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滨海新城规划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23.74 KB
- 文档页数:5
钦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旅游发展规划⽬标定位:以江海湖岛、⾃然⼭林和英雄⽂化、陶艺⽂化、海洋⽂化为特⾊,以海洋⽣态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林养⽣旅游、民俗⽂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旅游⽬的地和泛北部湾重要滨海旅游集散中⼼。
布局结构:“⼀带三⽚三基地”。
⼀带:指滨海旅游带;三⽚:指⾃然⼭林游赏⽚、民俗⽂化观光⽚、⽣态⽥园体验⽚三⼤旅游空间;三基地:钦州主城区、三娘湾旅游区和灵⼭县城三个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区“四区”划定1、四区划定禁建区:以⽣态⾼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严格保护的基本农⽥。
⾯积约448.69平⽅公⾥,占规划区总⾯积的31.12%。
限建区:限建区以⽣态中敏感区为基础,结合发展要求,增加三娘湾旅游度假区,同时扣除规划的城镇建设⽤地和⼯业园区发展⽤地。
⾯积约527.97平⽅公⾥,约占规划区总⾯积的36.61%。
适建区:适建区以⽣态低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增城镇建设⽤地和规划⼯业区⽤地。
⾯积约387.34平⽅公⾥,约占规划区总⾯积的26.86%。
已建区:即现状建设⽤地,⾯积约92.25平⽅公⾥(包括填海区14.25平⽅公⾥,不计⼊⽐例测算),约占规划区总⾯积的5.41%。
2、分区管制政策禁建区:禁建区范围内禁⽌与⽣态保护不相协调的建设⾏为。
限建区:限建区以预留控制为主。
需在该区进⾏建设时,应作出相应的⽣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落实⽣态补偿措施。
适建区:应注重与⽣态环境和⾃然⼭⽔格局的协调,具体地块的开发与建设指标应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坚持集约发展。
新开发地区发挥交通引导作⽤,循序进⾏市政公⽤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已建区:注重梳理内部空间,通过⽤地布局调整和功能疏解,控制合理的建筑密度和⼈⼝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
结合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对⽼城实施有机更新。
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和绿化建设,逐步完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倡公交优先的交通政策。
福州滨海新城产业发展对策福州滨海新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州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国家级滨海经济开发区。
福州滨海新城地处闽江下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是福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福州滨海新城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滨海新城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需要系统性地制定相关对策。
一、深入挖掘滨海新城的产业发展优势福州滨海新城地处海临滨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滨海新城应充分发挥滨海经济的优势,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港口经济、产业园区等相关产业。
滨海新城还可以发展旅游业、休闲度假业、文化创意业等产业,充分发挥福州的滨海风光和文化底蕴,提升滨海新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滨海新城产业向知识型、技术型产业升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滨海新城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为了更好地推动滨海新城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打造宜商宜居的发展环境。
在城市规划方面,要注重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商业中心、文化娱乐区等功能区域,形成产业集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格局。
还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了激发滨海新城产业发展的活力,政府需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要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滨海新城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提供就业培训、市场开拓、信息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推动滨海新城产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升滨海新城的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福州滨海新城防潮防洪排涝规划》的批复正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福州滨海新城防潮防洪排涝规划》的批复榕政综〔2017〕1879号福州市水利局:你局报送的《关于请求批复福州滨海新城防潮防洪排涝规划的请示》(榕水利综〔2017〕964号)收悉。
经2017年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同意《福州滨海新城防潮防洪排涝规划》。
二、本规划范围为滨海新城面积188km2,所在流域面积为335.4km2,规划区域按流域界限分为南洋片、东部独流入海片、松下片三个片区(不含机场区域),规划面积分别为108km2、47km2、33km2,合计188km2。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截山洪规划、排涝规划、防潮规划、生态水系建设规划和非工程措施规划等。
三、规划按照“截洪为主、高水高排”的防山洪思路,贯彻“河系连通、留足水面、滞洪湿地、大湖调蓄、联排联调”的排涝思路,采取“以除险加固为主、新建海堤为辅”的防潮防台思路。
防山洪标准按30年一遇,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暴雨24小时降雨,控制内涝最高水位低于规划竖向标高0.3~0.5米以上;防潮标准取10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波浪、设计风速重现期与设计潮位重现期相同。
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2030年。
四、《福州滨海新城防潮防洪排涝规划》是开展福州滨海新城防潮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设和生态水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要求,市水利局、福州新区集团、市水务公司等有关部门及单位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加强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或调整规划,若确需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报批。
2024城投集团重点工作计划(最新版)目录一、2024年工作思路 (1)二、重点工作措施 (2)1、全力实施“征迁收储”提速工程。
(2)2、全力实施“招大引强”提效工程。
(2)3、全力实施“工程项目”提标工程。
(3)4、全力实施“资产经营”提档工程。
(5)5、全力实施“要素保障”提升工程。
(6)2024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我县“三个六”总体布局的开局之年。
做好新年度工作至关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经过集团班子前期研究,我们确定了2024年的工作目标。
