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寻求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新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及疗效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两个指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65.63%,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纳洛酮能改善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指标,醒脑静能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与撤机时间,二者的联合应用,显示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纳洛酮;醒脑静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威协人类健康的肺功能障碍性疾病,因肺部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引起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
肺性脑病是呼吸衰竭后期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呼吸衰竭首要的死亡原因。
有文献资料显示,肺性脑病早期使用纳洛酮和中药能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少患者清醒时间[2]。
近两年来,作者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收治的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59±15.5岁)。
排除单纯酸碱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综合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祛痰止咳、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2mg+0.9%氯化钠溶液200ml静脉滴注,2次/天,醒脑静20ml+0.9%氯化钠溶液200ml静脉滴注,1次/天。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6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36例肺性脑病患者,给予纳洛酮注射液4~8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神志开始转清时,每次3~6mg,每天1次,共3次。
用6次神志仍不转清者,应放弃纳洛酮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52.8%),有效14例(38.9%),无效3例(8.3%);对照组显效11例(30.6%),有效13例(36.1%),无效12例(33.3%)。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显著。
标签:纳洛酮注射液;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由慢性继发性阻塞性胸肺疾病、肺心病急性加重而导致气流受限发生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并以意识障碍、精神和神经症状为主的一个临床综合征[1]。
肺性脑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危重病,发病急、死亡率高。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防治肺性脑病,是降低肺心疾病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内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36例,取得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2例肺性脑病患者均系住院病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52~73岁,平均64岁;病程4~19年;轻型肺性脑病26例,中型肺性脑病37例,重型肺性脑病9例。
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所有病例均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为原发病因,肺部感染为其诱因。
两组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性脑病分型标准”,分为轻、中、重型。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分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给常规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兴奋剂,利尿,脱水,强心,支气管解痉,祛痰,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用法:纳洛酮注射液4~8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
方法将5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予积极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呼吸兴奋剂等综合治疗。
纳洛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8ug/kg/h微泵泵入,4mg/d,疗程5d。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咳、喘)、意识状态及血气结果。
结果纳洛酮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喘)、意识状态明显改善,血气结果显示,PaO2上升明显,PaCO2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纳络酮肺性脑病临床上对肺性脑病引起的二氧化碳储留的处理,以往多用呼吸兴奋剂辅助排出,纳络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直接有效地拮抗和逆转β-内啡肽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从而发挥治疗作用[1]。
因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我科应用纳络酮辅助治疗肺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我科收治的肺性脑病患者50例。
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71-88岁,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病例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及肺性脑病诊断和临床分级标准[3]。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积极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呼吸兴奋剂等综合治疗。
纳洛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8ug/kg/h微泵泵入, 4mg/d,疗程5d。
1.3 疗效判定1.3.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咳、喘)、意识状态。
显效:治疗后咳、喘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24小时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
有效:治疗后咳、喘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24~48小时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意识状态无改善。
1.3.2 动脉血气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2小时抽血查动脉血气。
1.1.3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的差异。
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效果探析
陈贤胜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目的:探讨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
我院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洛贝林与尼可刹米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的pH值以及PO2、PCO2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45-146)
【作者】陈贤胜
【作者单位】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海南五指山 57229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效果评价 [J], 宿英豪;马蕴蕾;杨梅;苏奎国
2.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刘景平;栾照敏;韩瑜
3.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效果分析 [J], 李丽娜;赵文阁;王春兰;刘俊英;任媛媛
4.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J], 苟升东;吴矩;邱镞文;彭亚兰
