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
- 格式:doc
- 大小:55.80 KB
- 文档页数:14
常见精神科急症诊疗规范目录一、急性精神药物中毒的处理 (3)(一)治疗原则 (3)(二)具体措施 (3)(三)对症治疗 (4)二、精神药物严重副作用的处理 (4)(一)粒细胞减少系造血系统受到药物抑制所致。
(4)1、粒细胞缺乏症定义: (4)2、病因: (4)3、临床表现: (5)4、处理 (5)5、预防措施: (5)(二)药源性癫痫大发作 (6)(三)麻痹性肠梗阻 (6)(四)恶性综合征(NMS) (7)1、原因 (7)2、发生时间 (7)3、临床表现 (7)4、治疗 (7)三、精神病人攻击性行为的处理 (8)四、精神病人自缢的处理 (9)五、精神病人噎食的处理 (10)六、精神病人吞食异物的处理 (11)七、意识障碍的急诊处理 (11)概念:精神科急诊系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
有可能对周围人群或病人本身造成生命威胁或财产损失,或其躯体情况处于危急状态,急需采取治疗防护措施。
一、急性精神药物中毒的处理(一)治疗原则1、立即中止机体与药物的再接触,避免再次服用。
2、尽快抢救,分秒必争。
对惊厥、休克、呼吸障碍、心律失常等,首先采取对症措施,以抢救生命。
3、尽快使用较为有效的解毒剂。
4、边抢救,边诊断。
(二)具体措施1、促进毒物排泄。
2、催吐。
3、洗胃。
4、导泻和吸附:洗胃后灌入硫酸钠或硫酸镁20—30g;或活性炭4—5g加水250—300ml经胃管灌入。
5、利尿:无尿时液体应限制在800ml以内。
6、解毒:一般解毒药:葡醛内酯(肝泰乐)600—800mg,VitC1—2g。
三环类抗抑郁药、抗震颤麻痹药中毒:毒扁豆碱,新斯的明。
7、维持生命体征最主要的是保持正常的呼吸,心率和血压,同时要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血钾的变化。
(三)对症治疗1、意识障碍、昏迷:利他灵20—100 mg 静脉滴注,纳络酮静推或静脉滴注。
2、休克:多巴胺,问羟胺,NE。
3、抽搐:安定静推或氯硝安定1—4mg肌肉注射。
精神科各种综合症1、第欧根尼综合症:Diogene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病症特点:1.生活脏乱,2.极度自卑感3.又强迫性的囤积行为,无法舍弃财物,过度的购置欲4.有强烈的隐居欲望,拒绝他人帮助5.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上,有时伴随老年痴呆症---------------------------------------------------------------------------------------------2、外地口音综合症:Foreignaccentyndrome:外国口音综合症(Foreignaccent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很罕见的病症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脑损伤,此病导致患者说母语时如同带有外国口音,例如:一个美国人可能说话带着法国口音----------------------------------------------------------------------------------------------3、科塔尔综合症科塔尔综合征〔Cotardyndrome〕:以虚无妄想〔nihiliticdeluion〕和否认妄想〔deluionofnegation〕为核心病症患者主要是认为自身躯体和内部器官发生了变化.局部或全部已经不存在了如某患者称自己的肺烂了肠子也烂了甚至整个身体都没了.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不复于人世或者五脏六腑已经被掏空即使正和外人说话也不认为自己是活着的----------------------------------------------------------------------------------------------4、卡**拉妄想综合症:卡**拉妄想症(Capgradeluion)命名自第一个介绍这个心理疾病的法国心理医师,患有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爱人被一个具有同样外貌特征的人取代了----------------------------------------------------------------------------------------------5、Fregoli妄想综合症又名人身变换症和卡**拉妄想症(Capgradeluion)相反,这类患者认为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的伪装,以上都属于错觉认知综合症的一种----------------------------------------------------------------------------------------------6、被爱妄想症〔Erotomania〕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陷入另一个人〔通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他谈恋爱的妄想之中。
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的常见类型及风险管理经验总结摘要:目的:探究基层综合医院精神疾病患者急诊就诊的类型,总结基层综合医院其风险管理经验方法。
方法:从我院急诊科与其他专科2017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了诊断为精神疾病或含有精神疾病诊断的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了其诊疗护理管理方法。
