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句式自由,长短句交错,间 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用词散 淡自然。
再读:读出节奏美,感受语言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骈句为主,多用四字句, 韵律和谐,间用散句,参差错 落。用字颇多斟酌。
知人论世品情感: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知人论世品情感: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 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 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差一点被杀。十 二月他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 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记承天寺夜游》写于 元丰六年,这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此时张怀民被 贬黄州。
部编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
山川与明月 最抚文人心
——《短文二篇》
1.借助朗读,欣赏两篇短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标学 习 目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色,领略不同的写
景手法。
月淡,风凄,一曲恒古的琵琶,飘酸了今生的眷恋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
的人生态度,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将《答谢中书书》 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合为一课,细 心的小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