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_杨希川
- 格式:pdf
- 大小:81.86 KB
- 文档页数:3
皮肤基底细胞癌17例的临床病理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曾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以基底细胞样细胞(生发细胞)呈小叶、圆柱、缎带或条索状增生为特征的一组恶性皮肤肿瘤。
好发于头面部,通常为单发,偶见多发,表面呈丘疹或结节,常伴有溃疡或糜烂,病程一般进展缓慢,典型的BCC非常容易诊断。
然由于BCC的发生源于基底样细胞,故可同时出现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多向分化,特别是向毛囊分化时,易出现混淆和误诊。
以往文献报道多注重BCC 的具体分型,对于鉴别诊断提及较少。
本文通过对17例BCC和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观察,探讨该病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1 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自2011年1月~2014年5月外检材料中诊断为BCC 的18个病例,经两位以上高级职称医师重新复片,确诊BCC 17例,1例为误诊病例,17例BCC中男性11例,女性6例。
年龄26~86岁,平均年龄65岁。
病灶14例发生在面部,下肢1例,腰部1例,阴茎1例。
病变均为单发。
全组病例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
2 结果巨检:全组瘤体大小0.8~2.2cm,位于1.2~1.5cm之间8例,病灶略高出皮面,隆起达0.5cm,11例表面有溃疡,切面肿瘤大多灰白,常与表皮相连,质地脆,12例切面上可见肿瘤向真皮浸润现象。
镜检:结节(实性)型9例,细胞卵圆形,胞浆偏少,核仁不明显,核分裂2~4个/10HP,细胞间无间桥,常发现凋亡细胞,瘤细胞大多呈实性团巢结构,巢周细胞呈特征性的栅栏状排列,部分呈浸润性生长,癌巢周间质胶原化,可有色素沉着,肿瘤表面皮肤见糜烂、溃疡,肿瘤和间质之间有收缩性间隔。
浸润型4例,细胞呈细条索状和柱状分布,胞浆稀少,巢周栅栏状和收缩空隙不明显。
腺样型1例,肿瘤细胞围绕成腺管样,细胞呈卵圆形,可见核分裂,间质黏液变性。
表浅型2例,瘤细胞沿皮肤钉脚生长,排列成花蕾状,但周围仍呈栅栏状排列,基底可见收缩间隔。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价值发布时间:2021-11-12T08:29:58.67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8期作者:余婧[导读] 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分析,余婧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四川成都 610200摘要:目的: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
经检查,所选98例患者均已通过手术切除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结果:98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共有86例患者头面部受累,占比为87.76%;8例患者躯干及外阴受累,占比为8.16%;4例患者四肢受累,占比为4.08%。
在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中,结节溃疡型的符合率为81.54%,色素型的符合率为73.08%,浅表型的符合率为66.67%,硬斑病样的符合率为100.00%。
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较多的组织学亚型,加之形态多样、局部易复发,从而会提高误诊的风险。
目前,临床对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且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筛查诊断;应用价值前言由遗传、吸烟、化学物质、紫外线照射以及P53等相关因素诱发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恶性肿瘤[1]。
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该类恶性病变问题易出现于患者的头面部等皮肤曝光部位,临床通常会表现为皮肤溃疡、糜烂、经久不愈、合并感染等症状,若治疗和干预不及时,可能会增加转移的风险,进而对患者的生存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
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8例经手术切除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类型等,旨在探究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价值。
角质细胞的粘聚力,促使代谢废物快速排出。
由于阿达帕林的抗角化作用将毛囊内的厌氧环境破坏,痤疮丙酸杆菌被杀灭继而炎性反应逐渐得到缓解,同时能够抑制瘢痕的形成[5、6]。
离子束射频技术(Micr -Plasma ),是由以色列Dr.ZivKarni 发明的,目前逐渐应用痤疮瘢痕的治疗中。
当多点单极射频探针逐渐靠近皮肤时,空气中的氮气被探针激发为微等离子体状态,离子束则会迅速在皮肤上构建微热通道,炽热的气体离子会产生一个直径约在70nm 的微小热损伤点,其深度可直达皮下约150nm ,能够对真皮层进行加热让瘢痕部位的排列混乱的胶原蛋白重新排列,促使瘢痕消失[7]。
同时有助于创面的恢复,在患处形成点状痂皮,对创面起到保护作用。
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温性的治疗能够尽量确保表皮的完整性,安全性较高,恢复迅速[8]。
本次实验对比了治疗后一周时、4周时和8周时瘢痕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时段瘢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囊性痤疮瘢痕效果显著,对瘢痕消除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囊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联合外用药物可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李毅明,温志娟.清痤散面膜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2):122-123.[2] 俞满昌,刘秀峰,吴奇,等.微等离子体联合甘醇酸治疗痤疮表浅性瘢痕的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3):151-153.[3] 刘大伟,张海颖.异维A 酸胶囊与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痤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26(8):947-948.[4] 朱聚.局部清创术联合龙珠软膏治疗痤疮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4,6(2):150-151.[5] 王山而,杨雪萍.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痤疮的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5):665-666.[6] 刘艳,王羿婷,毕志刚.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多西环素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9):966-968.[7] 刘娅男,方宇辉,金珊.Micro -Plasma 闪耀离子束治疗40例萎缩性痤疮瘢痕疗效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7,14(1):63-65.[8] 陈敏亮,赖琳英,赵京玉,等.闪耀离子束瘢痕治疗临床研究[C].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2013.皮肤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王 恒,冯盼盼(郑州市中医院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0007)【摘要】 目的 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基底细胞癌(bcc)诊断标准
