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患者护理体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13例毒鼠强食物中毒的护理体会目的:通过分析13例毒鼠强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护理,探讨毒鼠强食物中毒的临床救护效果。
方法:对13例毒鼠强食物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
结果:1例重症患者死亡,12例患者治愈出院。
结论:毒鼠强食物中毒抢救及时,辅以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毒鼠强,又名王中王,是毒性极强的剧毒杀鼠剂,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氨,白色粉末或结晶,无臭无味,不溶于水,难溶于酒精,可溶于丙酮和氯仿,遇酸能缓慢分解,商品制剂为0.5%粉剂,使用时按1:10稀释后制成毒饵投放。
人口服最低致死量为5 ㎎/㎏。
该药为中枢神经或运动神经兴奋剂,已知其能阻断中枢r-氨基丁酸受体(GABA),导致中毒性脑病,引起惊厥,甚至死亡[1]。
通过口腔和咽部黏膜迅速吸收,以原形储存于体内并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人中毒后数分钟发病,若抢救不及时,大多于2 h内死亡[2]。
毒鼠强化学性质稳定,吸收后长期残留于动、植物体内。
1952年发现,在毒鼠强处理过的土壤中生长的冷衫,4年后的种子还能毒死野兔,故知该药被动、植物摄取后,易以原形存留于体内,造成二次中毒[3]。
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了13例毒鼠强食物中毒的患者,采用催吐、洗胃、补液、药用炭吸附、镇静、血液透析、血液灌流[4]等治疗和护理,疗效显著。
现将救治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4~67岁,平均20岁。
13例患者分属投毒和误食事件。
其中11例中学生因为食用了被投毒食堂的汤粉而中毒,其中1例食量大(2两汤粉),出现头晕呕吐,随即昏迷;其他10例食量小,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现象。
另外2例为母子,早餐(食不明死因的鱼)后到地里劳动,发现时已呕吐、抽搐、不能言语、神志不清;有四肢抽动,呕吐黄色胃内容物,伴有少量饭粒;无咖啡样物腹泻、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家狗食患者呕吐物也已死亡)。
浅谈食物中毒的护理体会对于食物中毒,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预防很关键。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饮食关。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后腐败变质的食物,或食用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本身有毒的食品后而发生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
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潜伏期短、发病快、短时间内有大量食用过相同食物的人同时发病,所有病人都有相似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临床特征。
在这里我主要浅谈一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体会。
1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特征1.1 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东北地区一般在6—8月份)最多。
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间内人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1.2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
1.3 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儿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较高,急性胃肠炎症状较严重,但此类食物中毒病死亡率较低,愈后良好。
2 有关临床病例资料今年七月份,我护理了一名63岁、男性、老年患者,是食物中毒,入院治疗。
该患者于20天前,在家中与弟弟同食了狗肉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弟弟年轻身体健康,上吐下泻症状持续一天后消失,身体恢复正常,而患者本人从第二天开始出现头疼头晕乏力、胸闷症状。
自以为患感冒了,并未在意,自行口服感冒药物,但一直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不但头晕,胸闷、乏力,晚上睡眠困难,双下肢出现水肿,而且越来越重,不得以来院就诊。
该患者入院时一般状态欠佳,慢性病容,精神不振,主述头晕、乏力胸闷。
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6次/分,胸腹联透右侧有胸腔积液,心胸比值增大,双下肢浮肿严重。
询问病史,患者陈述以往身体健康,否认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各种传染病史,但该老人称,狗肉有点异味。
由于患者是老年人抵抗力低下,自从吃狗肉后出现一系列症状,说明毒素已对身体造成侵害。
抢救可乐定中毒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006- 01可乐定中毒在我国的急诊科抢救中并不常见,多为突发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或误服药物所致。
可乐定中毒的主要机理是为中枢性α2受体激动药通过激动中枢突触后膜α2肾上腺受体,激活抑制性神经元,从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外周交感神经降低,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低,使血压下降。
可乐定生物利用度为75%,一般1-3小时达高峰,可持续4-6小时,可很快分布到各组织中去,亦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人脑组织。
对多种体位,包括休息、站立、运动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都有降低作用,在降压同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
因此,护理人员要足够重视,争分夺秒,积极配合医生抢救,现将2010年4月23日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80例(当晚留观30人,余转往北京市级医院)可乐定中毒病例护理体会报道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可乐定中毒病人中,女性39例,占48%,男性41例,占52%,其中体健者占90%,有7例有心脑血管疾病史。
年龄最小2岁,最大75岁。
