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
- 格式:docx
- 大小:15.08 KB
- 文档页数:1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一):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用心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建立人之一,是我国爱国人士之一。
茅以升简介(二):茅以升简介茅以升,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著名桥梁专家。
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早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
1933年至1937年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
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茅以升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长期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1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以升简介(三):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89)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茅以升⽴志造桥》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茅以升⽴志造桥》原⽂ 茅以升是我国建造桥梁的专家,⼩时候,他住在南京秦淮河附近。
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龙船⽐赛。
每到这⼀天,两岸⼈⼭⼈海,⾮常热闹。
他跟所有的⼩伙伴⼀样,端午节还没到,就盼望着看龙船⽐赛了。
有⼀年端午节,茅以升病倒了,不能去看龙船⽐赛。
傍晚,⼩伙伴们回来了。
茅以升说:“快给我讲讲,今天的场⾯有多热闹?” ⼩伙伴们低着头,⽼半天才说出⼀句话来:“秦淮河上出事了。
” “出了什么事?”茅以升吃了⼀惊。
“看热闹的⼈太多,把河上那座桥压塌了,好多⼈掉进了河⾥。
” 茅以升听以⾮常难过。
病好了,他⼀个⼈跑到秦淮河边,默默地看着断桥,暗暗发誓:我长⼤⼀定要做⼀个造桥的⼈,造的⼤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 从此以后,茅以升特别留⼼各式各样的桥。
看到有关桥的资料,他都细⼼收集起来。
经过长期的努⼒,他终于实现了⾃⼰的理想,成为⼀名建造桥梁的专家。
的钱塘江⼤桥就是他主持建造的。
【篇⼆】⼩学⼀年级语⽂《茅以升⽴志造桥》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学习课⽂,了解以升是怎样⽴志造桥的。
教具准备: ⽣字词卡⽚、各种桥的图⽚。
教学过程: ⼀、说桥,认识钱塘江⼤桥 1、教师:⼩朋友们,你们见过那些桥,它们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钱塘江⼤桥,引导学⽣观察图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观。
⼆、介绍茅以升 1、教师:⼩朋友,你们知道这座桥是谁设计的吗? 2、教师出⽰茅以升的图⽚和⽂字资料,简单地介绍茅以升。
3、导⼊新课:茅以升是我国的桥梁专家,关于他与桥梁,还有⼀个感⼈的故事呢!今天,我们⼀起⾛进这个感⼈的故事,来了解茅以升为什么从⼩就⽴下了建筑桥梁的志向。
茅以升的故事茅以升(1896年-1946年),字静庵,号尹山,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他的散文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见长,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茅以升的故事,是一部以茅以升为主角的传记文学作品。
茅以升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和创作成就都是传世佳话。
茅以升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酷爱文学。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他的文学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以升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年少时的茅以升酷爱游历,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这些丰富的阅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茅以升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散文大师”。
茅以升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文学事业的坚定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更蕴含着对人生、对理想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茅以升的故事,是一部展现了一位伟大文学家一生经历和创作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茅以升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感受他的文学情怀和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茅以升的一生,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作品不仅留存了他个人的文学风采,更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文学典范。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砥砺前行,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
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的故事茅以升,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东方洛克菲勒”。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坚持和慈善事业,成为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标杆。
茅以升于1867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好学,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
在家境拮据的情况下,他通过勤奋读书,考入了当地最好的学校。
毕业后,他决定追求更高的学历,于是前往日本留学,进入了一所著名的工科学校。
茅以升在日本学成归国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茅以升创办了一家制衣厂,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以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精湛的管理能力,将公司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制衣企业之一。