一、2024年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县委工作会议精神,用不懈奋斗谱写城市大征收、大开发、大项目、大建设、大招引、大发展新篇章,全力打造“放大版的绮园”,要重点实施“征迁收储”提速、“招大引强”提效、“工程项目”提标、“资产经营”提档、“要素保障”提升等“五大工程”,实处用力I,全员奋力I,持续发力,深处着力,以“五大工程”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重点工作措施1、全力实施“征迁收储”提速工程。
在城中村拆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和下一步品质提升要求下,今年要先行实施百尺路、城北路沿线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企业收储工作,完成591户城市房屋征收,为百尺路、城北路有机更新道路改造建设及公共配套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城中村遗留户要全部清零,彻底告别“城中村”历史。
同时,根据高铁新城推进计划,深入谋划研究并适时启动高铁新城区块的征迁工作。
2、全力实施“招大引强”提效工程。
坚定招商选资“一号工程”,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准的举措、更多的精力投入招商选资工作。
一是加快土地出让。
土地出让是城投能够持续运营的根本,要精准研判市场走势,继续抓紧土地招商。
二是加大产业招商。
加大“四新经济”的培育招引,紧盯高星级酒店、国际学校、文体休闲、科技研发等产业的引育力度,推进北大街、杨家弄区块的开发建设,加快京浦、城北等区块的好邻居168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工作,加强农商行金融中心等重大服务业项目,确保新城吾悦城市综合体对外营业。
福州滨海新城产业发展对策福州滨海新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南沿海,是福州市的新兴区域,也是福州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福州滨海新城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推动福州滨海新城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全面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制定对策: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完善交通、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提高滨海新城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2.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滨海新城的产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制定对策:1.根据滨海新城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
2.加强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
三、加强政策支持,激发企业活力制定对策:1.实施促进融资的政策,支持企业获得贷款和风险投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产业发展。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互动制定对策:1.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促进城乡间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互动,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2.鼓励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促进城市产业和农村产业互动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支持产业发展制定对策:1.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支持滨海新城的产业发展和创新。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六、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产业制定对策:1.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保护滨海新城的生态环境。
2.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以上的对策是为了推动福州滨海新城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全面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共同努力,推动福州滨海新城成为产业发展的样板区,为福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汪博文(1986-),男,福建永泰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研究方向:生态城市规划。
摘要:福州滨海新城规划是我国首个把城市定位为“森林城市”的新城。
在森林新城建设中,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塑造生态格局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廊道,设计生态福利空间等手段,把打造森林城市作为目标和理念,融入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全过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的理念,开启了全国新区建设的先河,为我国高水平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生动案例。
关键词:森林城市;生态格局;绿色福利空间;串珠式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5.12+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7359(2019)04-0031-03DOI :10.16330/ki.1007-7359.2019.04.013福州滨海新城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河网水系与原生态的湿地,同时周边还有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闽江河口国家湿地保护区等资源,其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基础,奠定了建设森林城市的条件。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保护“山、水、海、湿地”的生态资源,优化滨海新城的生态空间格局,完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增强新城绿色发展动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方向。
规划把新城的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景观共同体,采取保护自然山水、增加福利空间、修复退化景观、突出亮点特色等建设对策,构筑“山海相拥、林水相依、城乡相融”的完善城市森林系统,走出一条保护优先,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的新城建设新模式,把福州滨海新城建设成为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的国际滨海森林城市,为我国新城建设树立典范。
①保护原生山水格局,延续城市生态之美,规划通过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打造滨海特色景观,使滨海新城成为一座具有沿绵不断黄金海岸风情的世界级海滨林荫之城。
②策划水上绿道,使新城成为可以切换都市、海韵、山林、湿地、田园、乡村等六种生活空间的水网之城。
③保护原生态的东湖湿地景观,塑造城市景观之魂,构建滨海新城城市生态文化空间和共享休闲空间,使滨海新城成为天人合一的城市山水园林的湿地之城。
环东海域新城2022年最新规划
2022开年,环东海域又迎来诸多利好,重磅利好!2022开年环东海域就开始发力,各种优惠政策、项目纷纷开动,交通、环境、教育、医疗、便民......
