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6
1.(1)对条件、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可以先将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后再进行转换.(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进行互换和否定,即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2.四种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因为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等价,所以判断四个命题的真假,只需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或否命题)的真假即可.已知下面四个命题:①对于∀x,若x-3=0,则x-3≤0;②“若a<b,则ac2<bc2”的否命题;③命题“若非零向量a,b,a·b=0,则a⊥b”的逆命题;④已知p、q为两个命题,若“p∨q”为假命题,则“(綈p)∧(綈q)”为真命题.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思路点拨】对于②③注意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对于④涉及到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要根据真值表与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判断.【解析】①∵x-3=0⇒x-3≤0,∴为真命题.②“若a <b ,则ac 2<bc 2”的否命题是:“若a ≥b ,则ac 2≥bc 2”,由不等式的性质知为真命题. ③逆命题:“若a ⊥b ,则a·b =0”为真命题. ④由p ∨q 为假命题,∴p 与q 均为假命题.∴綈p ,綈q 为真命题,一定有(綈p )∧(綈q )为真,故④为真命题. 综上知,命题①②③④均为真命题. 【答案】 ①②③④已知命题p :∃x 0∈R ,使sin x 0=32,命题q :x 2-2x +3<0的解集为∅,下列结论:①命题“p ∧q ”是真命题;②命题“p ∧綈q ”是真命题;③命题“綈p ∨q ”是真命题;④命题“綈p ∨綈q ”是真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 命题p :∃x 0∈R ,使sin x 0=32是假命题,命题q :x 2-2x +3<0的解集是∅是真命题,则綈p 为真命题,綈q 为假命题.∴“p ∧q ”是假命题,“p ∧綈q ”是假命题,“綈p ∨q ”与“綈p ∨綈q ”均为真命题. 因此③④正确. 【答案】 C1.(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p ⇒q 成立,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2)利用等价命题的关系判断:p ⇒q 的等价命题是綈q ⇒綈p ,即若綈q ⇒綈p 成立,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应用此类问题是指属于已知条件是结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或者充要条件,来求某个字母的值或范围,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不等式问题,根据相应知识列不等式(组)求解.下列各小题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①p :m <-2或m >6;q :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p :f (-x )f (x )=1;q :y =f (x )为偶函数;③p :cos α=cos β;q :tan α=tan β; ④p :A ∩B =A ;q :∁U B ⊆∁U A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思路点拨】 把握充要条件的概念,会用反例来排除选项.【解析】 对①,∵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零点,∴m 2-4(m +3)>0,解得m <-2或m >6.∴p 是q 的充要条件,排除选项B ,C.对于②,q :取f (x )=x 2在R 上为偶函数,但f (-x )f (x )在x =0处没有意义,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排除选项A.【答案】D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a 2>0,若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A ={x |x 2-8x -20>0}={x |x <-2或x >10}, B ={x |x 2-2x +1-a 2>0}={x |x <1-a 或x >1+a }. 由于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可知A B . 从而⎩⎪⎨⎪⎧a >01-a ≥-21+a <10或⎩⎪⎨⎪⎧a >0,1-a >-2,1+a ≤10,解得0<a ≤3.故所求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3].1.(1)判断全称命题为真命题,需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判断全称命题为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2)判断特称命题为真命题,需要举出正例,而判断特称命题为假命题时,要有严格的逻辑证明.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否定的关注点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时既要改写量词,又要否定结论.判断下列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用符号写出其否定并判断命题的否定的真假性.(1)有一个实数α,sin 2α+cos 2α≠1; (2)任何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3)存在实数x ,使得1x 2-x +1=2.【思路点拨】 首先找准量词判断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写它们的否定时要注意量词的变化,真假判断可从原命题和原命题的否定两个角度择易处理.【规范解答】 (1)特称命题,否定:∀α∈R ,sin 2α+cos 2α=1,真命题. (2)全称命题,否定:∃直线l ,l 没有斜率,真命题. (3)特称命题,否定:∀x ∈R ,1x 2-x +1≠2,真命题.(2013·台州高二检测)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x 0∈R ,lg x 0=0 B .∃x 0∈R ,tan x 0=1 C .∀x ∈R ,x 3>3 D .∀x ∈R,2x >0【解析】 ∵当x =1时,lg 1=0,∴A 是真命题; ∵当x =π4时,tan π4=1,∴B 是真命题;∵当x <0时,x 3<0,∴C 是假命题;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对∀x ∈R,2x >0成立,∴D 是真命题. 【答案】 C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较难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本章主要体现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之间的转化、逻辑语言与一般数学语言的转化等.通过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设命题p :函数f (x )=lg ⎝⎛⎭⎫ax 2-x +116a 的定义域为R ;命题q :不等式2x +1<1+ax 对一切正实数均成立.如果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 由于“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可以得到p 与q 一真一假,再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求解结果.【规范解答】 由ax 2-x +116a >0恒成立,得⎩⎪⎨⎪⎧a >0,Δ=1-4×a ×a 16<0,解得a >2.∵2x +1<1+ax 对一切正实数均成立,令t =2x +1>1,则x =t 2-12,∴2(t -1)<a (t 2-1)对一切t >1均成立. ∴2<a (t +1),∴a >2t +1,∴a ≥1.∵“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p ,q 一真一假.若p 真q 假,则a >2且a <1,∴a 值不存在.若p 假q 真,则a ≤2且a ≥1,∴1≤a ≤2. 故a 的取值范围为1≤a ≤2.判断p :x ≠2或y ≠3是q :x +y ≠5的什么条件. 【解】 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綈q ,则綈p . 由于綈q :x +y =5;綈p :x =2且y =3, 于是綈p ⇒綈q ,而綈q綈p .故q ⇒p ,p q ,即p 是q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s和p外延关系的四种命题的真假情况表1. 引言s和p外延关系是数理逻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逻辑学领域,s和p分别代表两个集合,s是主语集合,p是谓词集合。
