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高职高专微课大赛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2:第二届(2016)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技术规范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确保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规范。
一、作品总体要求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形态,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资源。
根据制作工具的不同,微课在制作方式上包括数码设备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多媒体软件制作、混合方式制作等四大类。
本次微课大赛作品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元素。
二、教学设计要求参赛者需提供教学设计,用于帮助使用者清晰了解微课选题的知识背景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具体详见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第二届(2016)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教学设计表》。
格式为:.doc。
三、教学课件要求教学课件又叫演示文稿,是辅助教师进行授课的重要工具,也是微课录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优质的演示文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次大赛要求参赛教师提交参赛微课中使用的演示文稿。
格式为:.ppt四、提交视频要求1.大赛提交的微课视频长度一般在5至15分钟,分辨率统一为720P,格式为FLV格式。
2.视频全片图像同步,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过渡稳定。
无明显偏色,全片色彩、亮度等一致。
3.声音和画面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4.视频的片头、片尾等信息,由参赛教师自主设计,片头一般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一般包括版权人、录制人、录制时间等信息。
片头、片尾时间设置合理。
5. 视频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材料中不能出现企业名称、设备生产厂家等具有广告嫌疑的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技术标准要求】✓ 图文微课,提交JPG/PNG/GIF格式文件,其内容可在5分钟左右完成阅读✓ 视频微课,采用标清标准,MP4文件200M以内,时长一般为3-10分钟,不超过15分钟✓ 音频微课,提交MP3文件,音频时长10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 ✓ H5微课,时长一般为3-10分钟,25P以内,作品链接及二维码提交主办方✓ 参赛作品需有明确的作者信息和作品名称,命名格式为《作品名称-作者-作者单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减分制)作品规范(10)材料完整(5分)包含音频文件、文字稿及设计说明等技术规范(5分)符合技术标准,声音清晰稳定、无错读、漏读教学设计(60)收益识别(10分)作品内容不学习者应用后的收益关联明显,能够被受众识别对象识别(10分)目标学员对象指向清晰,针对具体岗位、人员及特定的应用场景选题识别(10分)所选主题适合以音频方式呈现,符合听觉心理学习目标(10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重点、个性化教学等问题学习内容(10分)教学内容适当、准确,无科学性或政策性错误,能理论联系实际,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10分)展开方式逻辑、层次清晰,能够有效支持实现教学目标、呈现教学内容并符合学员特征教学呈现(30)教学呈现(10分)导入简短顺畅,能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内容呈现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教学语言(10分)普通话讲解,语言简练准确,吐字清晰,无明显语病呈现艺术(10分)声音具有感染力,能够有效地将读者带入情景总分【复赛作品评审标准】 图文微课音频微课视频微课H5微课。
附件1:2016年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一、参赛方式作品提交平台各学校初赛组织者请联系大赛工作人员分配管理员账户提交作品。
二、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浙江省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各高校推荐参加决赛的名额应由校领导牵头、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或相关职能处室组织校内选拔,择优推荐参加决赛的作品。
三、赛事组织(一)本科组、高职组各院校可通过组织评选推荐参赛教师,经学校统一选拔推荐参加决赛。
比赛实行限额推荐。
每所学校视频类限报6项,文本类限报4项。
决赛按参赛对象的比例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比赛获奖名单经浙(二)外语组外语组赛事分本科英语组、小语种组、高职高专英语组三个组别。
每位参赛教师及教学团队(5人以内,含团队负责人)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按照大赛要求提交参赛作品。
本次比赛实行限额推荐。
本科英语组每所院校限报6件作品,小语种组每所院校限报3件作品,高职高专英语组每所院校限报6件作品。
决赛按参赛对象的比例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5%,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
四、比赛阶段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10月30日。
2016年10月30日前参赛选手或者学校管理员上传作品。
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
决赛阶段:2016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20日。
决赛阶段由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教学服务中心承办。
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决赛获奖作品,并择期召开现场教学展示、观摩及颁奖大会。
五、比赛要求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要包含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具有高等教育特色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设计。
参赛教师自选任教课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精心设计与制作。
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二维、三维动画、经济生活及生产企业一线实拍视频、HTML页面,以及PPT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仪器,设计课程,建议参赛微课作品时长在5至10分钟为宜(不超过10分钟,鼓励简明易懂、短小精悍、特色鲜明的微课作品),并配套单独文件夹提供教学设计文本、演示文稿(PPT),以及微课中使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辅助材料。
微课大赛评分标准微课大赛评分标准是评定微课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着微课的质量和影响力。
在评分标准中,通常包括内容设计、教学效果、创新性、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课大赛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
首先,内容设计是微课评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容设计要求微课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够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
微课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要得到充分考虑。
其次,教学效果是评定微课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微课的教学效果要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要求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此外,创新性也是微课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创新性要求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有新意,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引领教学的潮流。
微课的创新性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新鲜和活力。
最后,表达能力也是微课评分的重要考量之一。
表达能力要求微课的讲解清晰、条理清楚,能够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接受。
微课的表达能力还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微课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参与。
综上所述,微课大赛评分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它综合考量了微课的内容设计、教学效果、创新性和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微课才能够获得较高的评分。
因此,作为微课创作者,我们需要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评分标准,努力提升微课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评分标准主要项目分块指标具体说明主题内容15分选题(5分)选题具备“小而精”的特点,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
重点突出(5分)能体现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合理(5分)内容严谨充实,无常识性错误,能反映学科特点。
视频设计25分设计合理(10分)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生本意思,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方法适当(10分)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教学媒体选择恰当,教学辅助效果好。
形式新颖(5分)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录制方法与工具可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语言表达20分语言清晰(10分)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
表达形象(10分)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技术运用30分技术规范(15分)微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
字幕用字、符号规范。
作品完整(15分)参赛作品必须包含微课视频和创作的文本说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内容分析、目标分析等。
实际效果10分目标达成(10分)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主题与内容15分选题简明(5分)应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例题/习题、专题、实验活动等作为选题,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
重点突出(5分)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科学(5分)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选题设计(10)选题典型(5)主要针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讲授、演算、分析、推理、答疑等教学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