结果:分析可知,在该院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病症类型有:精神病性障碍(28例,38.89%)、神经症(10例,13.89%)、躯体形式障碍(18例,25.00%)、心境障碍(10例、13.89%)、应急障碍(1例,1.3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例,6.94%)等。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结论:基层综合医院急诊医师和其他临床医师在接诊精神疾病患者时应进一步提高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管理;基层综合医院还应当加强医疗机构场所的安全风险管控与政府综合治理部门、公安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以减少意外情况和医疗争议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类型;风险管理在精神方面存在相关疾病的急诊患者往往会给自身和家庭带来较大困扰,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其中有的患者会在自杀自伤、冲动杀人、跳楼、自缢等举动后,病情比较严重,家属急于把患者送到医院接受救治。
这增加了精神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急诊科、专科的就诊机会。
因各种因素制约,包括入院前的疾病发生与诊疗信息不准确,患者入院后不配合诊疗,增加了急诊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诊疗的难度和风险管理,如简单地将这类患者留在急诊科病房进行前期处理,不仅对急诊科有限床位的使用造成压力,也对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并且在目前基层医院急诊科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明显增加急诊科对急诊科其他患者的安全管理风险。
所以综合医院面临着如何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恰当的接诊和合理分流处置的问题[1],结合我院各专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护理实践,对其常见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较好经验。
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精神科医生该做什么?Humberto Marin, MD and Javier I. Escobar, MD要点•医学上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常见于女性,低社会经济地位者,特定族群以及儿童和青少年。
•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通常是慢性、迁延病程,产生的原因也是多因素的。
•在治疗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 ,SD)时应该格外重视精神病性的共患病,例如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因为SD病人成瘾或者依赖的风险较高,使用有成瘾性的药物时要谨慎,尤其是鸦片类的镇痛剂和镇静剂如苯二氮卓类。
DSM-IV中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表现是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或主述,常常伴随其他精神病性症状或者和心理问题有关。
这些症状往往导致反复就医;并且和严重的不适感、功能障碍和残疾相关;产生大量的医疗开支。
尽管他们频繁发生并且和初级保健以及精神科临床都相关,但是对这些障碍的定义、分类和治疗仍然很困难而且有争议。
此外,各个学科中关于这些障碍的系统研究的可用资料都很少。
根据委员会变化无常的建议做出的诊断改变经常“难以作摸”,这也减少了不同时期研究的可比性。
历史简介这些困扰临床医生的戏剧性的、奇特的躯体症状自从远古时代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对其历史演变的简单回顾表明当医学模式改变时他们也发生变化。
例如,在特定时期,一些名称如癔病、疑病、古怪、英国病、士兵的心、神经循环性衰弱、神经衰弱、过度劳累、体液紊乱、心身障碍等等都很流行或贴切,但是大部分最终逐渐被忘却或者被更专业的术语取代。
尽管要消除他们的努力一直没变,但是某些名称(癔病、神经衰弱)仍然在使用或许也证明了他们的恰当性。
在精神病学领域,使用“躯体化”这个名称来描述这些躯体表现已经几十年了。
躯体化的经典概念是由移居到美国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家Wilhelm Stekel提出的。
1他将其描述为“根深蒂固的神经症”或者“心理冲突表现为躯体障碍的过程”。
在北美精神病学界,Zbigniew J. Lipowski扩展了这一概念,2他将躯体化描述为“将心理状态或意图体验、概念化和/或传达为身体感觉、功能改变或者躯体象征的趋势”。