5.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J], 曹华;吴兴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因COPD所致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COPD所致的肺性脑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87-02肺性脑病(PE)是由于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呼吸功能衰竭,致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而出现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1-2]。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COPD的急性加重期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造成机体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其死亡率高达30%~45%[3]。
目前有报道纳洛酮治疗COPD所致的肺性脑病,疗效显著。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因COPD所致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因COPD所致肺性脑病患者,均经相关检验确诊,符合COPD及肺性脑病的诊断标准[4],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及合并有脑血管异常、肝肾疾病等。
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52~89岁,平均年龄67.3岁;临床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均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肺性脑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是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严重可危及生命。
纳洛酮能有效地改善患者通气,加快肺性脑病患者的苏醒[1],为探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肺性脑病抢救的成功率,我科2008年1月~2009年3月应用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36例,通过严密观察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科所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患者36例,所有病例均依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中规定的标准[2],明确诊断为COPD所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性脑病。
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61~89岁,住院天数4~35天。
治疗前患者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紫绀,意识障碍。
动脉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60 mmHg。
2. 方法。
本组病例均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3L/min,给氧浓度为28%~33%,鼻面罩吸氧。
)应用呼吸兴奋剂﹑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常,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基础治疗并尽早加用纳洛酮注射剂,首先0.4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再以1.6mg加入生理盐水50ml用微量泵,12小时维持泵入(5ml/h),根据病情必要是可重复使用。
3.结果。
用药后观察:⑴显效:治疗后﹑呼吸困难,紫绀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在24h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18例。
⑵有效:治疗后呼吸困难,紫绀症状意识状态在24~48h转为清醒15例。
⑶无效:治疗后呼吸困难,紫绀症状﹑意识状态没有改善甚至死亡3例。
⑷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失常,无抽搐﹑烦躁﹑恶心﹑呕吐等症状,没有出现皮疹,皮肤发痒等皮肤症状,穿刺处无出现红肿﹑硬结症状,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通过治疗33例,痊愈出院3例恶化死亡。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20例临床观察*导读: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急性加重而导致气流受限发生严重缺氧和CO2潴留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急性加重而导致气流受限发生严重缺氧和CO 2 潴留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已往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休克、婴儿窒息等时有报道,但对肺性脑病研究较少。
近4年来我院使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照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明确诊断为COPD所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40例,病程5~18年,依照1980年我国制定的肺性脑病的诊断和临床分级标准(轻型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而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者;中型为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钝而无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重型为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体征,瞳孔扩大或缩小,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进一步分型。
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20例,轻、中型肺脑16例,重型4例,伴有心律失常者9例。
对照组20例,轻、中型肺脑17例,重型3例,伴有心律失常者7例。
全部病例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脓痰、痰多而不易咳出,喘憋、呼吸困难、头痛、烦躁、多汗、嗜睡、谵语、意识障碍。
体温37.2℃~39.5℃,血压16~21/11~14kPa,脉搏100~128次/min,呼吸24~38次 /min,球结膜水肿,口周紫绀,颈静脉充盈,两肺广泛喘鸣音及湿罗音,心率100~130次/min,肝大,双下肢水肿,四肢末梢循环差。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支持疗法。
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于纳洛酮0.8mg加到500ml液体中维持静滴。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24例临床观察
吴立强;陈小蕾;郑莉莎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05(16)11
【摘要】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症,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是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自2002年6月以来,我的联合纳络酮及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2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2页(P842-843)
【作者】吴立强;陈小蕾;郑莉莎
【作者单位】武警海南总队医院,海口,570203;海南省中医院,海口,570203;海南省中医院,海口,570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J], 罗秋梅;梁一江
2.纳络酮、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J], 符宝林
3.硫酸镁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肺性脑病50例临床观察 [J], 郑伟贤;唐修明
4.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J], 赵春霞;丛绍强;李国栋;王汉森
5.低分子肝素和纳络酮联合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 [J], 范焕英;李世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
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及机理。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2例医疗资料详细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醒脑静与纳络酮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
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仅为57.7%,差别有显著(P0.05)。