基底细胞癌(B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通常发生在头部和颈部区域。
诊断基底细胞癌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基底细胞癌通常呈现为慢性生长的皮肤病变,常见的表现包括皮肤上出现闪亮、透明或班状的结节,也可能呈现为溃疡、结痂或出血。
这些病变通常出现在头部、颈部或其他暴露于阳光的部位。
2. 组织学检查,确诊基底细胞癌通常需要进行组织学检查,即通过取材活检,将患处的组织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
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可以明确诊断是否为基底细胞癌。
3. 影像学检查,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MRI或CT扫描,以评估肿瘤的深度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4. 免疫组化检查,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医生可能会进行免疫组化检查,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来辅助诊断。
总的来说,基底细胞癌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组织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如果怀疑患有基底
细胞癌,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观察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特征作者:韩延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究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特征,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临床与病理检查,后观察并分析其特征。
结果:40例患者的男女发病情况无显著差异,且病灶均多位于头面部(72.5%)、躯干部(20.0%),且病理分型以实体型(42.5%)、腺样型(17.5%)最为多见。
结论:通过临床和病理特征可明确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详情,为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2皮肤基底细胞癌是皮肤恶性肿瘤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其占据皮肤恶性肿瘤的比例高达65-75%,且仍然在临床中呈现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所以针对该病的诊断和分析就成为临床工作的关键所在,以期通过病发特征分析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本次我们则着重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目的在于总结经验,现将研究详情作出整理和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4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因为皮肤肿块、糜烂、溃疡、斑块、结节等现象来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本次研究开始前已经对患者和家属说明了本次研究概况,其均表示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针对患者实施临床与病理检查,临床检查主要包括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等情况;病理检查则是选取患者的病灶组织进行实验室检验,同时按照《现代皮肤病学》中关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囊样型、实体型、硬化型、浅表型等,后观察并分析其特征[1]。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统计并用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并用t检验,若检验所得的P值2 结果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40例患者中女19例、男21例,其中女性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为(60.23±2.51)岁,男性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为(60.51±2.23)岁,男女比较t为10.32,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4-07-23T09:34:0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杨立1 袁红芬2[导读]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
杨立1 袁红芬2(1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561000)(2贵州省安顺市贵航集团302医院儿科 561000)【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
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
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病理检验病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93-01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
根据临床形态将基底细胞癌分为结节溃疡型、局限性硬皮病样型、色素型、纤维上皮瘤型、浅表型等五种。
此病在临床较常见,其临床误诊率也相对较高,常见的误诊类型是色素型型,此类癌组织通常呈浅表扩散型或结节状生长,多为单发,瘤体中央可出现破溃,基底部淤血、结痂。
肿瘤中有大量的黑色色素,主要是由肿瘤内非肿瘤性黑素细胞合成而产生的,且在肿瘤内分布不均。
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确诊较困难,易被误诊为色素痣等色素性肿瘤。
203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分析钱莹莹;宋琳毅【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16)5【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提高基底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3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收集203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23,年龄<50岁的病例占9.36%,其中<60岁的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37∶1.头面部BCC发生率最高占90.15%,病理分型中结节囊肿型66.7%,浅表型14.29%.在临床与病理符合率的比较中,头面部最高(86.34%)四肢最低(45.45%),色素型符合率66.7%.复发病例中以鼻部及眶周最多占56.25%,且病理分型中硬斑病样型占31.25%.