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电子稿规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观察物体(二)教学内容:教科书13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设计(一)快乐起航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生:方便全面观察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快乐体验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观察物体(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和球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一步体会观察点、观察角度对所看到的形状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正方体、球体模型若干个。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正方体和球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正方体和球体,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观察心得。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练习。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强调观察点和观察角度对所看到的形状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正方体、球体2. 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正方体和球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点、观察角度对所看到的形状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作业设计方面,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形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摆一摆(1)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物体的摆放和变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物体的摆放和变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物体的摆放和变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的摆放和变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表示物体摆放和变换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摆放和变换。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的摆放和变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物体的摆放和变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物体的摆放和变换。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物体的摆放和变换,让学生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并解释其摆放和变换的原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观察物体摆放和变换1. 观察实物的摆放和变换2. 用几何图形表示物体的摆放和变换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法。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知识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在本节课中,板书设计应该突出观察物体摆放和变换的重点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2. 描述几何体的特征: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观察和描述几何体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其形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准确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简单几何体模型、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举例说明,让学生充分理解。
3. 活动与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描述几何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二)2. 主要内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描述几何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3. 重点:观察和描述几何体的能力4. 难点: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复杂的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实践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3课规划每一天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规划每一天的意义和重要性2. 制定时间安排的方法和步骤3. 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的重要性4.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我们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呢?2. 学生分享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引出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
二、讲解和示范1. 讲解规划每一天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合理规划时间可以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任务。
2. 示范制定时间安排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
3. 强调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和休息平衡,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学生实践1. 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制定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
2. 学生在制定时间安排时,要注意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和休息平衡。
3. 学生可以与同伴交流,互相借鉴和改进时间安排。
四、总结和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制定的时间安排,总结自己在制定时间安排时的经验和教训。
2. 教师对学生的制定时间安排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反思自己制定时间安排的方法和步骤,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明白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能够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
2.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将时间管理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家庭作业、课外活动等。
2. 鼓励学生定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分配时间和任务,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规划每一天的重要性和方法。
2.2观察物体(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2.2观察物体,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
我打算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课题。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教材的第76页开始,带领学生们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我们会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们将会学习如何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手去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操作物体,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观察物体对学生们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我把教学难点设为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
而教学重点则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教具和学具,包括不同形状的物体,以及纸和笔,供学生们操作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我打算用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这个课题。
我会拿出一组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并用大脑去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步骤设计成板书,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板书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个观察物体的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用他们学到的方法去观察他们身边的物体,并把他们的观察结果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我的教学,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让他们通过观察物体,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我相信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理解至关重要,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计划使用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观察物体的课题。
这个实践情景是通过展示一组不同形状的物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 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3. 观察物体并进行推理和判断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如何观察物体。
2. 提问:我们如何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有哪些方法?二、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 展示一个简单的物体,如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
三、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 展示一个复杂的物体,如机器人或建筑物,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并互相进行补充和纠正。
四、观察物体并进行推理和判断1. 展示一个物体,如一个不完整的物体或一个被遮挡的物体,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并互相进行补充和纠正。
五、总结和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提问: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观察物体有哪些方法?3.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推理结果。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观察物体(二)教学内容:教科书13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设计(一)快乐起航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生:方便全面观察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快乐体验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查看。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
教学准备:球体、圆柱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学生齐诵《题西林壁》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诗《题西林壁》,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1、教学例2①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②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③出示球和圆柱按照例2的摆法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从左往右看:(板书:左)从上往下看:(板书:上)从前往后看:(板书:前)师:从右往左看(板书:右),你看到什么图形?为什么只看到一个?(因为球被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看到球)从下面看(板书:下),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从后面看(板书: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前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和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一样的。
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2、教学“做一做”①出示做一做的图形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②出示换个角度从上面观察得到的图形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③出示分别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得到的一组图形?师:猜一猜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三、练习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的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