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教学第十七周(2)
- 格式:docx
- 大小:11.68 KB
- 文档页数:1
和桥二中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17课教师沈伯娟
体育与健康小贴士:
运动前后饮食需注意什么?为什么不应在饭后立即进行运动
运动前:在运动前你最好是前1到2小时之间吃些高纤饼干,葡萄干,或是新鲜的水果。
运动后:运动过后大约一小时后再吃东西,运动后比较容易接受各式饮料或是流质的食物,而且同时可以补充水分,若是在运动后两小时还没有吃正餐的话,可以再吃固体状的食物补充醣类和蛋白质。
运动后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例如咖啡、汽水、和茶。
因为咖啡因也有利尿的作用,会令你体内水分的补充不足。
虽然汽水也可以提供水分糖类,但不是适合的运动后饮料。
注意不要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同时也应避免在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待休息30—60分钟后,可以进食。
食物应清淡,营养丰富,不要进食过凉,过硬或过于油腻的食品。
不要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因为(1)胃内容物在运动过程中震荡颠簸牵拉肠系膜,引起腹痛;(2)运动时血液主要供应肌肉,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消化活动的进行。
5'10'砖井镇中学“ 136”模式导学稿年级:七年级(下) 科目:体育与健康 执笔人: 执教人:_上课时间:_备课组长签字: ____________ 包科领导签字: __________ 总第 空 课时二、 学习目标:i 、学会: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三、 学习重难点:重点:反应与协调性的配合难点:掌握摇绳和起跳时机,注意保持身体的协调性。
四、 教具学具准备: 跳绳若干 五、教材分析: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跳绳为主教材,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 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通过教师和 优生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
不但让学生学会多种的跳绳方法,而 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3) 一人跳两条长绳。
2人面对面站立, 手持两条平行的长绳,分别握绳两端,跳绳 同学站在先摇起绳的一侧。
当先起的绳子摇过跳绳同学的头顶时,另一条绳子摇起,先 起的绳子在打地的一瞬间用单脚交换跳或 并脚跳的方式跳跃。
跳过之后,立刻跳跃后 起的绳子。
连续数次。
这种跳法属于跳” 死”绳。
跳“活”绳:跳绳同学侧对或正对 来绳。
当绳摇至一绳在上,一绳在下时,跳 绳人从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近,用单脚交换跳或并脚跳的方式跳跃。
跳双绳基(1) 短绳套长绳,单摇跳。
长短 绳交叉,短绳套长绳,2人摇长绳,跳 绳人在长绳下摇短绳,短绳随长绳同时本 摇转,一摇一跳长短绳。
(2) 短绳不套长绳,单摇跳。
长 短绳不交叉,2人摇长绳,跳绳人在长部 绳下摇短绳,一摇一跳长短绳。
可以跳“死绳”,或跳“活绳(短跳绳人持绳 跑入后再摇绳跳)。
分255'10'六、教学过程:准备活动及教学过程、集合整队,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安排见习生。
第17
周第2次课教案
教材一、足球
二、游戏
重点击球部位。
难点推球动作协调。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知道脚背外侧运球的动作要领,能说出脚背外侧踢球的正确击球部位。
技能目标: 学生能模仿教师做出脚背外侧运球动作;能初步掌握脚背外侧踢球动作。
情感目标:学生能按教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各种练习。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次
数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准备部分一
常规
二、徒手操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
容和任务。
四、慢跑400米
五、徒手操;
1、伸展运动
2、体侧运动
3、俯背运动
4、踢腿运动
5、侧压腿、前压腿
10`
`
一、队列如图示
二、练习图:
1、学生听清要求和规
则。
2、认真练习动作到位。
8*8
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次
数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初中体育周教案
第一节课:篮球技能训练
时间:45分钟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篮球传接、运球和投篮技能。
活动安排:
1. 热身活动:5分钟
- 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和热身运动,准备开展篮球训练。
2. 篮球传接训练:15分钟
- 向学生示范正确的传球和接球动作,然后让学生互相练习,重点纠正姿势和动作。
3. 篮球运球训练:15分钟
- 教师示范基本的运球姿势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逐个指导学生改进动作。
4. 篮球投篮训练:10分钟
- 讲解基本的投篮姿势和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进行投篮练习,教师分组逐一指导。
5. 总结: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鼓励学生在课下加强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第二节课:足球技能训练
时间:45分钟
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足球的基本传球、盘球和射门技术。
活动安排:
1. 热身活动:5分钟
- 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跑动和拉伸活动,准备开展足球训练。
2. 足球传球训练:15分钟
- 教师示范正确的传球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传球练习,并逐一指导学生改进动作。
3. 足球盘球训练:15分钟
- 教师讲解盘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进行盘球练习,重点指导学生改善动作。
4. 足球射门训练:10分钟
- 老师讲解射门的基本姿势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进行射门练习,逐一指导学生提高射门准确度。
5. 总结: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和重点,鼓励学生加强练习,提高足球技术水平。
第十四课趋光的飞蛾——综合实践(2)(一课时讲完)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机器人的计算功能。
2.方法与过程: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机器人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机器人的计算功能。