近日同安进出岛工程等厦门三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同安进出岛通道先导工程,正式开工!
昨日上午,同安进出岛通道先导工程(同集路-滨海西大道段)项目迎来正式开工!
根据此前厦门生态环境局发布同安进出岛通道同安端先导工程(同集路-滨海西大道段)的环评公示来看,项目起于滨海西大道与美峰排洪渠之间,终点位于美山路南侧。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综合管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工程及绿化工程等,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km/h。
总投资概算93771.43万(不含征地拆迁费、管线迁改费和土地使用成本),建设进度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施工期24个月。
本规划为同安进出岛通道的空间要素保障提供前提条件,可有效指导下阶段工程方案设计及规划审批管理。
01近期,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厦门市第三条海底隧道暨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勘察设计)。
福州滨海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福州市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成为市政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推动滨海新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设计导则势在必行。
一、滨海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导则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滨海新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
开发建设滨海新城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可有效缓解福州市人口密集的市区压力,促进福州市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设计导则,对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滨海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导则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滨海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导则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人本设计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2.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是滨海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导则的重要原则,要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3.综合协调:在设计中要注重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4.开放共享:倡导城市开放共享的理念,推动城市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滨海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导则的重点任务1.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排水系统、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2.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净化水质、治理污染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构建绿色生态城市。
4.完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并建设公园、广场、商业街等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享受。
四、滨海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导则的实施保障1.严格把控设计质量:建立设计审查、验收制度,确保市政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
2.加强设计指导:组织专业人员编制设计导则,对市政工程设计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市政工程设计的重视程度,增强市政工程设计的社会影响力。
厦门即将新增⼀条进出岛海底隧道!就在同安区!规划⽅案来了继翔安隧道、海沧隧道之后,厦门市即将新增⼀条进出岛海底隧道。
⽇前同安进出岛通道同安段先导⼯程(同集路-滨海西⼤道段)正式开⼯建设,这也标志着同安进出岛通道项⽬进⼊全⾯实施阶段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同安进出岛通道是我市交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市委市政府“跨岛发展”和“岛内⼤提升、岛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项⽬的建设在提⾼厦门进出岛通道通⾏能⼒、完善⽚区路⽹结构、构建市域范围“半⼩时交通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先导⼯程的建设为全⾯推进同安进出岛通道主体⼯程,创造了先决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同安进出岛通道将是同安区第⼀条不绕⾏它区直接连通厦门本岛的交通项⽬,整个⼯期⼤约需要四年半时间,项⽬建成后从同安新城到厦门环岛⼲道的车程可⾄少缩短20分钟。
新的进出岛通道也将进⼀步完善全市的城市路⽹结构,有效缓解进出岛的交通压⼒,助⼒形成厦门市域“半⼩时经济圈”。
据了解⽬前,同安进出岛通道项⽬正处于设计阶段,此次开⼯的同安端先导段⼯程(同集路-滨海西⼤道段)主线南起美峰排洪渠北侧往北设隧道下穿滨海西⼤道后,终于美⼭路附近,按⼀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主线双向6车道。
其中,主线下穿隧道长度430m(含敞⼝段),匝道隧道长度1330m(含敞⼝段)。
滨海西⼤道节点设置⼀对匝道(本岛与同安往返)与滨海西⼤道衔接,设置⼀条匝道(本岛往洪塘头村⽅向)与美⼭路衔接。