结论基底细胞癌中,中青年患者占有一定比例,性别比例与老年患者不同;头面部为基底细胞癌的高发部位,病理分型中以色素型及浅表型误诊率高;临床中复发病例多发生在鼻部及眶周,硬斑病样型占较高比例;及时行病理活检对BCC的早期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CC.Methods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203 patients with basal cell carcinoma were analyzed.Results Among 203 patients enrolled,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1∶1.23,the patients younger than 50 years accounted for 9.63%,among the patients older than 60 years,and 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1.37∶1.The incidence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in the head and face was the highest,accounting for 90.15%.Inthe pathological type,nodular cystic and superficial accounted for 66.7%and 14.29% respectively.In the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oincidence rate,the head and face were the highest (86.34%) and the four limbs were the lowest (45.45%),the pigment type coincidence rate was 66.7%.The head and face BCC accounted for 81.25% of cases of recurrences,the nose and orbit accounted for 56.25%,and the morpheaform type accounted for 31.25%.Conclusion In the basal cell carcinoma,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had a certain proportion,and the sex ratio was different from the elderly patients.The head and face were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the misdiagnosis rate of pigment type and superficial type were high in the pathological type.The cases of recurrence were almost occurred in nose and orbit,and the morpheaform type accounted for a higher proportion.Timel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early treatment of BCC,treatment options and prognosis.【总页数】4页(P388-391)【作者】钱莹莹;宋琳毅【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21500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皮肤基底细胞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 [J], 于喜法2.皮肤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 [J], 王恒;冯盼盼3.皮肤基底细胞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 [J], 于喜法4.皮肤基底细胞癌与毛母细胞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J], 何康;薛林5.皮肤基底细胞癌与毛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分析 [J], 胡亚玲;张夏琳;韩柯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底细胞癌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回顾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在基底细胞癌患者当中,患者主要的病理特点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患者的病理特点以及相关情况观察,并予以总结。
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鳞状细胞癌与脂溢性角化较为多见,患者的主要发病部位为头皮部、面部、鼻部以及躯干部位等,患者病理分型主要为实体型、色素型以及浅表型、腺样型等。
结论:对于患有基底细胞癌的患者而言,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观察,这样才能为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病理特点;病理分型;发病部位【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main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basal cell carcinoma. Methods:Forty-five patients with basal cell carcin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Among all patients,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seborrheic keratosis were more common. The main pathological sites of the patients were scalp,face,nose and trunk. The pathological types of patients were mainly solid and pigmented. And superficial,adenoid,and the like.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basal cell carcinoma,the doctor need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 in order to select a more targeted treatment.[Key words] basal cell carcinoma;pathological features;pathological type;pathogenesis基底细胞癌也被称作为BCC,是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非黑素性皮肤恶性肿瘤疾病,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发病率都出现了明显提高[1]。
418例基底细胞癌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回顾分析陈自学;周美杉;涂平;李雪迎;杨淑霞;黄远深;李航【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46)002【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基底细胞癌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基底细胞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418个病例,男女比例为0.77∶1,平均年龄(65.39±13.51)岁.年龄小于60岁的病例占29%,其中男女比例为1.16∶1.分析病理亚型,结节型占81.8%,其次是浅表型(9.8%),剩余病理亚型所占比例小于10%.头面部肿瘤发生最多(86.6%),硬斑病样型全部分布于头面部,多数结节型也位于头面部,其他亚型常见于躯干和四肢.86.6%肿瘤有色素沉着,80.4%无溃疡表现.比较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头面(84.7%)和躯干(79.1%)均高于四肢(46.2%).结论:多数临床病理特征与高加索人群相似,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特点有:中青年患者占有相当比例,该人群性别比例与老年人群不同;多数肿瘤有色素沉着,但溃疡发生率较低;多发基底细胞癌病例较少;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的患者年龄较大.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研究提示无论从医生角度还是患者角度,都应加强对基底细胞癌的关注.【总页数】5页(P195-199)【作者】陈自学;周美杉;涂平;李雪迎;杨淑霞;黄远深;李航【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34;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郑州45000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皮肤基底细胞癌92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回顾分析 [J], 许功军;黄池清;蒋亦秀2.122例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回顾分析 [J], 吴伟伟;张明;杨先旭;陆捷洁;刘巧3.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特点 [J], 张建民4.基底细胞癌153例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 [J], 何沅莉;单葵5.一例伊朗男性汗管样小汗腺癌误诊为基底细胞癌病例报道(英文) [J], Binesh Fariba;Akhavan Ali;Kafaie Parichehr;Navabii Hossei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XXX(单位省份城市邮编)[摘要]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以及该病的诱发因素。
