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_决策论
- 格式:ppt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95
决策理论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基本要点行政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
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
他在《组织理论》一文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
其后,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行政领导的功能》一书中,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
这些观点对后来行政决策理论颇有影响。
但行政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实现的。
1944年他先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
3年后,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
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理论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完全理性决策论又称客观理性决策论(objective reason)。
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
运筹学的主要内容运筹学一般应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网络分析、排队论、对策论、决策论、存储论、可靠性理论、模型论、投入产出分析等等。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这五个部分统称为规划论,它们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对于给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怎样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对于给定的任务,怎样才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它。
网络分析主要是研究解决生产组织、计划管理中诸如最短路径问题、最小连接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以及最优分派问题等。
特别在设计和安排大型复杂工程时,网络技术时重要的工具。
排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机器等待修理,船舶等待装卸,顾客等待服务等。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等待时间长了,会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或者顾客会自动离去而影响经济效益;如果增加修理工、装卸码头和服务台,固然能解决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但又会蒙受修理工、码头和服务台空闲的损失。
这类问题的妥善解决是排对论的任务。
对策论是研究具有厉害冲突的各方,如何制定出对自己有利从而战胜对手的斗争策略。
例如,战国时代田忌赛马的故事便是对策论的一个绝妙的例子。
决策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凡属“举棋不定”的事情都必须做出决策。
人们之所以举棋不定,是因为人们在着手实现某个预期目标时,面前出现了多种情况,又有多种行动方案可供选择。
决策者如何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才能达到他的预期目标,这是决策论的研究任务。
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都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或商品。
存储少了会因停工待料或失去销售机会而遭受损失,存储多了又会造成资金积压、原材料及商品的损耗。
因此,如何确定合理的存储量、购货批量和购货周期至关重要,这便是存储论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设备,往往是由成千上万个工作单元或零件组成的,这些单元或零件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系统或设备的工作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运筹学知识点运筹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各种决策和优化问题。
它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运筹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如何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例如,一家工厂生产两种产品 A 和 B,生产单位 A 产品需要消耗 2 单位的原材料和 1 单位的劳动力,生产单位 B 产品需要消耗 3 单位的原材料和 2 单位的劳动力。
工厂现有 100 单位的原材料和 80 单位的劳动力,A 产品的单位利润是 5 元,B 产品的单位利润是 8 元。
那么,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工厂的利润最大化?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设生产 A 产品 x 件,生产 B 产品 y 件,目标函数就是利润最大化:Z = 5x + 8y。
约束条件包括原材料限制:2x +3y ≤ 100;劳动力限制:x +2y ≤ 80;以及非负限制:x ≥ 0,y ≥ 0。
通过求解这个线性规划模型,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方案,即生产多少 A 产品和多少 B 产品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值。
二、整数规划整数规划是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要求决策变量必须取整数的规划问题。
比如,一个项目需要选择一些地点建设仓库,每个地点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效益不同。
由于仓库的数量必须是整数,这就构成了一个整数规划问题。
整数规划的求解比线性规划更加复杂,常用的方法有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等。
三、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方法。
以资源分配问题为例,假设一家公司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要在多个项目中进行分配,每个项目在不同的投资水平下有不同的收益。
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使总收益最大。
这个问题就可以用动态规划来解决。
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逐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第九章 决策论主要内容:1、决策问题分类; 2、不确定型决策; 3、风险型决策; 4、效用理论。
重点与难点:决策要素,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期望值准则,决策树的结构与绘制方法,利用决策树进行决策的步骤与方法。
要 求:理解本章内容,掌握重点与难点,熟练绘制决策树图形,能够运用决策方法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1 概 述一、决策分析:从数量分析角度为决策者选择决策提供数量化依据,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二、决策要素任何决策问题都有以下要素构成决策模型:(1)决策者:他的任务是进行决策。
决策者一般指领导者或领导集体。
(2)可供选择的方案n j d j .....,,2,1,=(3)自然状态m i i ...,...21,,,=θ (4)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i p θ(5)结局),(i j d u θ:当选用j d 方案,自然状态为i θ时产生的结果。
损益表:其中,为损失值,为利润值00<>ij ij u u三、决策分类 1、按自然状态分类:(1)确定型决策:只出现一种确定的自然状态。
(2)风险型决策:出现多种自然状态,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
(3)不确定型决策:出现多种自然状态,但各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是未知的。
2、按性质的重要性分类:(1)战略决策:是涉及某组织发展和生存有关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决策。
如:厂址的选择、新产品开发方向、新市场开发等(2)策略决策:是为完成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决策。
如企业产品规格的选择、工艺方案和设备的选择等。
(3)执行决策:是根据策略决策的要求对执行行为方案的选择。
如产品合格标准的选择、日常生产调度的决策等。
3、按决策的结构分类:(1)程序决策: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决策,一般是可重复的。
(2)非程序决策:一般是无章可循的决策,只能凭经验直觉进行决策,一般是一次性的。
4、按定量和定性分类: (1)定量决策 (2)定性决策 5、按决策目标分类: (1)单目标决策 (2)多目标决策§2 不确定型决策所谓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环境情况一无所知,这时决策者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倾向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