精神科分级护理常规一. 特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因各类药物中毒而致使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2.因精神药物引发的严峻副反映(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病症群,严峻药物过敏等),显现危重,危及生命者.3.各类严峻外伤后自缢后苏醒不全等.(二)护理要点1.专人重点护理,周密观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情形,并每1-2小时记录于护理单上.2.准确迅速执行各类抢救医治护理方法,并及时记录.每班书写护理记录一次,特殊病情转变随时记录.3.注意维持各类导管的通畅,方法落实.4.维持床铺整洁与保暖,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病人应有预防护方法,避免烫伤与坠床.5.按时喂药,喂水,喂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准确记录出入量,出入量24小时总结,于第二天上午7AM以同色线为标志二. 一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有严峻自伤自杀,冲动伤人,逃跑及猛烈兴奋躁动者.2.伴有严峻躯体疾患,生活不能自理者.3.各类医治,手术后需休息者.4.严峻的病症性和器质性神经病患者.5.木僵病人6.司法鉴定病人.(二)护理要点1.专人重点护理,严格交交班,周密观看病情,严禁病人单独外出,病人的各类活动应始终在工作人员看护下进行.保证平安,避免摔倒或其他意外发生.2.置于易观看的病史内.3.传染病人必需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4.常常检查病人有无受伤,是不是收藏伤人或自伤的危险物品等.5.维持床铺干燥,平整,温暖,按时给便器.如有尿潴留,报告医生处置.6.按病情需要为卧床或爱惜约束的病人每2小时改换体位一次,必要时加垫汽圈,避免压疮发生.7.做好晨晚间生活护理(西口,脸,脚,会阴),夏日每日洗澡或擦澡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并按期更衣,修剪指(趾)甲.8.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或专门饮食,不能自行进食者给予喂食或鼻饲,或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及能量.9.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按医嘱按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体温超过39摄氏度(腋)时,应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置.每日补充水分不得少于3000毫升.体温超过37摄氏度(腋)每班常规测体温一次.10.详细准确地书写一级护理记录.11.周密观看病情,如发觉病情转变,随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三. 二级护理(一)护理对象1.表现懒惰,孤僻,冷淡,兴奋多动,思想行为怪异者.2.有幻觉,妄想者.3.一样生活自理者.(二)护理要点1.白天除同意专门医治,午休外,均应起床,按病区作息时刻进行活动.2.成立规律的作息制度,开展丰硕多彩的工娱活动,增进康复.3.做好生活护理,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4.交交班时应点清病人,常常巡视,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避免意外发生(自伤自杀,伤人,逃跑等),病人离开病区应有人陪伴.5.注意观看病情转变,每周记一次护理记录,有特殊情形随时记.6.假设病情稳固,条件许可时,可依照医嘱安排假出院.7.结合病情开展健康教育.四.三级护理(一)护理对象康复期病人.(二)护理要点1.深切了解病人的内心状况,针对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鼓舞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避免复发,做好出院前的思想预备工作.2.依照病人的能力及具体情形,可担任病区工休组织的领导,协助做好病员治理工作.3.发动病人参加病区内简单,力所能及的工作,协助照顾重病员.参加并率领其他病人开展学习及文体活动,有利病人一辈子活及工作能力的恢复.4.观看病情转变,每半月记录一次护理记录,有特殊情形随时记录.5.依照医嘱可安排假出院,参加郊游,娱乐等活动.各类精神科疾病及病症护理常规一. 神经症护理常规1.尊重病人人格,成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踊跃配合心理医治2.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增进患者正确熟悉病情,以踊跃地态度尽力克服自己性格缺点.3.组织病员参加集体心理医治,并维持医治秩序.4.鼓舞病人踊跃参加工娱活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5.周密观看患者睡眠情形和病情转变,并做好生活护理.二. 精神割裂症护理常规1.尊重病人人格,成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紧密观看病情转变,了解病人的认知能力,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针对各类病症进行不同的护理并认真记录.3.为患者安排好住院休养生活,开展适宜的工娱疗活动.4.做好精神药物医治中的护理,按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平安,观看药物疗效及对副作用途理.5.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对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协助料理.6.增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使之较快适应出院后的生活.三.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护理常规1.做好基础护理.2.周密观看病情转变,依照不同的躯体病症给予对症处置.3.