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症状的临床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增加,而且粪便呈水样或呈糊状,有时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腹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生命危险。
临床护理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儿腹泻的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现与大家分享如下:一、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在小儿腹泻的护理中,护士首先要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特别是大便的变化。
腹泻的大便量多、次数增多,护士要及时观察大便的颜色、气味、性状以及有无血、脓、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并根据医嘱进行护理。
护士还要及时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通过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加重。
二、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小儿腹泻的护理工作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对于腹泻患儿,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护士还要注意消毒和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护士要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对于腹泻患儿的饮食护理,护士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营养状态,选择适合的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还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以保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护士还要及时更换患儿的尿布,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三、疼痛护理腹泻患儿在排便过程中可能出现腹痛,因此护士要对腹泻患儿进行疼痛护理。
可以采用温水袋、按摩等方法缓解腹痛,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护士还要保持患儿的心情舒畅,营造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避免患儿受到惊吓、焦虑等情绪影响。
四、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在腹泻患儿的护理中,护士要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等。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一、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
小儿腹泻的病情进展迅速,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预防,可以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和
疾病对其发育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小儿的观察,尤其是对于消化道不适、腹泻、发热等症状,要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定期给小孩做消化系统检查,了解其消
化能力和胃肠道状况;其次,保持小孩的环境清洁卫生,尤其是食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最后,及时接种预防疫苗,像轮状病毒等可以有效预防腹泻的疫苗。
二、营养支持,防止脱水
腹泻是一种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紊乱的疾病,很容易导致脱水,因此需要采取营养
支持措施,保证患儿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同时防止脱水症状加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其次,加强水分摄入,让患儿多喝水、盐糖水,以预防
脱水;最后,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可以适量补充钠、氯等电解质,以避免电解质失衡。
三、有效护理,缓解症状
小儿腹泻的症状比较明显,如腹痛、便秘、腹部胀气等,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痛苦,
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小
儿的情绪;其次,进行适当的按摩和轻拍,以促进排便和缓解腹部不适;最后,及时更换
尿布,保持皮肤清洁,有效预防皮肤炎等并发症。
总结:
临床护理中,针对小儿腹泻的护理,需要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采取营养支持、
注意电解质平衡,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将其送给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关怀与温暖。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的。
腹泻会给小儿带来很大的不适,严重的腹泻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况,并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在护理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护士需要对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腹泻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
护士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体温变化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小儿的情绪变化。
腹泻会导致孩子出现不适感,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的情况。
护士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护理小儿腹泻还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电解质的丢失,护士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的发生。
在饮食上,护士需要视具体情况给予孩子流食或禁食,确保孩子的胃肠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在营养上,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膳食结构,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监测和观察。
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大便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在观察方面,护士需要关注孩子的肠胃排空情况、腹泻的颜色和气味等,这些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小儿腹泻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
小儿腹泻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
护士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经验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作为护士,我们要掌握婴幼儿腹泻的护理知识,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一、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和症状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包括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消化不良、药物反应等。
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
二、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措施1.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要保持孩子的水电解质平衡。