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基底细胞癌病例64例,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数据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按皮肤损害分型,结节型38例,表浅型3例,纤维上皮型10例,腺样型2例,混合型8例,95%的皮损发生于头面部。
结论:紫外线可能是诱发基底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年龄以60~69岁居多。
病理检查对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临床特征;病理特征Basal cell carcinoma: 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64 casesXXX(XXXX XX XX XXXXXX)[Abstract] Objective:Study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sposing factors. Methods: On the 2009 January to 2012 June to come to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in 64 cases. On the bas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retrosp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damage of skin type, nodular type in 38 cases, 3 cases of superficial type, fiber epithelial type 10 cases, adenoid type in 2 cases, 8 cases of mixed type, and 95% of the lesions occur in the head and face. Conclusion: May be an ultraviolet induced basal cel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age of onset to 60~69 years are mor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judgment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Keyword: Basal cell carcinoma;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皮肤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表皮恶性肿瘤中的75%左右[1],发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且近几年来的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亦有年轻化趋势[2]。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基底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分析及预后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病理诊断;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病理科标本取材[4],标本全经过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制成切片,然后经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3 讨论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共同特点是有小珍珠状结节融合损害形成。
病变初期为蜡样结节,常为单个,结节表面可以见到扩张的毛细血管,中心伴有棕色结痂,但无疼痛或压痛。
镜下可见瘤细胞核较大,胞浆较少,染色嗜碱性,与正常皮肤基底细胞不同,瘤细胞巢周围裂隙形成,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
在病理上需与睑板腺囊肿相鉴别,睑板腺囊肿镜下可见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壁样结构,部分内衬鳞状上皮、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扁平上皮,细胞排列规则,囊内可见大量均质红染无结构物。
[参考文献]
[6] 藏素红,张静,石怀银,等.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基底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X,36(10):1434-1436.。
主冒塞旦匿型垫!Q生!县筮!!鲞筮!!期g堕i望堕!』螋!堕!堕型!璺!堕鲤i业望丛型:婴!Q:!堂:i2:堕!:!Q皮肤基底细胞癌10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李彦锋董慧婷杨蕾曹桂英【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 C)临床病理特点及诱发因素。
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明确诊断为BC C的病例。
结果共收录B C C患者104例,其中男52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l:1。
发生在头面部101例(97.12%),肿瘤多为单发。
104例基底细胞癌中,临床诊断与病理报告不符的有28例(26.92%)。
B C C病理分型以实体型多见,达51个(49.04%),且在性别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 C C发病以中老年为主,好发于暴露部位,说明紫外线照射是B C C发病的重要因素。
B C C容易出现误诊,建议及时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基底细胞癌(basa l c el l car ci nom a,B CC)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但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局部组织溃烂,预后不良。
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性,易引起误诊和漏诊。
我们通过分析总结104例B C C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诱因进行探讨,以提高诊断水平。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明确诊断为B C C的病例,共104例。
1.2组织病理学分型:根据《临床皮肤病学》旧。
的病理分型将BC C主要分为:实体型、浅表型、腺样型、色素型、硬化型、角化型及囊样型。
1.3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4例患者的男女患病率、发病年龄、病程及皮损部位等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学分型分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SSl l.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不同病理类型的性别比较使用x2检验,取检验水准n=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