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经济思想共4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2.22 MB
- 文档页数:44
中世纪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西罗马帝国崩溃,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至公元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早期,这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经济被破坏,城市被消灭,西欧被分割成许多小领地,商品货币流通大大减少,社会生产力处于停滞状态。
公元11世纪至公元15世纪时西欧封建社会处于兴盛阶段。
这时期城市兴起,国内贸易有了发展,对外贸易活跃,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欧洲形成了地中海地区和北海、波罗的海地区的两大主要贸易区。
城市和贸易的发展冲击农村,许多庄园加入了市场交换,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货币地租开始流行。
但是,在15世纪以前,西欧社会经济仍以自然经济为基本特征,商品经济还受到很大限制,生产的规模和商品的价格还由市政当局或行会规定。
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是基督教。
教会既是大封建主,又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者。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是经院哲学即基督教哲学。
经院哲学把《圣经》和宗教教义作为知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把古希腊的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按教会的要求加以“修正”,以此作为论据,进行繁琐的论证和争辩。
中世纪思想意识领域的一切形式,都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经院哲学的经济思想在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6世纪的《夸萨利克法典》,8世纪末的《庄园赦令》及9世纪萨克森农民大起义的资料中,其特征是封建主为大地产辩护。
农民及各种神秘主义的宗教异端力图维护农村公社所有制。
封建社会兴盛时期的经济思想,除了占支配地位的经院哲学,还有城市的经济思想及宗教异端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在西欧城市兴起过程中,曾爆发“城市公社革命”,这是新兴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统治而爆发的革命。
当时提出的城市公社经济纲领,反映了市民的要求。
纲领要求在城市领地内消灭农奴制度,要求承认所谓城市法权,市场法是城市法权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了种种规定,以保障城市工商业能安定地发展。
行会的经济思想也是城市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经济以庄园经济为主要特色,一个封建大领主通过继承,买卖或者战争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类似诸侯国的城堡,在这片土地上领主对其附庸实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他可以设立法律,建立法庭,拥有独立的立法和司法权,甚至还有发动私人战争的权利.1.农奴制: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
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
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
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典型的农奴制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
它是在罗马奴隶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直到19世纪,俄国和印度仍保持着农奴制。
2.分益佃农:这种佃农靠地主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在扣除判定为维持资产所必要的以外,产物在地主和农民之间平分;3.自耕农:这类农民使用自己的资产耕种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租约的长短直接影响农民的积极性.除了大领主对农民的剥削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剥削形式.在欧洲,教会势力非常大,占有大量土地,还向农民征收带有宗教性质的什一税.: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 日耳曼人马尔克的共同占有原则与罗马帝国晚期形成的大地产制/ 嫁接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用益权。
在这种用益土地的基础上中世纪的西欧建立了一种人身依附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完全模糊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界限。
10世纪以后持续开展的拓荒运动不仅扩大了土地面积, 引发了对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 份地被分成租佃制取代, 导致土地地租形态的演变, 土地的让渡形式也随之有了本质的变化, / 纯粹私有制0由此产生, 个人权利和社会的公共权利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 管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制由此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经济以庄园经济为主要特色,一个封建大领主通过继承,买卖或者战争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类似诸侯国的城堡,在这片土地上领主对其附庸实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他可以设立法律,建立法庭,拥有独立的立法和司法权,甚至还有发动私人战争的权利。
1。
农奴制: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
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
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
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典型的农奴制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它是在罗马奴隶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直到19世纪,俄国和印度仍保持着农奴制.2。
