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6.80 KB
- 文档页数:4
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肺性脑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它与肺部疾病直接相关,导致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异常。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肺性脑病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肺性脑病是指由呼吸系统的疾病引发的神经系统症状,特别是由肺功能衰竭导致的脑部损害。
这种疾病通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关,因为COPD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以及二氧化碳排出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
首先,肺性脑病的病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缺氧是指血液中的氧气供应不足,而二氧化碳潴留是指肺部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这两个因素会影响脑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肺性脑病的发生。
其次,肺性脑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认知障碍、行为异常、记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
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混乱、嗜睡、无法回答简单问题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导致患者完全失去意识。
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
此外,肺功能测试和血气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
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肺部的功能状态,而血气分析则可以测量动脉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一旦确诊为肺性脑病,治疗方案将侧重于改善肺功能,从而减轻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治疗可能包括氧气疗法、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等。
氧气疗法旨在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以纠正缺氧状况。
呼吸机辅助通气则可以帮助肺部排出二氧化碳,减轻二氧化碳潴留。
药物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类固醇等药物,以减轻气道狭窄和改善肺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康复护理也是肺性脑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
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增强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肺康复体操、体位倾倒和气道清理等手段来实现。
总结起来,肺性脑病是一种由肺部疾病引发的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
它的病因主要包括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症状多种多样,严重者可能进展至昏迷和死亡。
肺性脑病查房•肺性脑病概述•肺性脑病的诊断•肺性脑病的治疗•肺性脑病的预防与护理•肺性脑病案例分享01肺性脑病概述总结词肺性脑病是一种由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其特点包括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神经功能缺损。
详细描述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而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定义与特点总结词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潴留、缺氧和酸中毒等。
详细描述二氧化碳潴留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引发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缺氧则会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酸中毒也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加重神经功能缺损。
总结词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等,同时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详细描述肺性脑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以及行为异常、躁动不安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严重时,还可能并发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02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
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pH降低。
影像学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表现。
了解患者有无慢性肺部疾病、长期缺氧等病史。
病史采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
体格检查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其他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如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如颅内肿瘤、脑膜炎等。
鉴别诊断0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监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行肠内或肠外营养。
030201一般治疗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老年肺性脑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肺性脑病是指由肺、支气管和胸部疾病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精神疾病-神经症状综合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表现者。
老年肺性脑病的主要基本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中慢性肺心病占85%。
肺性脑病的常见病因如下。
1.急性呼吸道和肺部感染,严重支气管痉挛,气道痰阻塞,进一步降低原有损伤的肺通气功能,导致体内CO2潴留。
2.镇静剂应用不当、吸氧浓度高等医源性因素加重呼吸抑制CO2麻醉状态;脱水剂和利尿剂应用不当,导致痰液粘稠,加重气道阻塞。
3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右心衰竭时,由于脑血量减少,脑缺氧和脑代谢紊乱加重。
老年肺性脑病可以在基础疾病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基础上出现神志冷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性抽搐、昏睡甚至昏迷,或肌腱反射减弱或记忆锥体束征消失阳性。
老年肺性脑病的检查包括血气分析和胸片,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有二氧化碳分压>50mmHg,pH改变不如PaCO2变化明显。
实际的pH取决于碳酸氢根与PaO2的比例。