先导⼯程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程、隧道⼯程、管线⼯程(滨海西⼤道)、交通⼯程(滨海西⼤道)、绿化景观⼯程(滨海西⼤道)等。
同安新城⽚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陈江⽣介绍,先导⼯程建成后将为同安进出岛通道主体建设创造条件,确保主体⼯程整体如期施⼯。
作为同安直通岛内的交通⼤动脉,进出岛通道项⽬未来便捷的不仅仅是新城与本岛的出⾏,更将串联起同安⼯业区、同安⽼城、同翔⾼新城以及同安北部⽚区,助⼒区域经济发展。
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同安是福建省厦门市下辖的一个区域,位于港口经济带、厦门市中心城区与漳州市市中心城区之间,东临杏林湾、南依台商投资区、北接金尚华侨投资区。
同安区域内的岛屿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条件限制,造成岛屿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了提升同安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岛屿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得以推动。
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是厦门市政府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解决同安区域内岛屿之间以及岛屿与陆地之间的交通问题,推动同安区域经济的发展。
该工程包括建设码头、桥梁、隧道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同安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也提高了该区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工程内容1. 岛屿间航道改善:通过对同安区域内岛屿间的航道进行改善,提升海上交通运输的通畅度和安全性,解决岛屿之间相互隔离的问题。
2. 岛屿码头建设:在同安区域内的重点岛屿建设多个码头,以便于货物、人员的进出岛,满足岛屿居民和企业的交通需求。
3. 桥梁建设:在同安区域内海域建设桥梁,连接陆地与岛屿,解决岛屿之间的交通问题。
桥梁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同时考虑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工程施工与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4. 隧道建设:在同安区域内的海域建设隧道,连接陆地与岛屿,解决岛屿之间的交通问题。
隧道的建设采用先进的隧道工程技术,同时也考虑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5. 文化景观设施建设:在同安区域内设立一些文化景观设施,以丰富同安地区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工程特点1. 综合性: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涉及航道改善、码头建设、桥梁建设、隧道建设等多个方面。
项目综合性强,对整个同安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长期的推动作用。
2. 先进性: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所使用的建设技术和设备都是比较先进的,工程质量有保障。
3. 环保性: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泊于镇、桥头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5.08.19
•【字号】威政字〔2015〕47号
•【施行日期】2015.08.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
正文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泊于镇、桥头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
威政字〔2015〕47号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报批〈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泊于镇、桥头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请示》(威规发〔2015〕1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原则同意《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泊于镇、桥头镇)总体规划(2013—2030
年)》。
到2030年,规划总人口4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7.03平方公里。
规划区性质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以中韩经贸合作和中欧新型城镇化合作为主的中外合作国家级示范区。
规划范围东抵茅子草河,西接五渚河,南达所前泊水库,北至黄海。
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轴、五组团”,依托滨海休闲生态带,沿成大路东西向和金鸡大道南北向两个城市发展轴,打造港后配套、公共服务、旅游教育、滨水休闲和创新型产业等五大组团。
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定,进一步完善各项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
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顺利实施。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15年8月19日。
城市概况威海位于中国山东半岛最东端,陆地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2万,海岸线长985.9公里,被誉为“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是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圣地。
