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白砂糖辅料质量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1
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白砂糖((GB 317-1998)),其质量标准分为精制、优级、一级和二级。
另外,白砂糖国家新标准(GB 317-2***,替代GB 317-1998)已经修订完毕,正在国家审批程序之中。
附录2:《白砂糖》国家标准的新、旧指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7-1998:感官要求(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粗粒:0.800~2.50mm;——大粒:0.630~1.60mm;——中粒:0.450~1.25mm;——细粒:0.280~0.800mm。
(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表2 理化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蔗糖分,% ≥99.8 99.7 99.6 99.5还原糖分,% ≤0.03 0.05 0.10 0.17电导灰分,% ≤0.03 0.05 0.10 0.15干燥失重,% ≤0.06 0.06 0.07 0.12色值,IU ≤30 80 170 260混浊度,度≤ 3 7 9 11不溶于水杂质mg/kg≤20 30 50 802: 卫生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二氧化硫(以SO2计)mg/kg ≤10 20 40 50砷(以As计),mg/kg ≤0.5 0.5 0.5 0.5铅(以Pb计),mg/kg ≤ 1.0 1.0 1.0 1.0铜(以Cu计),mg/kg ≤ 2.0 2.0 2.0 2.0菌落总数,个/g ≤200 350 350 350大肠菌群,个/100g ≤30 30 30 30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螨(在250g白砂糖中)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附录1:食糖的品种与质量食糖因原料、加工工艺不同,有普通白砂糖,精制幼(小粒)砂糖、精制绵白糖,普通绵白糖,方糖和块糖,冰糖,红糖等。
精制幼砂糖即精制小粒砂糖,因其纯净度高,蔗糖份含量达到99.8%以上,水份含量极少,各项卫生指标控制严格,晶粒小、均匀、松散,易溶化、易贮藏,不易受潮结块,特别适合于供作家庭常备食用糖和餐桌糖。
白砂糖验收方案
一、目的
明确检验标准,快速准确地对白砂糖进行检验,特制定本检验方案。
二、抽样方法
按照兼前顾后的原则,随机多点取样。
五、拒收条件
1. 品种不符,整批拒收;
2. 在抽检时发现有明显的色泽差异,整批拒收;
3. 抽检时发现肉眼可见异物,按照抽样表的接收或拒收限值进行处理;
4. 如在抽检时未发现有异物或异味,而在生产使用时发现有异物或异味的现
象,经品控确认后,未使用的原料作退货处理,已使用的原料全部作报废处理;
5. 抽检时发现包装被有毒有害物污染,整批拒收;
6. 运输车辆运输过有毒有害物品的,整批拒收。
白砂糖质量标准
白砂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原料,它的质量直接关系
到我们的健康。
因此,建立和遵守白砂糖的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砂糖的质量标准,以便消费者和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和
掌握白砂糖的质量要求。
首先,白砂糖的外观应该呈现出洁白晶莹的状态,不应有杂质
和异物。
其次,白砂糖的气味应该清香纯正,不应有任何异味。
此外,白砂糖的口感应该细腻,不应有粗糙感和异物感。
最后,白砂
糖的溶解性应该良好,不应有结块现象。
在生产过程中,白砂糖的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
行生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生产过程中无任何添加剂和
污染物。
同时,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生产过
程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白砂糖时应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的质量
标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
同时,在使用白砂糖时,要
注意保存环境和条件,避免白砂糖受潮或受污染。
总之,白砂糖的质量标准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保障食品安全的
重要基础。
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消费者也应增强质量意识,选择合格的产品并正确使用,共同维护
白砂糖的质量和健康。
通过建立和遵守白砂糖的质量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食品
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
所述内容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引起大家对白砂糖质量标准的重
视和关注。
白砂糖理化和卫生指标所反映的白砂糖质量状况一、理化指标:(一)蔗糖分/总糖分:优级糖≥99.7%,一级糖标准值≥99.6%,二级糖标准值≥99.5%。
蔗糖分是衡量食糖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蔗糖分越高说明糖越纯,其它物质含量越少。
由于白砂糖纯度很高,往往百分之零点一二就决定糖品的级别。
(二)还原糖分:优级糖≤0.04%,一级糖标准值≤0.1%,二级糖标准值≤0.15%。
还原糖过高会使食糖易吸潮,容易滋生微生物,使食糖容易变质,不利于食糖的保存。
故还原糖糖分应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三)电导灰分:优级糖≤0.04%,一级糖标准值≤0.1%,二级糖标准值≤0.13%。
标准值≤0.04%。
可反映食糖中的离子型非糖物的含量,非糖物中的无机成分对制糖过程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四)干燥失重:优级糖≤0.06%,一级糖标准值≤0.07%,二级糖标准值≤0.10%。