当PaCO2升高,但pH≥7.35称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如pH<7.35它被称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另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是患者在吸氧状态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PaCO2升高,但PaO2>60mmHg,这是Ⅱ呼衰吸氧后的表现。
2、其它辅助检查胸片提示肺部感染或肺占位病变。
老年肺性脑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一、常规治疗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肺心病或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为降低肺性脑病的发病率,应尽快采取措施。
2、综合治疗包括合理的氧疗,保持气道畅通,改善通风功能,必要时进行机械通风。
有效控制呼吸系统感染,给予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扩张剂、利尿剂、脱水剂等。
关键措施是纠正CO2潴留和呼吸酸中毒保护中枢系统的功能。
3.呼吸监护将并发症送到呼吸监护室进行严密功能检测和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一、实训背景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胸疾病并发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肺性脑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为了深入了解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本次实训针对肺性脑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二、实训内容1. 肺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肺性脑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肺功能衰竭,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进而引起肺性脑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多脑神经炎性损伤等,也可引起肺性脑病。
2. 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1)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等。
(2)精神症状:兴奋、不安、言语增多、幻觉、妄想等。
(3)运动障碍:扑击性震颤、肌阵挛、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等。
(4)其他症状:颅内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3. 肺性脑病的诊断肺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方面:(1)慢性肺部疾病史及肺功能衰竭表现。
(2)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
(3)血气分析: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之表现。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
4. 肺性脑病的治疗肺性脑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2)改善通气:给予氧疗,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症状。
(3)控制呼吸道炎症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4)祛痰:使用祛痰药物,如沐舒坦等。
(5)呼吸衰竭治疗: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等方式改善通气。
(6)对症治疗:如颅内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三、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肺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肺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肺胸疾病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肺性脑病的抢救措施摘要肺性脑病是一种由肺部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肺性脑病的抢救措施,包括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支持治疗。
引言肺性脑病是一种常见且病情危重的疾病,其病理机制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意识改变、认知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需要及时抢救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后果。
快速诊断对于怀疑患有肺性脑病的患者,快速诊断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临床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初步怀疑肺性脑病的可能性。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合水平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肺性脑病患者的血氧水平较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脑电图脑电图可以检测脑电活动异常,如脑电波慢化和癫痫样放电,有助于诊断肺性脑病和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依靠其他辅助检查例如,头部CT或MRI扫描,EEG扫描等可帮助排除脑部病变。
及时治疗一旦诊断确认为肺性脑病,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氧疗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水平,改善脑部缺氧情况。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氧合不足的患者,机械通气是必要的。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正压通气来改善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
病因治疗根据肺部疾病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
例如,对于肺部感染引起的肺性脑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危重病监护对于重症肺性脑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其生命体征。
包括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
综合支持治疗除了及时治疗,综合支持治疗也是肺性脑病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液体管理维持良好的液体平衡对于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合理给予静脉液体,防止液体过负荷和脱水。
营养支持肺性脑病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康复。
神经保护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以给予神经保护治疗,如血流动力学支持、脑保护药物等。
详细解读肺性脑病引言肺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肝脏功能衰竭所导致的脑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本文将详细解读肺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病因肺性脑病主要与肝脏功能衰竭有关。