城市名片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中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自然基础威海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和环境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历年平均降水量737.7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480小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9%,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2%,是中国空气质量与海水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具有“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景观。
交通条件开通威海至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长春、延吉、成都、西安、济南等国内城市航线,同时开通首尔、釜山、台北等国际和港澳台航线。
航空高铁直达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重要城市,同时开通了威海至北京、威海至济南、威海至汉口的旅客列车,可实现与全国各地货物直达运输。
铁路交通条件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60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349公里(高速公路124.5公里),农村公路5711公里,威青高速、烟威高速两大高速公路可实现与全国城市的快速连通。
公路全市拥有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3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7条海上运输航线,港口货物年吞吐量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
港口新城概况威海东部滨海新城位于威海几何中心位置,西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建成区,东连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南联文登、荣成、乳山,规划面积191平方公里,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桥头镇全部和崮山镇部分区域,其中城市建设用地45平方公里,规划可容纳45万人居住、工作和生活。
城市机遇作为未来威海市的新城区、新中心,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是威海市集全市之力发展的重点区域,入选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列入国家“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列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合浦县烟楼片区为例摘要: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的建立,全国各地已前后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亟需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本文以合浦县城烟楼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及详细规划的要求,总结控规编制经验,望为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中控规编制提供些许借鉴方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合浦烟楼引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控规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控规作为“五级三类”中的一种规划类型,在新的体系中亟需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使之能够承担起建设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等职能。
控规既是承接、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重要工具,又是管理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直接依据,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还在总体规划层面,详细规划层面编制技术路径仍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控规作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重要组织形式,研究其编制技术路径,对于当前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规的作用和当前编制存在的问题1.1控规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控规属于城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工具,也是规划许可在制定决策时的法律依据,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当中的有效性明显。
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也会存在和当下规划相关治理制度之间的矛盾。
在进行规划管理过程中,权责在边界方面比较模糊,对非建设空间的相关管理有所欠缺。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影响下,行政体系、规划法规体系、运作体系等多个方面都在发生变革。
在此情况下,控规的内涵、职能、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都需进行改进与完善,和建设全要素、全程国土空间管制制度之间相互适应,实现对城乡的精细规划管理,促进空间环境整体品质的提高,并且为政府现代规划职能服务。
以城市设计为基础的控规局部调整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并以温州民科基地控规中心区地块规划修改为实例,探讨基于城市设计的控规局部调整的主要规划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认知1.1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干预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刘宛,2000)。
是以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为主要对象,以对象的宜人性和性质性为目标,以人性化为原则,以系统方法为途径的一种用于相关规划设计及其行政管理领域的思维方式、设计法则以及专项规划设计。