结论醒脑静与纳络酮联合应用治疗肺性脑病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症治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纳络酮醒脑静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症,是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一种危重并发症,致死率高达30%以上[1]。
患者通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损害而导致CO2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进而诱发诸如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当患者机体的呼吸系统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会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最
终导致呼吸衰竭。
此外,高碳酸血症酸中毒还可以引起患者精神、神经与神志的改变,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脑组织的损伤。
肺性脑病往往由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引起,因此,若临床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抗炎解痉治疗以兴奋呼吸中枢、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的话,很难对重症患者奏效[2]。
因为此时,患者往往已无力自主排痰,从而导致其滞积于呼吸道内,使细菌得以大量繁殖,抗菌素作用微弱。
因此,本院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特长,运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2例医疗资料详细的肺性脑病患者,以上病例均符合内科急诊治疗学的“肺性脑病诊断和临床分级标准”。
其中,男28例,年龄58~67岁,平均63.2岁;女24例,年龄49~68岁,平均60.6岁。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电解质紊乱者9例,心律失常者5例,酸碱平衡紊乱13例,另有一名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现象。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症状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情分级肺性脑病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个等级。
本组52例患者中,轻型8例,患者均出现神志恍惚、冷淡嗜睡或精神异常;中型28例,患者对各类反应表现迟钝,且瞳孔对光反射活
动减弱,患者多陷入半昏迷状态或出现谵妄躁动、语无伦次等症状;重型16例,患者在入院后多陷入昏迷,对各类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且个别患者可合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出血或休克。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及护理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控制感染。
对全部52例患者均按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
1.3.1对照组治疗所有26例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除以上治疗外,给予患者强心、利尿等治疗手段,以治疗原发疾病,并且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给予抗凝、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等对症治疗。
1.3.2实验组治疗所有26例患者均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疗法。
在以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30ml醒脑静(即氨茶碱、地塞米松、尼可刹米和胞二磷胆碱)制剂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地主,每日一次,连用三至五天;此外,加用纳络酮0.8~
2.0mg 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推,每日一次,与醒脑静配合使用。
随时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症状、血气分析数值、神志恢复时间及其他常规检查数值。
其中,意识障碍程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lasgowComaScale,GCS)。
1.4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本次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种标准。
显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于24小时内恢复神智,症状减轻;有
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于48小时内恢复神智,症状相对好转;无效则是指患者在治疗后72小时内意识障碍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病情无好转甚至死亡。
2.2治疗结果详细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n(%)]
可见,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疗法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仅为57.7%,差别有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实验组得分为13.11±0.88,对照组为9.96±0.93,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体会
在临床诊治中,及时发现肺性脑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十分重要,例如,心悸,胸闷、头痛及嗜睡等,若任其继续发展,则可出现神智恍惚神智昏迷[3]。
肺性脑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肺部损伤导致的CO2潴留及缺氧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加之患者肺部循环障碍及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患者脑组织的损害加剧,出现肺性脑病。
已有研究表明,肺性脑病患者通常处于昏迷、休克等应激状态下,患者机体内负责参与各种应激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主要是内源性阿片肽,即增加β-内啡肽的释放。
因而,该病的治疗关键是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和反应能力,特别是呼吸中枢系统。
纳络酮治疗该病的机制主要是其可竞争性抑制内源性阿片肽等阿片类物质与受体结合[4]。
这可使垂体释放的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
用得以阻断甚至逆转,进而解除β-内啡肽的增加对呼吸中枢的抑制。
使用纳洛酮一方面可以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提高PaO2、降低PaCO2,纠正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呼吸中枢抑制得以解除,其肺内分流及间质水份的积聚均可以减少,从而减轻患者肺水肿的症状。
另外,由于心、肝、肾等脏器中β-内啡肽的增加可以导致这些器官功能受损,因此,纳络酮产生的拮抗β-内啡肽和自由基的效果可以减轻这些器官受到的损害,进而消除患者因血中阿片肽水平显著升高所导致的意识障碍,加快病人神智的恢复和肝肾功能的改善。
醒脑静注射液是由我国传统中药安官牛黄丸精制而成[5],其主要成分是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具有开窍通闭、清肺化痰,清热解毒的作用。
而且,醒脑静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可有效兴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我国中医药研究机构通过长期研究证实,醒脑静具有与纳洛酮基本相同的药理作用,两者在治疗肺性脑病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目前,国内外在肺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疗法,收到了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徐志文,李长斌.醒脑静注射液在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麻醉复苏期的临床应用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6(4):35-37.
[2]周华明.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呼吸衰竭并发急危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8,6(5):24—25.
[3]赵新元,蒋苍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
肺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临床杂志,2009,10(2):17-19.
[4]孟庆学.纳洛酮的药理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
[5]蒋晓芬,薛美.醒脑静与纳络酮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34例临床观察.武警医学,2004,15(5):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