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基础实验B 第5-6次课
- 格式:pptx
- 大小:9.30 MB
- 文档页数:79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040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类别: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8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数控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部分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知识和应用;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常用电子元件及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等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城轨交通供电》、《城轨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又是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主线,坚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场参观、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等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掌握有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对直流、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措施。
3、掌握半导体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整流、滤波、稳压、调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维修中级工必备的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结合电工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1)掌握电路的组成、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定律对电路进行分析。
(2)掌握描述电磁现象的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力及其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理解电磁继电器、霍尔效应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及自感现象的应用;了解互感、涡流现象,了解同名端的概念。
(3)掌握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和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掌握用矢量法分析计算简单交流电路的方法,掌握三相电源与负载的连接方法及简单计算,熟悉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4)熟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参数,熟悉单相整流、滤波和三相整流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晶闸管的结构、导通和关断的条件以及可控整流电路,理解滤波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
(5)熟悉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主要特性及其主要参数;了解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基本电路;熟悉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器的组成,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理解反馈和振荡的概念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熟悉射极输出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振荡器的组成,并掌握其工作原理;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和应用;熟悉OTL功率放大器的组成,掌握其工作原理。
(6)掌握硅稳压管稳压的工作原理,熟悉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三端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7)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数字集成电路概况、分类及应用常识,了解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的使用,掌握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布置与应用表示该要求是针对汽车电工模块而言;非汽车电工模块对数字脉冲电路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目录基本实验实验一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第一次) (02)实验五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与应用(第四次) (20)设计性实验实验二译码器应用设计(第二次) (05)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仿真,课后完成) (11)实验四数据选择器的设计(第三次) (14)实验六移位寄存器的设计(第五次) (27)实验七计数器应用设计(第六次) (33)实验九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仿真,课后完成) (40)综合性实验实验八设计24时制数字电子钟(参考,仿真) (47)说明:实物实验按照上面黑体标注及顺序完成。
实验一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方法2、掌握器件的使用规则3、进一步熟悉数字电路实验装置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5V直流电源2、逻辑电平开关3、逻辑电平显示器4、74LSXX×1、CD40XX×1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1)双-四输入门电路74LSXX,即在一块集成块内含有2个互相独立的逻辑门,每个逻辑门有四个输入端。
其引脚排列如图1-1(74LSXX)所示。
(2)四-二输入门电路CD40XX,即在一块集成块内含有4个互相独立的逻辑门,每个逻辑门有2个输入端。
其引脚排列如图1-1(CD40XX)所示。
图1-1 74LSXX及CD40XX的引脚排列1、74LSXX的逻辑功能74LSXX的逻辑功能是:输出端1Y对应输入端是1A、1B、1C、1D;输出端2Y对应输入端是2A、2B、2C、2D;NC端为空。
2、CD40XX的逻辑功能CD40XX的逻辑功能是:输出端O1对应输入端是I1、I2;输出端O2对应输入端是I3、I4;输出端O3对应输入端是I5、I6;输出端O4对应输入端是I7、I8。
四、实验内容1、在合适的位置选取一个14P插座,按定位标记插好74LSXX集成块。
参照图1-1(A)接线:VCC接+5V电源,GND接电源地,门的四个输入端接逻辑开关输出插口,以提供“0”与“1”电平信号,开关向上,输出逻辑“1”,向下为逻辑“0”。
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实验报告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实验报告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焊接技术知识2、了解表面贴装技术3、学习使用万用表4、学习电子元件识别方法并应用5、了解收音机工作原理6、学习收音机组装调试技术一、实验工具:内热式电烙铁、万用表、电阻器、瓷片电容器、电解电容器、三极管、耳机插座、中枢本振、输入变压器、双联电容器、磁棒架、磁棒、电位器、发光二极管、线圈、扬声器、电源正负极、印刷电路板、焊锡、导线、万用表等二、实验具体内容:1、焊接技术知识:(1)、焊接要求:①材料必须具有充分的可焊性②焊点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③焊点可靠,保证导电性能④焊面表面必须保持清洁⑤使用合适的助焊剂⑥焊接时温度要适当⑦焊接时间适当(2)、好坏区分:焊料适量,焊接点光亮平滑,焊料布满焊盘并成裙装展开,剪脚后“露骨”长度适中。
(3)、助焊剂作用:辅助热传导、去除氧化物、降低被焊接材质表面张力、去除被焊接材质表面油污、增大焊接面积、防止再氧化。
(4)、焊接质量检查:P212、表面贴装技术:(1)工业工艺流程:①焊锡膏再流焊工艺:印刷焊膏→贴装元件→再流焊→清洗②贴片波峰焊工艺3、万用表的使用:(1)电压的测量。
(2)电流的测量。
(3)电阻的测量。
(4)二极管的测量(5)电容的测量(6)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4、元件识别(1)电阻:①主要参数:电阻值②标识方法: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③读法:直接读出数值④测量方法:万用表用欧姆档直接测量(2)电容:①主要参数:容量②标识方法:直接法、数码表示法、色标法③读法:直接读出数值④测量方法:万用表用电容档直接测量(3)二极管:①主要参数:最大正向电流(IFM)、反向击穿电压(UB)、反向漏电流(IR)、死区电压、正向压降②标识方法:字母数字标识法③读法:直接读取万用表数值④测量方法:万用表用蜂鸣档直接测量5、收音机原理。
(1)功能框图(2)单元电路作用6、收音机调试步骤与故障判别(1)连接好收音机电源线(2)把电位器开关拨到“通”的位置上,用万用表测收音机整机电阻值正反向电阻(450Ω左右)。
《电⼯基础》第⼆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电⼯基础》第⼆版课后习题及答案⼀、填空题1、2、3、4、5、⾃然界中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
电荷间存在相互作⽤⼒,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场强度是⽮量,它既有⼤⼩,⼜有⽅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向为电流⽅向。
⾦属导体中⾃由电⼦的定向运动⽅向与电流⽅向是相反的。
通过⼀个电阻的电流是5A,经过3min,通过这个电阻的横截⾯的电荷量是1200C。
若3min内通过导体横截⾯的电荷量是1.8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0.01A。
6、432mA=0.432A;125µA=0.125mA;1.25A=1250mA;0.05mA=50µA。
7、 6.8kV=6800V;950mV=0.95V;5.6V=5600mV=0.0056kV。
8、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 A、V B,则A、B两点的电压为U AB=VA-VB。
9、已知电路中A、B两点的电压为U AB=18V,A点电位为0V,则B点电位V B=10、11、12、13、14、15、-18V。
把其他形式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叫电源。
电路主要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四部分构成。
电源电动势E=4.5V,内阻RO=0.5Ω,负载电阻R=4Ω,则电路中电流I=1A,路端电压U=4V。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除了和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成正⽐,还和时间成正⽐。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电源电动势所供给的功率,等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所消耗的功率和。
额定值为“220V,40W”的⽩炽灯,灯丝电阻为1210Ω。
如果把他接到110V电源上,他实际消耗的功率为10W(⽩炽灯热电阻值不变)。
16、17、18、19、20、21、22、23、24、25、当负载电阻可变时,负载获得最⼤功率的条件是R=RO,负载获得最⼤功率为Pm=E2/4R。
有⼀台“220V,1000W”的电熨⽃,接上220V的电源⼯作1⼩时,他将消耗电能1KW.h。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编号:PE121044_01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 96学分: 6适用专业: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课程性质: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必修课开发人员: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教学团队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
主要内容分四大类:第一类为电路分析基础,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和正弦电路分析。
第二类为三相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