茅以升不仅在企业管理方面颇有建树,他还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然而,茅以升并没有满足于商业的成功,他始终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捐资办学、兴办医院、修建桥梁等,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茅以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为贫困地区兴办了多所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还关心弱势群体,捐助医院设备,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茅以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够回报社会。
茅以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慈善的真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茅以升离世后,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实业家的楷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改变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茅以升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实业家和慈善家,将他的故事传承下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茅以升生平简介茅以升祖父茅谦为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
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
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
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1920年回国后至1930年,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1926年应刘仙洲校长之邀,到北洋大学任教,1928年至1930年任北洋工学院院长。
任职期间,以严治校、率先垂范。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工程教育中,创始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个人简介1、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作为我国多学科卓越专家的茅以升,允为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20世纪30年代,其担任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出身商人家庭茅以升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及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
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3、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报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茅以升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中共党员,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江苏镇江人。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1921年以论文《桥梁结构次应力研究》,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东南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教授、主任、校长、院长、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和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研究所所长、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
1979年因在土木工程上的贡献,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卓越校友”奖章。
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4年为加拿大土木工程协会荣誉会员;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结构力学和土力学方面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他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该桥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跨度较大的现代桥梁,在建桥中采用了桥梁基础、桥墩、钢桁架梁三项工程上下并进的施工方法,并在“射水打桩法”、“气压沉箱法”和“钢桁架梁浮运法”中实现了全部工程半机械化施工,因而仅以两年半时间和低廉的造价,完成了这一艰巨的重要工程,并于1941年获得中国工程师学会荣誉奖章,在钱塘江桥建桥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土木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的技术人才;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
茅以升立志建桥的故事茅以升是谁呀?他可厉害啦,是咱们中国造桥的大英雄呢!茅以升小时候啊,有一年端午节。
他们那地方呢,要举行龙舟比赛,那可热闹了。
小茅以升啊,早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他和小伙伴们就跑到河边去看比赛,河边那是人挤人,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可是啊,谁也没想到,突然桥就塌了,好多人都掉进水里了。
那场面,真是乱成一团糟,哭喊声啊什么的,特别吓人。
小茅以升当时就愣住了,他心里可难受了,看着那些掉进水里的人,他就想啊,这桥怎么能说塌就塌呢?这也太危险了。
从那以后啊,茅以升就暗暗下了决心。
他就想,我以后一定要造最结实的桥,绝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这孩子啊,可不是光想想就算了。
他就开始努力学习,那学习劲头,就像着了魔似的。
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的时候,他就在屋里看书,研究那些和造桥有关的知识。
他读书可认真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老师问。
老师都特别喜欢他,觉得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茅以升一路努力学习,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心里就想着造桥这事儿。
后来啊,他真的就成了了不起的桥梁专家。
他建造了好多好多大桥呢。
那些桥啊,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他造的桥又结实又好看,大家走在他造的桥上,心里都特别踏实。
你想啊,要是没有茅以升,咱们现在可能还在为过桥提心吊胆呢。
他这一辈子啊,就为了造桥这一件事,奉献了自己的心血。
他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咱们中国的桥梁建设史上闪闪发光。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大家知道,只要有决心,只要肯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那种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方便,立志造桥的精神,真的是太值得咱们学习了。
