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求救》口语交际教学后记-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7 KB
- 文档页数:1
学会求救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学会求救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求救的重要性,并能清楚地描述何时需要求助;2. 培养学生学会向成人或同伴寻求帮助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教学准备:1. 故事或图片资源,展示一些常见的求助场景,如迷路、受伤等;2. 道具,如玩具电话、纸笔等;3. 班级规则海报。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出主题:与学生简单交流,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求救,以及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求助。
2. 展示一些图片或讲述一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场景下的求助方式,例如迷路在公园里、受伤或需要帮助等。
探究活动:3. 借助故事情境,讨论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求助。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求救的方法和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寻找被信任的成人、寻求同伴帮助等。
4.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不同求助情景。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示正确求助的方式。
实践活动:5.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求救站”,放置一些常见的求助道具(例如纸笔、玩具电话等)。
鼓励学生模拟情境,前往求救站并使用道具进行求助练习。
老师可以扮演成人或同伴的角色,引导学生有效沟通并解决问题。
总结活动:6. 回顾学习的内容,问学生他们在求救练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成功经验。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7. 结合班级规则海报,提醒学生求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说清楚问题、找准对象等。
扩展活动:8. 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简易的求救卡,上面表明自己的姓名、住址以及联系方式,以便在需要时交给信任的人。
9. 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求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求助的准确性和自信程度;2. 收集学生的求救卡和设计作品,评估他们对求助原则的理解。
教学延伸:为了巩固学生对求助的理解和能力,可以结合其他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如制定交通安全指南、应急情况处理等。
小学生学会求助安全教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求助安全。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求助。
如果我们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都可以向身边的老师、家长、警察或者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求助。
这些人都会很乐意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要知道怎么向他人求助。
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先保持冷静,然后找到附近的成年人,用清晰的语言告诉他们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他们的帮助。
最后,我们要知道怎么避免陷入危险的情况。
我们要尽量避免独自去陌生人的地方,也不要接受陌生人的赠品。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求助。
希望大家能记住求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向他人求助,保护自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求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我们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及时寻求帮助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保护自己。
家长和老师也会很高兴看到我们知道如何正确地向他人求助,因为这样他们可以放心我们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得到帮助。
此外,我们还要知道怎么判断哪些人是可以求助的对象。
通常,我们可以找到我们熟悉和信任的家人、老师或者其他教职员工,他们都是可以帮助我们的人。
在外面我们也可以向警察或者店员求助。
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随便向陌生人求助,因为有些陌生人可能会对我们不好,我们要避免跟陌生人走开或者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最后,我们要知道一些常见的危险情况并学会如何避免。
比如,在外面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能乱穿马路。
另外,千万不要到私人或者偏僻的地方去,也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或者礼物,因为有可能是陷阱。
总之,学会求助安全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课。
希望大家可以牢记这些规则,保护自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要记住,“有困难找老师,有危险找警察”,我们要记得向值得信赖的人求助,保护自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学会求救》口语交际教学随谈 《学会求救》口语交际教学随谈启东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蒋海燕 《学会求救》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练习三上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面对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当事人该如何自救或求救,这仅仅是一个交 际的话题,一个说话的引子。
编者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习得一 种在危难之中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如何高效地达成本堂课的目标? 结合我的备课、上课情况,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
创设口语交际的相关情境,把学生引领到特定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已 有的经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形成其良好的心理体验,这是上好口语交 际课的关键。
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继续进行。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 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怀着浓厚的兴趣,带 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交流。
但是今次我选择的话题《学会求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吃穿住行父母样样当心好,不要说 火灾、落水、中毒这些意外事件他们没经历过,就是平常烫伤、摔跤这些 事也极少碰到。
怎样把学生引进特定的环境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激发学生跃跃欲试、 一吐为快的欲望呢?这是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难题了。
我冥思苦想,一筹莫展。
这时我请教了南通市教研室的领导,在他们的点拨下,我茅塞顿开。
我创设情境融课前、课内于一体课前,我和学生做游戏,请他们表演 冷、热、辣,表演帮助迷路的孩子找妈妈……旨在让他们感知课堂内外处处 皆生活,事事是交际,从而为进入课堂的交际做下铺垫。
课中,在火灾求救这一环节,我借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再加上教 师的语言描述渲染气氛,营造交际情境。
我的投入感染了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了。
在落水求救这一环节,我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以我真实的体验 引发学生的交际的兴趣,果然学生忘了这是课堂,纷纷想出好办法来救落 水的我,那份纯真让我感动不已。
口语交际学会求救教案口语交际学会求救教案教学目标: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当事人应该学会求救。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揭示话题:1、故事引入:有一年暑假中的一天,杰克到农场去,在摆弄一种机械时,手臂断了。
这时他赶紧打电话,让救护车来接他去医院。
不仅如此,这个小孩还非常镇静,临走时,他记着带上已经断下来的手臂。
这样到了医院里,医生很快帮他做了断肢再植的手术。
正因为他学会了自救,才没有因为断了手臂而残废,仍然有一双好手。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在这些意外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是危急到我们生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讨论,我们该如何——学会求救(板书)二、指导。