2010年4月24日上午我院留观28名患者中,其中17人病情较重,占留观患者总数的60%(1)有11人心率慢,心率小于50次/分,占留观患者的39%;(2)有5人头晕、血压低,占留观患者的18%(3)有1人心律失常,占留观患者的3.5%(4)有5人出现反复体位性低血压,占留观患者的18%。
1.2 组织与管理1.2.1 人员准备接到成批中毒患者需要救治的电话后,立即启动群发性中毒抢救预案,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共同组成抢救领导小组,调配医院的技术骨干,组成抢救小组。
1.2.2 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部立即启动全院护士,紧急调配方案,调集各科护士紧急组建护理抢救小组,每组由1名护士长或护理骨干作为组长,一名护士跟随一名医生参加急救,执行一对一护理,负责对患者实施抢救、全程护理、落实检查处置;同时设办公室护士2名:负责执行医嘱以及抢救联络工作;2名护士负责配药;2名安置床位并登记,给患者提供快捷、安全、主动、全面的服务。
一起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护理体会食物中毒是指因进食被细菌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
发病一般在就餐后数小时,常有大批人同时发病,因感染的病原菌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1]。
集体性急性食物中毒涉及面较广,对医院的应激性抢救的组织管理及救治工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因此护理部不断完善护理抢救。
本文就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措施和护理体会进行阐述。
标签:食物中毒;抢救措施;护理体会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一般是由于食用了发霉、变质及被细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由于其特殊中毒的原理及涉及面较广,对医院的应急性抢救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大的挑战性[2]。
因此,我院护理部近年来不断完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应急护理管理预案”并督促实施,使整个护理组织系统呈应急状态,当接到突发性、灾难性、群体性事故时,快速反应,人员、物资、药品快速到位,人员统一调配,分工合作,合理利用抢救空间,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中毒后给患者造成身心两方面的创伤,由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3年6月我院曾收治一起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经抢救全部脱险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6月我院曾收治的2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均为学生,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5+-2.3。
集体由于服用摊点烧烤,引起急性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全身乏力、烦躁不安。
1.2方法立即进行洗胃食物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洗胃,清除胃内容物,以此减少胃肠道对毒物的吸收。
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由于患者呕吐、腹泻,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因此,徐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C、盐水、葡萄糖等。
对症处理给予口服维生素B6,腹泻者给口服黄连素。
大剂量维生素C的应用食物中毒的患者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可起到解毒作用。
2护理体会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
食物中毒的处理作文
哎呀,食物中毒这事儿真让人头疼!首先,你得让中毒的人别
太紧张。
告诉他们,别慌,这种事儿不稀奇,处理好了马上就能好
起来。
用那种温和又坚定的语气,给他们点信心。
然后啊,得赶紧看看有啥症状。
恶心、吐啊、肚子疼、拉肚子,这些都可能是食物中毒的信号。
得观察仔细了,看看中毒的人具体
啥情况,这样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确认中毒后,就得马上行动了。
要是症状不严重,先让中毒的
人喝点温水,帮他们稀释胃里的毒物,还能让毒素快点排出来。
然
后让他们好好休息,别乱跑乱跳,别加重了病情。
要是症状严重,
那就得赶紧送医院,找专业医生来治。
在处理这事儿的时候,还有一些小细节得注意。
比如,得把中
毒的人吃剩的食物留好,给医生化验用,这样才能知道中毒的原因。
还得时刻关注中毒者的身体状况,有啥变化就马上告诉医生,让医
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啊,这事儿完了得好好反思一下。
看看为啥会中毒,是不
是预防措施没做好,有啥可以改进的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让大家的饮食更安全。
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方法。
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合理的抢救措施配合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临床抢救;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96-01食物中毒是指患者因食用被细菌或其他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1]。
食物中毒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节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食物中毒虽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感染菌的不同而具有多种临床症状表现,对医院的临床抢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系统完善的护理抢救措施能够及时将中毒患者进行分类,为临床抢救节省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临床抢救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6岁,平均(31.2±6.5)岁。