第三类为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放大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介绍。
第四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该课程将“电路基础”、“电动机控制”“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
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电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工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融会贯通、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主要分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电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系统化培养技能型人才《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校电气类、机电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用电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现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工基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的任务是: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提高全面素质, 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 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掌握电流、电压、电位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计算。
2.了解电阻和电导的概念, 以及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一__3.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 了解电路的3种基本状态。
4.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概念,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
5.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一)电流和电压1.电路2.电流3.电压、电位和电动势实验与实训练习使用测电笔和万用表(二)电阻1.电阻与电阻率2.电阻与温度的关系3.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三)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2.全电路欧姆定律3.电源的外特性(四)电功和电功率1.电功2.电功率3.电流的热效应4.负载的额定值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要求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作用。
2.了解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能运用支路电流法、路;掌握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建立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概念,教学内容(一)串联电路1.电阻的串联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分析计算两个网孔的电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等效变换。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程资料
实训内容:
1.电路基础实验:学习电路中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的使用和测量,掌握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法则的应用。
2.元器件焊接实验:学习焊接技巧,掌握焊接工具的正确使用,熟悉电子元器件(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的焊接方法。
3.电源实验:学习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基本原理,掌握稳压电源和变压器的调试方法。
4.模拟电路实验:学习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5.数字电路实验:学习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和测试方法。
6.单片机实验:学习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单片机控制实验。
7.电机与电机控制实验:学习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电机的接线和调试方法,了解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传感器与仪器实验: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常用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的使用方法。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智能抢答器的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级Z1501姓名李昕鸿指导教师张世庆辽东学院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摘要 ------------------------------------------------------------------ 1 1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 41.1抢答器的功能要求------------------------------------------------------------------------------------- 41.2方案的提出和比较------------------------------------------------------------------------------------- 51.3整体设计思路------------------------------------------------------------------------------------------- 61.4单元电路的设计---------------------------------------------------------------------------------------- 71.4.1抢答电路设计 ---------------------------------------------------------------------------------- 71.4.2定时电路设计 --------------------------------------------------------------------------------- 121.5抢答器整体电路--------------------------------------------------------------------------------------- 141.6抢答器的使用原理。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C0030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及实验学分:3.5 周学时:3.0-1.0面向对象:工科非电类专业本科学生预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电工电子学及实验”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贯通,着重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应用的介绍。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和变换,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等。
(二)英文简介《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Experiment》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non-electric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basic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technics electronics combining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theories. It includes circuit and elements, circuit analysis base, discrete component circuit, digital integrate circuit,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generation and convertion of wave, measuring and data collecting system,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 transformer/ electro-motor and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电路、电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使用常见的电工、电子设备;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解决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电工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工电子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分析、电子元件、电路设计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适用于电工电子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初学者。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的作用;2.掌握电路分析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和分析;3.了解电子元件的特性,能够进行电子元件的选择和应用;4.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能够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测试;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电路元件等;2.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节点电压法等;3.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4.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原则、电路搭建、电路测试等;5.实践项目: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如LED灯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和电子元件的特性,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2.实践法:通过实践项目的实施,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本教案共分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2学时,共计20学时。
1.第1-2课时: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电路元件等;2.第3-4课时: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节点电压法等;3.第5-6课时: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4.第7-8课时:电路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原则、电路搭建、电路测试等;5.第9-10课时:实践项目,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如LED灯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等。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分析的计算等;3.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包括电路设计、搭建和测试等;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