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单音词和复音词
- 格式:ppt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24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第三节: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单音词的两个特点:古汉语词汇从音节上,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第、山、水。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如干戈、玉帛、天子、百姓。
单音词有两个特点:1.上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中古以后复音词占多数。
东汉之前,词汇以单音词为主。
比如甲骨文反映出的商代词汇,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很少。
多数词只有一个意义,少量词有几个意义。
周秦时期仍以单音词为主,但是复音词已经占相当比例。
比如《论语》,1700多个词,复音词有200多个,占15%。
《诗经》3400多个词,复音词900多个,占25%。
再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这段文字共120字,115词,除“卻克”、“张侯(两次)”、“吾子(两次)”外,皆为单音词,单音词有110个,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东汉以后,复音词有了更大发展。
比如《论衡》复音词有2300多个。
《说文解字》是一本字书,但里面复音词有1690个。
汉至六朝隋,复音词数量更是激增。
2.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因为单音词本身不带其他的限制成分,外延相对宽泛,易于承载较多的义项,容易出现多义现象。
例负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用背部背)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承担)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依仗)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单音词的多义词往往给阅读古书带来障碍,它的意义要利用上下文和其他材料加以分辨。
例:党①《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
第二講一古漢語詞彙古漢語詞彙的構成(單音詞/複音詞)單音詞和複音詞古漢語辭彙,按語音形式來劃分,可以分為單音詞和複音詞兩大類;按詞素多少來劃分,可以分為單純詞和合成詞兩大類。
所謂單音詞,就是只有一個音節構成的詞,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是一個字。
單音詞當然只有一個詞素,所以就必然是單純詞。
1、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詩經》、《論語》、《孟子》等先秦古籍中,單音詞約占2/3;從使用的頻率看,單音詞要占到90%左右。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篇》)意志不堅強的人,智慧就不通達;言語不誠實的人,行為就不果斷。
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
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夫欲其母之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矣。
(《淮南子·說山訓》)2、一詞多義現象突出。
祝“祝賀”、“祝願”祭祀時掌管向神禱告的人:諸侯祝各自奉祠。
《史記·封禪書》泛指禱告: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戰國策·趙策》詛咒:愛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無及於難。
《左傳·成公十七年》育生育:婦孕不育,失其道也。
《周易·漸》撫養: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詩經·小雅·蓼lu4莪》生長,成長: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孟子·滕文公上》3、在閱讀古書的時候,必須注意不要把古文中兩個相鄰的單音詞,當作現代漢語的一個雙音詞來理解。
如:1、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莊子·秋水》)消,消亡;息,生長。
2、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
其身體則可,其言多不辨,(“辨”通“辯”,巧言,善於表達。
)何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身,親身;體,實踐。
今成語有“身體力行”。
3、《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後漢書·黃瓊傳》)其,他的;實,實際情況。
4、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汉语的单音词1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情况很不相同。
只要翻阅任何一篇文言作品,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特点。
例如:《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篇短文共140个字,其中双音词仅12个,即:河伯(出现2次)、欣然、天下、北海、面目、望洋、以为、且夫、仲尼、伯夷、大方。
其余都是单音词,共116个。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这些单音词中有许多词就必须用双音词来表示。
2 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比较拿古汉语的单音词同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从古代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至——到来以——认为视——观看殆——危险②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一个实义语素,合成现代的双音词:秋——秋天流——水流灌——灌注道——道理叹——感叹③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词头或词尾:虎——老虎果——果子石——石头3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古汉语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有时候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相同,如果以现代双音词的意义去粗粗解释,而不细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讲得通,但实际上却错解了古书的含意。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细加辨别。
例如:①虽然——《墨子·公输》:“王曰:‘善哉!雖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中的“虽然”是“尽管这样”、“虽然如此”之意,是个词组,“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不同于现代的转折连词“虽然”。
②然而——《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