⑴指导观察插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⑵说说在生活种见到过哪些意外的'事件,人们是用什么方式自救或者求救的。
⑶讨论:生活种我们会遇到哪些意外事件?遇到意外事件,采用哪些方式可以自救或求救?应当怎样自救或求救?⑷总结:遇到意外的事件不要慌张,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想办法,求救时,寓言要清楚、简洁。
三、练习。
⑴小组合作:模拟一次意外事故,自己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⑵学生练习。
一、小伙伴一起到河边去玩,其中有一个小伙伴不小心落到水里,你该怎么办?你会呼救吗?可以演一演。
二、街上,你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摔倒在路旁,你上前拉却拉不动,你应该怎么办?可以演一演。
三、在家里点蚊香不小心烧着旁边的书,刚着火,你知道随手扑火的方法吗?如果火势大了,应该采取哪些求救的方法?四、单独一个人在家,你突然肚子疼,该怎么办?如果你和爷爷两个人在家,爷爷突然发病,你有该怎么办?五、一天放学后,你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走。
突然,来了两个大汉,不由分说,就将他抱进了停在路边的一辆汽车上。
……。
口语交际学会求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求救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求救信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求救词汇的学习:如“help”,“emergency”,“call the police”等。
2. 求救场景的模拟:如迷路、遇到危险、需要帮助等。
3. 求救表达方式的练习:如何清晰、准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求救信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求救词汇和表达方式。
2. 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求救场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应变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求救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3. 设定不同求救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求救表达方式。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求救场景中的经验和心得。
5. 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求救词汇和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求救词汇和表达方式。
2.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景,编写求救对话,与家人或朋友进行练习。
3.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求救场景,记录下相应的表达方式和应对策略。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求救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求救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如警察、消防员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求救知识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或模拟演练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变能力。
3. 开展求救知识竞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求救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资源:1.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求救场景和相应表达方式。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会求救》口语交际教学随谈《学会求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练习三上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面对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当事人该如何自救或求救,这仅仅是一个交际的话题,一个说话的引子。
编者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如何高效地达成本堂课的目标?结合我的备课、上课情况,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
创设口语交际的相关情境,把学生引领到特定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形成其良好的心理体验,这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
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继续进行。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1 / 6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交流。
但是今次我选择的话题《学会求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吃穿住行父母样样当心好,不要说火灾、落水、中毒这些意外事件他们没经历过,就是平常烫伤、摔跤这些事也极少碰到。
怎样把学生引进特定的环境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呢?这是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难题了。
我冥思苦想,一筹莫展。
这时我请教了南通市教研室的领导,在他们的点拨下,我茅塞顿开。
我创设情境融课前、课内于一体.课前,我和学生做游戏,请他们表演冷、热、辣,表演帮助迷路的孩子找妈妈旨在让他们感知课堂内外处处皆生活,事事是交际,从而为进入课堂的交际做下铺垫。
课中,在火灾求救这一环节,我借用多媒体刺激学生感官,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渲染气氛,营造交际情境。
《学会求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求救的重要性,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学会求救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冷静、果断、迅速地求救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求救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求救的意义和重要性2. 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求救方法3. 求救信号和求救途径4. 实践演练:模拟紧急情况,学生进行求救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救的意义、求救方法、求救信号和求救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进行求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求救的意义、方法、信号和途径。
2. 示范法:教师进行求救操作示范。
3. 实践演练法:学生模拟紧急情况,进行求救操作。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求救经验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求救的意义、方法、信号和途径等内容。
2. 求救工具:如哨子、手电筒等。
3. 模拟紧急情况道具:如假山、模拟河流等。
4.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5.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求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求救的意义和方法:教师详细讲解求救的意义、方法、信号和途径。
3. 示范求救操作:教师进行求救操作示范,学生认真观看。
4.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紧急情况的求救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求救经验和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操作熟练度: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操作熟练程度。
3. 学生讨论效果:评价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合作精神等。
八、课后作业:2. 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求救计划,制定应急预案。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如消防员、医生等)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求救意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紧急救援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会求救(一)知识与能力1、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
2、懂得未成年人获得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背景音乐图片,认识自我保护的必要性;通过搜集火灾、水灾等自救情景图片,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