依照医嘱,做好病人一辈子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4.昏迷病人注意观看其意识障碍程度,做好特护记录.5.做好心理护理,鼓舞病人配合医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四. 慢性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护理常规1.对酒精中毒后卧床者,应维持皮肤清洁,按时改换体位防压疮,做好基础护理(口腔,皮肤,饮食,大小便).2.周密观看生命体征和病情转变,保证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稳.3.确保病人的平安,对步态不稳者,专人爱惜.4.对冲动伤人的病人需幸免激惹,以避免发生意外.5.增强心理护理,帮忙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坚决戒酒的决心.五. 精神药物急性中毒护理常规1.病人显现急性精神药物中毒及时,应争分多秒地进行救治,并当即报告医生.2.患者惹大量服药在12小时之内,当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成立静脉通道.3.测量生命体征,观看意识,瞳孔等,并做好记录.4.准确执行医嘱留取标本.5.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床单清洁,整齐,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做好记录.六. 兴奋躁动病人护理常规1.对待一样性兴奋躁动病人态度要和善,幸免言语刺激,增强观看.在可能情形下,诱导做一些有利的情形,使其安静.2.对兴奋躁动的病人,如伤人,毁物者应尽可能安置于静室隔离爱惜.3.凡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必需及时隔离爱惜,卧床休息,幸免体力消耗和衰竭性病变.及时汇报医师,对症处置.4.对兴奋躁动病人,要增强基础护理,保证液体和营养摄入,保证各项医治的落实.七. 抑郁状态病人护理常规1.将病人安置于易观看的病室休息,维持环境优美,以利改善病人的情绪.2.工作人员态度和善,用踊跃地语言鼓舞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紧密观看病情转变.3.选择营养丰硕,色泽鲜明,易消化的事物,以增进食欲,保证病人营养摄入.4.催促病人服药到胃,避免藏药,蓄药自杀.5.增强巡视,专门是夜间和早晨,要严防病人消极自杀.6.有严峻自杀观念的病人,应向家眷说明病情.7.观看病人睡眠情形,避免其因睡眠不足恶化情绪,对不能入眠者应适当用安息药增进睡眠.八. 木僵状态病人护理常规1.木僵病人因神智清楚,故工作人员在病人眼前必需注意言语动作,幸免不良刺激.2.做好基础护理,按时翻身,维持衣,被,床,褥,防压疮.3.维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天天至少两次.4.拒食者耐心劝慰,必要时给予鼻饲或补液,对执拗者可将饭菜留在病房离开,并观看病人是不是会自行进食.5.维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导尿或灌肠.6.注意避免病人突然冲动行为,或因无防卫能力而被其他病人损害.九. 拒食病人护理常规1.依照病人的病症特点,诱导,鼓舞,催促病人进食或喂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2.当病人拒食时应先注意检查病人有否发烧,腹泻等现象,如有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处置及时.3.对拒食病人的宗教适应和饮食适应应尽可能照顾,但对挑食者那么不可过度迁就.4.给拒食病人喂饭时,应先用小碗以小量饭菜试喂,即便于计量又幸免浪费.十.高热病人护理常规1.多饮开水,每日液体摄入量至少3000毫升,必要时记录出入量.2.注意观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转变,并记录,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者遵医嘱予以头部冷敷或酒精擦浴.3.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应进行口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如见口唇干燥应涂润滑油.4.注意躯体清洁,按时擦浴改换衣服及被单.5.病人出汗较多或退热时,注意有无虚脱现象.6.维持室内空气新鲜,但不注意幸免使病人受凉.7.所用的精神药物及特殊医治应依照医嘱处置.十一. 昏迷状态病人护理常规1.病人平卧于床,利用床栏或约束带予以爱惜以避免摔倒.2.病人头侧向一边,以避免口腔内粘液,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吸出,维持呼吸道通畅.3.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4.为了有效地避免压疮及肺部并发症,常常为病人翻身,按摩,维持床褥,被单,干燥平常.5.遇有病情突然转变,尿潴留及便秘等情形,应及时报告医师.6.及时修剪指甲,以防抓伤.7.注意保暖,如利用热水袋(带套)水温不得超过50摄氏度,避免烫伤.8.鼻饲时按操作规程,注意鼻饲管清洁.9.如眼不能自己闭合时,应盖以纱布.10.每班按时记录病人一切情形,详细交班.11.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以避免延误抢救.十二. 癫痫大发作病人护理常规(一)大发作的护理.1.发作时应当即用裹好纱布的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间,以避免咬伤唇舌,用手托住下颌,避免脱臼,适当爱惜抽搐的肢体,免受损伤,有假牙者应设法掏出,床边应加护栏,以防跌伤.2.松解衣服,除去被服压迫,以减少呼吸困难,有窒息迹象者当即进行人工呼吸或给氧.3.