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3岁,平均(30.1±7.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1)建立应急抢救预案,急性食物中毒为突发性疾病,病情变化较快,为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我院特设应急抢救预案,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关于急救的相关理论知识,以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积极应对抢救现场的各种挑战,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迅速将中毒患者合理分组,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抢救,保证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酵米面食物中毒的护理措施与体会(一)作者:黄佩娟,农荣闪,农镇铭【关键词】食物中毒;护理1997~2005年,我院共收治14例重度酵米面食物中毒患者,现将护理措施与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是我市各县(区)送来我院ICU病室的重度酵米面食物中毒患者,9年中共收治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
这14例重度患者病情转归良好,均无一人死亡。
2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与治疗尽早迅速排除毒素,及时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凡食后10h 内或稍长时间频繁呕吐、腹泻者,均采取彻底排毒措施;对呕吐次数不多的病人采取洗胃,直至洗出液与灌洗液色泽相同为止,洗胃后再服活性炭以吸附毒素;对中毒时间较长或腹泻次数不多的病人,及时导泻;对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病人不采用硫酸镁导泻;对尚未发生腹泻者可用温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
早期可大量输液,并给利尿剂,使病人大量排尿排出毒素。
2.2解毒与对症处理病人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尽量使用套管针,以便使用多种药物时减少反复启接的繁琐及污染。
套管针针头相对大而固定,方便调节滴度。
对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氧气吸入。
对烦躁不安或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安定等。
2.3保持呼吸道通顺加强气道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呕吐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避免误吸,减少肺部感染机会。
分泌物多者定时吸痰,吸痰动作宜轻柔,避免或减少气道粘膜损伤,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同时及时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肺部感染。
对合并肺水肿者,在给氧气的同时,在湿化瓶内放入30%~50%的酒精,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入院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并做好记录。
因病人在治疗前大量出汗,加上洗胃、导泻、催吐等均使电解质丢失,其中钾丢失最多,低钾可引起或加重肌肉无力甚至麻痹,也可发生呼吸抑制,故应及时补钾,并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在观察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或反常呼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尽早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千万不要等呼吸停止后才作气道插管,延误抢救时间,危及患者生命。
探讨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配合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配合体会。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低。
结论: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抢救配合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脱离危险,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配合;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288-02患者食用被其他有毒物质或细菌污染的食物后可能会引发亚急性疾病或急性疾病,称之为食物中毒[1]。
食物中毒季节性较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是夏秋季节。
食物中毒不具有传染性,引起的不同的感染菌可能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表现。
护理人员通过采取系统完善的护理抢救措施,可及时辨别出不同类别的中毒患者,节省临床抢救时间,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
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38例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
其中对照组有8例女性,11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8~63岁左右,平均年龄为(30.1±7.2)岁。
观察组有7例女性,12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7~66岁左右,平均年龄为(31.2±6.5)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1.2.1抢救措施⑴彻底清除毒物:彻底清除干净患者体内未吸收的毒物,可使得机体吸收毒物的路径得以阻断。
患者中毒后的6~9h内,护理人员可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胃进行清洗,尤其是需要反复多次清洗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胃,必要时还需要使用清水对患者的全身部位进行擦洗[2]。
食物中毒(食品营养与卫生论文)食品营养与卫生论文班级:姓名:学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也称为食源性疾病)是一种食用被污染食品的结果。
名词解释中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每年我国都有千百万人因为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胃部不适,腹部痉挛,恶心,呕吐,腹泻,发烧,脱水,症状有从轻微到严重的不同。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原主要有以下几种:1.病毒和细菌病毒和细菌是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的原因,症状和食物中毒的程度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细菌或病毒的种类。
