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体会 詹素琴
- 格式:pdf
- 大小:223.67 KB
- 文档页数: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130投稿邮箱:sjzxyx666@0 引言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强调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1],要求急诊医生要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紧急病情评估并得出结论、正确处置。
急性食物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特别是群体中毒者,如果不能及时、迅速救治,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我科自2014年1月以来对30例食物中毒给予积极救治收到较满意成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食物中毒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3.2岁,平均来院时间2.8小时,其中2014年2月24日有一批21人群体食物中毒事件。
患者发病症状基本相同:恶心、呕吐、口渴、腹痛、腹泻、排稀水便或粘液便,少数患者有头痛、头晕、发热、抽搐、意识障碍。
患者均未出现里急后重表现。
有5例患者来院前自服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1.2 方法急诊医生在接诊时对有二例以上同一就餐地点并出现以恶心、呕吐、口渴、腹痛、腹泻、排稀水便或粘液便为主诉的患者,给予足够重视并依照食物中毒诊疗流程操作,列为疑似食物中毒登记及时上报院应急办或总值班同时通知检验科检验后保留好患者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标本。
根据病情将仅有恶心、呕吐、口渴、腹痛、腹泻、排稀水便或粘液便患者定为轻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合并高热、脱水、意识障碍、抽搐、血流动力学障碍、休克等者为重症。
重症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并送抢救室治疗。
治疗首先清除胃肠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越早、越彻底越好,阻止毒物吸收,轻中症者立即酌情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并给以输液、抗感染、利尿,促进毒物排出及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重症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道,对频繁抽搐者,及时给予镇静、止痉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
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急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急救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3.23±0.47天。
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00-02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食用的食物种类日益繁多。
与此同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们对食物中毒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加强[1]。
急性食物中毒,由于患者食用感染了细菌或者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出现的一种中毒性疾病。
该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及腹痛等,具有病情变化快且情况危急的显著特点。
如急性中毒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2]。
本文对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急救方法及效果。
2.资料和方法2.1 一般资料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的一般资料具体如下:中毒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4~63岁,平均39.42±4.22岁;中毒原因:食用未煮熟的四季豆等9例,海鲜中毒10例,食用变质食物11例,食用细菌感染的食物10例;轻度中毒13例,中度中毒18例,重度中毒9例;散发性中毒28例,集体性中毒12例。
2.2 方法患者到院后立即检查患者的呕吐物,并及时向患者或者随性家属询问患者的中毒原因,并对各项生命指标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2.1轻度中毒患者病情较轻的13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催吐或洗胃的方式将胃内的残留食物排除体外,选择温开水或者等渗盐水进行洗胃,并给予补液盐进行治疗。
急性食物中毒20例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食物中毒的应急护理,总结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护理成功经验。
方法重视食物中毒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给予救治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结果启用应急护理方案,对患者精心治疗及心理护理,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后遗症。
结论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整体信心及帮助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救治心理护理急性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经口摄入正常数量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着食物摄入后所发生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一般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某些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疾病[1],常成集体爆发型发病。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两大类。
胃肠型食物中毒比较常见,多见于夏秋季,常在短时间内集体发病。
临床特点为潜伏期短,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2012年10月我科收治20例患者均表现为胃肠型食物中毒,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例确诊为急性食物中毒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1岁,平均33岁。
住院天数最长9天,最短2天,平均住院天数4天。
20例患者均因参加酒席进餐后4h-2天入院,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昏,继而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口干、乏力、发热等症状,均符合急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事后查明原因是某酒店食用变质食物,导致就餐者集体中毒。
2 救治与护理2.1救治前准备因为属群体性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护理方案,接到电话通知后了解中毒人数、病情、及何时何种方式进入科室,同时立即上报医院,医院立即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
对吃剩食物及呕吐物、排泄物立即送验,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原因调查及毒物分析。
准备好床单元及抢救、急救物品、药品,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到场救治。
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种类繁多的化学物品不断涌现,各种新型农药在农林业广泛应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密切接触多种化学用品和医疗药物,上述诸多的化学物品均有一定毒性。
我国人口众多,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与日常生活中,难免有意外事故或有意投毒导致急性中毒发生,故它是急诊护理的常见问题之一。
1 急救护理1.1 阻止毒物吸收的护理(1)将病人移离毒物污染场地,尤其是气体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时更为重要。
(2)毒物污染的衣物要立即脱掉,并用清水洗拭接触毒物的皮肤。
(3)经消化道中毒者,如果毒物属强酸、强碱类,则不宜洗胃。
①强酸中毒者以服用氢氧化铝胶或镁乳60ml等弱碱性药物中和毒物。
但忌用碳酸氢钠,因为这类溶液遇酸可形成碳酸,产生二氧化碳,可使病人胃内胀气。
②强碱中毒者以服用食醋或5%醋酸等弱酸性药物中和毒物,但碳酸盐类中毒时忌用醋酸类。
③无论是强酸或强碱类中毒均可服用加水鸡蛋清、牛奶或植物油200ml左右,此三种液体既可稀释毒物又可保护胃肠道黏膜。
(4)非腐蚀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者应立即催吐或洗胃。