s和p的外延关系描述了一个命题在s和p 之间的真假关系。
本文将会对s和p外延关系中的四种命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2. s和p外延关系在介绍四种命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和p外延关系的基本概念。
s和p分别代表两个集合,s是主语集合,p是谓词集合。
s和p之间的外延关系描述了一个命题在s和p之间的真假关系。
外延关系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反例外延关系、包含外延关系、相等外延关系和特指外延关系。
2.1 反例外延关系反例外延关系表示命题的真值为假,即命题在主语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不满足谓词集合的条件。
2.1.1 真值为假的命题命题:所有狗都会飞。
狗飞小狗否大狗否……在这个例子中,主语集合是所有狗的集合,谓词集合是会飞的集合。
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有狗都不会飞,因此命题的真值为假。
2.1.2 反例外延关系的特点•命题的真值为假。
•主语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不满足谓词集合的条件。
2.2 包含外延关系包含外延关系表示命题的真值为真,即命题在主语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满足谓词集合的条件。
2.2.1 真值为真的命题命题:所有狗都有尾巴。
狗尾巴小狗是大狗是……在这个例子中,主语集合仍然是所有狗的集合,谓词集合是有尾巴的集合。
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有狗都有尾巴,因此命题的真值为真。
2.2.2 包含外延关系的特点•命题的真值为真。
•主语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满足谓词集合的条件。
2.3 相等外延关系相等外延关系表示命题的真值为真假都有,在主语集合中有满足谓词集合的元素,也有不满足谓词集合的元素。
2.3.1 真值为假和真值为真的命题命题:所有狗都会叫。
狗叫小狗是大狗否……在这个例子中,主语集合仍然是所有狗的集合,谓词集合是会叫的集合。
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有些狗会叫,有些狗不会叫,因此命题的真值既为真又为假。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命题的概念及其结构,命题是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其中真命题为真实陈述,假命题为虚假陈述。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
命题通常可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其中p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
类型二: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本节课还介绍了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包括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其中,逆命题和否命题是互为逆命题的,逆否命题和原命题是互为逆否命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并不总是有必然联系,只有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
因此,在判断命题真假时需要仔细分析其结构和关系。
本课程介绍了命题的概念和结构,以及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是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其中真命题为真实陈述,假命题为虚假陈述。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而命题通常可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其中p 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
四种命题包括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其中逆命题和否命题是互为逆命题的,逆否命题和原命题是互为逆否命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并不总是有必然联系,只有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
因此,在判断命题真假时需要仔细分析其结构和关系。
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判断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 末位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 两直线平行,则斜率相等。
4) 在三角形ABC中,若∠A=∠B,则sinA=sinB。
5) 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吗?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1) x>1;2) 当x=1时,x>1;3) 你是男生吗?4) 求证:π是无理数。
变式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A。
|x+a|B。
{0}∈NC。
元素与集合D。
真子集变式3】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1) 这是一棵大树。
2) sin30°=1/2.3) x+1>0;4) 梯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一、四种命题的概念1. 原命题- 定义:若用p表示条件,q表示结论,则原命题为“若p,则q”,例如“若x = 1,则x^2=1”。
2. 逆命题- 定义: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得到的命题,即“若q,则p”。
对于上面的例子,其逆命题为“若x^2=1,则x = 1”。
3. 否命题- 定义: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进行否定得到的命题,即“若¬ p,则¬q”。
对于“若x = 1,则x^2=1”,其否命题为“若x≠1,则x^2≠1”。
4. 逆否命题- 定义:将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进行否定得到的命题,即“若¬ q,则¬p”。
对于“若x = 1,则x^2=1”,其逆否命题为“若x^2≠1,则x≠1”。
二、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1. 原命题与逆命题- 关系: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逆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它们之间是互逆的关系。
原命题为真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例如原命题“若a = 0,则ab=0”是真命题,其逆命题“若ab = 0,则a = 0”是假命题(因为当b = 0时,a可以不为0)。
2. 原命题与否命题- 关系:原命题与否命题是互否的关系,原命题为真时,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例如原命题“若x>2,则x>1”是真命题,其否命题“若x≤slant2,则x≤slant1”是假命题。