潮湿的食糖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和满虫,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五)色值:优级糖≤60IU, 一级糖标准值≤150IU,二级糖标准值≤240IU。
色值主要影响糖品外观,是杂质多寡的一种反映,也是生产工艺水平的一种体现,这是困拢我国制糖业的痼疾。
(六)混浊度:优级糖≤80MAU, 一级糖标准值≤160MAU,二级糖标准值≤220MAU。
混浊度是用糖液的清澈或混浊程度来反映细微的悬浮物量的多少,进而反映食糖中存在的细微不溶性物质的量,是衡量纯度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制糖工艺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混浊度越高,细微的悬浮物量越多。
(七)不溶于水杂质:优级糖≤20mg/kg,一级糖标准值≤40mg/kg,二级糖标准值≤60mg/kg。
顾名思义,该指标及来衡量糖品中不溶水的杂质,数值越高,表明糖品中杂质越多,糖品纯度就越低。
(八)粒度:优级糖≥80,一级糖标准值≥80,二级糖标准值≥80。
二、卫生指标:(一)二氧化硫含量:优级糖≤15mg/kg,一级糖标准值≤30mg/kg,二级糖标准值≤30mg/kg。
白砂糖执行标准白砂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中。
为了确保白砂糖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以规范白砂糖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本文将对白砂糖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意义。
1. 制定背景。
白砂糖作为食品原料,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保障白砂糖的质量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白砂糖执行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化组织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制定,旨在规范白砂糖的生产加工过程,保证其质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主要内容。
白砂糖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原料要求,白砂糖的生产原料通常为甘蔗或甜菜,执行标准对原料的质量和来源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原料的安全和卫生。
(2)生产工艺,白砂糖的生产过程包括提取、精炼、结晶等环节,执行标准对这些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生产设备、操作流程、卫生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3)质量指标,白砂糖的质量指标是执行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外观、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多个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白砂糖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包装标识,执行标准还对白砂糖的包装和标识进行了规定,要求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标识应明确标示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3. 实施意义。
白砂糖执行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白砂糖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执行标准规范了白砂糖的生产加工过程,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其次,执行标准明确了白砂糖的质量指标,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优质产品,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最后,执行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整个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综上所述,白砂糖执行标准是保障白砂糖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食品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要求,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白砂糖产品符合执行标准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产品。
白砂糖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1、1晶粒均匀,中粒:0.45-1.25mm,含量≥80%;
1、2晶粒或其水溶液清澈、透明、味甜、纯正无异味、无异臭;
1、3晶粒干燥、松散无结块现象,颜色洁白无明显黑点、无异物、有光泽;
2、理化指标
4、1包装物采用塑料编织袋。
内衬食品级塑料袋、或其他符合食品包装卫生要求的包装袋。
4、2标识
产品包装标识应满足GB7718的规定
5、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中应防雨、防潮、防爆晒、防污染,严谨与有毒、有气味及其他会影响白砂糖质量的货物混运。
6、贮存
产品应存在清洁、干燥、低温的仓库中,严谨与有毒、有害及其他易对白砂糖造成污染的物品混放。
离墙壁、暖气管、水泥柱1m以外、离地0.1m以上的防潮隔板上,出入仓时应避免骤冷骤热。
7、净含量检验
符合标准标注要求,净含量允许短缺量按国家质量监督局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的规定执行。