【难点】懂得学会求教的方式和途径。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合作探究,点拔释疑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具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六、【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1、谈谈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2、列举生活中的自护、自救常识环节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播放视频→提出问题→畅所欲言→教师演讲→导入新课。
1、学生观看:“火灾”视频。
思考:这反映自然界的一种什么现象?2、教师导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需要学会自我保护,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环节二:认识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用题1【教学流程】观看视频→提出问题→畅所欲言→教师点评1、图片展示:播放有背景音乐的连续图片(火灾、水灾、、、)2、学生回答:生活中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哪些方面的侵害?(自然灾害:火灾、溺水、、、、)3、共同思考:这些图片和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什么启示?(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畅所欲言→教师点评(一)灾害之前重防范。
1、小组讨论:全班分为三大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讨论。
一组:介绍地震自救常识。
二组:介绍水灾自救常识。
三组:介绍独自在家自护安全常识。
2、代表发言:大胆走上讲台,介绍你知道的自护自救常识。
3、学生、教师补充。
4、自救知识小测验:治安报警电话:110 火灾报警电话:119急救报警电话:120 交通事故电话:1225、判断对错。
初中生活中学会求助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初中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方式和技巧。
2. 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求助的良好心态。
3.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向他人求助的方式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向他人寻求帮助。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初中生活中遇到问题向他人求助的案例。
2.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 教学素材:关于求助的故事、文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大家在初中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或者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求助的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初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心理压力等。
2. 讲解向他人求助的方式和技巧,如向老师、同学、家长寻求帮助,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3. 强调求助并不意味着自己无能,而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享关于求助的故事或文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求助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们向谁求助,效果如何。
3.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求助对象。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初中生活中,如何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如何向他人求助。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和借鉴。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向他人求助的方式和技巧。
2. 强调求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求助。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在初中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向他人求助。
2. 写一篇关于求助的感悟文章,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在初中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方式和技巧。
---------------------------------------------------------------最新资料推荐------------------------------------------------------ 《学会求救》口语交际教学实录之一课例名称:口语交际《学会求救》作者单位:中山市西区小学设计者姓名:妹一、教材概述:受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委托,为中山市小学语文教师职务培训专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现场观摩研讨》上一节观摩课,特准备了此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这次的学会求救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生活中我们遇到哪些意外事件?遇到意外事件,采用哪些方式可以自救或求救。
可以先分小组练习,再上台表演。
指导学生求救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并且要明白遇到意外事件时不要慌乱,要沉着镇静的开动脑筋,审时度势地想办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 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学习一种在危难之中自救或求救的方法。
1 / 6四、教学策略分析:谈话法、情景创设、小组合作、小组探究、表演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切入话题师:小朋友,看着你们坐在教室里上课,这是多么快乐而幸福的事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遇到一些意外事件,你们看---- (播放课件)(旁述)这是 5. 12 汶川大地震的几个镜头,看了让我们心有余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办?抽答。
师:学会求救(板书)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二的口语交际《学会求救》下面请你翻到书 61 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了解这次交际的内容、要求。
抽答。
( 2)围绕话题,展开交流,学会求救。
师:生活中,我们遇到意外事件有很多求救办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常见的几种:1、火灾求救。
学会求助安全教案小学生今天我来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就是学会求助安全。
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向他人求助。
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在求助的时候保护自己,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
首先,我们要学会向父母、老师或者其他信任的成年人求助。
他们是最能够保护我们的人,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他们。
同时,如果我们在外面遇到陌生人向我们提供帮助,我们要谨慎对待。
不要轻易跟陌生人走,也不要接受他们给我们的食物或者礼物。
其次,要学会在公共场所找到安全人员求助。
比如在商场、公园或者学校里,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可以找到保安或者工作人员请求帮助。
他们会及时处理并保护我们的安全。
最后,要记住向警察求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拨打报警电话,警察会尽快前来帮助我们。
但是在打电话时,要保持冷静,清晰地说明情况,并告诉他们自己的位置。
总的来说,当我们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选择对的人求助,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原则,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正确有效地求助。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另外,在学会如何正确求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技能。
比如,如果我们身处火灾或者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要迅速保持冷静,避开危险区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用自己的衣物掩盖口鼻,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另外,在遇到其他紧急状况时,比如意外受伤或者突发疾病,我们也需要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