分益佃农:这种佃农靠地主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在扣除判定为维持资产所必要的以外,产物在地主和农民之间平分;3.自耕农:这类农民使用自己的资产耕种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租约的长短直接影响农民的积极性.除了大领主对农民的剥削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剥削形式.在欧洲,教会势力非常大,占有大量土地,还向农民征收带有宗教性质的什一税。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 日耳曼人马尔克的共同占有原则与罗马帝国晚期形成的大地产制/ 嫁接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用益权。
在这种用益土地的基础上中世纪的西欧建立了一种人身依附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完全模糊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界限。
10世纪以后持续开展的拓荒运动不仅扩大了土地面积, 引发了对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 份地被分成租佃制取代,导致土地地租形态的演变, 土地的让渡形式也随之有了本质的变化, / 纯粹私有制0由此产生, 个人权利和社会的公共权利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管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制由此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和社会随着地区性国家的政治组织日益有效,中世纪欧洲开始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业产量的提高、城市化、手工生产和贸易把欧洲转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并再一次把它带入与遥远地区的商业联系中。
同后古典时代初期的中国、印度和伊斯兰世界一样,农业产量的快速增加是中世纪欧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种因素:适合耕种的新土地的开垦、农业技术的改进、新型工具和技术的使用以及新作物的引进。
在中世纪鼎盛时期,欧洲人大量使用水车和重犁,并引进了新的工具和技术,尤其是两种简单工具,马蹄铁和马颈圈的使用,使耕种者开垦的土地的数量急剧增加。
欧洲的土壤比较潮湿,马蹄铁能够防止马蹄变软和开裂。
马颈圈将载重的负担置于马的胸部和肩胛,而不是让马的颈部承担重量,这样就使马在拉重犁的时候不会窒息。
所以,欧洲人能够使用马拉犁代替较慢的牛拉犁,由此获得了更多的可耕地。
同其他地区一样,粮食生产的提高带来了中世纪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到1100年,人口已经达到了4400万;1200年上升至5800万,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增长了30%多;而到1300年人口达到了7900万。
然而,在1000-1300年间,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助于促进中世纪欧洲充满活力的城镇及贸易的复兴。
由于拥有充裕的食物供应,欧洲社会能够供养大量的城市居民,工匠、行会工人、商人和专业人员。
城市里面有更多的机会,大量的农民和农奴从乡村涌入城市,或在一些战略要地建立新的城市。
罗马时期建造的城市如巴黎、伦敦和托莱多,成为繁华的政治和商业中心,而从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至挪威西海岸的卑尔根也出现了新的城市中心。
意大利北部以及佛兰德尔(在今天比利时的西北部)经历了尤为剧烈的城市化进程。
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城市再度开始在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镇和城市的发展使劳动日渐专门化,而后者反过来又导致手工业和贸易的急剧扩张。
城市社会的复兴在意大利最为明显,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们便于参与到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贸易网络中去。
第二章_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概述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也就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中世纪指的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教科书对他的界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古罗马帝国公元416年开始发生战争,灭亡以后公元5世纪西欧各个国家从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一直到15世纪、16世纪的时候封建制度开始解体,也就是说,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指的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中期将近1200多年,这个跨度的历史,所以西欧中世纪指的是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左右,严格来讲就是到英法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前这个时间跨度内都把他叫做欧洲中世纪,或者叫西欧中世纪,西欧中世纪也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欧洲中世纪还可以分为封建社会的早期繁盛期和晚期,所谓的早期就是从公元5世纪到10世纪;所谓的繁盛期就是从11世纪到15世纪,所谓的晚期就是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晚期也是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萌芽产生的过度时期。
一、西欧封建制度概况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继承是封建主(地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生产者——农奴。
农奴劳动是封建社会生存的基础。
西欧封建社会自下而上形成一个复杂庞大的等级结构,其中最底层是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即农奴。
再往上,则为小贵族、骑士、男、子、伯、候、公、王,最后为帝。
封建社会的统治等级是贵族与教士。
农民等级则没有权利。
因此,在这两个阶级之间,不断地展开残酷的斗争。
二、封建社会早期的经济思想从5世纪末到10世纪末,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
这段时期经济思想的特征是封建主为大地产辩护,而农民起义和各种神秘主义的宗教异端则力图维护原始公社所有制。
反映这种情况的重要史料有:6世纪的《萨利克法典》、8世纪末查理大帝的《庄园敕令》、9世纪萨克森农民大起义的资料。
前两者是研究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最可靠的文献。
1.保护原始公社土地的集体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