护士可以给孩子口服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等,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孩子的尿量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补液量。
2.控制腹泻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要控制腹泻。
护士可以给孩子口服止泻药,如鸦胆子、橄榄油等。
同时,护士还要观察孩子的腹泻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
3.保持皮肤清洁腹泻会导致孩子的皮肤发生红疹、湿疹等皮肤病变,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
护士可以给孩子用温水擦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
同时,护士还要定期更换孩子的尿布,避免尿布湿润时间过长。
4.饮食调理腹泻期间,孩子的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要进行饮食调理。
护士可以给孩子喝稀饭、粥类食物,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同时,护士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量和质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5.心理护理腹泻期间,孩子会感到不适和疼痛,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护士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唱歌、玩游戏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不适和疼痛。
同时,护士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三、婴幼儿腹泻的预防措施1.保持卫生腹泻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因此要保持卫生。
护士可以教育家长注意手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避免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
2.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腹泻。
护士可以教育家长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多或过少。
3.及时接种疫苗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腹泻。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患儿的安全,科学合理地进行护理,促进患儿的康复。
在我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现分享如下。
我们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获取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史、家庭状况等,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饮食情况等。
根据患儿的年龄、发育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患儿的饮食护理。
对于腹泻患儿来说,水分和营养的摄入非常重要。
在排除感染的前提下,通过饮食调理可以加速肠道功能的恢复。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食欲等,选择适宜的食物供给方式,如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等。
在饮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食欲、消化情况等,及时调整饮食方案,确保患儿的水分和营养摄入达到需求。
我们需要注意患儿的体温、水电解质平衡等问题。
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经常观察患儿的体温、皮肤湿度、尿液量和性状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脱水的早期征兆。
对于轻度脱水的患儿,可以给予口服补液,例如理想口服盐糖溶液。
对于重度脱水的患儿,需要及时给予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患儿腹泻期间,我们还要注意患儿的皮肤护理。
腹泻时,患儿的排泄物会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容易引起皮肤糜烂、湿疹等问题。
我们需要经常检查患儿的臀部、会阴部和外生殖器周围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使用温水擦洗、定时更换尿布,避免摩擦和外界刺激,可有效预防皮肤问题的发生。
我们需要注重对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支持。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但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却可能带来很大的恐慌和困扰。
我们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给予患儿和家属适当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我们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情感安抚和关爱,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心和关爱。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对小儿腹泻患者的观察十分重要。
在接诊小儿腹泻患者时,要全面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黏膜、呼吸情况以及有无伴随症状等。
特别要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和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同时还要重点观察患儿的大便情况,包括大便次数、质地、颜色、有无脓血等,这些观察都有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要确保患儿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腹泻时,患儿由于大量失液失盐,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测量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弹性、口渴程度、尿量等,及时处理患儿的脱水状态。
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特点,配制适宜的饮食,推荐各种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适当增加饮水量,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要避免给患儿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
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儿腹泻时,由于大便次数增多,容易造成患儿的肛门周围皮肤潮湿,甚至发生红肿、破裂、疼痛等情况。
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儿做好肛门及臀部的清洁工作,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还要选择合适的尿布和卫生用品,避免使用过于紧绷的尿布,防止刮伤患儿的皮肤。
给予患儿适当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儿腹泻会给孩子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容易引起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护理人员要通过温馨的语言、温暖的动作和细心的照顾,给予患儿充分的关怀和爱护,使其感到安心和舒适。
要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患儿的内心需求,帮助患儿认识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小儿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保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给予患儿适当的心理护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儿渡过难关,早日康复。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应该给予细致而全面的护理。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注意观察病情