我们可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比如如何处理轻微的擦伤或者扭伤,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心脏按压等生命救助措施。
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并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
此外,我们还要提醒大家平时要加强安全意识,比如在路上行走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乱闯红灯或是随意横穿马路。
在户外活动时要遵守规则,不要攀爬高墙或者钻进隧道。
这些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学会求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求救的重要性,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学会求救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冷静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教授学生基本的求救方法,提高他们在危险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求救的意义和重要性2. 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应对3. 基本求救方法4. 求救信号的发送5. 实战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求救的意义、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应对、基本求救方法等。
2. 演示法:展示求救信号的发送方法,进行实战演练。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求救经验,互相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求救信号道具(如哨子、手电筒等)3. 实战演练场地4. 安全防护用品(如急救包、口罩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求救的意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基本理论:讲解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应对,教授基本求救方法。
3. 演示环节:展示求救信号的发送方法,让学生现场模拟练习。
4.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求救经验,总结求救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安全防护知识普及:讲解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7. 课堂小结:强调学会求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勇敢、机智、冷静地应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求救意义的理解和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应对能力。
2. 实战演练:观察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求救方法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后续教学改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急救中心,了解急救知识和设备。
2. 开展校园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3.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关注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一、教案基本信息口语交际学会求救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求救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求救信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求救词汇卡片、求救场景图、求救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二、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求救场景图,让学生猜测场景中的紧急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向他人求助。
Step 2: 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求救词汇,如“help”, “emergency”, “call the police”, “call an ambulance”等。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用这些词汇编写一些简单的求救句子。
Step 3: 情景模拟(15分钟)1. 教师设置一些紧急场景,如火灾、地震、溺水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求救的过程。
2. 学生通过模拟练习,学会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求救信息。
Step 4: 视频观看(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求救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中人物是如何求救的。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表达方式。
Step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情景模拟和视频观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强调学生在求救时的清晰、准确表达和应变能力。
三、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求救情景模拟,练习所学知识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求救知识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1. 进行一次实地演练,模拟紧急情况下的求救过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邀请专业人士(如警察、消防员等)来校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加了解求救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口语交际学会求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求救词汇和句型,如“Help!”、“I need help!”、“Please help me!”等。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求救信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二、教学内容1. 求救词汇:Help!、I need help!、Please help me!等。
2. 求救句型:How can I get to the hospital?、Where is the nearest police station?等。
3. 情景对话: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练习如何向他人求救。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学会求救。
2. 新课内容:讲解求救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和模仿。
3. 情景模拟:设定一个紧急场景,如迷路、受伤等,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求救练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向他人求救。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求救词汇和句型,编写一个紧急情况下的对话剧本。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以及求救表达的清晰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对话剧本,评估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求救表达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口语交际教程2. 课件:求救场景图片、求救词汇和句型3. 道具:受伤道具(如绷带、假伤口等)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紧急场景音频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求救词汇和句型,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求救信息。
2. 教学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八、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紧急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求救表达。
《学会求助》教学反思
《学会求助》教学反思范文
口语交际最注重的,就是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学到各种交流的技巧,并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去运用这些知识。
学生的参与面也是衡量口语交际课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就本堂课而言,我尽量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在训练的时候,也尽量选择学生在平时最容易用到的情境为主,同时也注重了“应急求助”这个情境。