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白砂糖((GB 317-1998)),其质量标准分为精制、优级、一级和二级。
另外,白砂糖国家新标准(GB 317-2***,替代GB 317-1998)已经修订完毕,正在国家审批程序之中。
附录2:《白砂糖》国家标准的新、旧指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7-1998:感官要求(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粗粒:0.800~2.50mm;——大粒:0.630~1.60mm;——中粒:0.450~1.25mm;——细粒:0.280~0.800mm。
(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表2 理化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蔗糖分,% ≥99.8 99.7 99.6 99.5还原糖分,% ≤0.03 0.05 0.10 0.17电导灰分,% ≤0.03 0.05 0.10 0.15干燥失重,% ≤0.06 0.06 0.07 0.12色值,IU ≤30 80 170 260混浊度,度≤ 3 7 9 11不溶于水杂质mg/kg≤20 30 50 802: 卫生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二氧化硫(以SO2计)mg/kg ≤10 20 40 50砷(以As计),mg/kg ≤0.5 0.5 0.5 0.5铅(以Pb计),mg/kg ≤ 1.0 1.0 1.0 1.0铜(以Cu计),mg/kg ≤ 2.0 2.0 2.0 2.0菌落总数,个/g ≤200 350 350 350大肠菌群,个/100g ≤30 30 30 30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螨(在250g白砂糖中)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附录1:食糖的品种与质量食糖因原料、加工工艺不同,有普通白砂糖,精制幼(小粒)砂糖、精制绵白糖,普通绵白糖,方糖和块糖,冰糖,红糖等。
精制幼砂糖即精制小粒砂糖,因其纯净度高,蔗糖份含量达到99.8%以上,水份含量极少,各项卫生指标控制严格,晶粒小、均匀、松散,易溶化、易贮藏,不易受潮结块,特别适合于供作家庭常备食用糖和餐桌糖。
白砂糖验收标准
1、目的:确保原物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成品加工质量需求
2、范围:适用白砂糖采购、验收
3、职责:原物料检验员负责按标准进行验收检验
原料名称白砂糖
产地不限定
等级/
抽样频率每批次必检
抽样方法采用前中后随机抽样,感官抽样量为:低于50件抽3袋,50-100件以上抽5袋;100以上8袋参考国标GB/T 317 白砂糖GB13104 食糖
指标项目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式
感官指标
色泽
白色至浅黄透明状
,有光泽
取适量样品置于洁净、干燥
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
器)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察其色泽和状态,闻其气
味,品其滋味
入厂检验组织状态
晶体颗粒状、无受潮化开
现象,流动性良好,允
许结块不超过整体重量
的5,且用手可以捏碎
入厂检验滋/气味
口尝甜味明显,无发苦、
涩口等不良滋味
入厂检验杂质
每平方米表面积内长度
大于0.2mm 的黑点数量
不多于15 个
入厂检验
理化指标
干燥失重() ≤0.07 GB/T 35887 入厂检验二氧化硫残留量(以SO2
计)(g/kg)
≤0.1 GB 5009.34 入厂检验蔗糖分() ≥99.6 GB/T 35887 型式检验还原糖分() ≤0.10 GB/T 35887 型式检验电导灰分() ≤0.10 GB/T 35887 型式检验色值(IU) ≤150 GB/T 35887 型式检验不溶于水杂质(mg/kg) ≤40 GB/T 35887 型式检验浑浊度(MAU) ≤160 GB/T 35887 型式检验。
白砂糖质量标准1 目的:明确白砂糖的质量标准,保证白砂糖质量。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白砂糖的质量控制。
3 责任人:。
4 内容4.1感官要求4.1.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粗粒:0.80~2.50mm;——大粒:0.63~1.60mm;——中粒:0.45~1.25mm;——小粒:0.28~0.80mm。
——细粒:0.14~0.45mm。
4.1.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4.1.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4.2 理化要求白砂糖的各项理化指标见表14.3卫生要求白砂糖的各项卫生指标见表24.4还原糖分的测定4.4.1方法提要本法是基于碱性铜盐溶液重金属的金属盐类的还原作用,用碘滴定法定量奥氏试剂与糖液作用生成的氧化亚铜,从而确定样品中的还原糖分。
本法各项试验条件(包括试剂量、奥氏试剂量、煮沸时间、碘液耗用量及碘的反应时间等)都应严格按标准规定。
4.4.2仪器、设备4.4.2.1锥形烧瓶,容量300ml。
4.4.2.2滴定管:50ml,刻度刻至0.1ml。
4.4.3试剂4.4.3.1奥氏试剂:分别称取硫酸铜(CuSO4·5H2O)5.0g,酒石酸钾钾钠300g 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50g(或无水盐19.8g),溶于900ml蒸馏水中,如有必要可将其微微加热。
待完全溶解后,放入沸水溶中,加热杀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稀释至1000ml,加入少量活性炭或硅藻土过滤,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4.4.3.2 硫代硫酸钠贮备溶液: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20g及无水碳酸钠0.1g(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用经煮沸灭菌蒸馏水溶解,稀释至500ml,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放置8-14天后过滤备用。