肝脏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肝脏功能衰竭时,会导致毒素在体内的堆积,其中包括氨基酸、芳香族化合物和神经递质等。
这些毒素经过肝脏解毒的过程中无法被充分清除,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影响脑部功能。
肺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肝硬化或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最常见的原因,可导致肝功能受损,从而引发肺性脑病。
2.肝细胞癌:肝细胞癌的存在及其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也是肺性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3.肝豆状核变性:此病变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肺性脑病。
4.肝血管动静脉瘘:较大的肝血管动静脉瘘可能导致肝脏功能衰竭,是肺性脑病的一种潜在原因。
发病机制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氨基酸异常代谢:肝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将血液中来自肠道的氨基酸进行解毒处理,但在肝脏功能衰竭的情况下,这一过程受到严重阻碍。
氨基酸过多地进入血液循环,进一步转移到脑部,增加了脑内氨基酸的浓度,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
2.神经递质异常:肝脏功能衰竭导致血浆中瘦素和胆素等神经递质的浓度异常升高。
这些神经递质通过影响神经元活动,干扰了脑部正常功能的实现。
3.免疫系统异常:肝脏功能衰竭的患者免疫系统常常存在异常活化,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功能的改变。
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活化进一步影响了脑功能。
临床表现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严重程度也不同。
病情轻重与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关。
轻度肺性脑病时,患者表现为精神状态和行为的异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疲倦、情绪不稳定等。
肺性脑病(肺心脑综合征,肺厥)一、定义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或肺厥,是由于慢性肺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病变,通常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这种病症通常是由于肺部疾病影响脑部血流、氧气供应等因素而引起的。
二、病因1.缺氧:慢性肺脏疾病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大脑缺氧。
2.二氧化碳潴留:肺部疾病引起呼吸机能障碍,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影响大脑功能。
3.心脏功能障碍:心衰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肺厥,使大脑供血不足。
三、临床表现肺性脑病患者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 记忆力减退 - 情绪不稳定 - 头晕、头痛 -感知力减退 - 注意力不集中 - 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四、诊断诊断肺性脑病通常需要综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排除其他潜在病因,确立诊断。
五、治疗治疗肺性脑病的关键在于改善肺部功能,增加氧气供应,改善脑血流,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 1. 氧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况。
2.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以改善肺功能。
3. 肺部康复:通过锻炼、物理治疗等方法改善肺部功能。
4. 心脏功能支持:对于合并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心脏问题。
六、预后肺性脑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等因素。
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肺部功能和脑部供氧情况,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但如果病情严重,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预后可能较差。
七、总结肺性脑病是一种由慢性肺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主要以改善肺部功能、增加氧供为主,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诊,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了解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帮助患者对疾病有所认知和了解。
肺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肺性脑病是一种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由于肺部疾病导致氧供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泄异常,最终导致脑细胞受损。
治疗肺性脑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吸氧疗法和对基础疾病的有效管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肺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1.1 氧疗氧疗是治疗肺性脑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将高浓度氧气输送给患者,以提高体内氧合水平,减轻脑细胞缺氧的情况,从而改善脑功能。
1.2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可通过扩张气道,减轻呼吸困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同时减少肺部炎症,提高氧气传递的效率。
1.3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肺部炎症,改善气道通畅度,从而减轻肺性脑病症状。
1.4 脱水剂脱水剂可帮助减轻体液潴留导致的脑水肿,缓解脑压增高的情况。
2. 吸氧疗法2.1 氧气疗法通过鼻导管、面罩等途径给予高浓度氧气,维持患者体内氧合水平,改善脑细胞缺氧的情况。
2.2 氧气浓度调节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节氧气浓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基础疾病治疗肺性脑病通常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因此治疗肺性脑病也需要对基础疾病进行有效管理。
3.1 定期监测肺功能及时监控肺功能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基础疾病的进展。
3.2 禁烟对于吸烟者,需要及时戒烟,减少继续损害呼吸系统的因素。
3.3 健康饮食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对抗疾病。
综上所述,治疗肺性脑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吸氧疗法以及对基础疾病的有效管理。
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综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患有肺性脑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对于医学基础知识备考,今天中国卫生人才网带大家了解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鉴别诊断。
肺性脑病(简称肺脑),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候的一种综合征。
