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一节
- 格式:pptx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3、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历史的转折2、曲折起伏的前进3、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并于1996年6月正式施行。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一)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早在清末年间引入日本幼稚园时就知道了福禄贝尔1912年《教育杂志》刊登了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其遵循自然的原则,其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所不能违背的原则。
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
1914年《教育杂志》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馆》一文。
这是一篇参观报告,通过这个管,宣传了真正的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919年4月《新教育》发表了《福禄贝尔传》对福禄贝尔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
同年,《新教育》刊登了《赫尔伯脱、福禄贝尔与朱子、王阳明教育学说之比较》,文中对幼稚园的恩物和作业作了解说。
指出福禄贝尔的作业,在于使儿童由恩物得来的观念应用于纸工、木工、沙工、泥工等活动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的目力、手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1913之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
同年,《教育杂志》发表悫生的文章《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育法取得的成效等。
1914年出版了但焘翻译日本今西嘉藏着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原理。
1914年到1915年间,顾树森,王维伊合着《蒙台梭利教育之儿童》,顾树森着《蒙台梭利女史新教育法》。
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
形成了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思想的热潮。
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实验蒙台梭利教育法。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民国初年蔡元培,陆费逵,黄炎培等都曾着文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并订入教育宗旨。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观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史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1、儿童是“小大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地审地生长发育。
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
2、儿童是“有罪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
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人格被严重摧残。
3、儿童是“白板”“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发展仅仅是周围环境的产生,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4、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
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
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第四章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概述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概念,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特点,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意义。
2.初步了解小班、中班、大班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3.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原那么、指导原那么和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小班、中班、大班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2.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原那么、指导原那么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组织原那么组织一个生活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原那么、指导原那么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组织原那么组织一个生活活动。
教学时刻:1学时课后作业:无教学反思:采纳“走园〞教学模式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教育教学,学生先到幼儿园中带着任务去观摩,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环节和教师的指导任务,这为后面的理论学习积存了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针对性地学习一日生活活动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幼儿教育领域,我们提倡一种理念:“处处皆生活,处处皆教育〞,“一日生活确实是教育〞,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相关内容。
Ѽ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幼儿园一天的作息环节有哪些?Ѽ学生边答复,教师边出示相照顾片。
入园晨检幼儿饮食如厕午睡喝水洗手幼儿离园二、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概念与特点大伙儿实习的幼儿园是非寄宿制的幼儿园,一天的作息包括入园、进餐、如厕、喝水、午睡、盥洗、离园,这些活动环节共同构成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
这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狭义的概念,广义而言,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培养幼儿生活适应和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集体教育、游戏的一切日常活动。
一日生活活动有3个特点:第一,一日生活活动较为零散:时刻安排上零散:生活活动贯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始终,包括入园、进餐、午睡、盥洗、喝水、如厕、离园等。
组织方面零散:动静交替较为频繁。
幼儿的需要零散:每位幼儿身躯需求和心理意愿的满足,更需要教育者全面考量班级内所有幼儿的不同情况,更彰显出零散性的特点。
幼儿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材中的“日常生活”领域,具体章节为第四章第一节《认识时间》。
内容包括认识时钟的构造、学会看时钟、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时钟的构造,知道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培养幼儿学会看时钟,能准确地读出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看时钟,准确地读出时间。
重点:让幼儿认识时钟的构造,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时钟一个,小型时钟教具若干,磁性教具一套。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时间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与时间相关的情节,引发幼儿对时间的好奇心。
2. 讲解时钟的构造(10分钟)教师展示大时钟,讲解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小时、分钟和秒钟,让幼儿初步认识时钟的构造。
3. 学会看时钟(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教具演示,让幼儿观察并学会看时钟。
同时,让幼儿动手操作小型时钟教具,加深对时钟的认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不同时间的时钟,让幼儿读出时间,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钟,并标注时间。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时钟,标注上自己喜欢的时间。
答案:略。
2.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个时钟,学会准确地读出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里制作时钟的过程和心得,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时间的认识。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安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师在讲解时钟的构造时,应着重强调每个指针的作用,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时钟的指针位置,让幼儿理解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