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吸取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吸入性肺炎或窒息.4.抽畜停止后,意识恢复进程中,可能有精神异样或昏迷.应维持安静,并注意观看病情转变,避免意外发生.5.向目击者了解病人发作时的情形,抽搐开始部位,发作顺序,抽搐形式,持续时刻,发作次数,有无呼吸停止,面色改变及大小便失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报告医生.(二)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持续多次抽搐,且距离时刻很短,以至不能恢复清醒状态的癫痫持续发作应按昏迷或癫痫大发作常规护理.(三)发作间歇期的护理1.幸免单独离开病区活动,如发作较频者,应限制在病室内,必要时嘱病人卧床休息并加床栏,防跌伤.2.禁止烟,酒,茶及辣椒等刺激物摄取,幸免精神刺激.3.限制饮食量,宜进软,流质饮食.24小时内摄入液体量不超过1500毫升.(天热可酌情增加少量摄入量).4.生活有规律,鼓舞参加集体活动,幸免过度劳累.(四)精神性发作的护理发作时刻较长,按精神科一级护理进行.十三. 强迫状态病人护理常规.1.按精神科常规护理2.对强迫状态的病人,要增强心理医治与护理.3.成心识地组织病人参加集体性的工娱活动,从紧凑而有爱好的活动中,转移其注意力,使病人从强迫状态中摆脱出来.4.对顽固性的强迫动作,如反复洗手,洗脸,以致损伤皮肤,应操纵其活动范围.5.有的病人由于难以克制其强迫状态,深感痛楚,可能产生悲观情绪,对此要增强防范.6.对病情好转的病人,应鼓舞病人勇于接纳自己,对自己个性缺点进行适当纠正和锻炼.。
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医务科2016年12月14日第一章:急性发热一、急性发热发热分度:低热:37-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二、发热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精神科对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类如下: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导致感染,不论是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均可引起急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1)药源性发热:①5-羟色胺综合征(serotonin syndrome,SS)指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S在体内蓄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不详,引起S升高的药物如:SSRIs、TCAs、MAOIs、SNRIs等。
临床特点:①精神症状:意识模糊、情感改变、昏迷、激越、失眠;②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多汗、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血压不稳、腹泻;③神经系统症状:肌阵挛、震颤、寒战、肌强直、反射亢进、共济失调、瞳孔散大、静坐不能。
严重时可出现肾衰、癫痫大发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治疗:停用致病药物;对症治疗,如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肌张力增高,抗癫痫药控制癫痫大发作;必要时给予5-HT2A受体拮抗剂(赛庚啶)。
②氯氮平所致的发热:一般发生在早期阶段,如数天内出现,抗炎对症治疗往往不能消除发热症状,而减药、停药后症状可消失,再次用药可重新引起发热。
发生机制不详,推测是一种变态反应,较符合III型变态反应。
氯氮平作为变态原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氯氮平接触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某些组织(如关节,咽部等),激活补休系统,引起炎性反应。
其发热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个体差异,对药物过度敏感;②给药速度过快或剂量较大。
③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为: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高热(可达41-42℃)、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等四大典型症状。
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铁、镁、钙降低。
发生NMS的危险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剂量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紧张症者、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等。
病程持续数小时-7天。
严重者死于肾、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率为20%-30%。
需与脑炎、致死性紧张症鉴别。
治疗原则: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补液、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处理。
