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1
2
3
4
3.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其中一位画了一个 湖泊,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 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巢里 有一只小鸟正在睡觉。后一位画家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因为他 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固 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预习自测
1
2
3
4
1.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计算机电子芯片 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B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1
2
3
4
2.“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启示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B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1.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有何区别? 提示:(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观 点是说人可以第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第二次踏进去的河流已经 发生了变化。这既承认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也承认了相对静止的 存在,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观点 借口运动的绝对性,否认静止的相对性,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的 东西,这必将走向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1
2
3
4
4.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落实,科技种植在农村得到广泛推广, 大棚种植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大棚种植消除了传统种植方式的 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种,季季都能高产。这说明( ) A.人们可以改造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B.科学越发达,规律客观性的决定作用越弱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科学技术可以改变规律的决定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 动 静 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 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 含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 区 义 物、现象的变化和 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过程 别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征 永恒的、绝对的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 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和 联系 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联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 义、诡辩论的错误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 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人类。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 相同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 上熄灭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审设问:本题要求判断与引文中的哲学观点相同的选项。 审材料:引文的意思是,物质世界的“气化流行”,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有其规律性的。 定选项:C项既肯定了火是世界的本质,又认为这团“活火”一直在 有规律地运动,可见该观点与引文中的观点一致。A项是形而上学 的观点。B、D两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不能把物质的固有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 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 绝对的、不变的唯一特性。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 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的性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3)静止的性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只承认静止而否 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 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重点)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重点+难点) 4.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难点)
思维脉络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 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 是根本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