4.4.3.3 0.03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需用时配制如下:吸取硫代硫酸钠贮备溶液100ml,移入容量瓶中并用经煮沸灭菌的蒸馏水稀释至500ml,该试剂用量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并校正其浓度。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28。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34。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51。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51及GB317-1998。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0。
2 质量标准:3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411。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01。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封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460。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125。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50。
2 质量标准:3 贮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1。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封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39。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179。
2 质量标准:3 贮藏:严防受潮,不允许与易挥发物长期放在同一库房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以防污染,保持包装箱完整。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P1188。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190。
2 质量标准:3 贮藏:密闭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182。
2 质量标准:4 贮藏:遮光,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46。
白砂糖国际标准
白砂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于食品加工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白砂糖的国际标准,包括外观和感官特性、化学成分、颗粒度、水分和灰分、溶解度、微生物指标以及食品添加剂等方面。
1.外观和感官特性
白砂糖应呈现白色或微黄色的颗粒状,不应有任何异物和杂质。
其颗粒应均匀细腻,不应有结块或结晶现象。
白砂糖的味道应甜而纯正,不应有任何异味。
2.化学成分
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其含量应在99.5%以上。
此外,白砂糖中不应含有铅、砷等重金属。
3.颗粒度
白砂糖的颗粒度应为20目至200目之间,以确保其溶解度和口感。
颗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白砂糖的品质和口感。
4.水分和灰分
白砂糖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也有严格规定,以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白砂糖容易变质,而灰分含量过高则会影响其纯度和口感。
5.溶解度
白砂糖在水中应能快速溶解,以保证其口感和品质。
溶解度低的白砂糖可能会影响食品加工和口感。
6.微生物指标
白砂糖中应无微生物污染,以确保其安全性。
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食品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7.食品添加剂
白砂糖中不应含有任何食品添加剂,以保证其天然性和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总之,白砂糖的国际标准是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在选择和使用白砂糖时,应该注意以上各方面指标,以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并能够安全地用于食品加工和食用。
白砂糖等级划分标准
白砂糖是日常食品中常见的甜味剂,其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是按照国家标准GB/T
317-2006《白砂糖》进行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1. 一级白砂糖:其含有白砂糖不低于99.8%,不含任何色素、质量提高剂、防腐剂、香精药用成分等物质,且无异味。
2. 优级白砂糖:其含有白砂糖不低于99.5%,且相比一级白砂糖,在制造过程中允许使用酸性、酶法或其他适当工艺的脱色剂和去杂剂,但总使用量不超过0.1%,且不含任何非食品添加物和异味。
4. 一般白砂糖:其含有白砂糖不低于98.5%,允许少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如焦糖色素),但添加量不得超过0.5%。
综上所述,白砂糖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白砂糖、优级白砂糖、合格白砂糖和一
般白砂糖。