可用多巴胺能药物(如溴隐亭、金刚烷胺)和肌松剂(丹曲林),前者用来对抗NMS的多巴胺阻滞效应,后者降低肌紧张性发热,对锥体外系反应明显、肌强直者,使用抗胆碱能药(如盐酸苯海萦、东莨菪碱),对兴奋躁动者予苯二氮卓类弱安定剂,以及给氧、抗感染,防压疮等其他对症处理。
也可采用ECT 治疗。
(2)非药源性发热:包括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心、肺脾等内脏的梗死有肢体坏死,组织坏死和细胞破坏如白血病、淋巴瘤和溶血反应),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热,如氯氮平、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甲亢和重度脱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试催眠药中毒,机械性如脑出血、颅骨骨折、脑震荡,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心衰等导致发热,一般为低热。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为原发性低热(体质性)、夏季低热、环境性低热、神经功能性低热和生理性低热。
三、急性发热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急性发热的评估应注意病史、检查(体格检查与精神检查)、辅助检查三方面。
对急性热患者,最初的几分钟应该得到的关键信息是生命体征、主诉和可能的病因或诱因。
1、病史①起病形式:起病急剧:流感、大叶性肺炎、流脑、乙脑、疟疾等。
起病稍慢:伤寒、结核病等。
②临床热型:稽留热:持续高热39-40℃数天或数周,日夜波动不超过1℃。
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每日高热波动在2℃以上但不降至正常。
见于败血症、化脓性或局灶性感染(如肺脓肿、肝脓肿)、结核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反复发热:另有波状热、周期热、回归热等热型名称大同小异,指发热若干日缓解消退,间隔若干日或一段时间后再发,反复2次或2次以上者。
常见于淋巴瘤、慢性胆囊炎、支气管扩张、免疫缺陷等。
双峰热:在一日内有2个小波动,形成双峰,见于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黑热病、恶性疟疾等。
间歇热:也称消耗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度以上,常伴有恶寒或寒战,经数小时降到正常,隔一天到数天后又重新发作。
常见于疟疾、化脓性局灶性感染、慢性胆道感染、肾盂肾炎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波动无规律,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胸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癌性发热等。
发热伴寒战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脑、急性胆囊炎、急性肾孟肾炎、钩端螺旋体病,以及输血、输液反应或药物反应。
③流行病学史:地区性传染病:如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血吸虫病,恙虫病、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
季节性感染性疾病:如冬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脑、麻疹、出血热等。
夏季常见胃肠道传染病,如伤寒、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与蚊子活动季节有关的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
在亚热带与热带地区,伤寒、副伤寒、疟疾终年可见。
在我国精神科临床并不少见的急性散发性脑炎并无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接触史:注意菌痢、食物中毒者不洁饮食史。
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阳性家族史。
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
鼠咬热、野兔热、狂犬病的被易感动物咬伤或抓伤史。
回归热、斑疹伤寒患者身上可发现虱子。
布鲁氏杆菌病、炭疽病与职业(畜牧、屠宰、皮毛业等)有关。
输血后发热:应考虑为致热原反应、血型不符或血受细菌污染引起败血症等。
2、查体①一般状况和生命体征:注意高热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神志、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意识清晰度:如目光无神、表情呆滞、烦躁不安、循衣摸床等意识障碍;严重感染、败血症、中毒、代谢障碍及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昏睡、昏迷。
脉搏:发热时,体温升高1度,每分钟脉搏增加16次左右。
过快的速脉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相对缓脉常见于伤寒、脑膜炎及某些病毒感染。
呼吸:发热时,体温升高1度,每分钟呼吸增加4次左右。
如呼吸次数明显增加,须注意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结核病、肺脓肿、肝脓肿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血压:血压下降时应想到感染性休克。
②局部症状和体征:皮肤和黏膜:皮疹:见于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应当从皮疹出现的日期、大小、形态、颜色、分布和伴随症状加以区别。
