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猫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教学目的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专门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怎么讲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咨询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要紧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讲明〕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摸索以下咨询题:〔目标1〕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爽朗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猫》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
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1925年和叶圣陶、胡愈之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暴行。
1927年“ 四·一二” 政变后,被迫旅居英、法、日等国。
1929年初回国,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
后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
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二、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相称( ) 婢女()红绫( )本课中我积累到的词语及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段):写第二部分(段):写第三部分(段):写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两只小猫写一则悼词:天堂里的花白小猫: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猫》这篇课文是郑振铎先生在其散文集《家庭的故事》中的一篇。
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以及他对于猫的喜爱和关注。
在第一次养猫时,作者描述了猫的可爱和活泼,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互动。
然而,这只猫的结局并不美好,由于作者的疏忽,猫在一次意外中不幸死亡。
在第二次养猫时,作者选择了另一只猫,它同样展现出了活泼可爱的一面。
然而,这只猫也因为作者的误解和过度保护而死亡。
在第三次养猫时,作者选择了一只温顺的猫,尽管它并不如前两只猫那样活泼,但它的温顺和耐性却让作者感到欣赏。
然而,这只猫最终也因为作者的误解而被冤枉致死。
通过这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表达了他对于猫的深深喜爱,以及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同时,他也揭示了人类的自私、占有欲和控制欲对于生命的摧残和伤害。
整篇课文充满了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家庭、生命和爱的独特见解。
生平简介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学者、翻译家、考古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区乘凉桥),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
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有《郑振铎文集》。
还有《猫》。
《燕子》一文已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
《别了,我爱着的中国》已被选入五年级教材(18课)《唯一的听众》已以他的笔名“落雪”选入五年级教材(第28课)《猫》一文已编入初中一年级下册教材(人教版第26课)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折叠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版画史图录》等。
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化》和《蛰居散记》。
26课《猫》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作者是,现代、、。
答案:叙事散文|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解析:关注课题注解,课前要做好预习,熟悉作家作品。
点评:学生预习课文,除了要解决本文的字音字形外,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也应有个理解。
2.全文用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等不同的感受。
答案:第一| 快乐| 辛酸、愤恨| 悔恨解析:用“我”来叙事,点评:“我”“你”“他”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就是第一人称;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出作者三种不同的情感,有快乐,有辛酸,有悔恨。
、第三人称,这一问很简单;作者的情感变化较复杂,回答此题一定要根据不同文段的内容来概括提炼。
3.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总领全文解析:“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是一句总领全文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由这句话展开的,后文就分别叙述了几次养猫的经历。
点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4.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A.《鲁滨逊漂流记》中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孤岛上,在一个山边住了下来。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发生叛乱的水手,夺回了船只,他们带上那些水手,驾船离开荒岛回到英国,那些水手都被判了刑。
C.《狗•猫•鼠》中猫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始终没有好感,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D.《五猖会》记述“我”儿时盼望阅读《鉴略》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观看迎神赛会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E.《藤野先生》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主要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答案:A|C解析:B中应是“那些水手留在岛上”;D中应是““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阅读《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E中应是“主要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
猫课文读读写写的字全部注音和解释《猫》是郑振铎写的一篇记叙文,以下是对《猫》一文中“读读写写”的字所做的注音和解释:1、逗(dòu):停留、逗留。
2、缕(lǚ):线。
3、倚(yǐ):靠。
4、妄(wàng):荒谬、虚妄。
5、消耗(xiāo hào):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6、忧郁(yōu yù):忧愁、郁闷。
7、懒惰(lǎn duò):懒散、不勤奋。
8、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做某事。
9、惩戒(chéng jiè):惩罚以示警戒。
10、郑重其事(zhèng zhòng qí shì):形容对待事情非常认真。
11、丰富多腔(fēng fù duō qiāng):形容声音多样,腔调丰富。
12、能耐(néng nài):能力、本领。
13、忽然(hū rán):表示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14、蹭(cèng):摩擦、轻擦。
15、空旷(kōng kuàng):空荡荡的,视野开阔。
16、蜷伏(quán fú):弯曲身体卧着。
17、叮嘱(dīng zhǔ):叮咛、再三嘱咐。
18、任凭(rèn píng):听凭、任由。