3.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 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关系。
例如原命题“若a = b,则a^2=b^2”是真命题,其逆否命题“若a^2≠ b^2,则a≠ b”也是真命题;原命题“若x = 1且y = 2,则x + y=3”是真命题,其逆否命题“若x + y≠3,则x≠1或y≠2”也是真命题。
4. 逆命题与否命题- 关系:逆命题与否命题是互为逆否的关系,所以它们也是同真同假的关系。
例如对于原命题“若p,则q”,其逆命题“若q,则p”和否命题“若¬ p,则¬q”,若逆命题为真,则否命题也为真;若逆命题为假,则否命题也为假。
四种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是: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
对于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同真则真。
对于p 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同假则假。
对于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相反。
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写完整一、命题及其关系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间的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提醒】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也就是大前提不动.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1)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 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 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5) 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必记结论(1)等价转化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①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p是q的充要条件是的的充要条件;④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集合判断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若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q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即p:A={x|p(x) },q:B={x|q(x) },则①若,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②若,则p是q的必要条件;③若,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若,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⑤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⑥若且,,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向一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的判断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往往会结合其他知识点(如函数、不等式、三角、向量、立体几何等)进行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1.判断四种命题间关系的方法①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②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解题时注意灵活应用.2.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①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则只需举一反例即可.②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证明命题的真假.考向二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作为载体,考查知识面广,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1.命题判断法设“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1)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时,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时,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当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真时,则p是q的充要条件;(4)当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假时,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向三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主要涉及根据充要条件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具体解法如下:1.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关系1. 什么是命题?在逻辑学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可以被判断为真或假。
命题是逻辑推理的基本单位,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和组合,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2. 命题的四种形式2.1 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最基本的命题形式,它不能再被分解为更小的命题。
简单命题通常用一个字母或一个词来表示,例如:P、Q、R等。
简单命题可以是真(True)或假(False)。
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个陈述就是一个简单命题,它可以被判断为真。
2.2 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由多个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而成。
常见的逻辑运算符有:•否定(Negation):表示取反关系,用符号”¬“表示。
•合取(Conjunction):表示与关系,用符号”∧“表示。
•析取(Disjunction):表示或关系,用符号”∨“表示。
•条件(Implication):表示蕴含关系,用符号”→“表示。
•双条件(Biconditional):表示等价关系,用符号”↔“表示。
例如,命题”P并且Q”可以表示为P∧Q,命题”P或者Q”可以表示为P∨Q。
2.3 合取范式合取范式是一种复合命题的标准形式,它由多个简单命题的合取构成。
合取范式通常用括号和逻辑运算符来表示。
例如,命题”(P∨Q)并且(¬R)“就是一个合取范式。
在合取范式中,每个简单命题都是一个子命题,并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
2.4 析取范式析取范式是另一种复合命题的标准形式,它由多个简单命题的析取构成。
析取范式通常用括号和逻辑运算符来表示。
例如,命题”(P∧¬Q)或者R”就是一个析取范式。
在析取范式中,每个简单命题都是一个子命题,并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
3. 命题的关系3.1 等价关系两个命题被称为等价关系,如果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值表。
换句话说,两个等价的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相同的真假值。
等价关系可以用双条件符号”↔“来表示。
例如,命题”P并且Q”和命题”Q并且P”是等价命题,可以表示为P∧Q ↔ 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