腹泻患儿因为消化系统受到影响,常伴有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病情变化极快,所以在照顾患儿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腹泻次数、大小便情况、精神状态等。
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报告医生。
2.保持环境清洁
小儿腹泻传染性很强,容易感染其他宝宝,所以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干净。
随时更换
患儿湿床单和衣服,定期对环境消毒。
3.合理饮食
小儿腹泻后很容易引发脱水,因此一定要加强饮水,及时补充水分。
在饮食方面,最
好以流质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不宜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
每日的摄入量
应该适量,不能过量或不足,以防影响患儿的肠胃功能。
4.密切关注体温
小儿腹泻后很容易出现发热现象,这时应及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如果体温过高或持续
不退,应及时就医。
5.合理运动
小儿腹泻后应该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但也不能长时间卧床不起。
适时做一些适当的
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的护理应该全面而客观,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在饮食、环境
和病情观察等方面做出恰当的护理措施,以便及早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搜集整理42例小儿腹泻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康复情况,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结果:本组42例小儿腹泻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妥善护理,现已全部治愈。
结论:临床治疗与护理相结合,及时采取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结论:此方法有丰富的实践意义,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经验总结,临床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为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年龄为6-24个月,其中6-16个月的腹泻患儿为31例,占本组患儿总数的73.8%。
所有患儿均为急性发病,其中轻型腹泻20例,重型腹泻12例,低镁血症1例,低钙血症4例,缺铁性贫血5例。
1.2 42例患儿情况:1.2.1脱水:(1)轻度脱水22例,占总数52.4%,表现为尿量稍减少,精神状况较差,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腔粘膜较干燥。
失水量一般超过体重的4%。
(2)中度脱水17例,占总数40.5%,表现为尿量减少,精神状况差,皮肤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皱褶恢复缓慢,眼窝和前囟凹陷较为明显,哭时少泪,口腔粘膜干燥,四肢温度比体温稍低。
失水量约占体重的4%~10%。
(3)重度脱水3例,占总数7.14%,表现为尿量减少严重,精神状况很差,表情显呆滞,昏睡、昏迷。
皮肤明显干燥、弹性很差,捏起皮肤皱褶不易恢复,眼窝和前囟深陷,眼睑难以闭合,哭时无泪,口腔粘膜极干燥。
失水量大于体重的10%。
1.2.2腹泻:(1)轻型腹泻31例,占总数73.8%,表现为腹泻较为频繁,大便次数少于每日10次,大便量小,有酸味,带水,呈淡黄色或黄色,常见白色或黄白色泡沫,有时混有少量粘液。
发热程度轻,偶有呕吐、溢乳,伴食欲不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佳,无脱水症状,数日内痊愈。
(2)重型腹泻11例,占总数26.2%,表现为腹泻频繁,大便次数为每日10~20次,粪质少、水分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发生率较高,给孩子带来的苦恼不小。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细心关注,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观察病情变化护理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孩子的排便情况、体温、口渴程度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发现孩子腹泻加重、出现持续高热、长时间口渴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保持室内卫生小儿腹泻患者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室内环境的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要做好室内消毒工作,并注重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三、严格洗手消毒小儿腹泻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所以护士在护理小儿腹泻患者时,一定要做好手卫生工作。
要毫不含糊地严格执行洗手消毒规程,保证双手完全消毒干净,避免交叉感染。
四、定期嘱咐家长注意饮食腹泻患者肠胃功能较弱,需要少量多餐,且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在护理过程中,要耐心告知家长腹泻期间的食物注意事项,并嘱咐其适当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遵循蒸、煮、炖、煎等低温烹调方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甜、过咸等易导致肠胃不适的食物。
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小儿腹泻患者的年龄大多较小,对病情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容易感到不安和恐惧。
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理病情变化,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安慰孩子,缓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帮助孩子积极面对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提供优质服务在护理过程中,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孩子和家长提供舒适和安心的护理环境。
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耐心听取家属的诉求和需求,及时回馈情况,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让家属感受到温馨和关爱。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体会在我们生活中,婴幼儿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作为护理人员或是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态度对于孩子的发育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从事护理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对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日益深入,也有了更多的体会。
一、预防婴幼儿腹泻的发生与食品安全及个人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首先,要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婴幼儿饮食和生活,甄别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及时清洗、消毒婴幼儿生活用品。
家中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紧闭,空气不新鲜时可以开窗换气,首先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干燥。
其次,通风也有利于降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几率。
二、护理在婴幼儿腹泻的日常护理中,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进行护理。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做好护理:1、及时更换尿片婴幼儿尿布应当及时更换,尽可能减少及时清洗病原体的滋生机会。
患有腹泻的婴幼儿,由于体内水分丧失和肠道反应增加,尿量可能会有所增多,因此及时更换尿片尤为重要。