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引用了《弟子规》的内容和“荀子”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求助”真的很必要,求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更是有讲究,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信服你的观点,并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交际中来,才能充分的训练学生,即使他们在表演、交际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们也用不着紧张,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还需要不停的反复训练学生的交际方法,在我的这堂课上,就有这一点,学生展示的不好,通过大家的评价后,再上去重来,给他们时间直到交展示好为止。
这样的课上下来,才有效果。
当然,没有完整的人,也没有完美的课,只有不停的“探索”,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这堂课上,如果能够在训练的方式上改变一下,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掌握方法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去训练、评价、再训练,我想会让更多的同学有一个提高的机会,而不仅仅局限于上来表演的同学。
总之,备课和上课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求助”的方式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去运用他,本课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同时所有的功夫均在课外,上课只是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积累的平台,只有不断的研究探索实践再探索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大班社会教案学会求助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社会教案学会求助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求助的概念,并培养他们学会寻求帮助的能力。
2.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体验求助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幼儿在解决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向他人求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求助的概念,明确求助的时机和方式。
2. 培养幼儿积极向他人求助的意识和能力。
3. 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图书或图片:描绘人们互相帮助的场景。
2. 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服装和相关道具。
3. 游戏道具:如拼图、积木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展示图片或图书,引导幼儿谈论人们互相帮助的场景,让他们认识到求助的重要性。
讲解求助的概念:(10分钟)1. 向幼儿解释求助的含义,简单明了地说明什么时候需要求助以及如何向他人求助。
2. 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幼儿理解求助的时机和方式。
角色扮演活动:(15分钟)1. 准备不同职业的服装和相关道具,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
2. 设计情景,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求助的过程,例如,医生需要帮助病人,警察需要寻找失踪的玩具等。
3. 引导幼儿思考在角色扮演中如何向其他角色求助,鼓励他们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游戏活动:(15分钟)1. 使用拼图、积木等游戏道具,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的游戏。
2. 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任务,让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反思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解决问题时积极向他人求助的好处。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求助的重要性和积极向他人求助的意识。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勇于向他人求助,并表扬他们在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中展示的合作精神。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求助的过程,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他人求助的意识和能力。
《学会求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求救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危险情况下及时求救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勇于求救的能力。
3. 教授学生有效的求救方法,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求救的意义和重要性2. 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3. 求救信号的发送方法4. 求救途径的选择5. 实践演练:模拟求救场景,学生分组练习求救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求救的意义、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求救信号的发送方法,如拨打紧急电话、使用求救器材等。
3. 实践演练法:模拟求救场景,分组练习求救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求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求救经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求救的意义、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等理论知识。
2. 求救器材:如哨子、手电筒等。
3. 手机:用于演示拨打紧急电话。
4. 安全标志:如急救标志、求救标志等。
5. 模拟求救场景的道具:如假山、小河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求救的意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介绍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求救信号的发送方法等。
3. 演示求救信号发送:展示拨打紧急电话、使用求救器材等方法。
4.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模拟求救场景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求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求救经验。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求救意义的理解和遇到危险时应对措施的掌握。
2. 实践演练:观察学生在模拟求救场景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求救技巧和自救互救能力。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课后总结,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提出的改进意见。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急救等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求救知识的了解。
黄雪莲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意外事故,因此必须学会求救或者自救.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危难之中习得一种能够成功的自救或求救的本领.让学生潜移默化的领悟:求救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救助是人的一种美德.本课精心创设交际的情境,在交际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下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教师动情的描述:俗话说,天又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出示各种不同危险的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出话题:遇到危险,如何学会救助呢
展开讨论,确立话题.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意外事故.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有重点的梳理出共同感兴趣的或者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一些话题.
围绕话题,进行交际.
根据学生梳理出的话题:失火求救,急病求医,遭遇坏人,自愿组成三个小组,进行模拟演习.然后分小组展示演练的成果.
自由选择,现场交际.
请学生自由选择表演搭档,创设一种需要求救的场景进行现场交际表演.在评评,演演中有效的训练课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知道面对不同的对象时应该如何交际.
由于将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作为灵魂,让交际成为口语交际的核心,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关键得到实现.
《学会求救》口语交际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