1.2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制中,控规是总体规划目标与任务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修规及建筑设计的具体指导,在规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控规在城市开发区强度和环境容量方面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控制和指导作用。
但是,控规难以确保城市品质问题,即难以把握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系统优化问题,包括基于城市或片区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城市形体、城市文化、城市生态等城市空间环境质量问题。
城市设计的价值在于城市整体性或系统优化,控规成果完全可以通过吸纳城市设计的成果来完善自己。
城市设计比控规更能够系统、整体地把握城市空间环境质量问题,但是在国家法定的规划设计体系中没有城市设计,城市设计难以得到实施,如果将城市设计成果转换为法定的控规成果来进行实施,这应该是积极而有效地。
1.3后于控规的城市设计方法从我国现行控规和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和工作性质来看,两者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关联性,控规需要拟定城市设计要点。
后于控规的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完善或优化先做的控规。
前言为统筹安排外文武垦区各项建设事业,为土地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划。
以此规划为基础,有效地指导滨海新区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将本区建设成为海西地区知名的度假休闲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高端会议中心。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年)5.国家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二、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本区是长乐市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
规划必须按照《长乐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规划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
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
本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本规划需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
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同安滨海新城规划梳理
一、同安滨海新城总体规划
1、新城概况
厦门环东海域同安滨海新城位于厦门总部、厦门岛北部最大内湾——同安湾沿岸,核心区面积17万平方公里,岸线15公里。
新城规划为“一心一带五组团”,包括丙洲中心文化环、运河商业带和丙洲东组团、丙洲西组团、丙洲组团及中州岛组团、西柯南组团。
设计有水上舞台、人造沙滩、红树林、观光塔等重要景观亮点。
是一座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商机无限、适宜人居和创业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新城。
2、区位交通
同安滨海新城拥有立体化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航空: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7公里。
●港口:
距东渡港区27公里。
距五通海空联运码头10公里。
距厦门国际邮轮中心29公里。
●公路:
沈海高速、国道324线、滨海大道、海翔大道横贯片区。
BRT快速公交2号线从厦门本岛第一码头直达片区西柯枢纽站,并与同安城区链接。
●铁路:距东南沿海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厦门北站5公里。
3、配套环境
●教育:市区两级名校、厦门国际学校
●医疗:厦门第二医院、厦门第三医院
●文体:厦门市运动训练中心、凯歌高尔夫球场、中奥游艇俱乐部、国际马拉松黄金赛道●旅游:4.6公里人造沙滩、1.58平方公里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高星级休闲度假酒店群、
以及同安影视城、莲花国家森林公园、翠丰温泉酒店、北辰山风景名胜区等温泉休闲度假生态景区。
4、丙洲中心文化环
丙洲中心湖位于滨海新城核心区,是中心区的重要景观和功能亮点。
设计通过造型独特的环形步行桥联系滨海新城丙洲东、西组团两岸及丙洲岛北侧,塑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环”。
环内分布着服务新城区的各种文化建筑和行政建筑:市民中心、市民广场、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文化综合馆、商业博览中心等项目。
“文化环”不仅是滨海新城的重要公共服务中心,也是市民和游客休闲观景的绝佳平台。
5、运河商业带
运河商业带位于“文化环”南侧,丙洲水道两岸。
规划利用丙洲岛西侧较为狭长的连通同安湾的水道,塑造滨海新城的运河休闲商业带。
沿2.5公里的水道两岸,布置高低错落的建筑体,建筑底层为商业、餐饮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欣赏水景的绝佳平台,塔楼则为高档的居住及SOHO办公楼。
混合的功能利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亲水的景观,将使这里成为滨海新城最富活力的城市街区之一。
6、丙洲岛酒店
丙洲岛酒店位于丙洲岛最南端,面向同安湾,与厦门本岛隔海相望,规划设计标志性酒店建筑,建筑高度150米—180米之间,设计通过别致的建筑造型打造同安滨海新城的城市名片,主要功能设置为酒店、会议展示、观景平台、水疗中心。
这里将成为同安乃至厦门对外展示滨海新城独特魅力的一个崭新平台。
7、滨水公园
滨水公园位于滨海新城东岸最南端,规划沿滨水一侧控制约15公顷的绿化滨水公园,周边设置高星级酒店及高档居住区。
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城整体环境品质,为周边片区居民提供亲水休闲空间。
8、高星级休闲度假酒店群
规划利用新城南端4.6公里长人造沙滩的内侧和滨海西大道之间约1平方公里土地建设10个左右的高星级休闲度假酒店。