难点: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机器人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程资源:计算机教学过程:前提测评:碰撞检测模块主要用于什么?导入新课:通过前提测评而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一、认识地面检测模块地面检测模块主要应用于对地面的检测,功能是通过照射地面,检测地面的反射光强。
传感器的返回值为0~255。
二、地面检测模块的使用1.单功能模块作用:用来存储地面传感器检测出的地面数值。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教师边讲边演示操作过程。
第一步:将机器人放置在场地中,机器人开始碰撞。
第二步:在“地面检测”模块上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变量设置面板。
第三步:单击“地面变量”进入“地面百宝箱”面板一共提供了三个地面变量。
组织学生操作练习。
2.带判断功能的模块。
条件判断表达式:左边的地面变量与右边的参数进行比较。
三、地面检测模块的应用。
现在就让我们使用地面检测模块来编写一个小程序,专门用来检测不同颜色地面的数值,并将数值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程序步骤:教师边讲边演示操作过程。
第一步:利用永远循环模块让机器人不断检测地面的情况,并前进。
第二步:如果发现红色区域就报警。
巩固练习:填空。
地面检测模块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是();二是()。
板书设计:第十二课聪明的数学脑袋——机器人的计算功能计算功能作业:复习本课所讲的内容。
课后反思:。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药王洞学校来妙七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药王洞学校来妙本学期是初一体育教学新开始的一个学期,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结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利用1个月的时间学习广播操。
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意义,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
形成积极态度和行为。
3、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项目的知识与简单战术,结合游戏等多种形式获得应用技能,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发展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4、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发展速度、灵敏、有氧耐力。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懂得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技能发展的益处。
5、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建立自尊和自信,积极进取,培养坚强的意志。
6、建立个人和群体的和谐关系,在体育游戏和比赛中能与同伴分配角色,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材分析课新的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
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速度、耐力、灵敏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三、学生现状分析小学生上升为初中生,儿童转为青少年还需一个过渡期,心理、生理都还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所以,原则上我们准备安排的体锻项目,活动内容,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常规做起,从点滴来抓,由易到难,由浅入课,这是本年级的一个活动趋势,大部分学生都活泼好动,表现欲、上进心强,但是普遍的体质较弱,在上课中应坚持“健康第一、安全为主”。
17体育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7体育课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17岁学生设计一堂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课。
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安排和合作性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包括耐力、灵敏度和协调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
3.促进学生的身体素养,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准备:1.教室内或操场上准备足够的活动空间。
2.蓝球、跳绳、标志物等体育器材。
3.适合所有学生的体育服装和鞋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以游戏形式引入,让学生进行暖身活动,例如峰值运动或跳绳。
活动1: 篮球运动暖身1.进入篮球场地,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如腕部、脚踝的旋转和伸展等。
2.分成小组,进行传球和协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进行几局小型篮球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拓展其运动能力。
活动2: 团队接力赛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作为队长。
2.安排接力赛活动,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如跑步、跳远、折返跑等。
3.鼓励队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力赛。
活动3: 协作挑战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个任务。
2.任务可以是搭建一个人字拱门、通过网子传球等。
3.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完成任务。
活动4: 总结和冷却1.在课程的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冷却运动,如放松的伸展和呼吸练习。
2.以小组形式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本堂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学生互相点评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延伸: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添加更多的团队活动,如拔河比赛、足球橄榄球等,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体能水平。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技能的展示、合作的程度等。
2.进行小组总结时,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各自的进步。
3.与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感受和收获。