咱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然后就坚定地去做,可不能半途而废呢。
茅以升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与民族英雄茅以升,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民族英雄。
他的贡献和英勇精神令人钦佩,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
本文将着重介绍茅以升在中国航天工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他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
1. 茅以升的背景与早年经历茅以升于1926年出生在中国四川省,他在清华大学航空动力系学习期间展现了卓越的才华与热情。
毕业后,他毅然投身于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并积极参与了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
在这些战斗经历中,他深刻认识到航天科技对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2. 茅以升在中国航天工程中的贡献茅以升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持设计并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它在1970年4月24日被成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独立发射能力的国家。
3. 茅以升的勇敢精神与个人品质茅以升以其勇敢精神和杰出能力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在面对巨大的科学技术难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他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并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未退缩。
茅以升的个人品质和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民族英雄。
4. 茅以升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影响茅以升的努力和贡献对中国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带领团队打破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壁垒,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他的成功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鼓舞着他们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茅以升的精神代代相传,为中国航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茅以升是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与民族英雄。
他在中国航天工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持设计并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茅以升的勇敢精神和卓越能力鼓舞了无数人,对中国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贡献将永远铭记于心,茅以升将作为一个杰出的民族英雄,激励后人不断努力追求航天科技的卓越。
小学三年级语文《走马灯的奥秘》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走马灯的奥秘》原文茅以升七岁那年,过元宵节的时候,家里买了两盏棱柱形的走马灯。
一盏挂在墙壁上,一盏悬在堂屋中央。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着红蜡烛,轮子四周插着彩色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动。
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
他越看越入迷。
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他带着这些问题去问大人。
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
”他听了大人的话,就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取下来,“噗”的一声,把蜡烛吹灭了。
小纸人、小纸马越跑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纸人、小纸马就跑得快。
”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把两支一齐点燃。
果然,小纸人、小纸马飞快地转起来……这天晚上,茅以升特别高兴。
虽然他没有完全弄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小学三年级语文《走马灯的奥秘》知识点字词:茅(máo)以升、元宵(xiāo)、两盏(zhǎn)、棱(léngɡ)柱形、悬(xuán)在、磁(cí)石、目不转(zhuǎn)睛、轴(zhóu)、旋(xuán)转、蜡烛(làzhú)、转[zhuàn]动、一连串(chuàn)、熏(xūn)、噗(pū)、幼(yòu)小句子: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着红蜡烛,轮子四周插着彩色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1926年应刘仙洲校长之邀,到北洋大学任教,1928年至1930年任北洋工学院院长。
任职期间,以严治校、率先垂范。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工程教育中,创始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个人简介1、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作为我国多学科卓越专家的茅以升,允为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20世纪30年代,其担任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出身商人家庭茅以升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及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
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3、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报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茅以升和中国建桥事业负笈苦学矢志建桥儿时的茅以升,一叶扁舟辞别故乡镇江,来到南京求学。
10岁那年的端午节,秦淮河赛龙舟,观者挤塌文德桥,溺死多人。
时在南京思益学堂读书的茅以升闻之,心中萌生建桥之愿。
1911年,16岁的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
是年秋,辛亥革命席卷华夏,不少同学投笔从戎的壮举,使得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在教室里再也坐不住了。