休闲度假酒店群的规划充分结合了同安湾海域、人造沙滩及周边山体公园、凯歌高尔夫球场等要素资源,依托厦门经济和产业优势及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打造一流品质的度假酒店群。
建成后将成为同安滨海新城乃至厦门的重要特色和亮点,并对厦门旅游业产生重大提升作用。
9、安居之湾
天高云淡、碧海潮生,百舸争流、白鹭翔空,同安滨海新城15公里的海岸线栈道蜿蜒,马
拉松赛道、旅游车道、自行车道、4.6公里人造沙滩、1.58平方公里红树林公园共同构筑起无与伦比的滨海景观带。
核心区可开发用地:8.04平方公里(净用地,不含道路、市政用地及已出让用地),其中商业、金融、居住用地:3.4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49平方公里,文化、旅游、娱乐等其他用地:3.11平方公里。
将重点发展商住、旅游、休闲、度假、酒店等商业、服务业项目,现已有金帝中洲滨海城、金都海尚国际、中奥游艇俱乐部、高星级休闲度假酒店群等项目落户。
10、产业基地
新城规划建设有能产生巨大经济吸附力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和食品、轻工、光电、电子制造业基地,为新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目前,已建的产业园区有:思明工业园、湖里工业园、同安工业园、火炬工业园、东海工业园、益扬电子工业园、泰普生物工业园等近3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园区服务和管理。
现已汇集节能灯、LED、开关柜、工程机械等数百家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美国GE公司和厦门通士达公司携手合作,世界顶级的电光源制造基地——厦门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已落户同安滨海新城。
三、本次奠基仪式启动项目
1、滨海西大道
滨海西大道(通福路至新324国道段)为南北走向市政主干道,南起福通路,北至新324国道段,是已建成通车的滨海西大道(集美大桥——通福路段)通往同安城区的重要通道。
道路长2.7公里,宽42米,双向六车道。
工程总投资约2.3亿元,计划于2010年6月份开工。
2、同安市民中心
同安市民中心项目占地约15.84公顷,含市民中心、滨水休闲公园、市民广场(含水上舞台)、帆船码头四部分,其中市民中心以办公为主,兼有会议、展厅、文娱功能,占地约3.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不含地下空间面积),总投资约3亿元。
项目建成后既可满足同安区有关办公和开展市民文化活动的需求,又充分结合滨水特色,塑造滨海新城崭新形象。
3、金帝·中洲滨海城
金帝·中洲滨海城雄踞同安湾口“山、海、湖、红树林”多景美地,扼守同安翔安两区交界黄金要道。
项目占地1145亩、总建筑面积约150万㎡。
作为超大型湾区造城计划,金帝集团携手国际一流设计团队,为城市描绘天际线、为居民留住大自然、为孩子建造好学校、
为都市营造繁华商圈。
项目规划有情景洋房、高层住宅、商业、SOHO办公、学校及完善生活配套。
想象在音乐厅聆听交响乐、在图书馆外欣赏夕阳、在红树林公园嬉戏、在体育公园晨练……看见风逐云、蝶恋花、水舞光,体会跨时代建筑品质的永续价值,超越想象的海湾城市盛景,即将震撼揭幕!一千年前,朱熹“大涂变都市”的预言即将实现!
4、东海小学
同安滨海新城东海一小位于丙洲片区,紧邻已建的产业园区和BRT西柯枢纽站,是新城核心区重要公建配套项目。
规划为36班小学,总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
主要包括教学、实验、行政楼群及体育运动场所、景观绿化配套等,工程于2010年5月正式开工,计划于2011年6月份竣工,2011年9月前投入使用。
5、金都·尚海国际
金都·尚海国际项目位于厦门同安滨海新城南端,总占地面积近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米,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将于2010年6月份启动建设。
项目由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金都房产集团携手香港刘伍、美国CVP、美国ACLA、深圳建科院等国内外一流团队,按照生态、科技、低碳的最佳配置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进行倾力打造,建成后将成为代表城市未来、面向国际的滨海绿色低碳建筑群。
6、益扬电子
益扬电子科技园位于同安滨海新城产业园区,用地面积87亩,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为自建厂房。
园区主要从事耳机系列、喇叭及麦克风系列产品等电子器件的生产、加工。
工程于2010年2月开始桩基施工,预计2012年6月竣工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年纳税8000万元。
用工数为15000人。
7、BRT西柯枢纽站
BRT西柯枢纽站位于同安滨海新城核心区,是连接岛内第一码头快2线和岛外同安城区的重要枢纽站。
枢纽站为地上三十层,地下一层,集停车、公交场站、配套服务用房及商住房一体的综合建筑,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
枢纽站于2008年3月8日正式动工,2010年6月份竣工通车,总投资为4.3亿元。
8、埭头溪绿化景观
埭头溪绿化景观工程位于西柯的中心位置,沿埭头溪两岸,北自沈海高速,南至丙洲渠入口埭头溪挡潮闸,总建设绿地面积为108.6万平方米,总岸线长度:9.6公里。
该项目的实施将在丙洲片区形成沿溪带状公园,既可提升片区绿化景观品位,又是市民休闲、锻炼的
绝佳场所。
一期工程总投资约3800万元,工程计划于2010年6月份开工。
9、厦门市运动训练中心
厦门市运动训练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5.93公顷。
北到西洲路、西侧紧邻西柯街,南侧到达同丙路,东侧至滨海西大道。
该中心东北角地块布置为服务周边人群及体育比赛用地,并设有综合体育馆、羽毛球及乒乓球馆;西北角地块布置射击馆、游泳跳水馆、举重竞技馆。
东侧为运动训练中心区域及入口广场;最南端为设有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及射箭场。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9亿元。
10、人造沙滩
同安滨海新城人造沙滩位于新城南部海岸线,全长4.6公里,宽度200米,沙滩面积23.9万平方米。
沙滩建有固沙厅坝四座、游艇码头一个、观光塔一座,项目总投资约2.81亿元。
南段沙滩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10月基本建成;中北段沙滩工程2010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11年6月建成。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海洋环境,并形成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