④根据毒物的种类,洗胃液中可酌加解毒剂,如安眠药、磷化锌、安妥中毒可配成1:5000高锰酸钾溶液,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敌百虫除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可配成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②有学者认为无特殊解毒药者,清水洗胃后可从胃管注入万能解毒剂20g,内含鞣酸、氧化镁、活性炭,能起到中和、氧化、吸附或沉淀毒物的作用。
③为促使毒物由消化道排泄,于洗胃后,再从胃管注入50%硫酸镁50ml导泻,但磷化锌杀鼠药中毒不用镁类泻剂,因其与磷化锌可生成卤碱类有毒物质,可以服用液状石蜡30ml,但忌用植物油。
1.2 活性炭吸附护理(1)在催吐或洗胃后可将活性炭浆(25~50g活性炭溶于水)置于胃内,除对氰化物中毒效果较差外,对一般药物均有效果。
(2)病人若不能吞咽,可从胃管内注入,通常成人为50~100g,儿童酌减。
50例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急救治疗措施,并总结疾病的相关特点及治疗特点。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诊的5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急救治疗措施及疾病特点、治疗特点。
结果:急性食物中毒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临床应做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急救治疗;临床体会[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food poisoning and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of the diseas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0 cases of acute food poisoning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effective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food poisoning were summarized. Results:acute food poisoning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onset and rapid development.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in order to save patients' lives effectively.[Key words] acute food poisoning;Emergency treatment;Clinical experience 食物中毒是指因人们摄取一些含有化学性或生物学有毒食物,或将有毒物质作为食物进行服用,进而致使患者出现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相关疾病[1]。
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体会詹素琴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抢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并对其施以全面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第一时间抢救,施以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过程以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其抢救及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但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87.50﹪,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抢救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要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并施以全面细致的护理,才能挽救患者生命,使其尽早康复。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临床抢救;护理在临床医学中,食物中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食用了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从而导致急性中毒性的疾病[1]。
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抢救非常重要,其护理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次研究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进行研究,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1.0)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9±1.5)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恶心、伴有严重的呕吐现象,头晕、低热、腹痛腹泻,有一定的胃寒症状。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资料的对比上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1.2.1抢救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抢救,对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催吐洗胃,对昏迷患者进行中药导泻[2]。
一起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护理体会食物中毒是指因进食被细菌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
发病一般在就餐后数小时,常有大批人同时发病,因感染的病原菌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1]。
集体性急性食物中毒涉及面较广,对医院的应激性抢救的组织管理及救治工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因此护理部不断完善护理抢救。
本文就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措施和护理体会进行阐述。
标签:食物中毒;抢救措施;护理体会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一般是由于食用了发霉、变质及被细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由于其特殊中毒的原理及涉及面较广,对医院的应急性抢救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大的挑战性[2]。
因此,我院护理部近年来不断完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应急护理管理预案”并督促实施,使整个护理组织系统呈应急状态,当接到突发性、灾难性、群体性事故时,快速反应,人员、物资、药品快速到位,人员统一调配,分工合作,合理利用抢救空间,为救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中毒后给患者造成身心两方面的创伤,由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3年6月我院曾收治一起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经抢救全部脱险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6月我院曾收治的2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均为学生,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5+-2.3。
集体由于服用摊点烧烤,引起急性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全身乏力、烦躁不安。
1.2方法立即进行洗胃食物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洗胃,清除胃内容物,以此减少胃肠道对毒物的吸收。
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由于患者呕吐、腹泻,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因此,徐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C、盐水、葡萄糖等。
对症处理给予口服维生素B6,腹泻者给口服黄连素。
大剂量维生素C的应用食物中毒的患者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可起到解毒作用。
2护理体会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
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方法。
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合理的抢救措施配合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临床抢救;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96-01食物中毒是指患者因食用被细菌或其他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1]。