【初一体育课全套教案】17体育课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体育课全套教案第一周第1课时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教学任务: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3、了解自己的体能教学内容: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
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
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七年级下体育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共计36课时
第一单元:体育操练(6课时)
第一周:体育基础动作练习(2课时)
第二周:操练基本动作(2课时)
第三周:综合动作训练(2课时)
第二单元:田径训练(6课时)
第四周:徒手跑步技巧(2课时)
第五周:短跑技巧练习(2课时)
第六周:接力跑技巧训练(2课时)
第三单元:球类运动(8课时)
第七周:篮球技巧训练(2课时)
第八周:足球技巧训练(2课时)
第九周:排球技巧训练(2课时)
第十周:乒乓球技巧训练(2课时)
第四单元:健身训练(8课时)
第十一周:体育健身基础(2课时)
第十二周:核心力量训练(2课时)
第十三周:柔韧性训练(2课时)
第十四周:耐力训练和运动休息训练(2课时)
第五单元:游泳技巧(8课时)
第十五周:水性训练和水中基本动作(2课时)第十六周:踩水和蛙泳技巧(2课时)
第十七周:自由泳和仰泳技巧(2课时)
第十八周:游泳综合技巧练习(2课时)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4课时)
第十九周:综合项目训练(2课时)
第二十周:练习考核(2课时)
备注:课程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七周主要工作日程表(6月10日─ 6月16日)1、2019年6月1日,安庆四中地理组老师带领七年级部分学生赴合肥研学。
上午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到达本次研学首站---安徽名人馆。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馆内展厅,了解了安徽不同时期的杰出人才,培养了学生们爱家乡的自豪感。
在徽园景区,学生们参观了安徽各个地市的代表性缩微景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一方面了解了省内各地区的美景,同时又认识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下午,同学们参观了省地质博物馆。
在地球厅和生命演化厅里,了解了地球形成、演化的过程及生命进化的神奇;在恐龙厅,学生们不仅认识了恐龙起源、演变、灭绝的历史,还参与许多互动游戏,寓教于乐。
在资源与环境厅和矿物与岩石厅,学生们了解了安徽省的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欣赏了各种精美的矿物和矿石。
此次研学,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让学生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快乐节日。
2、新一届学生会成员名单:3、八年级篮球赛名次如下:第一名:(4)班第二名:(2)班第三名:(14)班第四名:(1)、(8)、(10)班4、第十七周各年级经典诵读:七年级: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荣辱》八年级: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九年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1、中考监考人员安排如下:安庆一中(3人):何佳、王碧艺、许小农安庆二中北区(原二中)(4人):程伟、鲍友娣、刘琼、杨莉安庆七中(4人):白兆清、邢静、余婷、杨烨烨安庆十一中(22人):张峥、李坤、闫宁、杨青、余阳、李玉翠、王金洪、章彧、王伟敏杨双佳、汪琳、朱梦涵、王文芳、钱莹、吴莎莎、焦红艳、丁彤、施庆峰汪立业、陈庆龙、许根华、王青松安庆石化一中(7人):陈成、彭声义、王贤德、吴彤、王松海、李宜山、范江文2、下周一(6月17日)上午,七、八年级放假;下午,八年级参加安徽省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10'
5'
六、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及教学过程
、集合整队,报告上课人数,师生
问好,考勤,安排见习生。
、准备活动: 1、 扩胸运动。
2、 体转运动。
3、 体侧运动。
4、 弓步压腿。
5、 侧压腿。
7、膝关节运动。
&踝、腕关节运动。
握绳方法:2人可单手或双手握绳 基
各握跳绳一端,如绳长可在拇指与其他 四指间适当绕几圈。
摇绳方法:两位摇绳人面对面而
本 立,两人的身高接近为易。
两人向同一 方向摇
绳,动作要协调一致。
(1) 原地并脚和单脚交换跳长绳
部
站在跳绳的中间,由静止的侧立姿 势开始。
当绳摇过头顶接触地面的一瞬 间,原地并脚向上起跳,绳从脚下穿过 后轻巧落地;连续数次。
单脚交换跳要 、 求靠近绳一侧腿向侧跨跳,另一腿上提 分 依次越过,轻巧落地。
面对或侧对绳圈来的方向,把跳绳打地 声音当作“跑”的启动信号,一打地就 跑入。
当摇转的绳子着地瞬间及时跳 起。
连续跳1 — 3次(可并脚跳、单脚 交换跳或并脚加垫跳),从反面跑出。
巩固提升,检查反馈
结 束 部 分 课后反思
a.侧面进入,鱼贯“ 8”字形跑过。
学 生站
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摇绳人的一侧。
两 摇绳人向
同侧方向正摇绳,
当摇转的绳子着
地瞬间排头先跑入,跳起一次后从反面跑 出,绕过一侧的摇绳人,站在绳的同侧另一 端。
全队依此轮流跳完,再从另一断开始。
b.两侧跑入交叉“ 8”字跳绳。
将学生分成 甲、
乙两组,各站成一路纵队,分别站在绳 子同侧两端。
两摇绳人向同侧方向正摇绳。
甲队第一人跳绳人在摇转的绳子着地瞬间 立即跑入,跳起一次
后从反面跑出,绕过异 侧摇绳人,站在乙队排尾;乙队第一人在甲 队第一人跑出后,立即跑入,跳起一次后从 反面跑出,绕过异侧摇绳人,站在甲队排尾。
依次轮流跑完。
上绳之前往前站,绳子打地 往里钻,跑到中间往上窜,路线跑直别拐弯。
砖井镇中学“ 136”模式导学稿
跳长绳
年级:七年级(下) 科目:体育与健康 执笔人:执教人:
上课时间:备课组长签字: ____________ 包科领导签字: _________ 总第_50_课时
二、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三、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应与协调性的配合
难点:掌握摇绳和起跳时机,注意保持身体的协调性。
四、 教具学具准备: 跳绳若干 五、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跳绳为主教材,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 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通过教师和 优生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
不但让学生学会多种的跳绳方法,而 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
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开 始 准 备 部 分 (2)正面、斜面(侧面)跑入跳长绳 学生训练与探究合作
教学要求:
列队做到快、静、齐
专心听讲,记清学习目标及要求 组织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