:30g 悬液体积:1000ml 密度计型号:乙型土粒比重:2.70密度计校正:r i = R i +n+mt—C o计算L:根据乙种密度计读数与沉降距离表计算计算粒径di= k1√(L/ti)计算d≤d i的颗粒占总土质量百分含量P i=100V*Gs*(r i—1)*ρw4℃/m s/(G s-G w20)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土粒粒径d(mm)六、实验分析与评估1、该方法较之筛析法的优缺点:首先,筛分法是利用不同孔径的分析筛筛分风干土,以此将不同粒径的土颗粒区分开,对于粒径稍大的土颗粒来讲,是比较方便可行的,但是对于粒径较小的土颗粒来讲,会有较大误差,因为细小的土颗粒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会黏附在分析筛上面,对实验造成影响。
土壤颗粒分析及手测质地土壤是由粒径不同的各粒级颗粒组成的,各粒级颗粒的相对含量即颗粒组成,对土壤的水、热、肥、气状况都有深刻的影响。
土壤颗粒分析即是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并以此确定土壤的质地类型。
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同时练习手测质地方法。
一、土壤颗粒分析(比重计速测法)(一)方法原理土样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后充分分散为单粒,并制成5,悬浮液,让土粒自由沉降。
又称甲种比重计或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浮液比重,比重计读数直经不同时间,用土壤比重计(接指示比重计悬浮处的土粒重量(克,升)。
根据不同沉降时间的比重计读数,便可计算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含量。
(二)操作步骤1、称样:称取通过1毫米(卡氏制)或2毫米(国际制)筛孔相当于50克(精确到0.01克)干土重的风干土样,置于400毫升烧杯中。
、样品分散:根据土壤酸碱性质,分别选用下列分散剂:石灰性土壤(50克样品,下2-1-1同),加0.5molL六偏磷酸钠60毫升;中性土壤加0.25molL草酸钠20毫升;酸性土壤加-10.5molL氢氧化钠40毫升。
称取土样加入适当分散剂20毫升后,用带橡皮头的玻棒搅拌成糊状。
静置过夜(或半小时)。
以带有橡皮头的玻棒研磨土样(粘质土不少于20分钟,壤质土及砂质土不少于15分钟),其后再加入剩余的分散剂研磨均匀。
3、制备悬液:将分散后的土样用软水洗入1000毫升的沉降筒中,加软水至刻度,即为5,的悬浮液。
放置于平稳桌面上。
4、测定悬液比重(1)搅拌:先测定悬液温度。
然后用特制搅拌棒上下均匀搅拌悬液1分钟(30次),使悬液中颗粒均匀分布,搅拌时,如悬液发生气泡,迅速加入1—2滴异戊醇消泡。
(2)读数:搅拌停止立即取出搅拌棒,并记录时间(土粒开始沉降的时间),按表1所列温度、时间和粒径的关系,选定测比重计读数的时间,分别测出,0.05、,0.01、,0.001毫米等各粒级的比重计读数。
每次读数前30秒,将比重计轻轻放人悬液中,使其不要上下浮动,时间一到迅即读数。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实验一、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比重计法)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根据土的颗粒大小及级配情况常用的方法有筛分法与比重计法,筛分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 的土;比重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4mm的土。
当土中兼有上述两类粒径时,则应联合使用筛析法与比重计法。
一、基本原理密度计法是静水沉降分析法的一种,只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样。
密度计法是将一定量的土样(粒径<0.075mm)放在量筒中,然后加纯水,经过搅拌,使土的大小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制成一定量的均匀浓度的土悬液(1000mL)。
静止悬液,让土粒沉降,在土粒下沉过程中,用密度计测出在悬液中对应于不同时间的不同悬液密度,根据密度计读数和土粒的下沉时间,就可计算出粒径小于某一粒径d(mm)的颗粒占土样的百分数。
二、仪器设备1、密度计目前通常采用的密度计有甲、乙两种,这两种密度计的制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密度计的读数所表示的含义则是不同的,甲种密度计读数所表示的是一定量悬液中的干土质量;乙种密度计读数所表示的是悬液比重。
(1)甲种密度计,刻度单位以在20ºC时每1000mL悬液内所含土质量的克数来表示,刻度为-5~50,最小分度值为0.5。
(2)乙种密度计,刻度单位以在20ºC时悬液的比重来表示,刻度为0.995~1.020,最小分度值为0.0002。
2、量筒2个:容积1000mL;3、三角烧瓶:容积500ml4、煮沸设备:电热器、锥形烧瓶;5、分散剂:4%六偏磷酸钠或25%氨水;6、其他:搅拌棒、温度计、研钵、秒表、烧杯、瓷皿、天平等。
三、操作步骤1、密度计的校正密度计在制造过程中, 其浮泡体积及刻度往往不易准确, 况且, 密度计的刻度是以20 C的纯水为标准的。
由于受实验室多种因素的影响,密度计在使用前应对刻度、弯液面、土粒沉降距离、温度、分散剂等的影响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