2、保持皮肤清洁皮肤清洁可以对婴幼儿腹泻减轻病症起到一定的作用。
家长在清洁时要注意使用干燥的毛巾,并使用专业的清洁液,以防止肠道感染的扩散。
3、准确记录孩子的体温、出汗量和使量对于患有腹泻的婴幼儿,他们的代谢率通常会较为迅速增加,因此体温、出汗量以及食水量都需要及时记录。
这有利于调节孩子的体质和康复。
4、多给孩子喝淡盐水或者开水婴幼儿腹泻后,需要及时补水来保持身体活力和代谢功能。
在给孩子喝水时,家长可以选择不加糖的淡盐水或净水,并根据孩子的口感来酌情添加少量的糖,以增加孩子喝下水的意愿度。
特别提醒的是,喝水方式要注意技巧,不能因喝水而引发呛咳等不良反应。
5、轻松的调节心理状态家长在孩子患上腹泻后要保持心态稳定。
可以通过适当调节家庭氛围和多开展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来稳定孩子的心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同时也有助于婴儿的饮食消化。
三、防止便秘婴幼儿腹泻尽管较为常见,但是每个孩子都存在不同的体质和抵抗力。
腹泻症状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护理方法与影响。
方法:对腹泻为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对临床100例腹泻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痊愈20例,显效78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8%。
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及时得到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未发生脱水。
使患者排便次数减少,逐渐恢复正常。
【关键词】腹泻;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干预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
根据病程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1]。
病程不足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
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对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腹泻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2岁。
慢性腹泻70例,急性腹泻30例。
病程1天~16个月。
急性腹泻起病急,每日排便次数3~10次以上。
慢性腹泻者每日排便数次,为稀便或带黏液脓血,伴发热13例,腹痛60例,里急后重36例,腹部肿块5例,消瘦16例,贫血8例。
1.2 方法针对不同细菌引起的腹泻,可根据药物敏感性选用各类抗生素。
对乳糖不耐受者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泻应禁食麦制品。
慢性胰腺炎应补充多种消化酶,因服药所致的腹泻应及时停用
有关药物。
消化道肿瘤可手术切除或化疗。
炎症性肠道疾病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与美沙拉秦。
根据脱水的性质和血清电解质状况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必要时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选用各类肠道黏膜保护药、微生物制剂、止泻药、镇静药、止痛药等。
2 护理
2.1休息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症状,减少耗能。
急性严重腹泻、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慢性轻症腹泻者应增加休息时间。
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2.2饮食护理急性腹泻者,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软食,腹泻好转后鼓励病人逐渐增加食量,促进恢复体力,避免发生营养障碍。
慢性腹泻病人,饮食以营养丰富、少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为宜,适当补充水分和食盐。
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肠黏膜引起肠蠕动亢进,加重腹泻[2]。
腹泻可由于生冷、多纤维、不易消化等食物大量摄取造成机械性刺激,又因肠内容物的腐败、发酵引起化学性刺激,促使肠道蠕动及黏液分泌亢进等而产生,所以患者应进食清淡、少渣、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矿物质饮食。
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软食等不同饮食,宜少量多餐。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有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营养不良可给消化道外供给营养。
腹泻时可摄入米汤、菜汤、鱼汤、水果汁、蒸蛋、鱼肉、新鲜菜泥、土豆泥、豆腐、面条、粥等食物,避免进生、冷、多糖、多
脂肪、可可、巧克力、咖啡、含碳酸的产气饮料、过热、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食牛奶和乳制品,以防肠胀气。
2.3肛周皮肤护理嘱病人排便后宜用软纸擦拭,擦拭动作轻柔,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洗后轻轻拭干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涂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保护肛周皮肤或促进损伤处愈合。
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裤、床单、被套,使病人感到舒适。
2.4 泄物观察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量、颜色、气味,必要时留取便标本送检,注意采集大便带有黏液、脓血等特殊部分。
对肠道传染病所致腹泻,应严格进行隔离消毒。
2.5 病情观察腹泻时因粪便中含有酸性及消化酶等刺激性物质,频繁排便可使肛周表皮受损,引起瘙痒、疼痛、糜烂及感染。
可鼓励患者排便后用柔软布巾清洗肛门,保持清洁干燥;局部行湿热敷,即用湿热毛巾或小片棉垫直接盖在肛门口数分钟;条件允许可坐浴,然后涂上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保护,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同时也应保持身体、用物、床单的清洁,随时备好便器,以便急用。
2.6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药,轻度腹泻不必给药,因为腹泻可排出肠道有害物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必要时遵医嘱选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活性炭等止泻药,腹泻控制后及时停药;严重腹泻伴恶心呕吐、禁食或全身症状明显时,通过口服或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营养物质[3]。
口服补液要少量、多次,注意液体保温,以防服用时刺激病人的消化道;为改善口感和预防恶心,可在口服液中
加入少量果汁或柠檬汁。
静脉补液应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特别是老年人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肺水肿。
2.7 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腹泻可由生理及心理因素造成,精神紧张及不安,易刺激自主神经,造成肠蠕动增加及黏液分泌亢进,因此,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及不良情绪,指导家属提供对患者的精神支持[4]。
必须使其情绪稳定,可通过解释、鼓励和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注意合理休息建立清洁、整齐、美观的医疗环境,保证患者安静、舒适地休息。
对于急性发作、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卧床安静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敷。
避免腹部压迫、按摩和腹压增高等机械性刺激,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同时也有利于减轻腹痛。
对于慢性、轻度发作的患者可适当活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5,450.
[2]王红英. 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9(7):49-50.
[3]李平民.新编医护实习手册[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3:161,198.
[4]尹丽芝,感染性腹泻病人的护理体会[m].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