1912年秋,孙中山先生亲临唐山路矿学堂,在演说中谆谆告诫同学们,中国革命的成功,决不是仅仅需要一支武装大军,而是同时需要武装和建设这两路大军。
从那以后,茅以升暗暗立下誓言,当一个中国的桥梁专家!为了这个誓言,他朝夕苦读,大学4年的总成绩名列全校榜首,为了这个誓言,他苦读一年就攻下了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的硕士学位。
毕业前夕,康乃尔大学名教授贾柯贝邀他留校做助教,茅以升推辞了。
他告诉教授,他想去学习造桥的真本领,将来好报效祖国。
面对茅以升的婉拒,贾柯贝教授不但没有生气,甚至还更喜欢这位学生了,因为他轻名利而重事业,始终把祖国放在心里。
于是,教授亲自推荐茅以升到匹兹堡桥梁公司去实习。
茅以升喜出望外,这个公司无论在桥梁工程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实力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
每天白天,茅以升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学习绘图、设计、木工、钣金、油漆等各种工种的造桥所必需的全部知识。
晚上,他又赶到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桥梁系去上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19年10月,茅以升的30万字的博士论文《桥梁框架之次应力》被全票通过,获得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首名工学博士。
1919年12月,茅以升博士满载知识和荣誉,登上远洋轮船,毅然返回自己的祖国。
历经艰险建桥钱塘然而,学成归国以后,由于客观上种种因素,茅以升只能在学校里讲造桥、教造桥。
整整13年没能接触到大的工程。
这令茅以升痛心不已!机遇终于等来了。
1933年3月,茅以升接到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的杜镇远和时任浙江公路局局长的陈体诚两位老同学的电函,请他主持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
历史励志的经典⼩故事-从⼩⽴志造桥的茅以升 历史上除了芸芸⼤众的兴衰史,记载在册的也有不少名⼈及其励志故事,他们励志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感悟。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从⼩⽴志造桥的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号唐⾂,江苏镇江⼈,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他出⽣在⼀个贫寒的读书⼈的家庭⾥。
母亲是⼀个有学问有见地的妇⼥,为了孩⼦的前途,她省吃俭⽤供孩⼦上学,为茅以升⽇后成才铺平了道路。
茅以升在学堂⾥,年龄⼩,个⼦矮,⾝上穿的也很破旧。
有钱⼈家的⼦弟经常讥讽和欺侮他。
茅以升⼗分⽓愤,全然不顾周围的冷眼和歧视,发愤读书,⼀直是全班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
⼩以升学习刻苦勤奋,加上天资聪慧,爷爷⼗分喜爱他。
有⼀年暑假,爷爷亲⾃教他学习古⽂。
爷爷教古⽂的⽅法很特别,他先把⽂章从头到尾抄录⼀遍,⼀⾯抄写⼀⾯讲解,等全篇抄完之后,让他练习背诵讲解,这样,⼀个暑假过去了,⼩以升能背诵上百⾸古诗和⼗⼏篇古⽂。
⼀天,爷爷⽤⽑笔抄写《东都赋》,茅以升站在旁边默诵着。
赋⽂写得很长但也很美,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沉⼊了⼀⽚美好的境界之中。
⽼长时间,爷爷抄完了,他抓住爷爷的⾐袖说:“爷爷,让我背诵⼀遍你听听。
”他果真从头到尾熟练地背了出来。
爷爷惊喜地说:“好啊,熟能⽣巧,巧能出快!” ⼀年⼀度的端午节到了。
南京秦淮河上要赛龙船,河两岸、⼩桥上挤满了⼈。
锣⿎喧天,鞭炮齐鸣,⼈声⿍沸。
忽然嘈杂声变成了⼀⽚呼救声。
原来,因为看龙船的⼈太多,把秦淮河上的⽂德桥挤塌了。
不少⼈掉进了河⾥,有的⼈不幸被淹死。
⼩以升惊呆了,在他幼⼩的⼼灵⾥埋下了理想的种⼦-长⼤以后要为⼈民造桥,造⾮常⾮常结实的⼤桥。
从此以后茅以升⼗分留⼼各种桥梁。
他只要见到桥总是注意观察桥⾯桥桩,久久不肯离去。
他在读诗⽂时,读到有关桥的句⼦或介绍,就⽴即摘抄在本⼦上,见到有桥的画⾯就剪贴起来。
有⼀天爷爷给茅以升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告诉他得到神笔的秘诀,就是“勤奋”⼆字。
茅以升造桥的故事|关于茅以升的儿童故事-长大以后就造桥【--六一儿童节祝福语】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在茅以升11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看龙船的人太多,把桥给挤塌了。
下面给大家讲一讲茅以升的儿童故事-长大以后就造桥。
长大以后就造桥知道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谁吗?没错,是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关于茅以升的童年,还有着许多有趣的事情。
在茅以升11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
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
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到了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
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
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
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以后,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
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
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
正是由于这些,茅以升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呢。
小猪哼哼流浪记小猪哼哼在跟主人遛弯的途中走散了,它找不到自己的主人,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下可惨了,它成了流浪猪。
小猪哼哼穿过大街,人们都向它投来好奇的目光。
有的人嚷嚷着:"好可爱的小猪呀,它的主人上哪里去了呢?小猪哼哼走进小巷,路人纷纷停下脚步,对它指手画脚。
一个小朋友跑上前去,伸出双手要抱小猪哼哼,吓得它赶紧钻进了电线杆后面的一个废弃的大木箱里。
这个大木箱是一条流浪狗的家,流浪狗见小猪哼哼钻了进来,很不友好地盯着它,还"汪汪汪地叫了起来。
很显然,流浪狗不欢迎小猪哼哼。
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茅以升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21年,他回到祖国怀抱。
三十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
五十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20多位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
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
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20余年中当过5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
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编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