食物中毒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节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食物中毒虽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感染菌的不同而具有多种临床症状表现,对医院的临床抢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系统完善的护理抢救措施能够及时将中毒患者进行分类,为临床抢救节省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临床抢救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6岁,平均(31.2±6.5)岁。
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3岁,平均(30.1±7.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高效的应急护理干预:(1)建立应急抢救预案,急性食物中毒为突发性疾病,病情变化较快,为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我院特设应急抢救预案,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关于急救的相关理论知识,以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积极应对抢救现场的各种挑战,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迅速将中毒患者合理分组,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抢救,保证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体会詹素琴
发表时间:2016-01-26T16:13:01.7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詹素琴
[导读] 铜仁市中医院在临床医学中,食物中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食用了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詹素琴
铜仁市中医院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抢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并对其施以全面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第一时间抢救,施以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过程以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其抢救及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但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87.50﹪,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抢救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要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并施以全面细致的护理,才能挽救患者生命,使其尽早康复。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临床抢救;护理
在临床医学中,食物中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食用了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从而导致急性中毒性的疾病[1]。
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抢救非常重要,其护理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次研究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进行研究,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1.0)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9±1.5)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恶心、伴有严重的呕吐现象,头晕、低热、腹痛腹泻,有一定的胃寒症状。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资料的对比上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1.2.1抢救措施
对两组患者进行抢救,对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催吐洗胃,对昏迷患者进行中药导泻[2]。
随后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观察患者的病情。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医生的叮嘱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后的护理,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3评价标准
由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抢救及护理方案,因此,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①显性,患者食物中毒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
②有效,患者的症状减轻,部分身体机能有待恢复。
③无效,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总有效率为显性和有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护理效果,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效果比较 [n(%)]
组别例数显性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39(97.50) 1(2.50) 0(0.00) 100.00
对照组 40 32(80.00) 3(7.50) 5(12.50) 87.50
x2 -- -- -- -- 5.333
P -- -- -- -- <0.05
2.2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后留院护理观察,其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抢救后的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天)平均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 40 1~3 2.5±1.5
对照组 40 5~10 5.5±1.5
x2 -- -- 8.944
P -- P<0.05
3讨论
急性食物中毒是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其原因是患者进食了被细菌及毒素污染的食物,或者食用了含有毒素的动植物食品或误食桐油[3],也有饮食不清洁、食物过敏以及误食变质食品等。
这种突发性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一旦发生要进行及时的抢救,否则会导
致生命危险。
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才不会延误其病情,导致患者死亡。
在具体的抢救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更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与医生进行密切的配合,正确实施相关的护理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及时康复。
对实施抢救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情分析,采用催吐洗胃或者中药导泄的方法进行抢救,随后,护理人员要在医生的叮嘱下进行洗胃及清理呕吐物的工作,对体温过高的患者要给予冰敷或酒精擦体进行降温[4],及时补充体液,维持其生命体征。
另外对患者也要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加强对患者基本食物中毒知识的普及。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抢救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急性食物中毒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严重、变化快。
其毒性越大,对患者的生命危害就越大,在具体的抢救过程中,护理非常重要。
采用全面的护理方法,在医生的叮嘱下提供高效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保持冷静的心态,正确操作每一个护理环节,保证工作质量及效率,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配合治疗,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率为100.00﹪,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率;观察组患者抢救后康复治疗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按照医生的叮嘱施以全面的护理,才能使其完全康复。
参考文献:
[1]余永亮.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9(11):1281-1282.
[2]史凤梅,张艳.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2):218.
[3]范秀莲.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28(7):83-84.
[4]杜玉琴.关于急性食物中毒的救治与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1(11):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