在选择和购买白砂糖时,应尽可能选择质量等级高、添加物和杂质含量低的产品,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白砂糖国家标准白砂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它是由甘蔗或甜菜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具有甜味,可用于烹饪和制作甜点。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制定了白砂糖的国家标准,以规范生产和销售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国家标准对白砂糖的生产工艺、质量指标、包装标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首先,标准规定了白砂糖的原料应当选用优质的甘蔗或甜菜,经过严格的加工流程提炼而成,不得掺假、掺杂。
其次,标准对白砂糖的外观要求进行了明确,要求其色泽洁白,晶粒均匀,无异物。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白砂糖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指标,包括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水分含量等,以确保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符合要求。
标准还对包装和标识进行了规定,要求包装材料应符合卫生标准,标识应清晰易懂,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遵循国家标准生产的白砂糖,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也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购买时,也可以根据产品标准进行选择,放心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同时,国家标准还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依据,可以对生产企业进行抽检和监督,确保市场上的白砂糖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白砂糖国家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制定和修订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健康安全,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也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其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总之,白砂糖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安全、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认真遵守国家标准,促进白砂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产品。
白砂糖标准简介白砂糖是一种常见而受欢迎的食品甜味剂。
其在烹饪和烘焙中广泛使用,也常作为咖啡和茶的调味品。
白砂糖的质量以及标准化是确保其在市场上的品质和可靠性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白砂糖的标准,包括其外观、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外观要求白砂糖的外观是消费者直接感知和识别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白砂糖外观的一些要求:•颗粒状:白砂糖应呈现出均匀细小的晶体颗粒,不应有明显的结块或颗粒不均匀的现象。
•颜色:白砂糖应呈现出明亮的白色,不应带有杂质或发黄现象。
•透明度:白砂糖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不应存在浑浊或不纯净的现象。
化学成分要求白砂糖的化学成分也是判断其品质和标准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白砂糖化学成分的一些要求:•蔗糖含量: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标准白砂糖应具有高蔗糖含量,通常不低于99.5%。
•水分含量:白砂糖的水分含量应低于0.5%。
过高的水分含量可能导致白砂糖易吸湿结块,影响质量和保存期限。
•杂质含量:白砂糖应不含任何有害物质或可见的杂质。
常见的杂质包括沙子、纸屑等。
标准白砂糖的杂质含量应小于0.02%。
•灰分含量:白砂糖的灰分含量是指燃烧后残留下的无机物质。
标准白砂糖的灰分含量应小于0.05%。
生产工艺要求白砂糖的生产工艺是确保其质量和标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白砂糖生产工艺的一些要求:•脱色:白砂糖通常通过脱色工艺来提高其色泽。
常用的脱色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过滤等。
标准白砂糖的脱色效果应达到要求,不应具有明显的色泽问题。
•脱水:白砂糖生产中的脱水过程是关键步骤之一。
标准白砂糖应通过适当的脱水工艺,控制水分含量在合理范围内。
•精炼:白砂糖的精炼是指去除其余杂质和不纯物质的过程。
精炼过程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并确保白砂糖的纯度和质量。
标准化和监管要求为了确保市场上的白砂糖品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标准化和监管非常重要。
以下是白砂糖的标准化和监管要求的一些方面:•国家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白砂糖标准,通常由食品监管机构制定和发布。
白砂糖质量标准1 目的:明确白砂糖的质量标准,保证白砂糖质量。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白砂糖的质量控制。
3 责任人:。
4 内容4.1感官要求4.1.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粗粒:0.80~2.50mm;——大粒:0.63~1.60mm;——中粒:0.45~1.25mm;——小粒:0.28~0.80mm。
——细粒:0.14~0.45mm。