19、悲楚(bēi chǔ):悲哀痛苦。
20、虐待(nüè dài):用粗暴的方式对待人或物。
21、冤枉(yuān wǎng):无辜受委屈或冤枉别人。
22、告诫(gào jiè):警告或劝诫,多用于书面语。
23、断语(duàn yǔ):下结论的话。
24、冤屈(yuān qū):无辜受委屈或冤枉。
25、安详(ān xiáng):从容不迫、稳重。
26、惩戒(chéng jiè):通过惩罚来警戒或告诫。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6课《猫》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作者是,现代、、。
答案:叙事散文|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解析:关注课题注解,课前要做好预习,熟悉作家作品。
点评:学生预习课文,除了要解决本文的字音字形外,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也应有个理解。
2.全文用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等不同的感受。
答案:第一| 快乐| 辛酸、愤恨| 悔恨解析:用“我”来叙事,点评:“我”“你”“他”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就是第一人称;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出作者三种不同的情感,有快乐,有辛酸,有悔恨。
、第三人称,这一问很简单;作者的情感变化较复杂,回答此题一定要根据不同文段的内容来概括提炼。
3.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总领全文解析:“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是一句总领全文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由这句话展开的,后文就分别叙述了几次养猫的经历。
点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4.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A.《鲁滨逊漂流记》中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孤岛上,在一个山边住了下来。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发生叛乱的水手,夺回了船只,他们带上那些水手,驾船离开荒岛回到英国,那些水手都被判了刑。
C.《狗•猫•鼠》中猫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始终没有好感,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D.《五猖会》记述“我”儿时盼望阅读《鉴略》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观看迎神赛会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E.《藤野先生》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主要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26 《猫》课文26 《猫》课文(1)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2)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3)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抱了下来。
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第26课猫
一、学习目标:
2、学习本文写作特点,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句子。
二、学习重点:
1、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回答问题。
预习形成
三、预习检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1、注音:
污涩()红绫()一缕()郁闷()相称()
冤苦()怅然()诅咒()()郑振铎()()
2、按拼音写汉字:Sǒng( ) 恿quán( ) 伏biàn( ) 护chéng( ) 戒yí( ) 着nǜe( ) 待
3、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字,找出来改在括号内。
(1)照暖相形见拙拮据阔绰()(2)恻隐无遐顾及逶迤脊梁()(3)潮讯不屑置辩魁梧祈愿()
4、解释词语:1)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怂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妄下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填空: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文体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记叙了作者家里______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感受。
6、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类型:
例: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
(外貌描写)
1)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2)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
3)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
4)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
7、本文结构分析: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三只猫懒惰______________ 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四、自主学习: (自己动手,习惯很重要)
1、标出段序,划分层次。
2、批注每个段落的描写方法。
3、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项目猫来历外形性格在家中的地位结果
第一只要来的活泼第二只黄色丢失第三只忧郁若有若无
五、小组合作:(理清思路,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
1、第一只猫的“活泼有趣”,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来的时候”、“___________”“刚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自身形态:“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逗着玩的形态:“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只猫,从哪些方面体现“更有趣,更活泼”?( 筛选出词语)
性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持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周家丫头:代表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人。
“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 责怪_____________,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我”根据什么来判定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从原文找)最后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含义?表现了“我”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组讨论:(张扬你的个性,亮出你的风采)
1、“我”不喜欢第三只猫,可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得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联系前文,那句话与这句话相照应?两句话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结尾在全文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延伸拓展:(学习和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描写方法。
)
描写一种动物,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