口唇疱疹的出现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
出血点: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及血液病。
皮下结节:常见于风湿热、结节性多动脉炎、黑热病等。
黄疸:常见了急性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急性溶血、肝癌等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者,多为相应部位的急性感染。
质硬且固定者须注意转移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者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伴压痛者考虑结核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头颈部:结膜充血,见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
咽部、鼻窦部、乳突部、外耳道或齿龋痛、压痛和脓性分泌物,为局部炎症引起。
颈部甲状腺肿大时,须注意甲亢危象、甲状腺脓肿。
胸部:呼吸运动受限、不对称,肺部叩诊浊音,听诊有啰音或支气管呼吸音时,须注意肺炎、肺脓肿、胸膜炎等。
心脏扩大、心脏听诊有杂音或心包摩擦音时,注意风湿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等。
腹部: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者考虑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压痛者见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等;肾区压痛和叩击痛见于肾盂肾炎、肾周围炎及肾周脓肿等。
肝脾肿大:以肝肿大为主者,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癌;以脾肿大为主者,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性肺结核;以肝胆均肿大者,见于伤寒、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四肢及关节:发热伴关节红肿及压痛者,考虑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布鲁氏杆菌病等。
伴腓肠肌压痛者,考虑钩端螺旋体病。
神经系统体征:如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运动和感觉障碍时,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绝大部为全身性或局灶性细菌感染。
如果中性粒细胞特别高,核左移并有中毒性颗粒或空泡时,应考虑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极度的白细胞增多,出现幼稚细胞,见于白血病,但须与类白血病反应鉴别。
2)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一般为病毒感染、疟疾、结核病等。
3)白细胞总数偏低;常见于某些杆菌(伤寒、结核、布鲁氏杆菌)、病毒(流感、麻疹)或原虫(疟疾、黑热病)的感染,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后。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肺炎、白血病、寄生虫病等;减少或消失常见于伤寒。
5)淋巴细胞増多:见于结核病、传染性単核细胞增多症、淋巴肿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2)尿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脓细胞者,见于泌尿道感染。
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者,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3)大便常规检查;黏液脓血便提示急性菌痢。
三大常规检查简単易行,能迅速提供诊断方向和线索。
因此为急性发热首选辅助检查,但X线检查、特殊检查也不能忽略,可酌情选用。
4、急性发热的治疗治疗原则和目的积极寻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当体温超过39℃时适当使用以物理降温为主的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和消耗,避免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防止并发症,如惊厥、抽搐、昏迷、脑水肿、急性循环衰竭,苌至危及生命。
急症治疗精神患者的发热除了躯体疾病的因素(如感染)之外,还有其独特性,如5羟色胺综合征、恶性症候群等。
可能由一种或几种因素共同引起,或可由药物因素混杂影响。
精神患者,由于可能存在精神症状、自知力差,所以不能主动报告,容易漏诊(发热),拒绝或否认(发热等),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痛阈提高,不适主诉难以反映,慢性、老年或治疗多种躯体疾病,可能不发热,但血象或胸片提示异常,容易误诊,所以精神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发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要综合判断,仔细辨别方可明确病因,对症处理。
(1)全身支持和对症治疗: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