4.1.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4.1.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4.2 理化要求白砂糖的各项理化指标见表14.3卫生要求白砂糖的各项卫生指标见表24.4还原糖分的测定4.4.1方法提要本法是基于碱性铜盐溶液重金属的金属盐类的还原作用,用碘滴定法定量奥氏试剂与糖液作用生成的氧化亚铜,从而确定样品中的还原糖分。
本法各项试验条件(包括试剂量、奥氏试剂量、煮沸时间、碘液耗用量及碘的反应时间等)都应严格按标准规定。
4.4.2仪器、设备4.4.2.1锥形烧瓶,容量300ml。
4.4.2.2滴定管:50ml,刻度刻至0.1ml。
4.4.3试剂4.4.3.1奥氏试剂:分别称取硫酸铜(CuSO4·5H2O)5.0g,酒石酸钾钾钠300g 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50g(或无水盐19.8g),溶于900ml蒸馏水中,如有必要可将其微微加热。
待完全溶解后,放入沸水溶中,加热杀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稀释至1000ml,加入少量活性炭或硅藻土过滤,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4.4.3.2 硫代硫酸钠贮备溶液: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20g及无水碳酸钠0.1g(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用经煮沸灭菌蒸馏水溶解,稀释至500ml,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放置8-14天后过滤备用。
4.4.3.3 0.03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需用时配制如下:吸取硫代硫酸钠贮备溶液100ml,移入容量瓶中并用经煮沸灭菌的蒸馏水稀释至500ml,该试剂用量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并校正其浓度。
原料验收标准1、目的:公司对外购的原料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影响成品的辅助性材料进行控制,确保最终成品满足顾客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公司构成外供成品的原、辅料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影响外供产品的辅助性材料。
3、职责:验收结果审核权限化验员质量部总监总经理采购原辅料检验结果:合格、退货验收审核--—库存原辅料检验结果:合格、不合格、报废验收审核--- 4、验收管理流程图4。
1 原辅料验收流程按标准验合格入库不合格退货原辅料进货4。
2 库存原辅料验收流程5、验收管理要求5。
1所有购进的食品、都应当建立查验登记,如实记录原料等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
查验登记记录必须真实,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5.2食品采购入库前应由库管人员进行验收,合格的入库储存,不合格的退回;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就地封存,并报告有关部门。
6、验收标准序号原辅料类别标准参照标准1 阿胶1、净含量是否合格2、蛋白质(g/100g≥81。
253、水分%≤15中国药典检查收合格入库不合格退货移至“不合格品区”、待退货库存原辅料2 阿胶枣1、感官2、二氧化硫g/kg≤0。
353、水分,%≤254、蛋白质,%≥2。
0DB37/T7622 乳粉1、感官2、蛋白质,%≥343、水分,%≤5.0GB196443 可可粉1、感官2、水分,%≤5。
03、灰分,%≤10.0GB/T207064 白砂糖1、干燥失重,%≤一k级0。
07、二级0.102、不溶于水杂质(mg/g ≤一级40二级603、二氧化硫(mg/kg ≤30GB317标准5 食用葡萄糖1、感官2、水分,%≤10。
03、PH值4.0-6.5GB/T208806 植物饮料粉(速溶红茶粉1、感官2、水分,%≤5。
03、溶解时间/(s≤60Q/HJM0003S7 椰汁粉1、感官2、水分%≤3。
03、蛋白质,%≥2。
54、二氧化硫(mg/kg ≤50 Q/WYD003S8固体麦精(麦芽粉1、感官2、水分%≤4。
白砂糖执行标准
白砂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原料,也是烹饪和烘焙中常用的甜味剂。
为了确保生产的白砂糖符合卫生安全、质量稳定的要求,制定了白砂糖的执行标准。
本文将对白砂糖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一、外观要求。
白砂糖应呈白色,无杂质、异物和霉斑。
颗粒大小均匀,不应有结块和结晶。
二、理化指标。
1. 水分含量,白砂糖水分含量不得高于0.06%。
2. 灰分含量,白砂糖灰分含量不得高于0.04%。
3. PH值,白砂糖PH值应在5.5-7.0之间。
4. 可溶性固体含量,白砂糖可溶性固体含量不得低于99.5%。
5. 色度,白砂糖色度不得高于45ICUMSA。
三、化学指标。
白砂糖中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四、微生物指标。
白砂糖中不得含有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五、贮存要求。
白砂糖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清洁的环境中,远离有害气体和异味。
六、包装标识。
白砂糖包装上应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信息,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七、质量控制。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以上即是白砂糖执行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执行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稳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白砂糖产品。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白砂糖产品的监督检查,确保市场上的白砂糖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