最常见的与食物中毒有关的细菌和病毒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肉毒杆菌、弯曲杆菌、A型肝炎、诺沃克类病毒(诺沃克病毒)、弧菌感染、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寄生虫寄生虫是在宿主或寄主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
寄生虫小到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大到肉眼可见的虫,这些微生物可通过水、土壤或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
最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原虫,蛔虫和绦虫。
3.霉菌,毒素和污染物大部分食物中毒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而不是食物中的有毒物质。
但是一些食物中毒情况却与一些天然毒素(如一些蘑菇和河豚中的天然毒素)及化学毒素(如杀虫剂或三聚氰胺)有关。
虽然一些霉菌是理想的食品(如蓝奶酪),但是其它的会产生毒素而导致疾病。
4.过敏原食物过敏是由你的免疫系统引起的对事物产生的一种异常反应。
食物过敏性反应有时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最常见引起过敏性反应的食物有:①鱼类和贝类,如虾,龙虾和螃蟹②花生米③树坚果,如核桃④鸡蛋(二)食物中毒的分类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
食物中毒按病原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种:1.细菌性食物中毒2.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15-02
食物中毒,又称食源性疾病,指因为进食受污染食物(如致病细菌、病毒、化学品、天然毒素等感染)而引起发热,休克,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症状的感染[1]。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食品市场日益繁荣,餐饮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集中聚餐的人群越来越多,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也有所增加。
本文报道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23例食物中毒患者,并总结护理经验。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食物中毒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2-45岁,平均(25.3±7.8)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等,23例患者确诊为食物中毒。
所有患者经及时的诊治以及精心的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3±0.2)天。
2 护理体会
2.1 胃肠道护理应对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催吐、洗胃,彻底清除胃内容物,以防止毒物在胃肠道进一步的吸收,有利于缓解病情。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惊厥,则应先给予大剂量的镇静剂,然后才开始洗胃。
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应确保患者保持呼吸道顺畅,不可催吐,可采用胃管辅助洗胃。
2.2 建立静脉通道催吐、洗胃的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抽血送检验科做检验,明确诊断后给予静脉注射特效解毒剂。
重症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道,对频繁抽搐者,及时给予镇静、止痉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
2.3 加强病情观察紧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对于昏迷患者,需使用自动血压监护仪监测其血压,脉搏的变化,直至其血压稳定在90/60mmhg 以上6 小时。
另外,对于患者的瞳孔、皮肤黏膜色泽、尿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均应做认真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相关的情况。
2.4 饮食护理食物中毒后处于恢复期,身体娇弱,为了避免食物中毒再次发生,食物中毒后饮食一定要卫生,食用前一定要煮熟或者洗净,饭前便后最好要用清洁剂将手洗净。
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要注意饮食清淡,减少烟酒、辛辣饮食等对于胃黏膜的刺激,加重食物中毒症状。
另外,食物中毒后饮食要规律,少吃多餐,而且,要保证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补充维生素,补充营养。
2.5 心理护理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对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护理,必要时,还应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特别是类似于催吐、洗胃等会引起患者身体不适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向患者讲解进行相应治疗的重要性,并对其病情进行安慰,引导其积极配合治
疗,稳定患者的情绪,以利于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康复。
2.6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其认识到饮食的安全性,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买回来的蔬菜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多换几次水,要洗得干净,以防农药对身体危害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具要卫生。
此外,还能加强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吕梁市. 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 996-997.
[2] 刘春珍. 急性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急救.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 3: 86-89.
[3] 周秀华. 急救护理学1 第1 版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6; 8.
[4] 黄亮,曹春水. 急性中毒诊断与救治的若干进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 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