其死亡率高,晚期死亡率高达60%,在肺心病患者死亡原因中占首位。
一、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肺性脑病是指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其发病机制如下:
1.二氧化碳直接使脑血管扩张,缺氧也能使脑血管扩张,从而使脑充血;
2.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脑间质水肿;
3.缺氧使脑细胞ATP生成减少,影响脑细胞膜上Na十泵功能,引起细胞内水、钠潴留,形成脑细胞水肿;
4.呼吸衰竭时脑脊液pH降低,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可增强脑谷氨酸脱羟酶活性,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
总之,由于上述因素所致脑充血、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加上中枢处于抑制从而出现脑功能严重障碍。
二. 肺性脑病的诊断:
根据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脑诊断标准:
1.慢性肺、胸膜疾患,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2.具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或体征,临床上根据病情的轻重将肺性脑病分成三型(见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疗常规)。
3.动脉血气分析PaO2<6.0kPa(45mmHg),PaCO2>9.33kPa(70mmHg)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
三. 肺性脑病的鉴别诊断:
1.脑动脉硬化症:两者均多见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症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较长时间动作反应迟钝,脑CT常有脑萎缩表现。
肺性脑病患者是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后才产生神经精神症状。
2.感染中毒性脑病:神经系统的表现与感染中毒表现相平行,常伴有脑膜刺激征,颅压高,感染控制后,神经症状随之好转。
3.电解质紊乱:常伴有低钠、低钾、低镁、低氯血症,当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后神经症
状消失。
四、肺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一)呼吸衰竭的处理:
1.合理氧疗:应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3升/分,氧浓度25-33%。
吸氧方式可使用单鼻导管,双鼻导管,氧气面罩等。
2.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肺性脑病的发生常在多年慢性肺心病的基础上,此类病人几乎均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多见,故应首选青霉素800万U+氧哌嗪青霉素12.0g,每日一次静点,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可首选红霉素1.25g+氯霉素1.0g,每日一次静点,并尽快做痰培养,寻找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
如痰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应首选万古霉素0.8-1.6g,每日一次静点,并监测肾功能。
如痰培养以G-杆菌为主,应选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头孢三代抗生素。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 支气管扩张剂:
A. 氨茶碱0.5g放在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点并口服氨茶碱控释片(舒弗美)0.2g,每日二次。
使血中茶碱浓度达到最有效浓度。
但要注意氨茶碱胃肠道反应的副作用。
B. β2激动剂:可使用博利康尼2.5mg,每日三次;全特宁4-8mg,每日二次;美喘清50μg,每日二次。
C.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可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支气管粘膜炎症与水肿,减轻脑水肿,可使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日,也可使用地塞米松10-20mg/日,疗程3-5天。
注意霉菌感染和激素的副作用。
D. 其它:肝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通气量。
可将肝素50mg+5%葡萄糖250-500ml静点,每日一次,疗程7-10天。
使用前后应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
有出血性疾病应避免使用。
(2) 祛痰剂:可使用化痰片0.5g,每日三次,必消痰16mg,每日三次;沐舒坦 60mg tid,必要时可静脉使用60-90mg/日。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可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使二氧化碳潴留状态得以改善。
可拉明0.75g+5%葡萄糖100ml静点,洛贝林100ml液体中3-9mg。
使用24小时无效时,呼吸兴奋剂应停止使用。
5.机械通气:经上述治疗呼吸衰竭仍得不到纠正,应考虑机械通气,无创通气无效时可考虑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这是治疗肺性脑病最有效的措施。
(二)心力衰竭的处理:如存在有心功能不全应予处理。
1.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1) 硝酸甘油类:硝酸甘油10mg+5%葡萄糖250ml静点,可扩张小静脉,
减轻心脏前负荷。
(2) 硝普钠:25-50mg加入250-500ml液体持续避光静点,如有注射泵条件
也可放在48ml液体中,24小时持续静点(每小时进入2ml),可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可使生理分流增加,故应在吸氧条件下使用。
(3) 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5-10mg,每日三次,恬尔心30mg,每日三次口服。
(4) 苄胺唑林: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静点,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
2.利尿剂的应用:可使用DHCT20mg,每日二次口服,同时使用氨苯喋啶50mg,每日二次,浮肿严重,尿量少的患者使用速尿20mg,静脉注入,但使用利尿剂同时要注意电解质与体液补充,以避免其副作用。
3.强心剂的应用:选用快速小剂量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0.2mg加入小壶,每日二次。
应注意在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给药。
(三)肺性脑病的处理:(无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可采取)
1.消除脑水肿:可使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点,每日二次。
但要注意使用脱水剂以后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和血液浓缩。
2.激素应用:可减轻脑水肿,用法同前。
3.脑细胞代谢药物:
(1) FDP5.0静脉注射,每日1-2次。
(2) ATP20-40mg/日,静脉加入。
(3) 辅酶A 50-100U/日,静脉加入。
(四)营养支持疗法:
肺心病患者绝大多数因长期缺氧,酸中毒,导致胃肠道功能减退,呼吸肌营养不良,通气量不足,造成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
为提高其呼吸功能,改善呼吸肌疲劳,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应使用血浆200ml/日,20%脂肪乳500ml/日,和复方氨基酸250ml/日,白蛋白10-20g/日。
查看更多医学基础知识资料,尽在中国卫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